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实践探析与发展策略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实践探析与发展策略

作者:陈一全
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142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39.8(7.1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实践探析与发展策略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026106
  • 条形码:9787516026106 ; 978-7-5160-2610-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实践探析与发展策略 本书特色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实践探析与发展策略》一书共包括八个章节。第1章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用能现状、建筑节能发展背景、外墙保温技术发展背景与应用现状、外墙保温技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技术体系进行了规律性的特征总结,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应用的可行性建议策略。第2章针对建筑保温工程在设计阶段的安全适用性问题,创新提出了修订建筑保温工程“使用年限” 术语概念和采用建筑保温工程考虑建筑工程可靠度设计的“设计使用年限” 新思路,并建议修订各相关标准并保持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标准》GB50068设计概念上的一致性,合理界定包括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在内的建筑保温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合理解决这些工程应用实践问题,尤其是解答一线工程设计人员及广大工程应用人员的困惑之处。第3章就北方典型寒冷地区的山东省居住建筑由节能65%至节能75%设计时的各类外墙保温技术增量成本进行了分析对比,基于工程案例予以翔实阐述,指出不同建筑保温技术体系在现阶段节能、防火等工程应用方面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出了不同保温技术体系在不同节能率设计时的增量成本探析,并明确指出“设置节能型耐火完整性不低于050h的外门窗”是影响现阶段各类保温技术体系增量成本的*主要因素,也建议性地指出了各类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等在具体依据现行防火设计规范时的“擦边球”设计应用问题和可行性解决策略及方案。第4章在原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四大类型基础之上,根据目前工程应用实际和技术体系特征,本着方便、实用、便于理解掌握的应用原则,重新科学划分了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的“新四大类”技术体系,重点就常见的5类夹芯保温类现浇混凝土一体化技术、6类有机保温材料和4类无机保温材料共10类免拆保温外模板类现浇混凝土一体化技术、4类装配式预制墙体类一体化技术体系和4类自保温砌体类一体化技术,共计23种典型构造形式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分别从其技术特征、系统构造、材料组成、适用条件与范围、应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与研究探讨。尤其是在防火设计应用方面,第5章列举了十余年来国内典型火灾案例,总结了北方寒冷地区民用建筑节能与防火设计特点,结合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建筑保温材料的防火设计应用问题,给出了现阶段建筑保温一体化技术体系的防火设计与工程应用对策,并就建筑保温一体化技术所构成的“复合保温墙体” 耐火性能及耐火试验试件制作条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性探讨。第6章和第7章对工程设计一线人员和工程应用人员普遍关注的建筑保温系统尤其是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在抗风荷载设计、抗震设计及抗震试验方法适用合理性等方面问题,以寒冷地区山东省节能75%设计时80mm厚模塑EPS保温板薄抹灰系统、120mm厚岩棉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和保温芯材55mm厚FW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三类典型应用的保温技术体系为例,分别进行了在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并就设计结果和现行有关技术应用规程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研究,尤其是对现阶段该三类典型保温技术的锚栓等连接件的设计安全性提出质疑,借助严谨详细的工程设计实例分析,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明确给出了其抗风荷载和抗震设计时适用工程实践应用的保温系统连接安全性要求。本书第8章总结了现阶段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工程应用规律和技术特点,在技术构造发展特征、原材料应用、“材料防火”向复合墙体“构造防火”的设计应用思路和合理利用B级保温材料尤其是B1级保温材料、适用范围和技术应用领域、生产施工工艺和建筑工业化应用前景等方面给出了可进一步指导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可行性发展应用的策略建议,为我国现阶段科学发展和推广应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实践探析与发展策略》一书共包括八个章节。第1章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用能现状、建筑节能发展背景、外墙保温技术发展背景与应用现状、外墙保温技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技术体系进行了规律性的特征总结,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应用的可行性建议策略。第2章针对建筑保温工程在设计阶段的安全适用性问题,创新提出了修订建筑保温工程“使用年限” 术语概念和采用建筑保温工程考虑建筑工程可靠度设计的“设计使用年限” 新思路,并建议修订各相关标准并保持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标准》GB50068设计概念上的一致性,合理界定包括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在内的建筑保温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合理解决这些工程应用实践问题,尤其是解答一线工程设计人员及广大工程应用人员的困惑之处。第3章就北方典型寒冷地区的山东省居住建筑由节能65%至节能75%设计时的各类外墙保温技术增量成本进行了分析对比,基于工程案例予以翔实阐述,指出不同建筑保温技术体系在现阶段节能、防火等工程应用方面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出了不同保温技术体系在不同节能率设计时的增量成本探析,并明确指出“设置节能型耐火完整性不低于050h的外门窗”是影响现阶段各类保温技术体系增量成本的*主要因素,也建议性地指出了各类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等在具体依据现行防火设计规范时的“擦边球”设计应用问题和可行性解决策略及方案。第4章在原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四大类型基础之上,根据目前工程应用实际和技术体系特征,本着方便、实用、便于理解掌握的应用原则,重新科学划分了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的“新四大类”技术体系,重点就常见的5类夹芯保温类现浇混凝土一体化技术、6类有机保温材料和4类无机保温材料共10类免拆保温外模板类现浇混凝土一体化技术、4类装配式预制墙体类一体化技术体系和4类自保温砌体类一体化技术,共计23种典型构造形式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分别从其技术特征、系统构造、材料组成、适用条件与范围、应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与研究探讨。尤其是在防火设计应用方面,第5章列举了十余年来国内典型火灾案例,总结了北方寒冷地区民用建筑节能与防火设计特点,结合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建筑保温材料的防火设计应用问题,给出了现阶段建筑保温一体化技术体系的防火设计与工程应用对策,并就建筑保温一体化技术所构成的“复合保温墙体” 耐火性能及耐火试验试件制作条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性探讨。第6章和第7章对工程设计一线人员和工程应用人员普遍关注的建筑保温系统尤其是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在抗风荷载设计、抗震设计及抗震试验方法适用合理性等方面问题,以寒冷地区山东省节能75%设计时80mm厚模塑EPS保温板薄抹灰系统、120mm厚岩棉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和保温芯材55mm厚FW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三类典型应用的保温技术体系为例,分别进行了在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并就设计结果和现行有关技术应用规程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研究,尤其是对现阶段该三类典型保温技术的锚栓等连接件的设计安全性提出质疑,借助严谨详细的工程设计实例分析,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明确给出了其抗风荷载和抗震设计时适用工程实践应用的保温系统连接安全性要求。本书第8章总结了现阶段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工程应用规律和技术特点,在技术构造发展特征、原材料应用、“材料防火”向复合墙体“构造防火”的设计应用思路和合理利用B级保温材料尤其是B1级保温材料、适用范围和技术应用领域、生产施工工艺和建筑工业化应用前景等方面给出了可进一步指导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可行性发展应用的策略建议,为我国现阶段科学发展和推广应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实践探析与发展策略 内容简介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实践探析与发展策略》一书共包括八个章节。第1章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用能现状、建筑节能发展背景、外墙保温技术发展背景与应用现状、外墙保温技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技术体系进行了规律性的特征总结,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应用的可行性建议策略。第2章针对建筑保温工程在设计阶段的安全适用性问题,创新提出了修订建筑保温工程“使用年限” 术语概念和采用建筑保温工程考虑建筑工程可靠度设计的“设计使用年限” 新思路,并建议修订各相关标准并保持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标准》GB50068设计概念上的一致性,合理界定包括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在内的建筑保温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合理解决这些工程应用实践问题,尤其是解答一线工程设计人员及广大工程应用人员的困惑之处。第3章就北方典型寒冷地区的山东省居住建筑由节能65%至节能75%设计时的各类外墙保温技术增量成本进行了分析对比,基于工程案例予以翔实阐述,指出不同建筑保温技术体系在现阶段节能、防火等工程应用方面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出了不同保温技术体系在不同节能率设计时的增量成本探析,并明确指出“设置节能型耐火完整性不低于050h的外门窗”是影响现阶段各类保温技术体系增量成本的主要因素,也建议性地指出了各类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等在具体依据现行防火设计规范时的“擦边球”设计应用问题和可行性解决策略及方案。第4章在原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四大类型基础之上,根据目前工程应用实际和技术体系特征,本着方便、实用、便于理解掌握的应用原则,重新科学划分了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的“新四大类”技术体系,重点就常见的5类夹芯保温类现浇混凝土一体化技术、6类有机保温材料和4类无机保温材料共10类免拆保温外模板类现浇混凝土一体化技术、4类装配式预制墙体类一体化技术体系和4类自保温砌体类一体化技术,共计23种典型构造形式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分别从其技术特征、系统构造、材料组成、适用条件与范围、应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与研究探讨。尤其是在防火设计应用方面,第5章列举了十余年来国内典型火灾案例,总结了北方寒冷地区民用建筑节能与防火设计特点,结合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建筑保温材料的防火设计应用问题,给出了现阶段建筑保温一体化技术体系的防火设计与工程应用对策,并就建筑保温一体化技术所构成的“复合保温墙体” 耐火性能及耐火试验试件制作条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性探讨。第6章和第7章对工程设计一线人员和工程应用人员普遍关注的建筑保温系统尤其是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在抗风荷载设计、抗震设计及抗震试验方法适用合理性等方面问题,以寒冷地区山东省节能75%设计时80mm厚模塑EPS保温板薄抹灰系统、120mm厚岩棉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和保温芯材55mm厚FW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三类典型应用的保温技术体系为例,分别进行了在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并就设计结果和现行有关技术应用规程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研究,尤其是对现阶段该三类典型保温技术的锚栓等连接件的设计安全性提出质疑,借助严谨详细的工程设计实例分析,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明确给出了其抗风荷载和抗震设计时适用工程实践应用的保温系统连接安全性要求。本书第8章总结了现阶段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工程应用规律和技术特点,在技术构造发展特征、原材料应用、“材料防火”向复合墙体“构造防火”的设计应用思路和合理利用B级保温材料尤其是B1级保温材料、适用范围和技术应用领域、生产施工工艺和建筑工业化应用前景等方面给出了可进一步指导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可行性发展应用的策略建议,为我国现阶段科学发展和推广应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实践探析与发展策略 目录

第1章 建筑保温技术发展应用规律性总结1.1 我国建筑用能现状1.1.1 建筑用能1.1.2 建筑用能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1.2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背景1.2.1 民用建筑节能1.2.2 国内建筑节能发展三阶段1.3 外墙保温技术发展背景与应用现状1.3.1 国外外墙保温技术发展背景及应用现状1.3.2 国内外墙保温技术发展背景及应用现状1.4 外墙保温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4.1 外墙内保温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4.2 外墙外保温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4.3 外墙夹芯保温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5 外墙保温技术工程应用规律性特征总结和可行性发展策略建议1.5.1 外墙保温技术应用类型新划分1.5.2 外墙保温技术应用规律性特征总结1.5.3 外墙保温技术可行性发展应用策略建议参考文献 第2章 设计使用年限的概念及相关规定2.1 使用年限、设计基准期与设计使用年限2.1.1 使用年限2.1.2 设计基准期2.1.3 设计使用年限2.2 建筑保温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2.2.1 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规定的使用年限2.2.2 建筑保温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2.3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的设计使用年限参考文献 第3章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经济成本分析3.1 外墙保温技术经济成本增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3.1.1 现阶段北方寒冷地区建筑节能与防火设计背景3.1.2 影响外墙保温技术经济成本增量的主要因素3.2 基于工程案例的外墙保温技术经济成本增量对比分析3.2.1 工程案例概况3.2.2 保温材料市场价格调研3.2.3 有机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薄抹灰系统增量成本分析3.2.4 无机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薄抹灰系统增量成本分析3.2.5 复合保温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自保温系统增量成本分析3.2.6 现浇混凝土夹芯复合墙体自保温系统增量成本分析3.2.7 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增量成本汇总及结论建议3.2.8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增量成本分析结论参考文献 第4章 北方寒冷地区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4.1 术语定义与技术特征4.1.1 术语定义4.1.2 技术特征4.2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类型划分4.2.1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四大类型4.2.2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的“新四大类”划分4.2.3 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类型、典型代表、应用特点、适用范围及存在问题4.3 夹芯保温类现浇混凝土一体化技术系统构造及技术特征4.3.1 CL夹芯保温现浇墙体自保温体系4.3.2 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自保温系统4.3.3 SW钢网夹芯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自保温系统4.3.4 CCW钢丝网架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自保温系统4.3.5 RQB现浇混凝土内置钢丝网架保温板系统4.4 免拆复合保温外模板类现浇混凝土一体化技术系统构造及技术特征4.4.1 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4.4.2 CT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4.4.3 FW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4.4.4 PSI板现浇混凝土无空腔复合墙体保温系统4.4.5 DH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4.4.6 MW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4.4.7 SR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4.4.8 SMXT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4.4.9 KP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4.4.10 钢板网复合真空绝热板建筑保温系统4.5 装配式预制墙体类一体化技术系统构造及技术特征4.5.1 LQ装配式混凝土复合墙板4.5.2 预拼装复合保温轻质外墙板4.5.3 JS装配式保温装饰一体化墙板4.5.4 YB装配式轻质装饰保温外墙板(秸秆)4.6 自保温砌块类一体化技术系统构造及技术特征4.6.1 非承重复合自保温砌块4.6.2 自保温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4.6.3 蒸压瓷粉加气混凝土砌块4.6.4 混凝土夹芯秸秆砌块参考文献 第5章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防火设计5.1 建筑保温工程火灾案例和防火安全性5.1.1 建筑保温工程火灾案例5.1.2 建筑保温工程防火安全性5.1.3 防火安全性评价方法5.2 北方寒冷地区民用建筑节能与防火设计特点5.2.1 高节能率导致外墙保温层厚度越来越大,保温层与基层间粘结锚固安全性问题突出5.2.2 A级材料应用市场较好,但可选适宜产品技术较少5.2.3 B级材料面临应用瓶颈和发展机遇5.2.4 高效保温性能阻燃型B1级材料防火体系的安全性不容忽视5.2.5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工程应用方兴未艾5.3 不同时期建筑保温材料防火设计及相关对策5.3.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1995)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3.2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5.3.3 《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65号) 5.3.4 《关于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公消〔2012〕350号)5.3.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4 建筑保温一体化技术体系防火设计与应用对策     5.4.1 夹芯保温类现浇混凝土一体化技术体系防火设计     5.4.2 免拆复合保温外模板类现浇混凝土一体化技术体系防火设计     5.4.3 装配式预制墙体类一体化技术体系防火设计     5.4.4 自保温砌体类一体化技术体系防火设计   5.5 建筑保温一体化技术复合墙体耐火性能和耐火试件     5.5.1 建筑保温一体化技术复合墙体耐火性能     5.5.2 建筑保温一体化技术复合墙体耐火试件   参考文献 第6章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抗风荷载设计6.1 建筑保温系统风荷载标准值6.2 建筑保温系统抗风荷载设计实例分析     6.2.1 模塑EPS板薄抹灰保温系统抗风荷载设计     6.2.2 岩棉板薄抹灰保温系统抗风荷载设计6.3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抗风荷载设计实例分析     6.3.1 FW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抗风荷载设计实例分析     6.3.2 3类典型保温系统抗风荷载设计对比分析结论及保温系统连接安全性建议   参考文献 第7章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抗震设计及抗震试验方法7.1 建筑保温系统抗震设计     7.1.1 建筑保温系统抗震设计原则     7.1.2 建筑保温系统抗震设防目标     7.1.3 建筑保温系统抗震设计荷载与作用分析     7.1.4 建筑保温系统非结构构件对主体结构抗震计算的影响     7.1.5 建筑保温系统抗震计算   7.2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抗震设计     7.2.1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抗震设计原则     7.2.2 FW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抗震承载力计算实例   7.3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抗震试验     7.3.1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7.3.2 拟静力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7.3.3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抗震试验方法适用合理性探讨   参考文献 第8章 现阶段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总结与发展策略建议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实践探析与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

陈一全,男,1980年5月出生,硕士,九三学社社员,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认定评审专家、山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团体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建材综合性期刊《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杂志专委会(编委会)委员。先后在泰安市城市建设设计院、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山东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认定、新型墙材与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等工作。 作者具有甲级设计院近15年工程设计和现场处理经验,独立设计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单体施工图项目共计400余项,总建筑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工程项目均已竣工验收且使用效果良好,设计项目获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入选2009年《山东省新型农居设计图集(下卷)》(《连(单)体二层住宅—小康新居(齐鲁小康新农居)》)1项,获2013年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住宅建筑设计奖”三等奖1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