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不见题诗纪阿男

不见题诗纪阿男

讲述明末清初南京女词人纪映淮的经历,及与清初诗坛名家王士祯的一段传奇故事。

作者:韩玉泰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1.5(3.2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不见题诗纪阿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8813477
  • 条形码:9787548813477 ; 978-7-5488-1347-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不见题诗纪阿男 本书特色

《不见题诗纪阿男》是韩玉泰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作者经数年不懈努力,填补了纪映淮无全传的空白。期间发现了不少纪映淮的新史料,搜集到很有价值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特别是新发现纪映淮数首诗词,很宝贵,为全面认识纪映淮有所帮助。  《不见题诗纪阿男》中引用了不少诗词,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作品的文化品位,突出传主的词人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不见题诗纪阿男 内容简介

《不见题诗纪阿男》讲述的明末清初南京女词人纪映淮的经历, 及与清初诗坛名家王士祯的一段传奇故事。因一首诗的机缘, 清初诗坛名家王士祯知纪映淮其人, 便命当地政府给予接济。纪映淮以“采薇”自喻, 义不受清贻。后来, 王渔洋请得圣旨, 为其敕造节孝牌坊于闾里, 牌坊始立, 便被纪映淮推拉致倾, 表现出义不折服的民族气节。

不见题诗纪阿男 目录

读《不见题诗纪阿男》札记(代序)
一 秦淮灯会巧相遇
二 姑侄才分名石城
三 北湖再兴荷花会
四 梅花节上夺诗魁
五 萧索幽闺更漏长
六 游天台山添情丝
七 风雨过后情更浓
八 团圆节享团圆乐
九 杜李映淮结良缘
十 阿男挥泪别江南
十一 映淮定居莒州城
十二 丫环秀才结连理
十三 忧谈国事而忘食
十四 杜李抗满赴国难
十五 亡国奴含亡国恨
十六 赧颜乞讨赡孤亲
十七 阿男上书惩泼皮
十八 阮亭赎过寻阿男
十九 纪伯紫莒州探妹
二十 王士祯请旨建坊
二十一 国亡家破何节孝
二十二 阿男身后家事略
后记
展开全部

不见题诗纪阿男 节选

《不见题诗纪阿男》:    纪映城不断遇到同窗或好友,转眼七八个书生一伙,往赛诗会那边走去,把纪映钟、李旦兮、纪映淮、松石一行落得逐渐远了。有一个丫鬟模样的女子轻轻拉了纪映淮一把说:“小姐,请借一步,我家小姐有话说。”  纪映淮回头一看,高兴地忙迎上去,大声喊着:“我以为是谁呢,原来是朱小姐。你也来观灯呀。”两人高兴地寒暄着。纪映淮从五六岁就和朱小姐有来往,逢年过节经常互相邀请过府玩耍,算是朋友了。  “大新正月,玩的日子,怎么不来我家做客?我正式邀请妹妹,有空到我家玩。”朱小姐说。  “好,好。有时间我一定登门拜访。”纪映淮爽快地答应了。  朱小姐笑着问:“刚才和你一起说笑、穿荷粉色夹纱直裰的是……”  “我家映城哥。怎么,你不认识他?”  “你哥哥?长这么高了,我都认不出来了,还以为你有人家啦。”  “怎么会呢,我还小着哪。姐姐有中意的相公了吗?”纪映淮问。  “我还没有呀,我家……,谁能高攀咱。”朱小姐说着对着纪映淮笑了笑。  两人一句话没说完,就听见从里面传来“救命!救命!”的女子哭喊声。广场上顿时乱了起来,好奇的人往里挤着看热闹,怕事的人又拼命向外跑。有人边向外挤边喊:“抢人了!‘三脚猫’抢人啦!”“‘三脚猫’调戏民女啦!”  纪映淮一听是“三脚猫”调戏民女,便想起爸爸曾对她讲过的故事。云智伯伯曾因责罚“三脚猫”而遭其父朱翔王爷陷害。纪映淮知道“三脚猫”正是朱小姐的哥哥,于是说:“朱姐,兄长又生事端,咱该去制止一下吧?”  在朋友面前太没面子了,朱小姐气得眼泪汪汪地说:“恨死我了,不知他还要作到几时。走!看看去。”几个丫鬟老妈子开道,朱小姐和纪映淮跟在后面往广场里赶去。  朱小姐和三角猫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南京朱翔王爷的一双儿女。朱小姐原名朱由慧,三脚猫原名朱由懋。朱由校继位,改年号天启,为避讳“由”字,朱小姐直接叫了朱慧,哥哥的“由”字改为“山”字,叫朱山懋。江南人“山”“三”读音不分,后面又有个“懋”字,人们都叫他朱三毛,后来根据他的德行,直接叫他三脚猫。叫久了,竟然没多少人知道他的真名了。  原来,南京是明朝太祖皇帝建都之地。明太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朱元璋立孙不立子,令其诸子不满,各藩王拥兵自重,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藩王中北平燕王朱棣势力尤其强大。朱棣,皇四子,贡妃所生。据传,朱洪武午间小歇,迷迷糊糊似睡非睡之时,忽然看见面前站着一个金盔金甲的菩萨,朱元璋没往心里去,也没理那菩萨。  那菩萨说:“我是都天菩萨,向你讨金殿来了。”  朱元璋生气地随口厉声喊道:“金殿是我皇帝的金殿,岂能给你!”  都天菩萨哈哈大笑:“你金口玉言许的愿,难道还想赖账不成?若真的不给,我可自己来取了。”  朱元璋吓了一身冷汗,一下惊醒了,眼前什么也没有,原来做了个梦,正百思不得其解的当儿,太监进来禀报:“贡妃生了个龙子,娘娘和龙子平安。”  朱元璋还没来得及高兴,忽然想起一段往事:那是起兵造反不久的一个冬季,寒风刺骨,兄弟几个被官兵追杀,涉河而逃,冻得眼看就撑不住了,见前面有座破落的都天庙,便进去避风取暖。朱元璋叹了口气对着菩萨说:“唉!今儿要生火御寒,烘烤衣服,烧些庙宇物件,万望菩萨见谅。日后事成,我定要再修庙宇,重塑金身。”庙荒破不堪,能烧的东西不多,兄弟几个把门窗、供桌等能烧的东西几乎都烧了。  朱元璋夺了天下,做了皇帝,把这事给忘了。现在梦见此事,想必是都天菩萨托梦,自然和刚出生的儿子联系到了一起。朱元璋心想:这孩子来得这么巧,难道是都天菩萨转世,要我金殿来了?朱元璋嘴上不说,心里却犯嘀咕,自然见了皇四子总会有另一番心情。  后来,朱元璋封皇四子为燕王,让他去偏远的地方,北面又邻游牧民族。心想:你就是都天菩萨,看有何能耐,进京要金殿。  没想到,朱棣雄才大略,广揽人才,扩充精兵,把个燕地治理得很好,打着抵抗蒙古族的旗号,向皇帝要钱要物,不久成为*有势力*有影响的藩王。  建文帝为强化君权,便任黄子澄为翰林学士,齐泰为尚书,筹划推行削藩政策。很快,藩王中如周王、岷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废的废,抓的抓,死的死。燕王朱棣眼看这样的命运就要落在自己的头上,便先发制人。先上书建文帝,指责黄子澄、齐泰是奸臣,并且援引太祖朱元璋手编《祖训录》中所言:“朝无正臣,内有奸恶,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以清君侧之恶。”既已上书,哪管建文帝诏与不诏,便打着“靖难”的旗号,起兵南下。燕王精于谋略,善于用兵,没用三年便攻陷了南京。燕王夺得帝位,改年号为永乐,史称这次夺皇位之役为“靖难之役”。民间说,明成祖朱棣是都天菩萨转世,要去了金殿。不久明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南京作为留都。算来,从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京称帝,建立明朝,即洪武元年,到迁都北京,以顺天府为京,也就过了三四十年,但南京留下了大量朱家皇产,历代皇帝都派皇族的人专门管理,朱翔王爷便是万历皇帝派驻南京管理皇产的皇亲。他自称是万历皇帝的兄弟,为人专横跋扈,从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里。其子依仗皇族权势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成为南京一霸;而朱小姐却和父亲、哥哥不同,为人正直、善良,知书达理。母亲虽是续弦,但娘家是京城的王爷,权势大,朱府上下都怕着朱小姐。  朱翔王爷来南京的头几年,和纪青来往较多,老一辈要好,所以纪映淮和朱小姐关系也很好。由于朱翔王爷的贪婪、霸道,有些朋友便逐渐远离了他。自从朱翔王爷诬告应天府陈知府后,纪青便和他很少来往,只有阿男和朱小姐还保留着点小时候的友谊,每年总要在一起玩上几次。  丫鬟、老妈子拨开人群,朱小姐、纪映淮跟着挤进里面一个小空场子上。只见三脚猫和一个稍大年纪的师爷带着五六个家奴摩拳擦掌地对着六七个书生,书生后面站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不整的小女子。广场上人本来拥挤,这里一吵架,围观的人挤了一大堆,议论纷纷。人们看见又来了女子,多数人认为是书生的眷属,担心三脚猫会对这几个靓丽女子施暴。  “啊!是映城哥,他,他们……”纪映淮几乎叫了起来。回头对朱小姐说:“认识吧?映城哥。”朱小姐目光凝重,银牙咬着下嘴唇,一声不响。  就听到师爷高声喊:“我家少王爷追拿王爷府逃跑的丫鬟,与你们何干?”  几个书生吵吵嚷嚷地反驳、争论着,一时人声嘈杂,小女子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哭诉着说:“我伲兄妹来观灯,一进广场伊拉就跟把我伲。到了这里,伊拉就要和我伲赛诗。我伲告诉伊拉只是来玩,不赛诗。伊拉就说我伲输了,对我伲妹妹非礼,我伲上前阻止,伊拉就打我伲。”  “人家根本就不是你们府上的丫鬟,也没赛诗,怎好明目张胆地强抢民女?谁没有姐妹?怎好对这小妹妹非礼?”纪映城争辩道。  那师爷指手划脚,对眼前的书生不屑一顾,狂妄地说:“不识相的,念了几本书就傻了,不睁眼看看这是啥人,就瞎掺和。”  “无论是谁,都不能为非作歹,目无理典。人要知廉耻,非礼勿行。”书生们说。  三脚猫攥着拳头说:“怎么着?还敢教训我,今天我就让你们知廉耻,教你们非礼勿行。”  ……

不见题诗纪阿男 作者简介

  韩玉泰,山东莒县人,高级工程师,业余作者。先后在报刊发表多篇小说、散文,有的被选入集。散文《童年的大河》、《父亲》获征文优秀奖,著有长篇小说《红袄女杰》,《不见题诗纪阿男》是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