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历史多棱镜中的他者-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研究

历史多棱镜中的他者-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研究

作者:胡婷婷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50.2(7.6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历史多棱镜中的他者-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36970
  • 条形码:9787520336970 ; 978-7-5203-369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历史多棱镜中的他者-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研究 本书特色

胡婷婷著的《历史多棱镜中的他者(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研究)》,前三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和新世纪为时间界限,将当代中国大陆电影分为三个部分:“十七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电影、新时期电影、新世纪电影。 第四章把以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为题材拍摄的电影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既包括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侧重点的中国大陆电 第五章对**电影和香港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进行梳理和归纳。

历史多棱镜中的他者-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研究 内容简介

  《历史多棱镜中的“他者”: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研究》主要以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为基本脉络,以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为考察对象,在文学、电影学、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观照下,借鉴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进行梳理、总结,力求在中日关系语境下,通过“异国形象”反观国人对日本认知变化的历程。在《历史多棱镜中的“他者”: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研究》书写中,既做到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环境下对日本人形象存在及变化的统观,也做到对典型电影单片的个性化文本分析,即宏观上把握,微观上求细。

历史多棱镜中的他者-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研究 目录

绪论

**章 抗战电影中的“鬼子”形象(1949-1977)
**节 历史追溯:*初电影中的日本人及“鬼子”形象
第二节 “十七年”电影中“模式化”的“鬼子”
第三节 “样板戏电影”中的“鬼子”
第四节 “鬼子”内在性格特征

第二章 历史纠葛中的深化与拓展:侵略者和友好日本人(1978-2000)
**节 侵略者形象
第二节 和平的日本人
第三节 对“鬼子”的另类叙述

第三章 新世纪镜像中多元化的日本人(2001-2015)
**节 结缘京剧的日本军人
第二节 被过度娱乐化的“鬼子”
第三节 不再关乎战争的日本人

第四章 不同的镜像表达:南京大屠杀
**节 “正史”叙事下的屠杀者
第二节 附着人性的日本兵
第三节 商业化模式下的艺术表达
第四节 海外视角:镜像内外的“暴行”

第五章 台港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
**节 残暴的侵略者——台湾电影反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记忆
第二节 多样化的日本人——来自殖民社会“经验”的认知
第三节 情感关系中的日本普通人
第四节 香港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历史多棱镜中的他者-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研究 节选

  《历史多棱镜中的“他者”: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研究》:  二战场外人性扭曲的魔兽  日本在中国的侵略不仅在战场上,更渗透于侵华战争期间中国生活的诸多方面。在众多把日本侵略者作为表现对象的影片中,吴子牛拍摄的《晚钟》①颇具特殊性。和传统的抗战题材电影一样,中国军人、侵略中国的日本军人作为二元对立的双方共同出现在《晚钟》里,但是不同于以往我们熟悉的叙事方式,《晚钟》将视角放在抗战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镜头聚焦于负责善后工作的五名八路军战士和三十多个断粮多日、濒临死亡的看守军火库的日本兵身上。影片不是简单地图解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而是站在人性人道的立场上,对战争以及战争给人性带来的巨大冲击做出概括——战争是应该被坚决反对的,日本侵略者表现出来的兽性即为被战争扭曲和异化的人性。  《晚钟》是198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由吴子牛、王一飞编剧,吴子牛导演,陶泽如、胡宗琪、周琦、丛培信、葛亚明等主演的一部电影。影片讲述了1945年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北方的一座日军兵营里,一排排双膝跪地的日军士兵,身上浇满了汽油,在他们实施侵略的中国土地上,采取了战败后集体自焚的方式结束生命。八路军的五名战士,在排长(陶泽如饰)带领下奉命处理善后工作——掩埋战友的遗体,同时也将日军尸体集中埋葬。任务结束后,他们在一个破庙里发现了一个饿昏的日本兵,并得知前面山洞是日军的军火库,里面还有三十二个濒临死亡的日本兵,日军早就断了对他们的粮食供给。五名八路军战士包围了山洞,一群日本兵在军曹的带领下摇摇晃晃地走出山洞。八路军战士见状把身上所有的食物都拿出来分给日本兵,这些饿鬼和之前掩埋的自焚者们不同,已经完全没有了武士道的精神,见到食物,狼吞虎咽抢食起来。就在这时,一名骨瘦如柴的中国女劳工踉跄着跑出洞口,遗憾的是,在即将被同胞解救之际,她却遭到躲在洞里的日军中尉的枪击。八路军战士奋不顾身地将她救下,奄奄一息中,她告诉八路军战士和她一起被日军抓来的劳工共有四人,其中一人已经被日本兵残忍地吃掉,另两名还在洞中。八路军战士将两名被折磨得几近死亡的中国劳工救出。第二天,三十名日本兵在日军中尉带领下走出洞口,而军曹则被留在洞内准备引爆军火。生死关头,军曹精神崩溃,嬉笑着走出山洞。中尉的精神压力也到达极点,切腹自杀,剩下的日本兵则无助而痛苦地选择了投降。秘密军火库*终被八路军炸毁。  人性,在世界战争题材的电影中经常被提及,因为战争是生与死的较量,而站在生与死的分界线上时,是人性*为真实的时刻。但是,中国电影对于战争的书写,却一直回避了这一点,更多地强调战争本身的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晚钟》在明确判断战争性质的同时,又力图在深层次上真实地挖掘人性。  ……

历史多棱镜中的他者-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研究 作者简介

  胡婷婷,女,吉林大安人,吉林大学文学博士,吉林财经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电影文学和网络舆情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