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老罴当道:翁同和书法评传

老罴当道:翁同和书法评传

作者:胡传海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01
所属丛书: 胡传海书学文集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60.8(6.2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老罴当道:翁同和书法评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0145460
  • 条形码:9787540145460 ; 978-7-5401-4546-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老罴当道:翁同和书法评传 内容简介

  《(四)·老罴当道:翁同龢书法评传》作者对翁同龢的感情应该说是从买了那套《翁松禅相国手札》开始的。在《(四)·老罴当道:翁同龢书法评传》作者很小的时候,正值“文革”时期晚期,教授书法的恩师张丽川先生带着去上海福州路上的上海古籍书店,当时就挑选了一套十卷本的《翁松禅相国手札》,只要四元钱。拿回家后仔细翻看,觉得翁同稣的书法很奇特(奇崛厚重),而且在前面还有他的一张照片。就这样,一颗书法的种子悄悄地种植在《(四)·老罴当道:翁同龢书法评传》作者心里。等《(四)·老罴当道:翁同龢书法评传》作者工作后,知道翁同稣的故乡也就在离上海不远的常熟,于是,就自费去了常熟,看了他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彩衣堂”,又去祭拜了他在鹁鸪峰下的墓。与同处一山祭奠人数众多的钱谦益、柳如是的墓相比,翁同龢的墓处在山的背光处,并且显得落寞得多。可能也正是如此,《(四)·老罴当道:翁同龢书法评传》作者对翁同稣多了一份敬意。

老罴当道:翁同和书法评传 目录

自序

一、变革的沦丧
(一)立身与儒家伦理
(二)正统性危机
(三)冤案中的势力
(四)郁闷的排泄口
(五)战争的无奈
(六)局部的权力颠覆
(七)失败、放逐、期待
(八)历史中的背影

二、迷恋力量与质感
(一)家族传承
(二)不同书学方式的融合
(三)质感与气质
(四)取法的基石
(五)崩塌后的书法秩序

三、贵族化的烟云供养
(一)趣味的醇和
(二)鉴藏与文化视野
(三)史料保存的原则
(四)多余的能量
(五)文人化
(六)留恋生命的养生
(七)有闲阶级的自在
(八)交游的奢侈

附:《翁同龢书画年表》(邵宁著)
展开全部

老罴当道:翁同和书法评传 节选

《(四)·老罴当道:翁同龢书法评传》:  杨乃武,字书勋,又字子钊,浙江余杭人氏,人称“杨二先生”,居住在余杭镇县前街澄清巷口,以种桑养蚕为业。清同治十二年八月高中举人(癸酉科),时年三十三岁。为人孤傲耿直,凡有不平之事,必出手相助。时余杭知县刘锡彤对其颇不以为然,认为其不将自己放置眼角,只是隐忍未发。当时镇上有一名叫葛毕氏(即毕秀姑)人称“小白菜”的女子,长得眉清目秀,是葛家童养媳,成年后便与葛品连成亲。因其租住的是杨乃武家后屋,故两家便有了往来。杨乃武教毕秀姑看书识字,而毕秀姑也常去杨家用餐聊天,彼此甚为相得。然街坊中总有好事之徒喜欢嚼舌头,说是“羊(杨)吃小白菜”(因毕秀姑喜穿绿衣白裙,故有此绰号)。此言传至其夫葛品连耳里,心中大为不悦,为避嫌遂搬出杨家,移住太平弄口。  清同治十二年(1873)十月初七日,葛品连身发寒热,膝上红肿(流火宿症),毕秀姑劝他在家休息,葛品连不听,又去豆腐店帮工。初九日早晨回家的时候,全身畏寒发抖,喉中有痰响,*后不料竞口吐白沫,到了晚间一命呜呼了。尸体停放至初十日夜间,尸身发生病变,死者口鼻中有淡血水流出。其义母冯许氏便怀疑他中毒。其母葛喻氏遂以其子死因不明,告到县衙,恳求县府开棺验尸。正好知县刘锡彤本来就与杨乃武有隙,听说此事后,怀疑杨乃武与毕秀姑勾搭成奸,合谋下毒,于是,他便亲率衙役、仵作前往验尸。当时正值正午时刻,只见死者皮色淡青,肚腹有浮皮疹疱。仵作沈祥见口鼻内存血水流人眼耳,便认作是“七窍流血”,随后他又用银针探入咽喉,发现有青黑物,便下结论认为是砒霜毒杀。这样刘锡彤就将毕秀姑带回县署审问,但是毕秀姑供称毫不知情。刘锡彤一看此中情景,认为不动刑不会招供,于是次日动刑逼供,一连三拶(夹手指的刑具),毕秀姑受刑不过,便招供诬称与杨乃武私通,她称自己是在初五日授与砒毒,谋杀亲夫。刘锡彤随即传杨乃武对质。杨乃武拒不承认,怒斥知县诬陷。因杨乃武是新科举人,不便动刑,刘锡彤将供词“死者口鼻流血”改为“七孔流血”。刘锡彤遂申请上司将杨乃武举人斥革,然后对杨乃武动刑,杨被迫诬服。这样刘锡彤认为案情已经非常明朗了,就将验尸结果和审讯情况详细地上报给了杭州府衙和浙江省署。随后杭州知府陈鲁也对杨乃武严刑迫供,杨乃武多次昏死,*后供认是他给的毒药。葛毕氏被陈鲁以通奸杀夫之罪判决。“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处死”。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初六,陈鲁上报浙江按察使蒯贺荪。浙江省也照原拟断结,上报刑部。杨家不服,到杭州喊冤告状。杨乃武胞姐杨淑英(菊贞)曾在夏同善家做过保姆,通过夏同善与刑部分管浙江司刑狱林文忠将案卷送至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翁同稣手里,翁同稣认为疑点重重。便上报慈禧,后慈禧太后下旨,刑部令浙江巡抚杨昌溶重新审讯,并遣监察御史王昕私访民间,得知爱仁堂并不卖砒霜。审讯中,杨乃武、小白菜均推翻原有供词,所以没能审结。可惜杨昌溶为保面子和被参审官员的乌纱帽,竞依仗左宗棠拥兵边疆之势,复以“通奸谋命”上奏。同治十三年(1874)九月,杨淑英陪同詹彩凤第二次进京,由夏同善引荐,求遍浙江籍在京官员三十余人。夏同善会同王昕亲自上疏,为杨乃武鸣冤叫屈。同年十二月十日,《申报》载:“本馆近两日连录余杭詹氏都察院奏请敕刑部复审呈稿一纸。此案干系重大。核其大略:‘该县民葛品连于十月初九被乃武、妻葛毕氏加毒毙命,葛品连母疑而告县,呈内唯毕氏是指。知县验勘讯情,拟以举人杨乃武与葛毕氏通奸,与伊夫构嫌,因办毒药使该氏毒死其夫。’”《申报》亦登出,杨淑英上都察院的状纸与都察院所公布的版本有所不同,例如少了“屈打成招”的词语。光绪元年(1875)十二月,浙江绅士汪树屏等人以“复审疑狱有官员间相袒护的事实”联名向都察院控诉。由于上述官员众多,于是皇帝和太后开始关注此案。  ……

老罴当道:翁同和书法评传 作者简介

  胡传海,男,1956年7月5日生于上海,汉族,1974年中学毕业,下乡务农,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考入上海第四师范学校美术专业。1980年毕业后任小学美术教员。1982-1986年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夜大中文系学习,本科毕业后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借调至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研究》杂志担任特邀编辑,1994年正式调人上海书画出版社,后为《书法》杂志执行主编,编辑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