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郑榕戏剧表演创作谈

郑榕戏剧表演创作谈

作者:郑榕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0(5.5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郑榕戏剧表演创作谈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4047704
  • 条形码:9787104047704 ; 978-7-104-0477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郑榕戏剧表演创作谈 本书特色

郑榕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元老及剧院表演艺术风格和学派奠基者之一。他的很多谈论戏剧艺术创作的文章,文风质朴,字斟句酌,深入浅出,十分鲜活,字里行间饱浸着真情实感,不仅是谈表演,更是谈人生。文如其人,细品这些文章,读者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艺术家是如何铸就的。 这本论文集可作为《经典人物:郑榕》的姊妹篇,不仅是青年戏剧求索者的教科书,也作为中国话剧近半个多世纪历程的见证,为探索研究郑榕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理论和实践提供了较完整全面、不可多得的**手材料。

郑榕戏剧表演创作谈 内容简介

  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郑榕,自投身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后在焦菊隐先生指导下创作了众多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是斯氏体原理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他的创作经验总结有利于我们从演员创作的角度,认识斯氏体系的创作指导价值与表演训练价值。作者曾发表过一系列文章都是对那顿生活的记录,创作经验的总结和有关戏剧创作的思索。《郑榕戏剧表演创作谈:实践斯氏体系的成果与经验》将文刊集结成书,希望对今后的表演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学习作用。

郑榕戏剧表演创作谈 目录

序(马欣)
新的起步
老舍和《龙须沟》
叶茂·根深
我演周朴园
我演常四爷
曹禺作品中的人性光辉
演员与形象
灯火阑珊处——我创造人物走过的路
试金·点金
话剧百年的反思
杉村春子与《茶馆》
众里寻他千百度——人性,真情
向朱琳大姐学习什么
脚踏实地的探索者——忆焦菊隐先生
焦菊隐的形象思维
焦菊隐的唯物辩证法
焦菊隐的导演艺术
外来戏剧风格的本土化与民族化——从焦菊隐的导演风格看人艺风格
话剧表演的民族化试验之路——纪念焦菊隐先生100周年诞辰
“心中有戏”:张火丁对话剧艺术的启发
三问曹禺院长
北京人艺:昨日——今日——明日
形体动作方法和民族化
新时期上海话剧走过的道路
斯坦尼过时了吗?——再读《漫谈美国方法派》
演员与舞台上的那一瞬间
重新发现生活之中被唤起的审美理想
演剧与认路
我对中国话剧的自信从哪里来?——纪念中国话剧110周年
展开全部

郑榕戏剧表演创作谈 节选

  《郑榕戏剧表演创作谈:实践斯氏体系的成果与经验》:  新的起步  参加《龙须沟》的排练、演出,我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扮演的赵大爷是个老泥瓦匠,这样的形象在以前的舞台和银幕上很少。导演焦菊隐要我们从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去寻找创作依据,排演前布置演员到龙须沟体验生活,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开始我不知从何下手,错把调查分析当成了主要目的。我当时没有深入下去交几个知心朋友,也没有在比较中寻找自己的思想差距,因而感到体验生活和扮演人物很难结合在一起。我在龙须沟指名寻找老泥瓦匠,和个别人交谈后发现对方思想保守,和剧本中敢于抗拒反动统治、能说服教育思想落后者的赵大爷有很大差距,于是感到了惶惑,甚至对剧中人物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后来一篇题为“论电影艺术的党性”的论文,对我颇有启发。文中提道,“应该认识到以前这些人物生存其间的社会所产生的缺点,找到他们在长期反动统治桎梏之下的具体的人类品质,有坚强的韧性和对于物质幸福的渴望,这才是真实的一面……”龙须沟有一位王大爷,性格开朗,笑容满面,群众关系很好。因为他不是泥瓦匠,也不具备剧中人那样的倔强性格,我就没有和他深入接触。我想在生活中找到一个职业、性格、思想、年龄和剧中人完全一样的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够找到,倘若照样去模仿,在舞台上也不会创造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来。  这段体验生活对我来说收获不大,进入排演后我只得借助于一套程式化的表演手法。焦菊隐导演对旧套子的陈腐演技深恶痛绝,他见我伸着两臂摆来摆去,便责问道:“你在干吗?在抓蚊子吗?”他提醒我首先要找到人物的共性,“这一些人”的特点是什么,进一步再挖掘“这一个人”的特性。他说:“在表演赵老头时不要只抓住他说人劝人的一面,而忽略了他个人的日常生活,否则任何动作或技巧也不能使这人物活在面前……”他启发我如何观察生活:例如泥瓦匠因为要站在房顶上干活,腿脚都扎得很利索;身上总是特别干净,因为沾上灰泥会被人看作不会干活;常年持砖的劳动使他双手粗大,五指不易并拢……  从此,我每天早离家一小时,排演以前到朝阳大街闹市上进行体验生活的补课。见到那些吃早点的、卖菜的、摆摊儿的老人,我就盯住不放,观察他们的神态、手势,模仿他们的语调、步态,和他们攀谈,尽量使自己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到*后化妆彩排时,人物基本上得到了肯定。站在化妆室的镜子面前我自己也感到惊奇:“原来赵老头是这样一个人!”  关于剧中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我从作者本人身上得到了启发。老舍先生出身于城市贫民,新中国成立后他立即从美国赶回祖国。他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无不热情歌颂,心中像是燃着一把熊熊的烈火……我想赵老头的思想情感也应是这样的,但我对人物具体的思想活动还不能掌握。有一个时期为了加强内心体验,开场前半小时,我预先钻进布景搭的小屋里,去寻找潮湿和闷热的感觉。假想昨日大雨涨沟、脏水灌屋的情况,寻找几天来打摆子、没活儿干、没饭吃的自我感觉……没想到在出场之后,竟把台词都忘了!导演要我注意处理好和大杂院里每个人物的不同关系,我这才逐步从个人情绪转移到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心理行动上去。  这次创作对我来说是个新的起步。我开始认识到生活的重要性,它既是创作开始的出发点又是*后表演的着眼点。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源于生活,又不等同于生活。艺术创造要求提炼集中,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鲜明的印象。认识生活要靠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提高修养素质,否则即使下到生活中去也会收获不大。因此演员要有两个基本功:一个是表演生活的基本功;一个是认识生活的基本功。生活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个人的经历有限,理论的修养就很重要。所以说生活、修养、技巧,是演员创造形象的三项必不可少的条件。  1984年5月  ……

郑榕戏剧表演创作谈 作者简介

郑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表演艺术家,1953年通过《龙须沟》中赵大爷一角的创造,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1986年《西游记》饰太上老君,曾参演过《雷雨》《长征》《茶馆》《智取威虎山》《武则天》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