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超越他者.成为主体-人民文艺视野下中国当代作家知识分子叙事研究(1949-1966)

超越他者.成为主体-人民文艺视野下中国当代作家知识分子叙事研究(1949-1966)

作者:吴国如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超越他者.成为主体-人民文艺视野下中国当代作家知识分子叙事研究(1949-1966)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38653
  • 条形码:9787520338653 ; 978-7-5203-3865-3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超越他者.成为主体-人民文艺视野下中国当代作家知识分子叙事研究(1949-1966) 本书特色

吴国如著的《超越他者成为主体:人民文艺视野下中国当代作家知识分子叙事研究1949-1966》主要以“十七年”时期涉及知识分子叙事的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与思潮(文艺、社会)论述相结合的方式,力图根据“历史与逻辑的一致”的原则,在人民文艺的视野范围之内、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维度上按照发生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将“十七年”小说知识分子叙事作为一种现象来考察分析;主要涉及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福柯的权力理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学说、布迪厄的文学场域论,以及文献法、大众传播理论、媒介批评学、版本校勘学、叙事学、文本细读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理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等批评理论和阐释方法,具体运用因研究内容及论述情况而定,学科交叉法为常用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本书以时间为经,作品为纬,通过对相关史料的不断收集、整理和阅读,在借鉴上述研究成功的理论与方法并充分考虑文本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义性的基础上,以交往理性为突破点,整体把握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寻绎存在于这种叙事话语背后的权力场域内所隐含的作为叙事主体的知识分子。

超越他者.成为主体-人民文艺视野下中国当代作家知识分子叙事研究(1949-1966)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史料发掘和文本细读,综合运用传播学、叙事学、文化研究等多种理论和方法,通过还原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语境,考察分析该时期作家为了建立起个人与历史发展,个体与人民(无产阶级、工农兵)的密切关联,在首次文代会人民文艺精神指引下,以人民认同为基础,以具有强烈社会象征行为的基本话语实践活动——文学创作(知识分子叙事)为媒介,进行人民文艺实践和建构,以实现自身成为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份子的状况。

超越他者.成为主体-人民文艺视野下中国当代作家知识分子叙事研究(1949-1966)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思路与意义

**章 背景与生成
**节 历史的先声——解放区小说知识分子叙事的规则形成
一 懵懂的外来者
二 历史的自觉
三 皆大欢喜
四 阐释的循环
第二节 继往开来——“十七年”小说知识分子叙事的范式确立
一 时代的召唤
二 身份的焦虑
三 文以明志

第二章 情归革命——知识分子改造的新时代寓言
**节 身份意识与创作姿态
一 救世
二 救赎
第二节 情归革命
——回响与呼应
一 “为了革命而牺牲恋爱”
一 “革命与恋爱”相辅相成
三 “革命产生了恋爱”
第三节 叙事与差异
一 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
二 旧瓶新酒的策略与意图
……

第三章 从信服到“成圣”——知识分子主体再造的仪式化书写
第四章 他性与神话——知识分子形象的差序化塑造
第五章 统一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建构——以知识分子**人称叙述为例兼及第三人称
第六章 同一性疏离——叙事者的苦恼
第七章 人民性皈依——异质而同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超越他者.成为主体-人民文艺视野下中国当代作家知识分子叙事研究(1949-1966) 节选

  《超越他者,成为主体:人民文艺视野下中国当代作家知识分子叙事研究(1949-1966)》:  三 “革命产生了恋爱”  也就是说,知识分子爱情的选择其实就是革命的选择。《冲出云围的月亮》中,革命知识青年王曼英在初恋情人投降变节之后毅然与之决裂。悲观失望之际,革命青年李尚志的鼓舞催生了她继续革命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在共同的战斗中,两人产生了真挚的爱情。《野祭》同样展开了以革命为导向的爱情叙事。革命文学家陈季侠始而迷惑于小学教员郑玉弦漂亮的外表,很快与之热恋,而对对他体贴备至、“心皎洁得如同明月”但相貌平常的房东女儿章淑君的追求视而不见。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让他猛然惊醒。当此危急关头,因担心受到牵连,郑玉弦以“情性不合”为托辞与之划清界限。陈季侠鄙视她这种怯懦自私的举动和渺小阴暗的心理,转而怀念因求爱不成而全身投入革命工作的章淑君。他越来越觉得只有章淑君才是自己的知心爱人。可惜斯人已去,悔之晚矣。小说“从爱情的角度透视革命,以革命的选择来解剖爱情,写成了一个含时代性、甚至可以说带时代病的恋爱作品”,“在现在流行的恋爱小说中,可以说是别开生面。”①相似的语境,同样的追求,让后来的革命者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这种情况在“十七年”文学中比比皆是。《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所以抛弃余永泽选择丁卢嘉川、江华,《红旗谱》里的严萍所以选择江涛而不选择冯登龙,就是因为卢嘉川、江华、江涛所持的共产主义信仰和英勇无私的革命精神以及由此而生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契合了时代要求,顺应了历史潮流。在此,自私短视的余永泽和国家主义者冯登龙显然是无法与之相抗衡的。《创业史》中,梁生宝的妹妹置自己的青春于不顾,执意要与从朝鲜战场复员回来的受伤军人结合,而不是找个正常人托付终身,同样是为了响应时代的召唤,基于信仰上的考虑。  “从本质上说,政治决定家庭的选择走向,任何家庭都是政治逻辑的体现,但政治和家庭不是直接的决定和被决定关系,二者之间有着文化、习俗等等中介,当文学忽视这种中介而将家庭和政治直接挂钩,家庭就会开始从个体的生活空间变成政治斗争的领地,政治由家庭的拯救者变成了家庭生活的干预者。”①由于有着明确而共同的革命理念为指引,爱情叙事始终以革命为旨归,浪漫的激情始终要受到政治理性的约束和引导,这是革命文学与“十七年”小说“革命+爱情”叙事模式的共同特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支配这些小说叙事的内在机制,对比是常用的叙事手法,正如杰姆逊所说:“只要出现一个二项对立的形式的东西,就出现了意识形态,可以说二项对立是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  ……

超越他者.成为主体-人民文艺视野下中国当代作家知识分子叙事研究(1949-1966) 作者简介

  吴国如,江西新干人,文学博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教育部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三项,参编教材两部,发表专业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传播学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