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口述嘉定改革开放(1978—2018)

口述嘉定改革开放(1978—2018)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24cm 页数: 448页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66.0(7.5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口述嘉定改革开放(1978—2018)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8614562
  • 条形码:9787548614562 ; 978-7-5486-1456-2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口述嘉定改革开放(1978—201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上海改革开放40年口述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由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全书由38篇文章组成, 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版块, 五位一体地展现了嘉定区人民在40年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于各方面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在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史研究室的组织下, 嘉定区的各界市民和有关人员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亲身经历和嘉定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辑录成册, 是珍贵的口述历史资料。

口述嘉定改革开放(1978—2018) 目录

一辆车 一个时代——**辆国产桑塔纳轿车在嘉定下线/徐志荣
乡镇企业上市**股的诞生和转型/孙红良
打造一座现代化工业园区——嘉定工业区建设与发展/郁建华
打造历久弥新的特色农产品品牌——马陆葡萄/单传伦 赵海良
希望城:日出江花红胜火/张彪 姚顺兴 张敏
沪郊首个合作农场在安亭落户/朱安坤
打造一个知名的政策品牌——“小巨人计划”的变迁与企业发展/沈硕
嘉定区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的回顾/沈硕
疁城新天地——嘉定老城商业创新样板/樊珠
联影——成为世界级医疗创新引领者/薛敏
京东塑造全供应链智能物流体系/杨涛
嘉定撤县建区/沈永泉 沈文明
嘉定新城的发展实践和未来展望/蔡潇飞 蒋丽敏 王玉华
国际汽车城落户嘉定/滕启和
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在嘉定的建设与突破/陈蕴珠
安亭新镇的崛起/杨利邦
嘉定率先在郊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叶祖成
沪郊**个完成政社分设的基层政权诞生/王永德
以民为本绘太平——嘉定区江桥镇太平村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张萍
“楼组党建”的探索与实践/卢建明
在实践探索中推进嘉定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陆其兴
韩天衡美术馆落户嘉定/韩天衡
南翔小笼的传承与发展/李建钢
冠军之路/宣明华
嘉定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金芳
大陆首条建成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李家东
轨道交通11号线站点综合开发的启动与落地/焦金红
陈行水源地嘉定原水支线工程/卢雯
打造城市管理一张网——嘉定区联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宗毅华 陆凤
嘉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方云芬 张黎明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诞生与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朱明荣
十年置换路 一朝新外冈/邓凯洋
北水湾开发建设/侯建明
十年睦邻 教化成风——嘉定镇街道“睦邻”文化/单东萍
真新街道的社区治理进程/胡春华
原来农村也可以这样美——毛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历程/陈锡明
紫藤园:嘉定园林名片,中日友谊之桥/陈福明 袁惠青 藤本道生等
EVCARD——见证中国共享电动车的诞生与发展之路/黄春华
后记
展开全部

口述嘉定改革开放(1978—2018) 节选

  一辆车 一个时代  ——**辆国产桑塔纳轿车在嘉定下线  徐志荣,1961年8月出生。1980年进入上海汽车厂工作,1985年10月至1994年7月,任上汽大众汽车一厂总装车间生产工长及工会主席。1994年7月至1996年8月,任上汽大众汽车二厂总装车间返修工长。1996年8月至2007年10月,任上汽大众汽车二厂总装车间生产经理。2007年10月至今,任上汽大众汽车二厂总装车间党总支副书记。在其任职期间,曾赴德国、巴西培训桑塔纳B2、桑塔纳2000及帕萨特B5生产工艺,参与了**辆桑塔纳轿车下线,见证了上海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  口述:徐志荣  采访:许丹凤  整理:许丹凤  时间: 2018 年 6 月 4 日  1979 年,我从技校毕业后被分配进了上海汽车厂的总装车间;1980 年,厂里就经常有外宾前来考察,大家听说可能有外国老板来合资办厂;1982 年,我加入了桑塔纳轿车装配的 CKD 小组(Completely Knock Down,全散装件);1983 年初,我和工友们**次见到了桑塔纳车型,也就此与桑塔纳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如果说,我们这批人是用青春见证了桑塔纳在中国的诞生与壮大,那么**代桑塔纳就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 40 年来城市的日趋繁荣。  桑塔纳是怎么来中国的  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当时我们党刚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所以在汽车工业方面,相比其他一些国家而言,在技术上我们是落后的。当时的中国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论,主题是要不要发展轿车消费和轿车生产。争论的结果是中国需要发展轿车。中央决定,建立现代轿车工业,这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决定。就在 1978 年 11 月,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就同意以中外合资的形式,在上海实施汽车项目。  在项目确定后,有不少海外公司都提出了合作意向。当时负责谈判的蒋涛说,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坚持了以下几条原则:首先是能提供适合我国市场需要的先进车型;其次是能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共同建设完整的现代化轿车工业,在国际上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并能参与商品出口以解决外汇平衡;第三,同意对横向零部件企业提供技术帮助,加快零部件国产化。*后,上海选定了唯一既愿意提供*新技术又肯投入资金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  随后,中德双方进行了紧锣密鼓的谈判。在与德国大众谈判引进车型时,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两条选型原则:一是中级轿车,而且是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中级轿车;二是适用范围要宽,既可作公务用车、商务用车,还可用作出租车。德国大众按照要求提供了一款当时正在研制,还没有上市的中级轿车——Passat B2,这款车型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这款车在引进中国之后,被命名为“桑塔纳”。与大众旗下的很多车型的命名规则一样,“桑塔纳”源自一股旋风的名字。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座山谷以盛产葡萄酒而闻名。不过,该山谷经常会刮起一股强烈的科罗拉多旋风,当地人把这种旋风称为“Santana”。在巴西、日本等市场,他们选择以这股著名的旋风来命名,而在引进中国后,这款车型就被音译为“桑塔纳”了。  桑塔纳如何被造出来的  组装**辆桑塔纳,这在当时既是生产任务又是政治任务,受到从上到下的认真对待。那是 1983 年的春天,当时的上海汽车厂只生产两种车:2 吨的卡车和上海牌轿车。轿车产量极低,而且与桑塔纳的工艺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生产。由于上海汽车厂没有技术也没有设备,更别说零部件的生产线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德方推出的方案就是先 CKD 一批轿车。何为 CKD ?就是直接进口整车零部件到国内组装。而当时的中方欣然接受。上海汽车厂为尽快掌握桑塔纳轿车装配制造工艺,进行技术摸底和练兵,*后选派了 12 人组成 CKD 小组,并在老厂的总装车间(第六车间)圈出一块地方,给 CKD 小组组装。我当年 22 岁,因为年轻上进、工作积极等,从几百名员工中,被选入了 CKD 小组,成为组装**辆桑塔纳轿车的首批工人。  随后,德方派遣了管理人员和工程师进驻汽车厂。德方管理人员对环境整洁度的要求很高。过去汽车厂只有每周一、三、五能洗澡,浴室只有一个大澡堂,两个热水龙头。更衣室没有箱子,只有几条长板凳,墙上的挂钩也少得可怜,每次洗澡还得抢凳子、抢钩子。德国人来了后马上改造了浴室,澡堂换成了淋浴间,板凳换成了更衣箱,CKD 小组所在厂房也重新整改,墙壁粉刷成白色,而不是耐脏的深色,地板刷了油漆。  1983 年,在总装车间里,CKD 小组开始负责组装**辆桑塔纳。虽然德方派了几位工程师做带教老师,但是组装工作仍困难重重。  首先就是语言上的障碍。资料、图表是德文,老师说德语,虽然配有几位德语翻译,交流起来仍有困难。其次,异常复杂的电气线路图也让我们感觉头大,我们只好像摆地摊一样把汽车零件摆放在地上,一个一个按图表依样画葫芦往车身上装。由于零件的标准性强,有些在安装时还必须使用专业的工位器具,德国专家带来的器具有限,我们就想各种办法自制土工具,来达到安装要求。  一辆桑塔纳轿车由 5200 多个零件组成,装箱运输到上海,拉到安亭,拆箱,全部摊开,一个一个核对,然后归类放进仓库。10 余名工人,几位德国工程师……这些几乎构成了打造**辆桑塔纳的全部“家当”。  原来生产上海牌轿车,一个螺丝拧不紧,榔头敲敲紧也可以,但这一套在组装桑塔纳时完全行不通。所有的零件与零件之间都环环相扣,有些零件在安装时有温度和洁净度的要求,有些还是一次性的,一旦装上不合适或是装错了,再拆下来就算报废了。花外汇买进来的零件,我们很是心疼,但德国工程师把关十分严格,坏掉了就一定要扔掉,车子不能有半点瑕疵。所以**辆桑塔纳的组装要求在当时看来非常严苛,在装配细节方面,也是精益求精。装配前,工人到领料间去领相应的零部件,管仓库的人也未必记得清楚,只能现找。在 CKD 车间,地上铺设两条槽钢,作为“有轮盘的装配车架”。零部件领出来了,工人们再用“黄鱼车”、小拖车运到轨道的相应位置上去。装配时,每个螺丝都要达到规定的扭矩数,每个装配动作都要严格按照规范来做。此外,为了尽可能地保护新车,油漆车间和总装车间的技术工人不能戴手表,钥匙不能外露,甚至不能穿有纽扣的衣服。  那时的汽车是搁在长板凳上组装的,当时我们试装小组成员在原上海牌轿车拼装车间里,圈出一块空地组装桑塔纳。当习惯了用榔头敲轿车的我们看到从德国进口的“白车身”(桑塔纳车身外壳)从包装木箱中拿出来时,都惊呆了。怎么这个车不用“敲”?难道“拼”起来就行了?德国车身平整度和光亮度很好,完全像镜子一样,根本不用手工敲打再打腻子抛光就可以进行涂装。对以前熟悉了半手工半机械的“技艺性劳作”的中国师傅来说,这种德国产品的工艺和质量是让人震惊的。而那时是 1983 年,在被德国记者称为“技术差距起码有 30 年”的中国汽车工业,我们这些已经属于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人才,要通过快速学习,掌握当时代表全球汽车生产技术现代化的流水线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经验缺乏,组装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装配组原设计每岗一人,共 12 人。随着组装工作的深入,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多,等到两周后**辆桑塔纳组装成功顺利下线时,小组成员已经增加到了 20 余人,涉及油漆工、电工、技工、翻译、后勤等多个岗位。原因很简单:所有零部件都堆在一起,找一个小零件,常常要花很长时间。  我当时负责装配四门摇窗机、玻璃窗、后避震和前后灯。组装**辆车,CKD 小组足足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而装好的**辆车也没有马上发动起来。原来,当时轿车蓄电池分两种,一种是使用前充电,还有一种则不需要。因为当时的工艺卡片上没有标明,CKD 小组成员就按照习惯先充电了。而德国的惯例是不充电的。后来 CKD 小组再拆了一只运输箱子,拿出一只新的蓄电池装上去,汽车才启动成功。那天是 1983 年 4 月 11 日。可以说,**辆桑塔纳的成功出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当**辆桑塔纳组装成功时,德国工程师罗曼请大家吃蛋糕庆祝。舌尖弥漫着蛋糕的甜,我脑海里想的却是德国人工作的严谨。德国人从不轻易说“不”,他们总是说“我行”,先去做,实在做不成再说“不行”。与德国工程师的近距离接触,对我们小组成员影响很深,在工作和生活中再不轻易说“我不行”,包括在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也会告诉他:先别说不行,做不来再说。德国人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影响了整个大众生产基地,也成就了桑塔纳的辉煌。  当时试装成功的桑塔纳,优先装备到上海公安等部门。基本上是有人等在车间门口,出一辆就提走一辆。1983 年 9 月,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桑塔纳又被用作了会务车,非常风光。我记得,为了赶在全运会之前交出足够数量的桑塔纳,我和工友们经常加班,而且技校又分配了不少毕业生进 CKD 小组,基本上是每个熟练手带两个徒弟。*多的一天,CKD 小组装配了 12 辆桑塔纳。当时几乎每天加班到晚上 9 点多,食堂天天准备“烂糊面”和桃酥饼给小组成员们当夜宵。虽然说要试装 100 辆桑塔纳,但 CKD 小组*后只完成了 99 辆。因为如果组装不当,零件就会损耗,而德国方面运来新零件又需要一定时间,零件一般两年就会更新,所以*后一辆因为没有足够的零件而无法生产。  桑塔纳外观比上海牌轿车轻巧,但是动力强、速度快。随着一辆辆桑塔纳组装成功下线,我们对桑塔纳的先进性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清晰地感觉到,做好这款车,一定会使国内汽车市场迎来很大的飞跃。  合资厂的落户成立  1983 年 4 月 11 日,上海安亭的一处旧厂房里,一辆刚刚手工组装完成的轿车缓缓驶出,这标志着中国首辆桑塔纳轿车的诞生。随后,中央各方领导也来到上海汽车厂,他们看到了新车,也看到了希望,并确信只有这样的制造技术才能改变我们落后的行业现状,缩短与国外的差距。于是,国产汽车的谈判进程加快了。1984 年 10 月 10 日,由中德双方各出资 50%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大众)的合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初的期限定为 25 年。1985 年,上汽大众正式成立。  在上汽大众成立前夕,我和其他几位工友共 11 人去德国接受培训,当时在大众埃姆登工厂培训了一个月,在奥迪总部英戈尔施塔特又培训了一个月。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出国可不是小事。出发前须接受外事教育,还得接受西方礼仪培训,学用刀叉吃饭。此外,每人还发了两套西服标准的置装费,当时领导说,出去要给中国人挣面子。在上海乘大巴到虹桥机场,通向机场的马路两边都是农田,路也不平。到了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我们大吃一惊,其完善的设施令人惊叹,我们从来没看到过那么漂亮的地方。德国大众对上汽工人的接待标准很高,都安排在埃姆登郊外的别墅,一人一间房。  我们这批人回国后就进了新的合资厂,而原来老厂的 2900 人中,留下1300 人继续生产上海牌汽车。许多不愿去合资厂的人,觉得大众的要求比上海汽车厂严格得多,还会有被开除的风险,“吃大锅饭”似乎更有安全感。那时上汽大众德方负责人以巴西大众为例鼓动大家,信誓旦旦地说:“10 年后,每个工人都买得起轿车!”这话在当时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因为当时工人的月薪只有几十元,而一辆桑塔纳的价格至少是数万元人民币。作为自行车王国的一员,大部分国人认为汽车还是电影屏幕上欧美人的生活方式,距离自己非常遥远。  事实上,进入上汽大众工作后,我很快就体会到合资办厂带来的巨大改变。当时我是工长,1985 年在老厂的月薪是 68 元,一到新厂就有 128 元,一下子就超过许多干部的退休工资,而且每年都有所增长。不过,留在老厂的员工,在 1991 年上海牌轿车停产后也都进了上汽大众,那时两个厂的收入已经差不多了。  多年后,当邓小平同志来到上汽大众,看到一辆辆崭新闪亮的桑塔纳从电脑控制的生产线上开下来时,他更是感慨道:“如果不是开放,我们生产汽车还会像过去一样用锤子敲敲打打,现在大不相同了,这是质的变化。”  上汽大众的影响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上汽大众的员工收入比其他企业高出一大截,所以许多人去买菜几乎不还价,安亭菜场当时的菜价都被抬高了。合资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收入提高,更重要的是上汽大众当时的市场地位一枝独秀。在*高峰的 20 世纪 90 年代,上汽大众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56%以上,等着买车的人排了长长的队。  以前一辆桑塔纳售价在 20 万元左右,一般人不但要有钱,而且还需要介绍信以及指标,要经过一定的手续才能买到手。那个时代,“万元户”是大伙心中的有钱人,而 20 万元更是比现在的 100 万元还值钱。当时,开桑塔纳的人不但是有钱人,更加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据说当时的桑塔纳除了价格贵,维修费用也不低,车后的一组灯管要 2000 多元,而那时一个人有 200 元月薪算是不错的了。  1998 年,上汽大众允许公司职工以优惠价格内部购车,当时一半以上的职工都买了车,我花了 17 多万元买了一辆桑塔纳 2000。到了第二年,很多之前没买车的员工也纷纷买车,当年德方对我们的承诺实现了。上汽大众向**次买车的职工送车牌,所以当时上海街头以“沪 B3”开头的桑塔纳都是大众员工开的。大众的员工也成为中国*早一批普及私家车的人。  桑塔纳创造了历史,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桑塔纳的成功,在于它很好地结合了中国国情,踏准了中国轿车业发展的各个节点,无论是公务用车、商务用车,还是出租用车、私人用车,桑塔纳都走在了其他车型的前面。1988 年,朱镕基同志就桑塔纳国产化问题指出:“桑塔纳的国产化,不能‘瓜菜代’,国产化零部件必须坚持德国大众标准,要 100%合格,降低 0.1%我们都不要。”也正是对高品质的不懈追求,让桑塔纳能够发出“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品牌呼声。今天,我们回头看,是桑塔纳的国产化打下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基础,是桑塔纳缩短了中国与国外汽车制造业 30年的差距,是桑塔纳启动了中国的轿车市场。故有人用“轿车新纪元”形容桑塔纳对中国轿车产业的贡献,现在看来并不为过。  普通型桑塔纳于 2013 年 1 月 15 日停产,是中国销售时间*久的合资品牌车型,在世界汽车制造史上也是一大奇迹。整整 29 年间,普桑经历了发动机从化油器变成电喷、变速器从四挡变成五挡等多次改进。**代桑塔纳之后,上汽大众又推出了桑塔纳 2000“时代骄子”、桑塔纳 3000“超越者”、桑塔纳 Vista“志俊”……桑塔纳的家族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帕萨特、Polo、途安、朗逸、途观……上汽大众的“森林”里,也不再是桑塔纳一枝独秀,更多的“树苗”在成长。  从**辆桑塔纳轿车组装开始,中国汽车工业在摸索中推开了新时代的大门,中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速发展的全新格局由此打开,并带动了一大批配套工业的技术进步与中国轿车零部件工业振兴,为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奠基作用。**代桑塔纳见证了上汽大众的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的飞跃。  **代桑塔纳已经完美谢幕,但对于上汽大众来说,桑塔纳的精神不能丢,企业的传统精神不能丢,同时一定要不断创新发展,“一定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如果还像 40 多年前那样完全跟着别人走,生命力不会强大”。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上汽大众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鉴于上汽大众在自身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出色表现和巨大成功,中德合资双方已于 2002 年提前续签了延长合营合同,将合作期限延展至 2030 年。  在一个跨国界、跨文化、跨时代、跨技术的大背景下,上汽大众中外双方精诚合作,开拓进取。公司曾连续八年荣获“中国十佳合资企业”称号,八度蝉联全国*大 500 家外商投资企业榜首,并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在发展历程中,上汽大众创造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多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外合作成功的代表,上汽大众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

口述嘉定改革开放(1978—2018) 作者简介

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史研究室是在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和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领导下,主管党史业务的事业单位,承担党史的征集、整理、研究、编纂等职能,从事嘉定区地方党史研究与宣传的工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