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正才之风:周泽雄谈人

正才之风:周泽雄谈人

作者:周泽雄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4.4(3.7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正才之风:周泽雄谈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482572
  • 条形码:9787533482572 ; 978-7-5334-8257-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正才之风:周泽雄谈人 本书特色

  《正才之风:周泽雄谈人》作者周泽雄迄今出版的七八本著作皆有较多读者,大部分著作皆重印,《齐人物论》、《青梅煮酒》等产生了较大影响。作者还是《世界经济观察报》、《书屋》等报刊的专栏作者。《正才之风:周泽雄谈人》相当部分是作者专栏文章的归类辑录,辑录时做了部分修改。书中对中外文化领域的一批作者做了视角独特的精当评论,主要侧重文学领域。

正才之风:周泽雄谈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文化随笔集。其中不少是为一些有名报刊杂志所写的专栏文章。书中文章观点独特,评说犀利,融浓郁的文化感、敏锐的文学直觉和轻灵逸动的笔调于一体,有些还显示了作者厚重的历史感,在承享阅读的愉悦的同时受到文化熏陶。文虽曲情却真,题虽小境却大。

正才之风:周泽雄谈人 目录

自序
兰姆的功夫
随笔之神:蒙田散论
奇迹与奇缘——约翰逊博士与包斯威尔
——读《约翰逊传》
托马斯·杰斐逊三论
丘吉尔的眼光
——读丘吉尔《二战回忆录》
时间的殊相——托马斯·曼的《魔山》
作为榜样的福尔摩斯
一语道破的艺术
——评安·比尔斯《魔鬼辞典》
马尔克斯:一面怪诞的文学镜子
文明的刺客:嫉妒
——读赫·舍克《嫉妒论》
罗念生——圣火的采集者
致韩非
顾准——苦难岁月的伟大先知
钱锺书、杨绛的“异量之美
不读《管锥编》,无以识钱锺书
余光中——正才之风
王小波——尊严的布道师
佑护苍生
——读丰子恺《护生画集》
唐德刚:山人自有主张
一代文学青年的苦出身
塞南古·余秋雨·同里镇
黄裳:中坚文人的背影
吴清源——天才的胜负师是一种审美奇迹
决战AlphaGo:天外有天
《齐人物论》节选
一、随笔篇
丰子恺《作客者言》
王蒙《作家是用笔思想的》
——《读书》一九九。年**期
李敖《由一丝不挂说起》
——《独白下的传统》
朱自清《荷塘月色》
——《朱自清散文选集》
苏青《我的手》
——《苏青文集》下册
扬之水《中年情味》
——《脂麻通鉴》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精选集》
余纯顺《滴水之恩》
——《余纯顺孤身徒步走西藏》
辛丰年《两全其美,有得有失》
——《如是我闻》
茅盾《白杨礼赞》
——《茅盾散文》
林语堂《所谓名士派与激昂派》
——《人生的盛宴》
杨绛《孟婆茶》
——《杨绛作品集》
杨朔《荔枝蜜》
——《杨朔散文选集》
郁达夫《故都的秋》
——《郁达夫文集》
张中行《书蠹行述》
——《读书》一九九〇年第八期
郑逸梅《名片谈往》
——《清娱漫笔》
柯灵《遥寄张爱玲》
——《读书》一九八四年第四期
残雪《艺术复仇》
——《书屋》一九九九年**期
黄永玉《往事和散宜生诗集》
——《黄永玉散文》
董鼎山《忆中南京路》
——《万象》一九九九年**卷第五期
王安忆《屋顶上的童话》
——《新时代的忍耐》
邓拓《一个鸡蛋的家当》
——《燕山夜话》
李欧梵《重绘上海文化地图》(随笔)
——《上海摩登》
刘齐《老艾访华》
——《小葱大酱》
刘亮程《风中的院门》(散文集)
刘墉《我不是教你诈》
陈四益《绘图新百喻》
易中天《忏悔与做人》(随笔)
——《书生意气》
莫斯《摇滚旅行》(随笔)
——《如歌流浪》
章克标《文坛登龙术》
曹聚仁《万里行记》(长篇随笔)
蓝英年《法捷耶夫之死》
——《寻墓者说》
二、小说篇
邓友梅《那五》(中篇小说)
巴金《家》(长篇小说)
王蒙《活动变人形》(长篇小说)
白先勇《金大班的*后一夜》(短篇小说)
孙犁《风云初记》(长篇小说)
史铁生《务虚笔记》(长篇小说)
卢新华《伤痕》(短篇小说)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
李敖《北京法源寺》(长篇小说)
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篇小说)
沈从文《边城》(中篇小说)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长篇小说)
阿城《棋王》(中篇小说)
陆文夫《美食家》(中篇小说)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篇小说)
张承志《黑骏马》(中篇小说)
郁达夫《沉沦》(中篇小说)
阎连科《夏日落》(中篇小说)
三、诗歌篇
卞之琳《距离的组织》
——《现代派诗选》
艾青《大堰河——我的褓姆》
——《艾青诗选》
李金发《弃妇》
——《微雨》
芒克《天空》
——《北京青年现代诗十六家》
何其芳《赠人》
——《预言》
余光中《乡愁》
——《与海为邻》
汪静之《蕙的风》
周作人《丙之三·滚灯》
——《儿童杂事诗图笺释》
废名《街头》
——《现代派诗选》
郑愁予《旧港》
——《莳花刹那》
闻一多《死水》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郭小川诗选》
郭沫若《凤凰涅槃》
——《女神》
胡风《旅途》
——《野花与箭》
徐志摩《沙扬娜拉》
——《徐志摩诗集》
席慕蓉《白鸟之死》
——《名家诗歌》
臧克家《老马》
——《臧克家文集·1》
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诗全编》
展开全部

正才之风:周泽雄谈人 节选

  《正才之风:周泽雄谈人》:  兰姆的功夫  在百度上输入“兰姆”,首先跳出的居然不是与蒙田齐名的英国随笔大家查尔斯·兰姆(1775—1834),而是美国NBA一名场均3.1分的边缘球员杰里米·兰姆,真让人沮丧,那相当于搜索“莎士比亚”却出来“杀死比尔”的片名。今人好言“民国范”,我不知确指——我对情怀满满但缺乏内在界定的概念,不敢轻用——不过倘若结合细节,我敢说,对随笔家兰姆的激赏,属于“民国范”的应有之义。  民国时期的知识人,说起兰姆每每透着一份亲切味。才子梁遇春声称“*爱兰姆”,只是不敢翻译,唯恐自己的译笔辱没原作韵味。和兰姆一样,梁遇春也有口吃,另一位才子温源宁(他的文笔也明显模仿兰姆)提到两人的口吃都“惹人喜爱”,梁遇春恐心下窃喜。“事实上,”温源宁发挥道,“(兰姆)《伊利亚随笔集》引人人胜的魅力,不正是由于在文章中大量使用插入语吗?而那些插入语,不正是文体上的口吃吗?”对偶像的生理缺陷都能咂摸出恁般美味,也是一绝,更绝的是,没人指责他肉麻。英国文坛大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擅长写一手心高气傲的随笔,对兰姆则心悦诚服,理由是,“实在说来,在所有死去的文人中,兰姆是*亲切的人之一;就是那么一个人我们会很高兴地对他说,‘那么告诉我你怎么写散文的?’”。与兰姆同期的随笔家威廉·赫兹里特,也是眼高于顶的狠角,对兰姆则衷心钦佩,他乖觉地写道:“我仍不敢冒昧地认定,在署名‘伊利亚’的那些优秀的作品中,到底哪一篇*优秀。”赫兹里特看不惯那些喜欢用古英语装点文字门面的同行,但是,他再次乖觉地补充道:“兰姆先生模仿古英语的文风,是惟一一个我读之甚悦的;他的心里充满了创作的激情,以致模仿的痕迹荡然无存。”  不必说,兰姆在今日中国少有人阅读了,原因倒不是年代久远或题材落伍。我相信,每一位略具悠然心态的读者,读他的随笔都会爱不释手,不信请试读《贝斯特夫人谈惠斯脱牌》《穷亲戚》《古瓷器》等名篇。兰姆文章具备抗拒时间的特质,题材家常,情境日常,洋溢着语言风趣和人生机趣,既能逗笑于随时,也能催泪于无形,其喜剧因素略近于查理·卓别林的电影,擅长营造“带泪的微笑”。不过,障碍也正缘于这份“悠然”。兰姆恬淡过度了,《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有一次愤然表示“幽默感是英国作家的致命伤”,我猜,他肯定不是反感兰姆,而是“在原子弹的阴影下”失去了一份淡定,遂迁怒于本民族的幽默。的确,在任何一个峻急或功利时代,兰姆式的恬淡和幽默,均属不急之务。  某英国随笔家尝如此自嘲自己的新书:“现代读者要求一《正才之风:周泽雄谈人》应能发挥教导人、改善人和提高人的作用。这《正才之风:周泽雄谈人》呢,连奶牛也不会有所提高。”兰姆也会这么说,但多半更有趣些。兰姆致力于一种拒绝伟大的写作,身为作家,他“生怕自己看起来像一个地方上的要人——这种忌讳久而久之变为一种怪癖”,他不断提醒读者“我只是小人物伊利亚”,他不愿展示作家的雄心抱负,相反,他反复表明自己正是天底下*不在乎自家文字的人。他在《除夕随想》里这么数落自己:  如果我还算略有自知之明,那么,在一切爱反躬自省的人们当中(说来难过,我正是其中的一员),谁也不会对于自己的现状像我对于成年后的伊利亚这个人如此缺乏敬意。我了解他这个人轻浮、狂妄、反复无常;……除此之外,还是——一个爱说笑话的结巴磕子;你怎么说他都行,不必留情;说得再重,重得你说不出口,也不要紧,我都赞成。  不应把兰姆的姿态定性为“低调”。所谓低调,其实是大人物的特权,一项与底层民众无关的风度教养。低调者的本意有时是平抑他人的嫉妒,有时是规避潜在的风险,有时又仅仅视为一种世故,免得在生意场或社交场上树敌太多,约而言之,低调即所谓“情商”,作为大人物的必修课,它的目标是“人情练达”。小人物谈不上低调——阿Q先生若低调起来,还像什么话!由于老是担心被人小瞧,小人物往往冷不丁就秀一把优越感。兰姆对此知之甚详,他在一篇为伦敦乞丐呼吁行乞权的妙文里写道:“穷人在街上见了穷人,只要自己的境遇稍微好一点点儿,就要不客气地亮对方的老底儿。”而兰姆本人,依其身份及自我评价,虽然谈不上底层——他毕生供职于东印度公司位于伦敦的某个账房里,五十岁后则是“一个瘦瘦怯怯、靠着养老金过活的人”——但也绝对不是有钱人。有资格高调的人,才存在低调的可能,兰姆不在其中。那么,他一味自嘲自贬,所为何来呢?  我们发现,自嘲至少给兰姆提供了无穷乐趣。与常见的“欲扬先抑”式自嘲不同,兰姆的自嘲无比诚恳,他全力以赴地挖苦自己,你从中觅不到一丝醉翁之意。更过分的是,他还会假托他人之手,对自己痛加挞伐。如果读者不清楚(读者确实一度蒙在鼓里),或许以为嘲笑者乃是兰姆的世仇宿敌。比如,就像作家柯南·道尔厌倦了侦探小说创作就在小说里把福尔摩斯写死一样,兰姆一度也厌倦了《伦敦杂志》上的“伊利亚”专栏,他伪托朋友之名,宣布伊利亚随笔的作者已然“神归大化”。  ……

正才之风:周泽雄谈人 作者简介

  周泽雄,一九六三年生,作家,批评家,学者。现居上海,著有《知识分子的笔墨事功》、《周泽雄新批》、《青梅煮酒》、《性格卡片》、《望文号脉》等。

商品评论(2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