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小说家的散文愿白鹿长驻此原

小说家的散文愿白鹿长驻此原

作者:陈忠实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43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4(7.2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小说家的散文愿白鹿长驻此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5907176
  • 条形码:9787555907176 ; 978-7-5559-071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小说家的散文愿白鹿长驻此原 本书特色

“我刚刚写完以这道原为载体的长篇小说。这道真实的熟悉到司空见惯的原,以及我给这原上虚构的一群男女人物,盘踞在脑子里也盘踞在心上整整六年时间,现在都倾注在一页一页稿纸上,身和心完全掏空的轻松竟然让我一时难以适应。我在河堤上快步走着。天色完全黑下来了。黑夜的微弱光色里,我走到河堤的尽头了。我不知累也不觉冷,坐在临水的一条石坝上,点燃一支烟……” 著名作家陈忠实以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而享誉文坛。《愿白鹿长驻此原(精)》所选篇章成即为解读《白鹿原》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

小说家的散文愿白鹿长驻此原 内容简介

著名作家陈忠实以一部可以作枕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而享誉文坛。《白鹿原》出版至今十多年仍畅销不衰,成为经典名著。本书所选篇章即围绕着《白鹿原》写作与出版前后,作家所经历的一切,主要以创作手记(十余万字)为主,披露了《白鹿原》一书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揭示了作家创作《白鹿原》前后长达六年的心路历程,成为解读《白鹿原》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其他四篇,因在“手记”中涉及而选取。可以说,《白鹿原》的前世今生尽在此书中。本书由陈忠实的女儿授权并编选。此为“小说家的散文”丛书之一。

小说家的散文愿白鹿长驻此原 目录

辑一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白鹿原》创作手记

辑二
生命里的书缘
关于一条河的记忆和想象
又见鹭鸶
我看老腔
六十岁说
愿白鹿长驻此原

书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白鹿原》创作手记

展开全部

小说家的散文愿白鹿长驻此原 节选

生命历程里的一个下午至今依旧准确无误地记着,写完《白鹿原》书稿的*后一行文字并画上*后一个标点符号的时间——一九九一年腊月二十五日下午。在原下祖居的屋院专业写作生活过了接近十年,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习惯了和乡村人一样用农历计数时日,倒不记得公历的这一天是几月几日了。那是一个难忘到有点刻骨铭心意味的冬天的下午。在我画完*后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的六个点的时候,两只眼睛突然发生一片黑暗,脑子里一片空白,陷入一种无知觉状态。我坐在小竹凳上一动也不能动,是挺着脖颈木然呆坐,或是趴在摊开着稿纸的小圆桌上,已经无记。待到眼睛恢复光明也恢复知觉,我站起身跨过两步挪移到沙发上的时候,才发觉两条腿像抽掉了筋骨一样软而且轻。我背靠沙发闭着眼睛,似乎有泪水沁出。在我刚刚感到力量恢复的时候,首先产生的是抽烟的本能性欲望。我点燃了雪茄,当是我抽得*香也*过瘾的一口烟。眼前的小圆桌上还摊开着刚刚写成的*后一页手稿纸,似乎还不敢完全相信,这部长篇小说真的就这么写完了!我在这一刻的感觉,不仅没有狂欢,甚至连往昔里写完一部中短篇小说的兴奋和愉悦都没有。我的真实的直接的感觉,是从一个太过深远的地道走到洞口,骤然扑来的亮光刺激得我承受不住而发生晕眩;又如同背负着一件重物埋头远行,走到尽头卸下负载的重物时,业已习惯的负重远行的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了,反而不能承受卸载后的轻松了。直到现在回想并书写这种意料不到的失重情景时,我还是有点怀疑单纯是因为拖得太久的写作,造成失明、晕眩和失重的生理现象,似乎与《白鹿原》*后写到的人物结局不无关系。当时的情景是,在我点着雪茄的时候,眼前分明横摆着鹿子霖冻死在柴火房里的僵硬的尸体。这是我刚刚写下的*后一行文字:“天明时,他的女人鹿贺氏才发现他已经僵硬,刚穿上身的棉裤里屎尿结成黄蜡蜡的冰块……”这个被我不遗余力刻画其坏的《白鹿原》里的坏男人,以这样的死亡方式了结一生。写到这一行文字时,我隐隐感觉到心在颤抖,随之就两眼发黑脑子里一片空白了。在我喷吐着的烟雾里,浮现着“棉裤里屎尿结成黄蜡蜡的冰块”的鹿子霖的僵硬尸体,久久不散。这个浮现在烟雾里的坏男人的尸体,竟然影响到我写完《白鹿原》的应有的兴奋情绪,也是始料不及的事。南窗的光亮已经昏暗。透过南窗玻璃,我看到白鹿原北坡的柏树已被暮色笼罩。尚不到下午五时,正是一年里白天*短的时月。我收拾了摊在小圆桌上的稿纸,便走出屋子,再走出小院。村巷里已不见人影,数九寒天傍晚的冷气,把大人小孩都逼回屋里的火炕上去了,游走在村巷里的鸡也都归窝上架了。这是冬天里日落之后天天都重复着的景象。我已经难以像往常一样在这个时候守着火炉喝茶。我走下门前的塄坡,走在两排落光了叶子的白杨甬道上,感觉到灞河川道里如针扎一样的冷气,却不是风。我走上灞河的河堤,感觉到顺河而下的细风,颇有点刀刺的味道了。不过,很快就没有知觉了。我顺着河堤逆水而上。这是一条自东向西的倒流河,河的南边是狭窄的川地,紧贴着白鹿原北坡的坡根。暮色愈来愈重,原坡上零散的树木已经模糊,坡塄间的田地也已经模糊,只呈现出山坡和塄坎的粗线条的走势,把这个时月里干枯粗糙的丑陋全部模糊起来了,倒呈现出一种模糊里的柔和。我曾经挑着从生产队菜园里趸来的黄瓜、西红柿、大葱、韭菜等蔬菜,沿着上原的斜坡小路走上去,到原上的集市或村庄里叫卖,每次大约可以赚来一块钱,到开学时就装着攒够的学费到城里中学报名了。我曾经跟着父亲到原上的村庄看社火,或秦腔。我曾经和社员一起在原坡上翻地,割麦子。我曾经走过的熟悉的小路和田块都模糊了。我刚刚写完以这道原为载体的长篇小说。这道真实的熟悉到司空见惯的原,以及我给这原上虚构的一群男女人物,盘踞在脑子里也盘踞在心上整整六年时间,现在都倾注在一页一页稿纸上,身和心完全掏空的轻松竟然让我一时难以适应。我在河堤上快步走着。天色完全黑下来了。黑夜的微弱光色里,我走到河堤的尽头了。我不知累也不觉冷,坐在临水的一条石坝上,点燃一支烟,脚下传来河水冲击石坝的婉转的响声,哗哗的响声里,间隔着会有铃铛似的脆响。鹿子霖僵硬的尸体隐去了,我的耳朵里和脑海里,不间断地流淌着河水撞击石坝的脆响。腊月数九的白鹿原下的灞河川道里,大约只剩下我在欣赏这种水流的妙音。我不记得坐了多久,再站起来转身走向来路的时候,两条腿已经僵硬到挪不动步子,不知是坐得太久还是天气太冷造成这种麻木。待到可以移步的时候,想到又要回到那个祖居的屋院,尤其是那间摆着写作趴过四年的小圆桌和已经破损的小竹凳,竟然有点逆反以至恐惧。然而,我在河堤上还是快步往回走,某种压抑和憋闷在心头潮起,真想对着南边的原坡疯吼几声,却终于没有跳起来吼出来。已经走到该下河堤的岔口时,我的胸间憋闷压抑得难以承受,想着这样回到小院会更加不堪,索性又在堤头上坐下来抽烟。打火机的火光里,我看见脚下河堤内侧枯干的荒草,当即走下河堤,点燃了一丛菅草。火苗由小到大,由细到粗,哗哗哗蔓延开去,在细风的助推下,火苗顺着河堤内侧往东漫卷过去,发出哔哔啪啪的响声。我早已重新走上河堤,被烟熏呛得大咳不止,泪流不止。弥漫着的烟气里,我能嗅出一阵是蒿草的臭味,一阵又是薄荷的香味,自然还有菅草马鞭草等杂草的纯粹的熏呛味。火焰沿着河堤内侧往东烧过去,一会儿高了一会儿低了……我的压抑和憋闷散失净尽了,鼻腔里还残留着蒿草的臭味和薄荷的香气,平心静气地走下河堤,再回到小院。我打开每一间屋门,拉亮电灯,还有屋前凉台下的照明灯,整个屋院一片亮光,心头也顿觉畅朗光明了。我打开录放机,特意选择了秦腔名角脍炙人口也普及到城乡的《花亭相会》,欢快婉转的旋律和生动形象的唱词,把一对青春男女的情爱演绎得淋漓尽致,妙趣迭出。这是我平时放得*多的磁带之一,因为它往往会改变人的情绪。我的满屋满院的灯光和秦腔的声响全都泄出小院围墙,竟然招来两三位热心的乡党,以为我家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办,问我要不要帮忙。我竟忽略了这一点,乡村人为省电费开支,总是选择瓦数很小的电灯泡,临街的窗户只有昏黄的灯光,这种屋院通亮的景象,只有在办红事白事或建造新房的时候才会出现。我当即向他们解释什么事都没有,只是想畅亮豁朗一下。为避免招惹更多的热心乡党过来询问,我把院子里的电灯熄灭了,房间里的灯依旧亮着,《花亭相会》的旋律和动人的唱腔也继续着。我开始动手点火烧水,为自己煮一碗面条。这是我几年来吃得*晚的一顿晚饭,也应该是几年来吃得*从容的一碗面条,且不论香或不香。尽管从草拟稿到正式稿写作的四年里,基本把握着以沉静的心态面对稿纸,然而那道原却时时横在或者说楦在心里,虽不至于食不甘味,但心理上很难感到一种从容。现在,横着或者更确切地说楦在心里的那道颇为沉重的古原,完全腾空了,经过短暂的不适和诸如烧野火的释放之后,挑着面条的时候已经是一种从容了。我只能找到从容这个词表述吃着面条时的心态。我做完了一件事情。这是我在写作上做的前所未有的耗时费劲和用心的一件大事,尚不敢预测它的*后结局,或者说还不到操那份心的时候,仅仅只是做完了这件事。做完以后的轻松和从容,我在火炉旁吃着面条的这个寒冬的深夜,充分地享受到了。我睡了一个自来醒的好觉。我骑自行车赶到远郊公共汽车站始发站,乘车进城,这是许多年来别无选择的一条轻到不能再轻、熟到不能再熟的“轻车熟路”了。敲开屋门,开门的是妻子。我说:“完了。”连“写”字都省略了。她也平淡地回了一句:“完了就好。”她不惊奇是因为心中有数,大约十天前她回乡下给我送给养的时候,临走时我告诉她,等这些馍和面条吃完,我就可以写完了,年内不用再送吃食了。她是**个知道我写完《白鹿原》的人。此后很久,我没有告知任何人。不单是我不想张扬,也不光是我习惯于“馍未蒸熟不能揭锅跑气”;刚刚写完的稿子还得再过一遍手,尚需一些时日;更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我感觉到当时的文艺政策收得比较紧,《白鹿原》里所写的我对那段乡村历史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能否被理解被接受,这是很自然会发生的疑虑。我在当时反复审时度势,要不要拿出来,或者说这时候拿出来合适不合适,我基本确定在否定的隔档内;待到什么时候文艺政策再放宽了,拿出来也不迟。这是我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处事习惯,自改革开放伊始,包括文艺政策在内的多项政策,一阵儿松了一阵儿紧了一阵儿又放宽了的情况多有发生,这种收紧的文艺政策肯定还会做出调整,只是难以把握持续时日的长短。无论如何,当下拿出去是不合时宜的。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便不想把写完《白鹿原》的事告诉别人。我的从容的心态,也与这个因素不无关系。从容而又轻松地过罢春节,正月初五,我在原下的小书屋打开《白鹿原》的手稿,开始修改。我把这项工作习惯叫作再过一遍手。我充分感受或者说享受着这种再轻松不过的工作。我的工作主要是文字审阅,把写作过程中的疏漏弥补起来,错字别字和掉字自不必说,尤其是通篇试用的叙述语言,比较长的句子容易发生毛病,需得用心阅审。然而,毕竟已有既成的文字,比不得写作时的专注和倾力,相对而言轻松多了。我记得有一两个情节被重复交代过,倒是始料未及,自然都做了处理。我在这种轻松的工作里,感觉到我在开笔写正式稿时的想法是正确的,考虑到这部小说文字比较多,再写第二遍稿将是不堪设想的事,必须一遍成稿,就得充分酝酿,尤其是叙述文字的把握,必须一步到位。另外一个纯属个人创作的“忌讳”性感受,**次陷入在那些既陌生又熟识的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其身临生活环境的时候,迸发出来的文字往往是*恰当*准确的,甚至常常有始料不及的出奇的细节涌现出来,让我享受到任何奖励都无可替代的陶醉。当某部(篇)作品写完,人物和人物生活的环境都成为熟人旧地了,新鲜感也随之淡化甚至消失了。如果写得不尽如人意,要想重新写作,或者做重大修改,*大的障碍不是费时费劲的劳作,恰恰在于对人物和环境的新鲜感的淡化和消失,很难恢复重现,以至文字叙述常常发生迟钝和艰涩。这是我多年写作的个人感受,显然有违“文不厌改”“千锤百炼”的古训,权且只作为个人的“忌讳”,然而又不易改变。基于这种个人创作的忌讳,我把《白鹿原》的**遍稿当作正式稿去写,现在修改起来就很轻松了。这种再过一遍手式的轻松的修改,除了上述再阅审再把握的用意之外,还有某种自我温习乃至自我欣赏的感受。这部书稿的正式稿写了四年,到我这时打开**页再读的时候,已经有了不算太久却也不近的时空距离,尤其是前边的大部分篇章,我早已从白嘉轩们的情感世界走出来,进入一种冷静的心态,有如看自己幼年用刀子刻在裸露的房柱和木梯上的字和画。我常常会发生小小的得意,当时竟然写出这么一句颇为传神的对话,抑或某一个令人哑然失笑的细节,确信如果现在重写肯定写不出来了。然而,更多的时候却是犹疑不定的心态,眼下正在重新阅读的这些描写白嘉轩等人物的人生故事,如果某一天真的有幸公之于世,读者会有兴趣吗?近百年前的白鹿原上的一伙乡村男女的生活故事,会招惹正倾慕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当代人的眼球吗?在我的感觉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社会氛围,常常是西方吹进的一股又一股风掀起社会热点。造成这种犹疑不定心态的另一个因素还在自身,从构思到草拟再到正式稿完成的六年时间里,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田小娥、鹿兆鹏、白灵们的生命历程,在我心里不知审度再审度、体察再体察了多少回,他们横在或者说楦在我心里六年了,可以说真正属于烂熟于心。熟悉到烂熟的状态,不可避免地发生的负面效应不仅是不新鲜,甚至形成某种无感觉状态,很难把握读者阅读时可能发生的真实反应了。即如一些构思和写作时曾经让我手抖心颤的情节,也因为烂熟而缺失了新鲜,也就难以推测读者阅读时会不会感兴趣了。这种疑虑的心态无法排除,却也无法改变业已完稿木已成舟的现实,仍然继续着修改。修改是轻松的,因为确定尚不急于拿出手,修改更没有急迫的因由。乡村正月是一年里*轻松自在的日子,许多在“文革”中禁绝的庙会已经恢复,而且越来越热闹,耍社火,唱秦腔,农村能工巧匠制作的小农具,各种植物种子和树苗,都赶到庙会上来出售,更缺少不了多种民间小吃。我常常经不住幼年记忆里庙会场景的诱惑,骑着自行车和村子里的乡党搭帮结伙去逛庙会,《白鹿原》的修改迟一天早一天完成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种轻松自在的日子大约过到正月下旬,也是公历二月下旬的一天,早晨起来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突然听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消息。电台播出了小平到南方一些地方即兴说的话,我至今还记得其中的两句: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我的心有一种被撞击的感觉,竟然有按捺不住想要欢呼的欲望。我对这两句语录的敏感以及它的不可估量的伟大意义,几乎是切身的直接的感应,中国改革开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必然要破除某些思维定式的禁锢;而要打破制约改革开放的某些不无复旧色彩的条律,需要创造性思维的胆量,邓小平号召并鼓励解放思想,中国的改革大局必将发生大的转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更为敏感的文学艺术事业,必然会率先破禁而出,“收得太紧”的文艺政策肯定将要放宽。几乎就在这一刻,我便断然决定,把《白鹿原》书稿拿出手,甚至有点懊悔,此前的修改进行得太轻松太自在了。……

小说家的散文愿白鹿长驻此原 作者简介

陈忠实(1942—2016),作家,生于陕西西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夭折》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等,文论集《创作感受谈》等。短篇小说《信任》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多部(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日、韩、越、蒙古等语种文字出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