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作者:付惠云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6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45.0(7.5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6048877
  • 条形码:9787106048877 ; 978-7-106-0488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内容简介

  郭启宏在中国当代剧坛享有盛誉,尤其是他的文人史剧系列,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代历史剧创作的杰出代表,为当代历史剧及当代戏剧做出了重要贡献。《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在梳理中国现当代历史剧创作和史剧观念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考察郭启宏文人史剧对现当代历史剧的继承,以及郭启宏传神史剧理论对当代史剧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并考察其文人史剧在现代文化语境中对传统和现代戏剧美学思想的汲取和借鉴。

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目录

绪论
一、郭启宏戏剧创作道路概述
二、研究现状
三、选题意义

**章 中国现当代历史剧创作及观念的发展嬗变
**节 “五四”时期的历史剧
一、“五四”时期历史剧创作概述
二、“五四”时期历史剧的主要创作特征
三、“五四”时期的史剧观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历史剧
一、抗战史剧概述
二、抗战时期历史剧的主要创作特征
三、抗战时期的史剧观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史剧
一、“十七年”史剧创作概述
二、“十七年”史剧主要创作特征
三、“十七年”历史剧观念
第四节 新时期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历史剧
一、新时期与九十年代历史剧创作概述
二、新时期与九十年代历史剧主要创作特征
三、新时期与九十年代的史剧观念

第二章 传神史剧论
**节 历史剧文学性的失衡与回归
一、文学与历史的双重载体
二、趋向成熟的史剧情境
三、社会性与个性的偏离
第二节 传神史剧论之传神三义
一、传历史之神
二、传人物之神
三、传作者之神
第三节 传神史剧论的理论价值
一、失事求似与失料留神
二、以“人学”为核心的史剧理论
三、传神史剧论的隐喻性特征

第三章 郭启宏文人史剧的形象塑造与思想意蕴
**节 古代文人形象的探索与发展
一、道德评判下的古代文人形象
二、视角转换中的古代文人形象
三、当代意识审视下的古代文人形象
第二节 古代文人形象的精神品格
一、文人与世俗的冲突
二、精神困境的深度透视
三、古代文人形象的永恒之美
第三节 古代文人形象的精神重构
一、行动动机的深层思考
二、重构理想的古代文人形象
三、《李白》与《屈原》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

第四章 郭启宏文人史剧的艺术特征与审美追求
**节 文人史剧的哲理性
一、对立统一的人物关系设置
二、内在冲突的外部呈现
第二节 中国传统戏剧美学思想的吸纳
一、转换自如的戏剧时空
二、充满张力的戏剧场面
三、雅俗相济的戏剧语言
第三节 西方现代戏剧思潮的影响
一、表现主义因素的介入
二、存在主义的借鉴
三、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节选

  《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新时期以来历史剧在不断探索和开拓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史剧创作,如颜海平的《秦王李世民》、陈亚先的《曹操与杨修》、魏明伦的《潘金莲》、郑怀兴的《新亭泪》《晋宫寒月》、姚远的《商鞅》、郭启宏的《司马迁》《南唐遗事》《李白》《天之骄子》等,形成了史剧创作的又一个的新的高峰。其中郭启宏的文人史剧系列,使其成为当代历史剧创作的杰出代表。但郭启宏并没有止步于单纯的史剧创作,而是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其他剧作家的历史剧创作,深入到史剧理论的本质规律,提出了传神史剧论。  一、传历史之神  20世纪80年代以来,郭启宏发表了《传神史剧论》《史剧四题》《历史剧旨在传神》等文章,阐述了传神史剧理论的内涵。传神史剧理论的核心是传神三义,即“传历史之神,传人物之神,传作者之神”。  传神史剧论首先是传历史之神,即用当代意识观照历史。郭启宏强调历史剧应植根于现实生活,因此历史剧的创作意图并不在于再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或本质真实性,而更注重历史的神韵,“传历史之神就是要把历史看作有生命的实体。人们不该误解,历史不是发黄的故纸堆。在一个有血有肉的剧作家看来,历史是另一形态的现实人生,写历史依然是反映生活。”历史的深处蕴含着历史人物的命运、时代的沧桑变迁、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真谛,因此,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中跃动着生命的韵律,一段败亡的历史可以是前车之鉴,一段辉煌的历史也足以撼动人心,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我们现实中的人总可以在历史中照见自我,因此,历史之神韵便是寻求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用当代意识激活历史。  当代意识体现在历史剧创作的各个方面。郭启宏指出“传历史之神就是要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事实上历史之神勾连着现实之韵。比如题材的选择,史料的取舍,剧作家总是以当代意识观照历史生活,总是依凭自身对历史的独特的理解,结合自身来自现实生活的感受,去选取或筛汰,去集中、提炼、加工、想象的虚构”。在此,郭启宏指出,当代意识体现在历史剧创作的各个环节。在历史剧创作中需要对历史材料有所分析、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有所侧重,有所渲染,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想象,正是在各个创作环节中蕴含了剧作家的当代意识。创作环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是选择史料的过程。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选择本身便体现着剧作家的当代意识。历史剧作家在动笔之前要查阅大量相关的历史资料,并对大量的史料有所分析,而后做出选择,哪些史料*能表现主题,*能体现人物性格,这些史料要表现什么主题,表现什么样的人物性格,这种对史料的取舍态度取决于剧作家的历史观和史剧观。一部为政治服务的历史剧和一部体现“人学”的历史剧在史料的取舍方面一定是不同的,正如郭沫若《蔡文姬》中的曹操形象和郭启宏《天之骄子》中的曹操形象,由于不同的历史观和史剧观,两位不同时期的剧作家对历史材料的选择不同,因此,塑造出的曹操的形象也会相去甚远。新时期以来的历史剧在史料的筛选方面更注重突出人性的思考,例如姚远的《商鞅》,围绕商鞅治国有道和为人无道之间的尖锐冲突选择历史材料,在塑造商鞅作为一往无前的改革家的同时,也突出了他内心的困惑,商鞅的坚毅、果敢、雷厉风行,富有才干,同时也狡诈、阴险、冷酷,为秦国利益出卖友情、亲情、爱情,剧作家姚远用当代意识筛选有关商鞅的史料,塑造了商鞅丰富多变的性格特征,使其获得了新时期历史剧的审美属性。  ……

郭启宏文人史剧研究/新生代戏剧论丛 作者简介

  付惠云,1971年生,河南漯河市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后继续深造,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9-2012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历史剧。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