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游牧文明与中华史匈奴帝国

游牧文明与中华史匈奴帝国

作者:刘学铫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35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4.8(5.5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游牧文明与中华史匈奴帝国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4126624
  • 条形码:9787224126624 ; 978-7-224-1266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游牧文明与中华史匈奴帝国 本书特色

铁与血的征战,游牧与农耕的碰撞,来自草原的力量引发世界的巨变。 中国的长城,与罗马帝国的方阵,都无法阻挡匈奴征战的步伐。挥舞“上帝之鞭”的匈奴人,成为**个跃登西方政治舞台,使之胆战心惊的东方民族。 刘学铫著的《匈奴帝国》图文并茂 通俗解读,开史家之先河,以客观公正为执笔标准,力求展现匈奴帝国这个建立草原帝国的民族之历史,让你一本书读完中华游牧文明兴衰史。

游牧文明与中华史匈奴帝国 内容简介

  从秦统一华夏(前221)到清逊帝宣布退位(1911),其间共两千一百三十二年。在这两千多年里,朝代、政权更迭频繁,粗略估算一下,总共有六七十个朝代或政权。  请看: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汉(前赵)、成(成汉)、后赵(魏)、前燕、前秦、成汉、后燕、北燕、南燕、前凉、南凉、西凉、北凉、后凉、西秦、夏)、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吴越、南汉、吴、闽、后蜀、南唐、荆南、楚、北汉)、北宋、南宋、辽、金、西夏、元、明、南明、清:而吐蕃王朝、高昌麴氏王朝、回纥汗国等都还没有计算在内。  上面所提到的这六七十个王朝或政权,国祚超过两百年的只有五个,分别是西汉(前206-25,共231年)、唐(618-907,共290年)、辽(907-1125,共219年)、明(1368-1644,共277年)及清(1616-1911,共296年)。  在这五个朝代里,如果从民族的成分来看,唐朝的建国者李氏家族是胡是汉向来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李渊的先人曾在鲜卑族宇文氏的北周时被赐姓“大野”氏,而高车族(也就是铁勒、敕勒)中也有大野氏,可见李氏一族有着浓厚的少数民族血统。明朝的创建者乃是古往今来许多民族混融后的汉人。至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以及建立清朝的女真族(后来称为满族),则是不折不扣的少数民族。如此看来,中国历史是由多民族共同构建而成的。  以往撰写、诠释历史之人,往往对少数民族的史事一笔带过,而且经常以汉人的观点来叙述。所以,打开二十四史或其他私家撰著的历史文献,对少数民族的描述总是以对立面的文字出现,真是何其不公平。  《游牧民族与中华史:匈奴帝国》希望能开史家之先河,以客观公正为执笔标准,力求展现这些建立草原帝国的民族之历史。

游牧文明与中华史匈奴帝国 目录

**章 草原孕育出的匈奴
东迁的高加索人
*早的匈奴人

第二章 匈奴的族源
中文史籍论匈奴
西方史籍论匈奴

第三章 匈奴的语言与习俗
匈奴的语言
匈奴的习俗

第四章 匈奴帝国的崛起
匈奴与周朝
胡服骑射
亡秦者胡

第五章 匈奴帝国的创立
质子冒顿
鸣镝箭
瓯脱之争
匈奴帝国的官制
平城之围
嫚书之辱

第六章 匈奴的黄金岁月
中行说
汉匈和亲
匈奴侵西域
飞将军李广
成长中的西汉

第七章 汉武帝与匈奴
马邑之围
从和平到战争
西汉的反击
张骞凿通丝路
骠骑将军霍去病
短暂的和平
匈奴的内讧
五单于分立
……

第八章 匈奴的分裂
第九章 东汉与匈奴
第十章 南匈奴的列国时代
第十一章 北匈奴的迁徙
第十二章 今天的匈奴
展开全部

游牧文明与中华史匈奴帝国 节选

  《游牧民族与中华史:匈奴帝国》:  欧亚大陆的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到里海周边,南到万里长城,北至西伯利亚南端,在这片广袤的地域中,有绵延数百公里的大山脉,如大兴安岭、阿尔泰山、杭爱山、祁连山、阴山、天山;也有寸草不生的沙漠,如大戈壁、毛乌素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虽然还有一些内陆河流,但流域都不太大,如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此外,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片大草原是亚洲*干燥的地区,可以说是农业的“北极”,但是人类是适应力很强的生物,居住在这里的民族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孕育出游牧的生活方式。  公元前3000年左右,原来生活在里海北岸、高加索山一带的高加索种各民族,也就是俗称的“白种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许是由于气候变化,或许是因为人口增加,开始呈辐射状向东西方向迁徙,向东迁移的民族就和后来的匈奴乃至中国的汉、唐有了密切的关联。  这些高加索种民族的语言属印欧语系。他们像潮水般一波波自西东来,从高加索山脉周边越过里海北岸与咸海周边,进入今锡尔河、阿姆河之间的河中地区。停留在锡尔河以北草原上的一群,后代民族学家称之为“斯基泰人”,汉文古代文献像《史记》《汉书》等则称之为“塞种人”;在河中地区的一群被称为“粟特人”:继续南下进入波斯(今伊朗)、印度的,则以“雅利安”之名为世人所知。  从河中地区东进,翻过今帕米尔高原,进入天山南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于沙漠南北两端各绿洲地区定居下来的,就是汉代西域的三十六国。另一支继续向东,越过吐鲁番,到达今中国甘肃省敦煌、祁连山一带停留下来的民族,中国古史上称之为月氏(音“肉支”),据后世史家推测,月氏族本来还要继续东进,只是遇到发源于今鄂尔多斯高原周边的游牧民族的抵抗,因而选择停留在敦煌、祁连山一带。  由于这一支白种游牧民族的到来,使得原来居住在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开始向东或向南移动,因此不可避免地与定居在中原的农业民族产生了冲突,这时大约是商朝(约前17世纪一前11世纪)。据《竹书纪年》记载:(商)祖甲十二年(约前1191),商朝曾率兵讨伐来犯的西戎,这里的西戎就是指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由此可知,西戎被入侵的他族所驱赶,才会和商朝产生摩擦。如果没有西戎抵挡住来自西方的月氏族,汉人或许也挡不住月氏的进一步东侵。孔子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早就像夷狄那样披发左衽了。同样,如果没有西戎抵挡月氏的东侵,中原恐怕早就被白种人统治了。  到了周朝(约前11世纪一前3世纪)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掠夺中原地区,对谷物、纺织品等农业地区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在正常互市交易不能得到所需要的数量时,往往趁着秋高马肥时“南下牧马”。所谓“南下牧马”就是南下掠夺的意思。由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不善于农事耕种,他们认为大地生长万物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大地是先人类而有,而且人属于土地,土地不属于人,既然土地生长万物是自然现象,那么土地上长出来的农产品也不应该为特定的人所有。  ……

游牧文明与中华史匈奴帝国 作者简介

  刘学铫,山东诸城人中国台湾文化大学教授著有《五胡史论》、《匈奴史论》、《鲜卑史论》、《五胡与华》、《北亚游牧民族双轨政制》、《土尔扈特源流考证与校补》、《中国文化史讲稿》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