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郑板桥的诗与画/中国历代文化名家

郑板桥的诗与画/中国历代文化名家

作者:吴根友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2.5(3.8折) 定价  ¥3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郑板桥的诗与画/中国历代文化名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9662763
  • 条形码:9787539662763 ; 978-7-5396-627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郑板桥的诗与画/中国历代文化名家 本书特色

  武汉大学哲学院院长吴根友教授从哲学的独特角度为你解读清朝著名文学家、艺术家郑板桥的一生。      精美插图,带你领略百年前艺术大师的风采及其代表作品的不尽魅力。   他是“扬州八怪”之首,中国古代文坛上的一朵“奇葩”——郑板桥 他撰文、画竹、刻石、挥毫;他弃官、抗俗、逍遥、潦倒,他是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继承者与叛逆者,以其传奇的一生于中国传统士人精神中开出一朵奇异之花。   直到今天,人们对他的多才多艺仍然津津乐道:他是一位著名画家,所画兰竹,摇曳多姿,名播中外;他也是著名书法家,自创的“六分半书”,熔真、草、隶、篆于一炉;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的诗词,《道情十首》命中一时,传唱至今。   是什么样的土壤养育了这样一位集中国传统士人文化之大成而又着意另辟蹊径的清朝文人?是什么样的机缘让前半生屡试不第的板桥在中年得中后执意辞官归田?那一幅幅流传后世的幽兰、劲竹、顽石又抒写了板桥怎样的心绪与情怀?武汉大学哲学院吴根友教授带你走进板桥郑變的诗画人生。

郑板桥的诗与画/中国历代文化名家 内容简介

本书是武汉大学教授吴根友对清代有名文人画家郑板桥的研究性作品。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从郑板桥的生平、诗词、书法、绘画、篆刻、士人理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全面展现了郑板桥一生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以及他的士人风骨,能为后人了解、研究郑板桥提供有益的参考。

郑板桥的诗与画/中国历代文化名家 目录

**章 板桥魂

一、“士”与“士人魂”002

二、板桥魂与士人魂013

三、板桥魂的时代意蕴020

第二章 板桥生平(上)

一、时代风云027

二、童年033

三、“唯余白眼到清贫”

——落拓青壮年039

第三章 板桥生平(下)

一、风波宦海一钓叟051

二、“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

——归隐闹市067

三、“梦里繁华费扫除”

——板桥的情爱生活074

第四章 石涛、扬州画派与郑板桥

一、八大山人与苦瓜和尚084

二、“扬州画派”与板桥094

三、板桥与一般的诗文书画朋友交往114

第五章 “掀天揭地之文”——板桥诗词与《道情十首》

一、“直摅血性为文章”

——板桥诗词的个性特征119

二、“史家欠实录,借本资校雠”

——板桥诗词的现实关怀129

三、“每到山清水绿处,自谴自歌”

——板桥诗词中的自然情调与出世情怀157

四、“若遇争名夺利之场,觉人觉世”

——《道情十首》与板桥诗词的历史批判意识168

第六章 “震电惊雷之字”——板桥书法、篆刻及书论

一、“师心自用,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草”

——《四书手读》与板桥书法风格的雏形178

二、“六分半书”

——震电惊雷的板桥体182

三、其他各体的成就187

四、人生情思的高度凝练

——板桥篆刻191

五、板桥书论195

第七章 “无古无今之画”——板桥绘画、题识及画论

一、幽兰199

二、扎根破岩潇潇竹205

三、丑石218

四、板桥杂画222

五、板桥画论224

第八章 “呵神骂鬼之谈”——《板桥家书》及其文论

一、“人神上帝,皆人心之慕愿以致其崇极尔”

——板桥“原神”229

二、“盗贼亦穷民”

——板桥的叛逆思想231

三、“谁非黄帝、尧、舜之子孙”

——板桥的人道情怀与平等思想235

四、“天地间**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

——板桥的重农思想240

五、“学者自出眼孔,自竖脊骨可尔”

——板桥的独立意识242

六、“文章以沉著痛快为*”

——板桥的文艺美学思想245

七、“善恶无不容纳者,天道也”

——板桥朦胧的自由思想249

第九章 风流余韵话板桥——板桥对后世的影响

一、正史中的板桥后学254

二、市民心中的板桥256

三、野史、笔记中的板桥258

四、“青藤门下牛马走”

——板桥与徐渭261

五、“梅庄”与“病梅馆”

——板桥与龚自珍265

参考文献270

跋272


展开全部

郑板桥的诗与画/中国历代文化名家 节选

二、板桥魂与士人魂 郑板桥,这个竟然能将“四书”默写得一字不差的人,其灵魂深处首先打上的是儒家精神的烙印。在他血管里流淌的主要是原始儒家的民本理想。 (一)“大丈夫立功天地,字养生民”——板桥的责任意识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正直士人,大都带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入世情怀。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学说,使得传统的中国士人在极其困难的人生处境里不易逃脱到宗教之中。特别是在儒家学说浸淫秦汉以后的中国文化之后,士人的这种“责任意识”就更为强烈。生在清朝盛世的郑板桥,在科举取士而又以朱熹集注的“四书”为考试内容的时代氛围下,不能不感染这一传统文化精神。他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使这一抽象、普遍的文化精神,获得了个性的生命形式,从而展示了这一文化传统的生命力。 八股取士及其用人制度,固然扼杀了一大批不羁之才,也培养了一批官场蠹吏。然而,对于那些下层寒俭之士,科举途径则是他们改变自己身份,为民为国效力的唯一“正途”。他们长期居于下位,经受着生活的磨难,“四书”“五经”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忧国忧民意识,恰恰教给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情怀。郑板桥,这位出生于下层士人家庭的寒俭之士,正是从这些经典中汲取了忧患天下、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思想精华。尤其是在他获得了七品县官的职位,能够施展个人经世才能的时候,他的这种责任意识更为强烈。纵观板桥诗歌、家书,其中表达强烈经世意识的作品,均是在做吏山东时所作,揭露现实矛盾的诗歌如《逃荒行》《还家行》《孤儿行》《姑恶》等代表作,均创作于任职范县和潍县的时候。在《与舍弟书十六通》中,板桥大讲关心民瘼、字养生民的道理。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板桥告诫其弟:“吾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并认为这是正直的读书人高于农夫一筹的原因所在。而那些“锐头小面”的人物,“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多置田产”,对这种人,板桥*为痛恨。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中,板桥借论诗大谈“忧国忧民”的道理。他认为杜甫的诗之所以“高绝千古”,就是因为他在命题时“已早据百尺楼上”,那就是或“悲戍役”,或“庆中兴”,“一种忧国忧民忽悲忽喜之情,以及宗庙邱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在《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五书》中,板桥大谈文章经世的道理,并衷心地称赞诸葛亮为民立功的人生,不同意一般文人或帮闲文人所认为的那样,把“写字作画”看作是雅事。   板桥说:“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东坡居士刻刻以天地万物为心,以其余闲作为枯竹石,不害也。”至于像王摩诘、赵子昂等,只是“门馆才情,游客伎俩”,不足称道。他认为,只有诸葛亮才真正称得上“名士”二字,而当时街上“写字作画”之辈也妄称名士,真是令人可羞。板桥这种偏激的“功利”艺术观念,固有其不妥之处,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责任意识与济世情怀。 在为官山东之时,板桥在权势与金钱的夹缝里,为民众办了不少好事,艰难地践履着“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人生理想。他在任范县知县时,“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调任潍县时,恰遇荒岁,人人相食。郑板桥“开仓赈贷”,“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这一系列的“字养生民”的政治行为,充分地展示了板桥的“责任意识”。 相比稍前的蒲松龄、同时代的吴敬梓来说,郑板桥在科举制度下算是幸运者,毕竟,他还中了进士。虽然他发迹很迟,五十多岁才得了七品县令之职,但他还是获得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实现了那个时代绝大部分士人的美梦。但板桥与一般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把当官看作是个人发财之道,没有丧失正直士人的良心。在板桥身上还流淌着道家批判现实的热血,还存留着陶渊明、苏轼等士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阿附权贵的正气。还有道家那超越的气质,使得板桥有一种不屑与现实同流合污、不怕辞官归隐等传统士人的优秀精神气质,这一精神气质,使得板桥无论是未仕之前,还是既仕之后,都能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品格和追求自由的超越意志。

郑板桥的诗与画/中国历代文化名家 作者简介

  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国学学院副院长。已出版著作《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等,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