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

作者:大J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01
开本: 24cm 页数: 356页
中 图 价:¥21.5(3.7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716179
  • 条形码:9787512716179 ; 978-7-5127-161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 本书特色

“作家榜”上榜作家、新生代妈妈代表人物、成长型家庭教育导师、百万粉丝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大J钜献; 大J小D“家庭早教三部曲”收官之作; 跟随美国教授进行100多课时前沿的脑科学课程学习; 与认知老师和幼儿园老师长达1000小时的交流和实践; 淬炼精华,领导认知! 父母打造环境,环境造就孩子; 学前教育的本质是给孩子提供更多可能性,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 内容简介

本书从父母们普遍关注的“潜能开发”主题入手, 从公号精选出与此相关的90篇文章, 整理为潜能开发观念、潜能开发实战、情商力培养、游戏力培养、挫折教育、幼儿园教育、情绪引导、亲子沟通、有效管教、父母成长、育儿哲学和育儿误区等12个版块。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 目录

Part 1?潜能开发观念篇

——早教启蒙的要义是唤醒,而不是灌输

01?早教启蒙的要义是唤醒,不是几岁该上什么兴趣班 / 002

02?父母的作用不是“灌水”,而是“点亮”孩子的内心 / 006

03?心理学教授分享,怎样陪玩才能让孩子更聪明 / 011

04?上不上早教班,差的不是钱,而是家长的理念 / 014

05?做对这两点,在家也能进行高质量早教 / 019

06?坐姿不良,会大大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 023

07?数学启蒙,关键在于培养兴趣和思维能力 / 026

08?如何通过“估计”和“找规律”进行数学启蒙 / 030

Part 2?潜能开发实战篇

——*好的早教在家庭

01?潜能开发,从选对玩具开始 / 036

02?这样带孩子逛超市,早教的钱都省了 / 040

03?这样带孩子逛公园,效果比早教班好 / 044

04?音乐启蒙,绝不是放放儿歌就行 / 048

05?财商启蒙,从1岁开始 / 052

06?抓住亲子阅读8大关键阶段,培养爱读书的孩子 / 056

07?我的“学渣”女儿如何爱上读绘本 / 061

Part 3?游戏力开发篇

——借助游戏,开发孩子的多种能力

01?脑洞大开的橡皮泥玩法,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 / 066

02?成功拼的是体力,怎样从小打造孩子的好体能 / 071

03?掌握运动早教班的精髓,在家也能运动早教 / 074

04?从出生玩到小学,用纽扣进行运动启蒙和数学启蒙 / 080

05?从小发展好追视能力,孩子受益无穷 / 085

06?3个小技巧,有效提高孩子记忆力 / 089

Part 4?情商力开发篇

——从0岁开始,打造高情商的孩子

01?打造高情商孩子的关键步骤,你做对了吗 / 094

02?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比让孩子“做领导”更重要 / 099

03?培养与众不同的孩子,先教他学会接纳不同 / 103

04?爱笑的孩子不仅运气好,还聪明 / 107

05?和性教育同样重要的是死亡教育,我却从来没有重视过 / 111

06?“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没用的安全教育 / 115

Part 5?挫折教育篇

——因为深爱孩子,所以才选择“残忍”

01?经不起挫折的孩子,父母肯定没做这3步 / 120

02?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坚持不放弃 / 124

03?孩子,我是那么爱你,所以才选择“残忍” / 128

04?“暂时”的力量,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 131

05?我没信心护你一生周全,但要教你治愈自己的力量 / 134

Part 6?幼儿园教育篇

——家园共育,为孩子提供优质“土壤”

01?过早送孩子入园会影响安全感,是真的吗 / 140

02?孩子不想去幼儿园,说教无用,要找出背后的原因 / 144

03?教育不是认字、数数,而是带着孩子一起生活 / 149

04?几个小游戏,轻松让孩子分享幼儿园发生的事 / 152

05?家园沟通,这样说老师才愿听 / 156

06?幼儿园面试启示:替孩子铺路,不如帮孩子提升能力 / 161

Part 7?情绪引导篇

——情绪管理,从体验和表达情绪开始

01?找对原因,克服孩子的害怕情绪 / 166

02?3步走,教孩子化解紧张情绪 / 169

03?通过复述事实,帮助孩子恢复大脑平衡 / 173

04?只做一半的共情,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 / 178

05?3个步骤,轻松化解孩子的大哭大闹 / 181

06?别见不得孩子哭,原来孩子哭有这么多好处 / 185

07?3岁半的女儿教会我什么叫“个人空间” / 189

Part 8?亲子沟通篇

——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01?爱是需要学习的,你了解孩子爱的语言吗 / 194

02?遇到孩子闹脾气,请先用心再用脑 / 197

03?掌握亲子沟通“F4”,打造牢不可破的亲子关系 / 201

04?当你太累时,怎样带娃才不容易发火 / 205

05?这些尴尬问题,父母的回答决定孩子的价值观 / 209

06?“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你的回答决定孩子的格局 / 213

07?给予孩子选择权,你真的做对了吗 / 216

08?改变心态和认知,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 / 219

09?孩子爱提问,未必是求知欲强 / 222

Part 9?有效管教篇

——“熊孩子”的“捣蛋”行为是在向你求救

01?孩子的“暴力行为”,是他发出的求救信号 / 228

02?用温柔的力量去改变,而不是因愤怒的力量而遗憾 / 233

03?无条件的爱,不等于溺爱 / 237

04?不要让父母的“超能”培养出孩子的“无能” / 241

05?所谓“问题少年”,都是父母从小没教他如何解决问题 / 245

06?不要因为害怕而剥夺孩子体验快乐的权利 / 250

07?不想孩子以后变成“熊大人”,这些事现在就要教 / 254

08?孩子不是在找你麻烦,而是身陷麻烦 / 257

09?做到这几点,谨防“假磨蹭”变成“真磨蹭” / 261

10?教孩子比赚钱更重要的能力——区分“欲望”和“需求” / 265

Part 10?父母成长篇

——放下焦虑,不做控制型父母

01?育儿是呼吸,而不是憋一口长气 / 270

02?做“真实”而非“标准”的父母 / 273

03?养育孩子,我们无须如此多“焦” / 276

04?自我觉察,别成为“除草机式的父母” / 280

05?生活让人喘不过气,我们要学会时间管理 / 283

06?同样从零开始做父母,为何别人成了“育儿达人” / 287

07?父母情绪修炼的4层境界,你到哪一层了 / 292

Part 11?育儿哲学篇

——父母的育儿态度,决定孩子的未来

01?外企8年“潜规则”,教会我的育儿哲学 / 296

02?教授传授给我的育儿思维,值得每个父母反思 / 300

03?成功孩子的父母,都有5个共同点 / 304

04?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 307

05?开学**天被老师怼,我却心服口服 / 311

06?工薪阶层的爸爸,从小这样富养我 / 314

07?做好这几点,培养大气、说得起的孩子 / 317

08?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 / 321

09?“陪伴”还是“陪着”——把握高质量陪伴的关键点 / 325

10?让孩子学会独自玩耍,培养内在驱动力 / 329

Part 12?育儿误区篇

——育儿路上,我们踩过的那些“坑”

01?让孩子做出改变的是“内疚感”,而不是“羞耻感” / 334

02?请不要做卑微的父母,把孩子越养越小 / 338

03?希望孩子变好,就不要陷入“比马龙效应”的怪圈 / 341

04?如此深爱孩子,就不要总在伤口上撒盐 / 344

05?用爱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 348

06?小小孩“撒谎”,父母应该开心才对 / 352


展开全部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 节选

Part 1 潜能开发观念篇 ——早教启蒙的要义是唤醒,而不是灌输 01 早教启蒙的要义是唤醒,不是几岁该上什么兴趣班 闺密的儿子3岁,*近她开始寻思让孩子上兴趣班,网上搜了一下,她发现有很多各年龄段上兴趣班的指南,就来和我分享。她决定先送孩子去上舞蹈班,等到5岁就可以学一样乐器,目前她的想法是学弹钢琴。 听起来似乎挺有规划,我问她:“你这么决定的原因是什么呢?”闺密回答:“什么原因?我根据指南上说的啊,舞蹈*好从3岁开始学,钢琴之类的乐器*好从5岁开始学。” 我强调了一下,说:“我问的是,你在规划这些时,孩子是不是已经接触了舞蹈和乐器?不是学,只是看到过、听到过,或者有没有其他东西,是他现在接触过并且很感兴趣的呢?” 闺密在电话那头停顿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跟我说:“倒还真没有,我以为有了指南,照着建议年龄报班就行了呢!那你说我们该如何规划孩子接下来的教育和兴趣发展呢?” 我并没有直接回答闺密的问题,而是和她分享了小D的一位康复师和她两个孩子的故事。这位康复师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她的儿子从3岁开始就进入纽约的天才项目。我**次听到这些时,就惊叹:“好牛啊,怎么做到的?”康复师轻描淡写地说:“其实没什么,就是从小多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他从小就比较有好奇心,看得多了,自然就了解得多,这些就是天才班会考核的内容。” 康复师的女儿从小学习芭蕾,前不久还去巴黎进行演出。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又问:“你当时是怎么决定让女儿学芭蕾的?学这个很苦,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康复师又淡定地说:“学舞蹈不是我决定的,是她自己决定的。我和老公都喜欢看各种演出,所以总是带他们去看,慢慢地女儿就爱上了芭蕾。这当中也有辛苦的阶段,但每次我都会和她回想舞台上的女孩跳舞时优美的样子,她就更容易坚持下来。” **次和康复师聊起这些时,小D才6个月,那时纯粹属于闲聊,我也觉得这是康复师的谦虚而已。再次想起这段对话时,小D已经3岁了,而我也进入一所大学去学习儿童早期教育。有一天上课时,教授说:“目前的传统教育*大的一个弊端就是默认孩子是个空杯子,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往里面倒水,却从未想过孩子的杯子是否是空的?他们是需要水,还是需要别的东西?” 教授说完这段话,我的耳边又响起当年康复师的话,现在再细细品味,却发现了不一样的深意。 学龄前启蒙,多提供可能性 谈到学龄前孩子,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么小就学习××,他能懂什么?所以,我们总是在等孩子“准备好”。可惜,孩子并不会告诉我们他们是否准备好。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外界的参照物,也有了标准化的时间指南,有了“我看其他孩子在学××,我是否也让孩子学××”的疑问和焦虑。 我当年就是这样,特别是小D因为早产有各方面的延误,我总觉得她还不懂。直到有一天,我遇到小D的认知老师,她说,英文的“启蒙”叫作“enlighten”,拆解这个单词的意思就是“让东西亮起来”。孩子从生下来起就是“准备好的”,只不过他们的大脑和心房都是暗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启蒙投射一束光进去,让孩子发现自己的无穷宝藏。 我曾经在不同场合和朋友分享过康复师两个孩子的案例,常常收到的反馈是,不能跟他们比,他们的父母都是教授,基因好。其实,并不是他们的基因好,而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是教授,所以带孩子出去体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这样的耳濡目染就是在源源不断地给孩子投射光,*终让孩子发现了自己内在巨大的宝藏,即我们经常提到的内在驱动力。 学龄前启蒙,多想“无用”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要如何向孩子内心投射光呢?要多想“无用”。 8个月开始就进行英语启蒙?带着1岁的孩子看艺术绘本?和2岁的孩子一起做科学实验?带着3岁的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出门旅游看世界?……纯粹从实用主义角度来看,这些东西孩子都不会懂,不如等孩子大些再去做。但如果我们回到早期启蒙的本质——家长的作用是向孩子的内心投射一束光,学前教育的本质就是提供给孩子更多的可能性,也许某一束光就会反射成一道彩虹。 可是,大部分父母都做反了,成为教授所说的“只顾给孩子灌水的父母”,更要命的是,我们不是细水长流地灌水,而是一股脑儿地灌进去。比如,孩子要入学了,父母看到其他孩子已经学会很多东西,突然有了紧迫感,于是打开水阀拼命给孩子“灌水”,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结果只能导致孩子的反感。 没听过歌曲,体验过美妙音乐的孩子,突然被要求每天练琴1小时,他怎么会喜欢上乏味枯燥的练琴呢? 没接触过名画,没感受过视觉盛宴的孩子,突然被要求每周去上一节画画课,他怎么会端坐一小时好好画画呢? 没体验过阅读的愉悦,只是机械地跟着点读笔或闪卡学认字的孩子,怎会发自内心想去认识更多的字,想学会阅读呢? 我们必须承认,所有的学习*终都是枯燥、无趣和痛苦的,但正是因为之前的那些热爱,那些我们觉得孩子不懂却让孩子体验到*原始快乐的经历,那些他们体验这些东西时闪闪发亮的眼神,会让他们比其他孩子更有决心和毅力去再坚持一下。而这样的经历,也许就是现在家长所认为的“没用”吧。 教育的本质不是去灌满那桶水,如果是那样,孩子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我们来驱使。而等到桶里水满的时候,我们的格局也会限制孩子的潜力。而且总有一天,我们也会累了、倦了,不想再灌水了。 所以,不要根据“指南”来安排孩子上什么兴趣班,而是从现在开始,多带孩子去体验这个世界的大山大海、花草树木和大师名家,让孩子去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大J特别提醒 孩子学习某样东西时,不要总是去衡量它有用没用、孩子有没有学会,而是从现在开始,发自内心地让孩子去体验探索的美好,享受求知的快乐。 早教启蒙的要义从来就是去投射那束光,父母要相信,孩子从一开始就准备好了,只不过现在还没被唤醒而已;父母要相信,等光照进孩子内心时,孩子就有能力去调用自身的宝藏;父母要相信,孩子的格局一直比我们大,不要在养育过程中局限了他们。 02 父母的作用不是“灌水”,而是“点亮”孩子的内心 之前因为要给小D找幼儿园,我专门了解了几大教育流派,虽然小D*终没去瑞吉欧幼儿园,但我对瑞吉欧教育很感兴趣,为此还去学习了一些课程。同学中有几个就是瑞吉欧幼儿园的老师,他们邀请教授和整个班级去参观他们的幼儿园。后来我又单独去了一次,参与了瑞吉欧老师们的一次课程回顾会议,觉得非常受益,这篇文章就来分享一下瑞吉欧教育的一些理念。 在分享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想要教孩子认识“车”这个概念,你会怎么做?我想,大部分父母或者大部分幼儿园都会这样做:买一些关于车的绘本和一些汽车模型,和孩子一起唱关于车的童谣,和孩子一起扮演司机和乘客的假装游戏。更用心一点儿的父母,也许会带着孩子去路上观察各种各样的汽车,或者去参观汽车博物馆。 看上去是不是做得很好?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完全没有去思考:关于车,孩子目前知道的内容有哪些?孩子想了解的是什么?孩子真正的兴趣点是什么? 如果是瑞吉欧幼儿园来做“车”的课程设计,会怎么做呢?在一群三四岁孩子的教室里,老师放了很多汽车模型和汽车绘本,但老师并不引导,而是先让孩子们自己玩,老师作为观察者在一旁记录。之后,老师才开始和孩子们聊天询问:“为什么你喜欢这辆车呢?”“和我说说你刚才玩的这辆车吧。” 在聊天的过程中,几乎每个孩子都提到了车有轮子,车可以开。这时,老师就开始反思:是不是“轮子”和“车可以动”这两个特征*让孩子们感兴趣?由此,一个一开始关于“车”的主题课程,变成了以“轮子”为主题。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学校周围进行一次轮子探索之旅,让孩子们指出任何他们看到的轮子。有的孩子觉得只有汽车轮胎才是轮子,不同意其他孩子指出的自行车轮胎,有的孩子把圆形的井盖也称为轮子。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了解到孩子们对于“轮子”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关键的是,其间孩子们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有很多提问、回答和讨论。孩子们指出自己看到的轮子后,老师会尝试地提问:“为什么你觉得它是轮子?其他人怎么看呢?”以此来促进大家的讨论。这样的探索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再次回到课堂时,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轮子”来展开,孩子们的学习劲头空前高涨,有了各种各样的讨论和对话。谁曾想到,一堂本来以“汽车”为主题的课,*后落脚在了“轮子”上? “孩子的印象” 听完这个班级老师的分享后,我特别有感触。瑞吉欧的核心概念叫“孩子的印象”。 每个成人对孩子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印象判断,大部分父母和老师都认为孩子是被动学习者,孩子好比是个空杯子,在等待我们往里面倒水。所以,我们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觉得正确的知识教给孩子,却从未真正停下来观察孩子的兴趣到底在哪里,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哪里。 在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中,孩子的印象是内心丰富、具有能力的,他们天生就有无限的好奇心来探索世界,有无穷的潜力来学习和沟通。 内心丰富的孩子绝对不是空杯子,而是一个未被光亮照到的巨大宝藏。因此,父母和教育者的工作不是去“灌水”,而是帮助孩子“打开灯”。宝藏本来就在那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来决定先把光照到哪块宝藏。 分享这些理念的目的,并不是鼓动大家把孩子送到瑞吉欧幼儿园,在选择幼儿园方面,合适比好更重要。尽管我个人很喜欢瑞吉欧的核心教育理念,但我觉得它并不适合小D。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去学习瑞吉欧的理念,并且在家实行。 别破坏学习的“好胃口” 小D爸爸带孩子的参与度很高,但是他比较有计划,经常想好要教小D某样事情,就要坚持完成,不管小D当时是否有兴趣,是否已经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于是,父女俩常常互相生气——“我在教你,你怎么不听?”“爸爸,我不要和你玩。” 如果理解瑞吉欧的核心理念,就该知道,孩子都是想学的,他们之所以不听,原因是我们没有去关注孩子到底想学什么。对我来说,早教启蒙是流动的,而不是固定的,换句话说,家长要真正尊重孩子的权利,随着孩子的兴趣来调整早教启蒙的计划。 比如,亲子共读时,孩子只能听一页绘本,那么读这一页时,孩子学会了观察、提问或者只是简单的翻页,那也挺好;搭积木时,孩子只会推倒积木,只要在推倒的瞬间孩子是愉快的,家长再顺势引导孩子了解为什么积木会倒,还有什么东西会倒,也是不错的启蒙方法。 这些简单的例子虽然看上去没达到“教学目的”,但我始终坚信,只要孩子对某个东西感兴趣,他一定会继续探索,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升而发展出更多的技能。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合适的环境,保护好孩子的学习热情。只要孩子“胃口”好,总有一天能“吃完大餐”,家长不要因为心里的“教学目标”而破坏了孩子进一步探索的“胃口”。 多提问,少灌输 我曾分享过一个叫 “搭脚手架教学法” 的教育技巧。纽约的幼儿园老师用“搭脚手架”的方法激发孩子的潜力,这个技巧的核心是家长要知道孩子的认知处于什么水平,起点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往上搭。 但大部分家长都太着急了,一味地想告知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却从未真正向孩子提问。这样的灌输归根到底是把孩子当作空杯子,觉得“反正杯子是空的,我就拼命往里面灌”。但儿童大脑中的神经键只有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被点亮,才会有锻炼和启蒙的作用。而提问这种*简单的促进孩子主动用脑的方式,却*容易被家长所忽视。 从小D?6个月开始,我跟着认知老师学习了这个方法。认知老师在和小D互动时,总会问一句,停顿几秒,然后继续演示。我当时感到很纳闷:这么小的孩子,连话都不会说,为什么要问她呢?这完全是在唱独角戏嘛。 但认知老师告诉我,这不是独角戏,即使孩子不会说话,我们的提问还是对孩子的大脑给予了刺激和思考的机会。孩子不会告诉我们他准备好了,可以思考和交流了,所以家长一开始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也许在一开始只是家长在自问自答,但如果你坚持这样做,慢慢地孩子就会参与进来和你讨论。 现在回想起来,小D的认知老师虽然不是瑞吉欧体系的,但她的理念却和瑞吉欧是一致的。可见,早教启蒙本质上是相通的,不必拘泥于某个流派,博采众长也挺好。 孩子不是“空杯子”,而是“聚宝盆”,家长所要做的是照亮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发现内在的力量和渴望。 大J特别提醒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它是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不是教育者,只是唤醒者。 下一次,当你想给孩子灌输知识,想替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不妨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对孩子的印象是什么?“空杯子”还是“聚宝盆”,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 作者简介

大J,英文名Jessica, “第四届影响力作家榜”上榜作家,百万粉丝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新生代妈妈代表人物,成长型家庭教育成功探索者,中美融合式家庭早教实践者。传播美国先进育儿理念,影响中国百万家庭。 因为早产,女儿小D在纽约得到一个专业医生团队的帮助,在与医生和康复师长期的接触中,大J学到很多科学的育儿知识,她把这些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写成文章,并促成了微信公众号“大J小D”的诞生,以及本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的面世。 随着小D不断长大,大J的育儿重心开始转移到性格塑造、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方面。她花了近1000小时跟着纽约的认知老师和幼儿园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和探索实践,并且进入美国当地的大学,跟着一线教授学习了100多课时前沿的脑科学课程。她把学习到的理念和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播给广大父母,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于是,就有了第二本书《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和第三本书《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的诞生。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