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学习心理学

作者:韦洪涛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35.7(8.5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学习心理学 版权信息

学习心理学 本书特色

全书共分为四部分共十四章。*部分:认识学习。包括三章:*章主要介绍学习结果与学习的一般过程;第二章主要介绍不同的学习理论;第三章主要介绍认知过程及其对学习的指导作用。第二部分:认识不同领域的学习。包括五章:分别是认知领域的学习,包括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的学习(第四章)、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学习(第五章)、高级规则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八章);动作技能的学习(第六章);态度与品德学习(第七章)。第三部分:认识学习条件。包括五章:第九章主要介绍迁移对学习的影响;第十章主要介绍个体心理特征对学习的影响;第十一章主要介绍学习策略对学习的影响;第十二章主要介绍学习倾向即动机对学习的影响;第十三章主要介绍教师对学习的影响。第四部分:学习的*终目的——成为自主学习者。在第十四章主要介绍自主学习者的特征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本书可作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中学教师、中学班主任的参考用书。

学习心理学 内容简介

  《学习心理学/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科类课程系列教材·高等学校教材》共分为四部分共十四章。**部分:认识学习。包括三章:**章主要介绍学习结果与学习的一般过程;第二章主要介绍不同的学习理论;第三章主要介绍认知过程及其对学习的指导作用。第二部分:认识不同领域的学习。包括五章:分别是认知领域的学习,包括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的学习(第四章)、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学习(第五章)、高级规则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八章);动作技能的学习(第六章);态度与品德学习(第七章)。第三部分:认识学习条件。包括五章:第九章主要介绍迁移对学习的影响;第十章主要介绍个体心理特征对学习的影响;第十一章主要介绍学习策略对学习的影响;第十二章主要介绍学习倾向即动机对学习的影响;第十三章主要介绍教师对学习的影响。第四部分:学习的*终目的——成为自主学习者。在第十四章主要介绍自主学习者的特征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心理学/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科类课程系列教材·高等学校教材》可作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中学教师、中学班主任的参考用书。

学习心理学 目录

**章学 习 概 论 **节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一、语文教材眼中的“学习”1 二、学习心理学眼中的“学习”2 第二节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历程与作用6 一、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历程6 二、学习心理学的作用7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与一般过程8 一、学习分类8 二、学习的一般过程12 【拓展性阅读】13 【研究性课题】13 第二章学 习 理 论 **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5 一、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学习”15 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5 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学习理论16 四、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17 第二节社会学习理论18 一、班杜拉眼中的“学习”18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9 三、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区别20 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20 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眼中的“学习”20 二、早期认知学习理论21 三、现代认知学习理论22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6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眼中的“学习”26 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26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27 四、关于学习的方法28 五、建构主义的学生观28 六、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29 【拓展性阅读】30 【研究性课题】30 第三章学习与认知 **节学习与注意31 一、注意的含义31 二、注意与学习34 第二节学习与知觉34 一、感觉概述34 二、知觉概述35 三、知觉学习37 四、模式识别37 第三节学习与记忆40 一、记忆的分类40 二、学习与记忆的过程41 三、学习与记忆的机制44 【拓展性阅读】45 【研究性课题】45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节广义知识观46 一、知识的界定46 二、广义知识的分类47 三、知识的作用49 四、知识与技能、智力的关系49 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与分类50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50 二、陈述性知识的分类54 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条件55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55 二、陈述性知识获得的基本方式56 三、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57 【拓展性阅读】60 【研究性课题】60 第五章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学习 **节程序性知识的性质与分类61 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61 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65 三、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和区分66 第二节概念的学习67 一、概念分析67 二、概念的习得与运用68 第三节规则的学习70 一、规则与规则学习的心理学含义70 二、规则学习的两种形式71 【拓展性阅读】76 【研究性课题】76 第六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节动作技能概述77 一、动作技能的含义77 二、动作技能的分类78 三、动作技能的构成成分79 四、动作技能获得的特征80 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80 一、动作技能的学习理论80 二、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81 第三节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84 一、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84 二、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外部因素85 【拓展性阅读】92 【研究性课题】93 第七章态度与品德学习 **节态度与品德概述94 一、态度的性质94 二、品德的性质98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00 第二节态度的学习100 一、态度的形成101 二、态度的改变103 第三节品德的形成过程110 一、品德形成的理论110 二、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112 三、品德培养的方法114 【拓展性阅读】117 【研究性课题】118 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节问题与问题解决119 一、问题及其分类120 二、问题解决122 三、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过程123 第二节促进问题解决的教学128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28 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131 第三节创造性与创造性的培养133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133 二、影响创造性培养的因素137 三、创造性的培养138 【拓展性阅读】141 【研究性课题】141 第九章学 习 迁 移 **节迁移概述142 一、迁移的含义142 二、迁移的分类143 三、迁移的测量144 第二节学习的迁移理论145 一、传统的迁移理论145 二、现代认知迁移理论147 第三节学习的迁移150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50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152 【拓展性阅读】153 【研究性课题】153 第十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节智力差异与学习154 一、智力的含义154 二、智力测验155 三、智力差异与学习155 第二节学习风格差异与学习159 一、学习风格的含义159 二、学习风格的分类159 三、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161 四、认知方式差异与学习162 第三节性格与学习164 一、性格的含义164 二、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165 三、影响学习的性格因素166 【拓展性阅读】169 【研究性课题】169 第十一章学习策略与学习 **节学习策略概述170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170 二、学习策略的类型172 三、影响学习策略学习的因素172 第二节认知策略174 一、复述策略174 二、精加工策略177 三、组织策略179 第三节元认知策略181 一、元认知的内含181 二、元认知的构成182 三、认知和元认知的区别183 四、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184 第四节学习资源管理策略187 一、学习环境管理策略188 二、心理资源管理策略189 三、支持资源管理策略191 【拓展性阅读】192 【研究性课题】192 第十二章学习动机与学习 **节学习动机概述193 一、动机和学习动机的一般含义193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194 第二节动机作用理论195 一、强化动机理论195 二、需要动机理论196 三、成就动机理论196 四、期望动机理论197 五、归因动机理论197 六、动机整合理论197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198 一、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198 二、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199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201 【拓展性阅读】203 【研究性课题】203 第十三章教师与学习促进 **节教师人格与学生学习204 一、与学生发展相关的教师人格特征204 二、新教师的人格特征205 三、熟练教师的人格特征206 四、专家教师的人格特征207 第二节教师专业知识与学生学习208 一、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208 二、教师的实践知识与学生学习210 三、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特征与学生学习213 第三节教师能力与学生学习213 一、教学基本技能213 二、教师的教学技巧与学生学习215 三、不同阶段教师的认知能力220 【拓展性阅读】222 【研究性课题】223 第十四章自主学习者的形成 **节自主学习者概述224 一、自主学习与自主学习者224 二、成为自主学习者的必要性228 第二节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229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机制229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规律233 第三节自主学习者的评价与训练235 一、自主学习者的评价236 二、自主学习者的训练239 【拓展性阅读】243 【研究性课题】243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学习心理学 节选

  《学习心理学/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科类课程系列教材·高等学校教材》:  (二)人类学习的特点  对动物而言,学习仅是一种建立于本能基础上的纯生物意义的适应活动,只局限于满足其自然需要;而人类的学习,并不局限于简单地适应环境、满足自然需要,更主要的在于满足其社会生活的要求。社会性是人类学习的*基本的特点,也是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本质的不同。概括而言,人类的学习有三方面的特点。  **,社会性。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除了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以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大量的个体经验之外,主要是要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以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人类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历史经验,从而使个体经验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一方面,人类文化的传承性使得我们可以跨时空地接触并学习历史长河中一代代人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还在与同代人的社会交往中获得了大量的社会经验。这种以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是极为丰富的,远非动物学习所可比拟。  第二,以语言为中介。人类在多数情况下是以语言为中介进行交流和学习的,语言的出现极大地增加了个体学习社会历史经验的能力,使人不仅能学习具体的经验,还能学习经过概括、抽象的经验,语言本就是使事物之间的关系概括化和抽象化的信号系统。巴甫洛夫认为,语言这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给人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机制,而且使人的**信号系统也具有了与动物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第三,积极主动性。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人类的学习则不仅是为了适应环境,还为了要改造环境。因为人的学习不仅是为满足自然需要,更主要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认识环境,还要积极主动地作用于环境,只有这样方能满足我们人类极为丰富的社会需要,而这又需要我们在积极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改造世界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另外,具有意识性等也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特点。所以,尽管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之间有其共同之处,但也有本质的区别,因而,像早期行为主义者那样抹杀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很危险的,易导致漠视人的社会性和主动性等特点,将人当成一个被动的反应机器来予以刺激、训练和塑造等。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说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就人类学习而言,也可从广义到狭义分为三个层次:*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指人在从婴儿到老年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除了必须获得个体的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历史经验或者说科学文化知识。其次是指学生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等,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狭义的学习仅指个体掌握某一具体知识或技能等的学习。  学生学习与人类学习之间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因而,除了具有人类学习的一些特点外,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特殊之处。  **,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人类的认识是从实践开始的,学生的学习则未必如此,它是在特定的学校情境中进行的,学生可以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学习,同时补充感性经验。学校教育的特有功能,就是要向学生传递前人和当前的社会经验,以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学生的学习就是通过教师的系统传授和学生的主动接受去学习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所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社会生活规范或行为准则等,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并非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所获得的直接经验,而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所掌握的他人经验,所以学生的学习虽然也需要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去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但从总体上说,学生学习不可能都从直接经验开始。  第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并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学生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以直接经验的方式去学习大量的社会经验。教师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专职人才,既掌握所教的知识技能及教学方,法,又了解学生的特点,能按一定的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他人经验。  第三,在学生的学习中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与人类学习一样,学生学习具有主动的一面,但它更多地是为了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受年龄及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常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因而可能并不愿为学习而付出努力,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所以需要教师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习过程本身看,学习是有策略的。学习策略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学会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动机的过程,学生的动机水平*终会影响到学习的成效。个体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等是学习的基础。另外,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是新的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人的认识这一角度看,虽然人和动物一样,都必须依赖于外部世界并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但动物只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纯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而人的本质力量源于社会文化积累,人同外部世界的关系遵循“人择原理”,即主体性原则。学生自然是认识活动的主体。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