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忆旧琐记

作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本书记述他在工作中遇到和共事的人和事,如冯友兰、季羡林、钱锺书、杨绛、张中行、任继愈等,极具可读性。

作者:郑文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73
读者评分:4.8分5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6.5(3.3折) 定价  ¥5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忆旧琐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408569
  • 条形码:9787515408569 ; 978-7-5154-0856-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忆旧琐记 本书特色

《忆旧琐记》为作者退休后写的散文随笔集,记述了作者当年在学术理论和学术出版工作中遇到和共事的人和事,包括冯友兰、季羡林、钱锺书、杨绛、张中行、任继愈、罗尔纲、罗国杰等人物,以及作者参加过我国高校*个伦理学教研室的创建,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工作时策划组织过一些有影响的大书重要图书的出版,等等。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将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写成几十篇小文,可读性强,也为读者了解我国当年学术理论界的情况,提供了*手的材料。

忆旧琐记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退休后写的散文随笔集,记述了作者当年在学术理论和学术出版工作中遇到和共事的人和事,包括冯友兰,季羡林,钱锺书,张中行,任继愈,罗尔纲,罗国杰等人物,以及作者参加我国高校靠前个伦理学教研室的创建,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工作时策划组织过一些有影响的重要图书的出版,等等,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将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写成几十篇小文,可读性强,也为读者了解我国当年学术理论界和出版界情况,提供了靠前手材料./

忆旧琐记 目录

目录
冯友兰先生二三事
“随意”的季羡林
钱锺书琐记
本本图书含深情
 ——怀念罗尔纲先生
“要做学术出版家”
 ——怀念任继愈先生琐记
我与张中行先生的交往
偶遇在同一版
 ——读30年前习近平写的“尊老敬贤”
   文章
通县“四清”
 ——和邓力群相识相处的一段日子
张腾霄一次讲话引起的风波
怀念老主任张腾霄
 ——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追思张腾霄会
   上的发言
梅花香自苦寒来
 ——送别学兄罗国杰
追思崔大华
学界几个名人忘事的趣闻

“小胖”和“大胖”
 ——大学生活一瞥
高血压•气功•太极拳
“十八所”
 ——当年一段“反修”经历
两只沉甸甸的书包
 ——“文革”中为省委书记起草报告稿
那年去遵化
 ——初识王国藩
初涉“官本位”
一次艰难的工作调动
 ——从石家庄回北京
从钓鱼台到中南海
 ——中宣部工作散记
“兴无灭资”口号的终结
我怎么成了“伦理学界资产阶级自由化代表人物”?
 ——一篇伦理学文章的历史命运


钱锺书生前出版的*后一本书
 ——《石语》出版前后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的策划和组织出版
《剑桥中国史》系列书的组织出版
《外国伦理学名著译丛》的策划和出版
“青丝变白发”
 ——《摩诃婆罗多》的策划和出版
《东方专制主义》出版经过
《与总书记谈心》出版前后
热情感人的台湾读者
 ——访台散记
我的“外事活动”散记

附录一 “热”在武汉
 ——中学生活散记
附录二 当年石家庄生活散记
附录三 耄耋之年话长寿
附录四 老人要重视防癌
 ——致老同学

后 记


展开全部

忆旧琐记 节选

冯友兰先生是我国近当代著名哲学大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有机会听他讲演,一起开会,有二三事至今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听冯友兰讲演“抽象继承法”
1956年夏天,我提前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人大哲学系是新办,我们是**届本科生。平时除由本校教师授课外,系里还请了一些著名学者、作家给我们作学术讲演。冯友兰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记得入学没两个月,在哲学系所在的北京海运仓一座简陋的小礼堂里,冯先生给我们作了后来引起很大争议的“抽象继承法”的讲演。
讲演会由系主任何思敬教授(大家都尊称他为“何老”)主持。何思敬是我国翻译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等著作的*早译者,又是延安“新哲学会”的主要人物,后来还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的“法律顾问”,是一位老资格的哲学家和法学家。他说:“今天,我们请到了冯友兰先生来给我们讲演中国哲学。大家知道,冯友兰先生,可说是中国哲学界的一面旗帜!”何老的这后一句话,使在场的人一惊,因为当时冯友兰是公认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怎么成了“中国哲学界的一面旗帜”?何思敬不久就为这句话付出了代价,在后来的反右运动中被免去了系主任职位。
冯友兰先生开讲了,他身材魁梧,戴一副镜片很厚的眼镜,给人印象深的是他留有长长的美髯。大概他也感到何思敬这句话的“问题”,说:“刚才何老的话过誉了,我不敢当。”接着他就进入正题:讲中国哲学的继承问题。
冯友兰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命题中,有两种意义,一是“抽象意义”,一是“具体意义”。如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具体意义上说,孔子叫人学的是“诗”“书”“礼”“乐”之类东西,现在时代不同了,不学这些东西了,不去继承它;但从抽象意义说,孔子这句话是说,无论学什么东西,学了之后都要经常温习和实习,这是很快乐的事,这样看,这个命题就是对的,可以继承。冯友兰还举了大量的古代圣贤先哲的话和命题,来论证他的这一“抽象继承法”。
冯友兰讲演时没有讲稿,他带有河南口音的话语娓娓道来,讲得通俗易懂(后来看冯先生文章多了,知道这是他的文字的一大特点,能把深奥的哲学道理讲得浅显而明晰);不过他讲演中随手拈来列举的许多古籍和先哲的话语,一方面使我们这些“小”大学生开了眼,对冯先生的博学极其佩服,另一方面听起来又感到很困难,因为毕竟我们许多书还没有读过。大概系领导和冯先生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开讲后不久,就让人抬上了一块黑板,又上来一位老师配合冯先生讲演写板书。冯先生讲演中提到的任何先哲和古籍中的话语,这位老师都能很快在黑板上写下。这下,我们除佩服冯先生的博学外,对这位老师的“博学”也十分佩服。事后我们得知,这位老师是我们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的杨宪邦讲师。
冯友兰先生在讲演后,就把这次讲演内容整理成文,以《中国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公开发表了,结果被人概括为
“抽象继承法”,引发了哲学界一场大争论。到了60年代以后,“抽象继承法”又被上纲为“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观点而屡遭批判;“文革”中更是成为打倒冯友兰先生的“重要罪证”之一了。

请冯友兰开伦理学讨论会
1960年初,我和一些同学被通知提前毕业,分在哲学系各教研室任教。我和罗国杰等四个同学一起,由罗国杰领导(他学识高、资历老,年龄也比我们大许多),筹建新中国高校**个伦理学教研室。可是我们从没有学过伦理学,当时中国也无一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书籍可读、可借鉴,于是就从查《哲学词典》中的“伦理学”条目开始,一点点积累学科资料。当时中共虽已和苏共交恶,但苏联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建设上还是先我们一步,他们已有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大纲》公开发表,于是教研室让我将其译出、打印作为蓝本;又经过近一年努力,我们伦理学教研室也搞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大纲》。这个《大纲》怎么样?哲学系领导决定开一个伦理学讨论会,请有关专家来提意见。在被请的专家中,冯友兰先生是**位,还有贺麟先生等。讨论会在1962年初秋的一个下午举行。那天上午,系领导突然通知我,让我会前到北大冯友兰先生家去接他一下。那时我年轻懵懂不知规矩,一不知去前要打电话预先联系一下,二不知接冯友兰这样的大专家是要小车接的,就自己乘上了32路(即现在的332路)车去了北大。到后按照事先打听到的地址,找到燕南园冯先生住处,冯先生迎了出来,知道我来接他,说:“不用接,我自己可以去。”他请我在客堂坐下,他去取材料。我环顾一下客堂,光线较暗,但古朴,书极多(连走廊都放了书)。我平生**次在一个人家里见到有这么多书,真是开了眼了。很快冯先生出来,我们一起又坐32路车来到人大。
开会后,与会专家基本肯定了这份《大纲》,但也提了些意见。冯友兰先生提了些什么,具体已记不清了,但印象深的是他提出中国的伦理学要有中国的材料,和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相衔接。他这一意见今天看还是对的,但在当时“左”的指导思想下,有人觉得他又在“贩卖”反马克思主义的“老古董”,准备写文章批判他(后来没有写)。
散会后,系主任张腾霄立即吩咐我去学校叫辆小车送冯先生回北大。我刚要起身,冯先生说:“不客气了,我到隔壁餐厅去吃顿饭。”原来,当时困难时期油水少,人大旁边西颐宾馆开了家高价餐厅,一个菜要十几元、几十元,我们这些每月拿56元工资的小助教吃不起,但对冯友兰这样的一级教授(每月有300多元工资)和全国政协委员(听说有100元车马费)来说,改善一顿就不在话下了。

忆旧琐记 作者简介

郑文林,学术理论和学术出版工作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审。1936年生于河南郑州。小学和中学在上海和武汉度过,1960年3月提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并留系任教。长期从事学术理论、学术出版方面的工作和研究,在报刊上发表论著百余篇,有《郑文林学术理论文存》一书行世。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获国家首届“百佳出版工作者”。

商品评论(5条)
  • 主题:

    郑文林先生的这本书,我认真读过。朴实无华的书名,平实从容的文笔,奉献给读者的是——丰富厚重的人生体会,真诚深刻的历史反思,作者笔下亲见亲历的人物与事件。

    2023/6/24 17:00:58
    读者:139***(购买过本书)
  • 主题:

    发现名人的书

    2023/1/23 10:43:53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值得一读的书

    一本回忆文章合集,有些地方还是有史料价值的。

    2022/10/13 8:52:35
    读者:yua***(购买过本书)
  • 主题:忆旧琐记1

    忆旧琐记,当代文化亲历者,与众多大师的交往!

    2022/8/6 10:20:56
  • 主题:

    作者长期从事出版工作,熟悉许多作家,多篇文章内容不错!

    2022/7/5 15:39:17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