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四川文艺出版社译家之言沉默的竖琴

四川文艺出版社译家之言沉默的竖琴

作者:董乐山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2
读者评分:5分4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9.5(4.9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四川文艺出版社译家之言沉默的竖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1150845
  • 条形码:9787541150845 ; 978-7-5411-508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四川文艺出版社译家之言沉默的竖琴 本书特色

《沉默的竖琴》是已故著名翻译家董乐山先生随笔的精选。共分六部分:一、影评和剧评。二、回忆自己过往的文章。三、回忆师友的文章。四、书评。五、序,访谈文章。六、翻译的认知。董乐山先生作为一个大翻译家,他翻译以外的文字朴实为主,言语谦逊。可以看出董先生极强的自我反思能力,还有对于专制批判态度的鲜明和决绝。这是他翻译以外*重要的素养。

四川文艺出版社译家之言沉默的竖琴 内容简介

《沉默的竖琴》是已故有名翻译家董乐山先生随笔的精选。共分六部分:一、影评和剧评。二、回忆自己过往的文章。三、回忆师友的文章。四、书评。五、序,访谈文章。六、翻译的认知。董乐山先生作为一个大翻译家,他翻译以外的文字朴实为主,言语谦逊。可以看出董先生极强的自我反思能力,还有对于专制批判态度的鲜明和决绝。这是他翻译以外*重要的素养。

四川文艺出版社译家之言沉默的竖琴 目录

目录

/关于费穆
《浮生六记》与《香妃》·话剧电影化
费穆的《小凤仙》与《红尘》
《长恨歌》与《梅花梦》
《青春》
/关于杨绛
《弄真成假》与喜剧的前途
《游戏人间》——人生的小讽刺
/关于曹禺
《清宫怨》与《北京人》
《北京人》
没有观众的好剧本
/关于吴祖光
吴祖光的《林冲》
《牛郎织女》——入世的神话
没有童年记忆的童年
难忘的三家图书馆
我在上海孤岛时期的文艺活动
魂牵梦萦忆商务
梦中依稀忆上海
战争的年代的延迟反应
失业纪实
苦中作乐
我的**本书
另一种出书难
陋室铭
张爱玲说“Im Not A Sing Song Girl!”
记江南**支笔唐大郎
记姚师莘农
听风楼里的辛勤耕耘者
哀老成之凋零
巫宁坤教授的一滴泪
梅兰芳的翻译家儿子
一位外国“遗少”
记伊罗生
白文和我
寂寞的自语者
奥威尔和他的《一九八四》
革命者的悲剧
卡赞扎基斯和他心中的耶稣
苏格拉底之死和I.F.斯东
“人文主义”溯源
整整一代人的自传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风尘女子画像
人在旅途中
原型·影射·诽谤
《第三帝国的兴亡》公开发行记
《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翻译与知识
翻译与政治
翻译的地位
谁来防止低劣翻译作品的问世
翻译甘苦谈
再谈翻译甘苦
词典的不可译性
词典的可译性
三读《尤利西斯》
谈翻译批评
叹译事难
与韩素音谈翻译
何谓“汉语的优势”
商业汉语的自我次殖民地化
单口相声与翻译
电视剧里的翻译笑话
MAFIA不是黑手党
翻译续书热
展开全部

四川文艺出版社译家之言沉默的竖琴 节选

《浮生六记》与《香妃》·话剧电影化 从《杨贵妃》开始,费穆在舞台上逐渐形成了他的特殊的作风,他的作风显著的特征,便是话剧电影化。《浮生六记》的演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要具体地说明怎样是话剧电影化是很困难的,我在这里只是扼要地指出话剧电影化的几个具体的表现方式,尤其是有关于费穆个人作风的。这便是剧本的传记化与演出的抒情化。 一般传统的话剧剧本,都是按照看戏剧的原理与方式,着重于整个“戏”的发展。可是传记化了的剧本,重心安排在一二个主要人物的一生主要的遭遇上。比如《杨贵妃》是抒写杨贵妃与唐明皇之悲欢离合,《梅花梦》是记述彭玉麟的一生际遇,而《浮生六记》则是强调沈三白与陈芸姑的一生坎坷,半世蹭蹬。其中故事情节俱很平凡。可是怎样把这个平凡的故事搬上舞台变成不平凡,便须赖演出的抒情化。首先他强调了悲剧的气氛,这种气氛的造成,大部分是依靠着音乐的伴奏。费穆的音乐合作者黄贻钧,自《杨贵妃》以后,两人所走的路向都是互相吻合的,便是有一贯的中国民族作风。即使小而言之,就费穆个人风格的建立而论,黄贻钧有着不可抹杀的建树。其次,除了音乐外来的帮助以外,抒情化目的达到的*重要手段,还是费穆本身的优美的台词与动作,这使他的作品仿佛是一首清丽隽永的抒情诗。他的台词中没有什么绮丽的辞藻,而都是口语化的,可是较辞藻远为绮丽。他不免在台词中抒发个人的牢骚(比如“人情不如秋云”等),然而却博得观众的同感与共鸣。关于动作的优美,《浮生六记》中整个戏都是如此,在**幕中已可约略窥得,而感人至深的,却是第三幕母子别离一场。往往,费穆为了动作的美而忽略舞台的地位,这也是他与传统戏剧所不同的地方。 《浮生六记》的改编只应用了其中的二记——《闺房记乐》与《坎坷记愁》。从一部风趣盎然的隽永小品,创出一部凄艳绝代的悲剧来,使我们不得不惊异,而且创作过程的时间又是那么短促。有人说费穆是鬼才,而我却这么揣测:我想这个悲剧在费穆的意念中一定酝酿长久了,甚至潜伏在一个艺术家的整个生命之中。其实,每一个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意念中,都潜伏着这个悲剧的一鳞半爪,只是他们缺乏诗人的敏感与艺术家的手腕。而费穆却具有了,他有较常人更远为强烈的苦闷感。于是,可能在他思维了一个长时间后,却在使人惊讶的短促时间中,创出了这个悲剧来。 我为什么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意念中颇多潜伏这个悲剧的影子呢?因为《浮生六记》的作者沈三白是一个没落的地主阶级,他的淡泊名利,与现代知识分子中一部分际遇坎坷者不谋而合。再加以在舞台上的沈三白,与《浮生六记》原著中的沈三白,多少已有些不同了,前者是一个愁人,后者却是既风趣又风雅的闲人。这样舞台上的沈三白更与现实一致了。 把《香妃》与《浮生六记》放在一起谈,是因为它们的倾向是一致的,《香妃》也是一种电影化了的话剧。可是在对比之下,《香妃》却不如《浮生六记》。 同样是利用电影技巧与手法,费穆的立足点还是舞台,可是朱石麟的却是银幕,因此,《浮生六记》的剧本称得上是舞台剧本,而《香妃》则仅是电影分场脚本了。其实,作为一个电影脚本来看,《香妃》也是不够戏剧性的,平铺直叙,情节平淡乏味,没有戏剧性发展与高潮,分幕只是表明故事的段落与换景之用,不如说分场来得确当。而台词,也是仅仅叙述一个故事,没有性格的描写与刻画,甚至连模糊的类型也分不清的。 《杂志》1943年11月号

四川文艺出版社译家之言沉默的竖琴 作者简介

董乐山,翻译家、作家,长期从事新闻、翻译工作。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红星照耀中国》等均有广泛影响。

商品评论(4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