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多义化识解的多维度研究

多义化识解的多维度研究

作者:许葵花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37
本类榜单:外语销量榜
中 图 价:¥38.2(4.9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多义化识解的多维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494287
  • 条形码:9787302494287 ; 978-7-302-4942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多义化识解的多维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对多义现象进行多视角研究,共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对多义术语进行界定,并探讨多义涵义的界限问题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之后,从相对静态的角度运用原型范畴、概念隐喻和转喻、概念整合、意象图式、语义框架、构式语法及语法化和主观化等认知理论对多义化识解进行阐释;*后,从相对动态角度以意义使用观、话语选择理论及意义百科观下的有声思维实验来对多义化的实时在线识解和社会认知机制进行进一步阐释。全书运用大量的语料多维度解析了多义化的识解问题。

多义化识解的多维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对多义现象进行多视角研究,共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对多义术语进行界定,并探讨多义涵义的界限问题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之后,从相对静态的角度运用原型范畴、概念隐喻和转喻、概念整合、意象图式、语义框架、构式语法及语法化和主观化等认知理论对多义化识解进行阐释;很后,从相对动态角度以意义使用观、话语选择理论及意义百科观下的有声思维实验来对多义化的实时在线识解和社会认知机制进行进一步阐释。全书运用大量的语料多维度解析了多义化的识解问题。

多义化识解的多维度研究 目录

序一 胡壮麟 III 序二 王逢鑫 V 绪论 XIII **章 多义术语的界定 1.1 引言 1 1.2 “多义”术语的提出 2 1.3 polysemy 术语界定的误区 2 1.3.1 普通词典的定义 3 1.3.2 语言学词典的定义 4 1.3.3 语言学家的定义 5 1.4 多义:多层面的语言现象 6 1.4.1 语音语调多义化 6 1.4.2 词缀多义化 6 1.4.3 词汇多义化 8 1.4.4 构式多义化 9 1.4.5 语法多义化 9 1.4.6 话语多义化 12 1.5 小结 13 第二章 多义化概念的涵义界限问题 2.1 引言 15 2.2 多义化概念涵义界限的流派 15 2.2.1 *小化多义观 16 2.2.2 *大化多义观 17 2.2.3 多义化的融合观 18 2.3 意义的实质问题 19 2.3.1 概念处理问题 20 目 录 viii 多义化识解的多维度研究 2.3.2 人的认知力问题 20 2.3.3 经验知识问题 21 2.3.4 语境因素问题 22 2.4 小结 22 第三章 多义化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3.1 引言 25 3.2 多义词与同音形异义词辨析 25 3.3 多义·歧义·模糊 29 3.3.1 多义的判定 30 3.3.2 多义与歧义 31 3.3.3 多义与模糊 35 3.4 多义及相邻概念认知再探 36 3.5 余论 39 3.6 小结 41 第四章 多义化的描写主义研究 4.1 引言 43 4.2 多义化的词源学研究 43 4.2.1 历时使用变化下的多义化 44 4.2.2 社会情境下词的多义化 46 4.2.3 修辞性语言运用的多义化 47 4.2.4 同音形异义词重新阐释下的多义化 49 4.2.5 语言接触下的多义化 49 4.2.6 社会文化发展下的多义化 51 4.3 多义化的分类研究 52 4.4 小结 55 第五章 原型范畴视角下的多义化研究 5.1 引言 57 5.2 范畴·范畴化·多义范畴化 57 5.3 古典范畴理论 58 5.3.1 古典范畴理论的主张与不足 58 5.3.2 古典范畴理论下多义化研究的不足 59 ix 目录 5.4 原型范畴理论形成的历史轨迹 61 5.4.1 哲学研究 61 5.4.2 心理学研究 62 5.4.3 人类学研究 63 5.4.4 语言学研究 64 5.5 原型范畴理论的特点 66 5.6 原型范畴理论对多义化研究的贡献 68 5.7 多义范畴化的原型性例析 69 5.8 多义范畴化的层级辐射性例析 73 5.9 原型范畴理论下多义化的实证研究 76 5.10 小结 77 第六章 概念隐喻和转喻视角下的多义化研究 6.1 引言 81 6.2 概念隐喻 81 6.3 概念隐喻例析 85 6.3.1 隐喻多义的普遍性 85 6.3.2 隐喻语义映射小议 89 6.4 概念转喻 92 6.4.1 转喻的概念性和普遍性 92 6.4.2 转喻的认知机制要点 96 6.5 概念整合中的隐喻和转喻 97 6.6 隐喻·转喻·提喻与隐转喻连续统 99 6.7 小结 103 第七章 意象图式视角下的多义化研究 7.1 引言 105 7.2 意象图式的界定 105 7.3 意象图式变体:多义化的承载 108 7.4 多义化意象图式的特征 112 7.4.1 *简约性 112 7.4.2 原型性 113 7.4.3 涉身体验性 115 7.4.4 正负参数性 116 x 多义化识解的多维度研究 7.4.5 动静兼具性 117 7.4.6 叠印性 118 7.4.7 隐喻精细化特性 119 7.5 小结 120 第八章 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多义化研究 8.1 引言 121 8.2 框架的界定 121 8.3 Fillmore 的商业行为框架分析 122 8.4 框架的构成和特点 125 8.5 基于框架的多义化 127 8.5.1 框架与多义化识解 127 8.5.2 框架下多义化的人工智能解析 128 8.6 小结 130 第九章 构式语法理论视角下的多义化研究 9.1 引言 131 9.2 理论背景 131 9.2.1 构式语法的源流及界定 131 9.2.2 构式语法与生成语法的主要区别 133 9.2.3 构式的特点及功能 134 9.3 构式语法理论视角下的多义化 135 9.3.1 构式多义化与隐喻 135 9.3.2 构式语义压制与转喻 138 9.4 小结 139 第十章 语法化和主观化视角下的多义化研究 10.1 引言 141 10.2 语法化溯源及界定 141 10.3 语法化多义在语言中的分布 142 10.4 语法化多义的特点及认知机制 146 10.4.1 语法化是一种多义化 146 10.4.2 单向性的趋向 146 10.4.3 语义淡化的特点 148 xi 目录 10.4.4 语义概括化的特点 149 10.4.5 惯常化的认知机制 150 10.4.6 语用驱动的认知机制 151 10.4.7 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 151 10.5 主观·主观性·主观化 152 10.5.1 主观化多义的共时派 153 10.5.2 主观化多义的历时派 155 10.5.3 共时派与历时派的异同 157 10.6 小结 158 第十一章 意义使用观下多义化的实时动态识解 11.1 引言 159 11.2 多义化产生语义的不确定性 159 11.3 多义化识解的传统语境观 160 11.4 认知语义学的意义使用观 164 11.5 多义化的实时动态识解 165 11.5.1 预意义:语义实时动态识解中的原材料 166 11.5.2 语境调控:语义实时动态识解的外因 168 11.5.3 语义竞争:语义实时动态识解中的涵义处理 170 11.5.4 识解者的认知力:语义实时动态识解的内因 171 11.6 小结 173 第十二章 意义百科观下多义化识解的有声思维研究 12.1 引言 175 12.2 意义百科观 175 12.3 意义百科观下多义化识解的有声思维研究 178 12.3.1 研究方法:有声思维 178 12.3.2 百科知识在多义化识解中作用的有声思维分析 179 12.4 小结 184 第十三章 话语选择理论下多义化的社会认知动因研究 13.1 引言 187 13.2 话语选择理论 188 13.3 话语选择理论下多义化的社会认知动因研究 189 xii 多义化识解的多维度研究 13.3.1 多义化构建的社会动因 189 13.3.2 多义化构建的认知动因 193 13.4 小结 198 结 语 199 参考文献 207 英汉术语对照表 231 后 记 237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