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寒地建筑应变设计

寒地建筑应变设计

作者:梁斌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5页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33.8(4.9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寒地建筑应变设计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2215485
  • 条形码:9787112215485 ; 978-7-112-2154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寒地建筑应变设计 内容简介

新世纪以来,寒地建筑逐渐面临严峻考验——全球性气候波动加剧了原本恶劣的气候条件、全行业生态意识提升形成对建筑品质的更高要求、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进程遏制了技术与资源的过度使用,所有这些变化趋势都将问题导向一处,即应对变化的需求。寒地建筑迫切需要一套契合地域特质的设计方法,使建筑在与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中成为关键的承接环节,突破气候、物资、文化的地缘制衡,促成新的平衡机制。承担这一角色的“应变设计”无论作为一种设计理念抑或设计方法,都是为寒地建筑领域开辟一个崭新和极具特色的研究思路。 本文以寒地建筑这一构建要素多元、关系错综复杂的大设计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设计理论、设计规范和设计实践,以一系列针对性的应变措施应对寒地建筑中的典型问题,契合我国当前节约型社会下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旨在寻求一种激发建筑可持续能力的设计方法,重构寒地建筑在环境、经济、用户中的多重价值,为该领域提供急需的系统理论支持和可行的指导对策,为以后的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启发,以应对社会形势的全面更新。其具体意义及应用前景如下: 1. 加速寒地建筑的理论和技术创新,为寒地建筑设计研究提供更多设计模式选择,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2. 推动寒地建筑的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革新,为寒地建筑行业拓展设计思路,并提供系统、科学的方法指导。 3. 平衡寒地建筑的适用性和可持续性,改善寒地建筑绿色化程度与环境品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寒地建筑应变设计 目录

丛书序 本书摘要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全球性气候波动加剧 1.1.2 全行业生态意识提升 1.1.3 节约型社会趋势来临 1.2 概念界定及相关探索 1.2.1 寒地建筑与寒地环境 1.2.2 应变的建筑领域移植 1.2.3 可持续在建筑领域的发展 1.3 寒地建筑应变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3.1 目的 1.3.2 意义 1.3.3 框架 第2章 应变设计与可持续思想的理论辨析 2.1 应变设计的内涵溯源 2.1.1 环境气候学与应变设计 2.1.2 生物进化论与应变设计 2.1.3 动态建筑理论与应变设计 2.2 可持续思想的外延引介 2.2.1 系统理论的可持续外延 2.2.2 生命周期理论的可持续外延 2.2.3 循环经济理论的可持续外延 2.3 应变设计与可持续思想的深层关联 2.3.1 自然观下的自发式设计 2.3.2 人本观下的参与式设计 2.3.3 社会观下的发展式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可持续思想的寒地建筑应变设计架构 3.1 寒地建筑应变设计的构成要素 3.1.1 寒地的环境世界 3.1.2 寒地的建筑立场 3.1.3 设计媒介 3.2 寒地建筑应变设计的作用机制 3.2.1 正——对应变对象的阻御 3.2.2 反——对应变主体的调适 3.2.3 合——应变要素间的协同 3.3 基于可持续思想的寒地建筑应变设计导向 3.3.1 外部形态阻御是应变设计的基本保障 3.3.2 内部性能调适是应变设计的核心需求 3.3.3 建构系统协同是应变设计的关键支撑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地建筑阻御应变 4.1 阻御应变原理 4.1.1 外部形态的选择隔离 4.1.2 寒地原生环境问题与阻御应变 4.2 阻御冬季冷风的城市格局策动 4.2.1 开放空间的引流疏导 4.2.2 竖向律动的气流控制 4.2.3 自然屏障的过滤消解 4.3 阻御冰雪侵袭的场域形态防护 4.3.1 布局形态的防风适雪 4.3.2 屋面形态的防冻易排 4.3.3 细部形态的防护耐久 4.4 阻御极寒温度的界面性能进化 4.4.1 异质界面的温差调控 4.4.2 同质界面的地景整合 4.4.3 可变界面的动态防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寒地建筑调适应变 5.1 调适应变原理 5.1.1 内部性能的动态平衡 5.1.2 寒地次生环境问题与调适应变 5.2 调适高纬度光照的游牧型空间生长 5.2.1 光热平衡下的空间自调 5.2.2 光效主导下的空间拓展 5.2.3 光量波动下的空间迁移 5.3 调适热舒适度的交互式功能重构 5.3.1 功能热舒适度的级差化区控 5.3.2 功能变换的实时化反馈 5.3.3 功能缓冲的分散化关联 5.4 调适内部生境的自组织场所更新 5.4.1 碳浓度消减的换气组织 5.4.2 级配式景观的四季循环 5.4.3 封闭期场所的活力激发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寒地建筑协同应变 6.1 协同应变原理 6.1.1 建构系统的开放协作 6.1.2 寒地建造环境问题与协同应变 6.2 协同建造效率的构造体系集成 6.2.1 构造形式的表现化整合 6.2.2 构造内涵的功能化集成 ' 6.2.3 构造系统的定制化生成 6.3 协同建造品质的绿色部品引介 6.3.1 寒地材料的绿度提升 6.3.2 新型材料的浅绿运用 6.3.3 废弃物料的循环输出 6.4 协同建造成本的再生能源补给 6.4.1 热源替代的方式拓展 6.4.2 能量存储的能力强化 6.4.3 低效能源的回收利用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