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三)书坛烟云录

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三)书坛烟云录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
开本: 24cm 页数: 254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4.0(6.0折) 定价  ¥4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三)书坛烟云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4610367
  • 条形码:9787554610367 ; 978-7-5546-1036-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三)书坛烟云录 本书特色

《书坛烟云录/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三)》主要是将苏州评弹名家周玉泉和曹汉昌二位评弹前辈的艺术人生和艺术成就,以“回忆录”的形式编辑成册。周玉泉、曹汉昌两位评弹艺术家不仅是我们苏州评弹界的杰出代表,而且他俩的艺术造诣及其贡献,对整个评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是评弹艺术界的领军人物。此番,苏州评弹表演艺术传承研究会对他俩的艺术人生和宝贵的艺术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将周王泉与曹汉昌二位艺术家生前的谈艺心得及其文章,经再次整理和编辑,将这一段段精彩的故事编纂为《书坛烟云录》之“周玉泉篇”和“曹汉昌篇”予以出版,传于后人。全篇为我们描述了他俩各自都有一部生动、光彩的艺术人生的传记。

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三)书坛烟云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将苏州评弹名家周玉泉和曹汉昌二位评弹前辈的艺术人生和艺术成就, 以“回忆录”的形式编辑成册。周玉泉、曹汉昌两位评弹艺术家不仅是我们苏州评弹界的杰出代表, 而且他俩的艺术造诣及其贡献, 对整个评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是评弹艺术界的领军人物。

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三)书坛烟云录 目录

周玉泉谈艺录
周玉泉评传
我的恩师周玉泉
老师教我即兴创造
曹汉吕谈艺录
《岳传》名家曹汉昌——曹汉昌先生与长篇评话《岳传》的今生缘
访谈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记曹汉昌艺术人生的点点滴谪
展开全部

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三)书坛烟云录 节选

《书坛烟云录/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三)》:
  有本事的先生常说:“你今朝学会了,今朝就出去!”其实这只是表面文章,实际上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例子。我16岁拜先生,17岁就同先生一起登台,做下手演出了。从前学艺的方式、方法,跟现在的学徒不同。当时是现听现记,我是全神贯注地听,过后认真地默记。在练起角色时,现在他们是喜欢对着镜子照,而我不是这样的,我是模仿前辈和名角儿的身段关起门来自己练。过去学说书必须先弹琵琶,小嗓唱“俞调”,到能唱开篇后,便“插边花”,之后,就做先生的下手,然后是艺成出师。当然也有例外的,如徐云志就没有做过下手。先生对学生有个规矩,能够上台唱一只开篇就不要贴饭钱;能够跟先生拼档演出,就看质量拆账,一般是一成至三成,饭由先生供给,而有的先生又不是这样做的,像我的先生便是不拆账的。其实先生这样做也是合算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双档的卖座率高,收入来自听众,并不要先生自己掏腰包的。个别情况也有,若这位先生本是红客,走了下手(学生),并不影响他的业务收入,饭金也不需要他供应了。
  我起先想拜谢少泉为师,但家里出不起一百元的拜师金。我父亲说,他一生中从没有积到三十元钱的。张福田喜欢逛旧货摊,他常来我父亲摊上逛,与我父亲认识。他家住在永照寺对过。他的乡邻裕丰泰玻璃店老板与我父亲极熟,便由他介绍,同张福田言定,拜师金为五十元,先付二十五元,另二十五元待抄脚本时再付。虽然先付二十五元,然而这二十五元,对我家来说可不是小事情,曾耗费我父亲几许心血,再加上我跟先生出码头,每月还要付三元饭金,这些钱等于是我父亲的一半身家呀!
  张福田有武功,他走路不像是说小书的,倒像是个京剧武生。有一次吃饭时,因桌子位置不妥,大家要搬,他说不需要,立即像托茶盘一样,把一张有满台小菜的红木八仙桌,四平八稳地掇(端)了起来,并移到了合适的地方。可见他有多大的膂力。
  我小时候,认为说书是专门在苏州说的,因为平常看见不少说书的都在苏州说,至于外面有无书场自己也不晓得。当拜张福田先生后,次跟先生去常熟,我当时害怕得哭了。那时眼界小,到常熟赛过(好比)到外国去了。那时跟先生出码头规矩很多,例如铺盖打好后,还未上途不能横摆,必须竖直,否则是不吉利的。我想这大概是为了清洁。还有到了码头上,如果明天要开书,当天是不许“朗”傢生的,我想这也不是迷信问题,而是为了业务,因为学徒毕竟弹得差些,怕听众一听,认为是先生本事蹩脚,于是就想出了这种戒律。
  跟师父次出码头,那年我16岁。只码头是常熟湖园,我那时“小喉咙”很好,但不是天然的,而是硬练练出来的。从前说小书重小嗓,没有小嗓是不行的。我初拜师时,正值变声,小嗓全无。有一次师父和我说:“你还是趁早改行,这个喉咙好说书的吗?”我从此发奋锻炼,足足半年,关紧了房门练,终于练出一副嘣脆嗓子,可是人却瘦了一框。这一次与先生一起出码头演出,我小嗓虽好,但毕竟是初出茅庐,与先生合得不是太好。那时先生正与钟士亮做敌档(钟做“仪凤”),终敌不过钟士良。自这档生意“漂掉”(失去听众)之后,先生、师母在言里语间,大有埋怨是因为我才出现这个结果。这大大地刺激与激励了我要大下苦功练艺术;过十个月之后,先生又做常熟,无巧不成书,又与钟士良敌档。这下可不同了,十个月的苦功终于现了颜色(起色),这次反过来,我们将钟士良“漂掉”。这次常熟的演出,场东就拍张福田马屁了,水牌上悬张福田、张沁田(沁田即福田之子)名字,而沁田却不上,叫我上台,但水牌上却没有我的名字,当时我当然不敢响,但听客不服气了,后来才将我的名字再加上去的。
  张福田蛮(很)凶,他的凶是出了名的。他常常打骂我,而且这个打,差不多都不是为了练本事而打的。记得有一次,他常熟下来做杨厍,就是我看鸹鸪的地方,包账一连一个半月,接下来做吴家市。有一天我将睡时,莫名其妙地被他痛打了一顿,也没说明是为了什么要打。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