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般若经讲记

般若经讲记

作者:释印顺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0-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142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8.1(4.5折) 定价  ¥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般若经讲记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074871
  • 条形码:9787101074871 ; 978-7-101-0748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般若经讲记 内容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一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玄奘以来第1人”。

般若经讲记 目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悬论
一 释经题
二 示宗要
三 叙传译
正释
甲一 序分
乙一 证信序
乙二 发起序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般若道次第
丙一 开示次第
丁一 请说
丁二 许说
丁三 正说
戊一 发心菩提
戊二 伏心菩提
戊三 明心菩提
己一 法身离相而见
己二 众生久行乃信
庚一 问
庚二 答
辛一 戒慧具足
辛二 久集善根
辛三 诸佛摄持
辛四 三相并寂
己三 贤圣无为同证
庚一 举如来为证
辛一 正说
辛二 校德
庚二 举声闻为证
庚三 举菩萨为证
辛一 正说
壬一 得无生忍
壬二 严净佛土
壬三 成法性身
辛二 校德
丙二 劝发奉持
丁一 示奉持行相
戊一 问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展开全部

般若经讲记 节选

  《般若经讲记/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   佛法以解除苦痛为目的,除苦必须解除苦痛的根源。致苦的原因,自然是很复杂;但主要是源子我们内心上的错误;及由于内心错误而引生行为的错误。人人的内心与行为不正确,社会意识与发展的倾向自然也就不能无误了!曲错误的行为影响内心,又由内心的错误引导行为;于是互相影响,起诸恶业,招感苦果,无时或已!因此,释尊教人从行善止恶的行为纠正,达到内心的清净解脱;同时,必须内心清净而改正了,行为才能得到完善。就是生死的苦痛,也就可以根本地得到解除了。由此,内心与行为中,内心是更主要的。人之所以动身、发语,不尽是无意识的,大都从发动的意识——内心上来。内心的错误,可分二种:一、欲,二、见。欲是约情意方面说的,和欲望的欲多少有些差别。欲以追求为义,追求不得其正,这才成为欲望,也可名为恶欲。欲有多方面的,欲求财富,欲求名闻,以及各种物质上的享受都可名欲。深一层韵,耽著不舍即名为爱;在世间人看起来,爱是很好的,佛法则说爱如胶漆一样,一经染著,则纠缠不清,不免要受它的牵制,不得自在:经里常说:因爱欲故,父与子争,子与父争,乃至种族国家与种族国家争,争争不已,于是造成了充满苦痛的人间。见是思想方面的油手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于是发生意见冲突。如西洋因宗教的信仰不同而连年战争,哲学家因彼此的见解不同大兴争吵,此一是非,彼一是非。此虽属于内心方面的,然因此而表现于行动,就发生绝大的问题,造成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的不安定——这种现象,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更属显而易见。见是知识方面的,世间知识不但老是与欲求合在一起,而且这种知识有着根本的错误。这不是说世间知识没有世间的真实——世谛性,毫无补于人生,是说它有某种根本错误,有某种普遍的成见,所以与私欲相结合。这才知识越广,欲望越大,欲望越大,苦痛越多。欲望固可推动知识的发展,知识也能帮助欲望的满足;但因为斗知机先,人欲横流,结果世间苦痛还是有增无已!古人知识虽浅,人民尚可安居乐业,现在的人知识增长,人民几乎寝食为忧。我们不但是欲望的奴隶,还是思想的奴隶呢!   各人的爱见,互相影响,互相推动,造成了家庭、社会、国家的行为错误;招感着个人的苦痛,乃至家庭、社会、,国家的苦痛。依佛法的观点,不仅此人类共同的苦痛根源于内心——爱见与行为的错误;众生流转于生、老、病。死的苦痛中,也还是根源于此。世间的一切;什么都不是突然而有的,有了也不会无影响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因缘和合与消散的过程中流转。近代的科学家,只知道物质不灭,而不知道精神也是相续不灭的。我们这一生舶生命现象,并不是由于父母的结合而突然新生的,他是由于过去某种行为的错误而招感来的。从过去而招感流转到现在,那么由现在的行为也还要招感到未来。这三世流转的生死,可说是生命之流;都是因心的错误指导行为面引生的。如果我们不想老是这样生死苦逼来去流转j那就得先从发动行为的内心错误上改造起。所以三世流转的生死苦也好、观实人间的苦痛也好,需要解决的苦痛虽有浅深不同,原则并无不同。   ……

般若经讲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一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