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940-1949-晋西北根据地互助合作运动研究

1940-1949-晋西北根据地互助合作运动研究

作者:贺文乐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4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67.6(7.6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1940-1949-晋西北根据地互助合作运动研究 版权信息

1940-1949-晋西北根据地互助合作运动研究 本书特色

位于晋陕蒙边界的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社会经济落后,属于典型的边缘区。然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抗日战争的演进,该地区逐渐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互助合作运动这场保障根据地生存的经济变革,曾成为战争年代农民生产的助推器而发挥其*的效力,对支持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有重要影响。

1940-1949-晋西北根据地互助合作运动研究 内容简介

位于晋陕蒙边界的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社会经济落后,属于典型的边缘区。然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抗日战争的演进,该地区逐渐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互助合作运动这场保障根据地生存的经济变革,曾成为战争年代农民生产的助推器而发挥其*大的效力,对支持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有重要影响。

1940-1949-晋西北根据地互助合作运动研究 目录

目录/目录 绪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区域与对象 三学术史回顾 四资料来源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六创新与不足 **章传统社会中的革命 **节革命前的晋西北乡村社会 一自然生态 二社会生态 三传统的互助合作模式 第二节中共势力嵌入晋西北与革命的发生 一革命政权的建立 二初期经济动员与乡村秩序重构 第二章互助合作的发展阶段与组织程度 **节保守阶段(1940—1942年) 第二节激进阶段(1943—1945年) 第三节曲折阶段(1946—1949年) 第四节个案分析:偏关县39个中心自然村的考察 第三章互助合作的动员机制 **节动员方式 一民主政府动员 二基层社会动员 第二节动员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一偏差的表现 二出现偏差的原因 三偏差的纠正 四启示 第三节互助合作中群体心理之分析 一基层干部群体心理的深描 二农民群体心理的泛化 三利益驱动下群体心理的革命化 第四节个案分析:偏关县、岢岚县、兴县 一偏关县 二岢岚县 三兴县 四小结 第四章互助合作的组织模式 **节互助合作的组织原则 第二节传统互助合作模式的传承与演变 第三节新式互助合作模式的发展 一耕作方式的转变 二劳力与武力结合 三合作农场 四变工合作社 第五章互助合作的运作机制 **节纪律条规 第二节领导人选 第三节记工、折工与还工制度 一记工 二折工 三还工 第六章互助合作的效果与局限 **节互助合作的效果 一经济方面 二政治方面 三军事方面 四社会方面 五农民性格的重塑 第二节互助合作的局限 一“路径依赖”面临的困境 二“合作社模式”的弊端 结语 一中共整合乡村资源视角下的互助合作 二民众参与革命视角下的互助合作 三互助合作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0-1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局部图 表1-1晋西北7县农户耕地占有情况 表1-2晋西北7县人均耕地占有情况 表2-1晋西北7县互助组组织情况 表2-21944年河曲、保德两县“组织起来”百分比对比 表2-3兴县、河曲、保德、偏关4县部分村庄“组织起来” 统计一览 表3-1临县二区桦林村变工队成员土地增加情况 表3-2临县二区桦林村变工队成员阶级成分变化情况 表3-3岢岚县五区各阶层受贷统计 表3-4岚县阴寨村1943年各阶层生产统计 表3-5岚县阴寨村1944年各阶层生产统计 表4-1岢岚县1945年春耕变工组耕作方式统计 表5-1临南县马家岭村变工组组长个人情况统计 表6-1临县1944年扩大耕地面积统计
展开全部

1940-1949-晋西北根据地互助合作运动研究 作者简介

贺文乐(1983——),山西偏关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讲师。2007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晋东南学院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4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中共党史以及民国山西经济史等,侧重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民互助合作行为的研究。在《回族研究》、《农业考古》、《古今农业》、《前沿》等期刊发表论文15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