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幻象之外的言说

幻象之外的言说

作者:白杰著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2-01
开本: 24cm 页数: 196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5.6(3.8折) 定价  ¥41.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幻象之外的言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7850018
  • 条形码:9787537850018 ; 978-7-5378-500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幻象之外的言说 本书特色

白杰著的这本《幻象之外的言说》立足当代先锋诗学的转捩点,侧重从思想文化层面揭示现代性危机与文学变革的深层关联;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烛照下,结合具体流派来探讨文学现代性的跨文化变异、后现代转向以及多元发展态势;在吉登斯有关“地方性”与“现代性”论述的启发下,系统发现了三晋地域板块对“现代性”主流范式的叛离、校验和补充。

幻象之外的言说 内容简介

  山西文学有着深厚的传统,山西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当代,山西的文学理论与评论仍然保持了比较活跃的态势。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可谓阵容强大。新一批评论家涌现出来,他们知识结构新颖,对新现象、新趋势特别敏感,个性色彩极强,表现出活色生香的发展态势。  《幻象之外的言说/新锐批评家丛书》就是山西文学评论家白杰所著的一本文学研究和评论合集,共分上中下三篇,包括现代性幻象与当代先锋诗学、向幻象开战:后现代主义的诗学实践、三晋文学:地方性对现代性的质询。

幻象之外的言说 目录

上篇 现代性幻象与当代先锋诗学
**章 “形而上学”批判与后现代诗学的演进
**节 “形而上学”的现代性指向
第二节 集体主义美学中的“形而上学”
第三节 幻象更新与诗学裂变
第二章 “PASS北岛”之后的先锋转向
**节 北岛的域外声变
第二节 海子的死亡谶言
第三节 生活本相与生命本真
第三章 先锋诗学的世俗化倾
**节 “世俗化”的缺席、返归与悬置
第二节 用生命点化世俗
第三节 肉体:与低俗抗争的世俗样本
第四章 先锋诗学的知识本位与知识分子身份
**节 知识分子何以批评诗歌
第二节 “知识”与“知识分子”的分立
第三节 启蒙幻境的边界与效度

中篇 向幻象开战:后现代主义的诗学实践
第五章 “垮掉”阴影下的莽汉诗人
**节 隐秘而重要的“影响源”
第二节 诗艺创造与诗学迷津
第三节 青春激情与历史记忆的杂拌
第六章 语言学转向与语言诗写作
**节 从“语言”到“文字”的变革
第二节 跳脱生命根基的文字游戏
第三节 在反语义中复原事物
第七章 自白写作与女性诗学空间
**节 以自白确证自我
第二节 西方启悟下的中国式自白
第三节 走向公共空间的私密话语
第八章 “非非”式东方后现代主义
**节 “自反性现代性”的诗学体现
第二节 感应后现代主义的震荡
第三节 “前文化”的传统血脉
第九章 新古典道路上的现代性重造
**节 跨越时空的致敬
第二节 现代语境中的古典资源
第三节 激活古典的现代技艺

下篇 三晋文学:地方性对现代性的质询
第十章 印象式批评:悖逆现代性的先锋
**节 文学史述的现代性危机
第二节 印象式批评的意义
第三节 鱼与荃的取舍
第十一章 赵树理: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校验
**节 在民间立场上统合启蒙与革命
第二节 赵树理与文学史坐标的移易
第三节 由《走近赵树理》谈“个人”与“主义”的悖立
第十二章 后赵树理写作:总体话语之外的地方书写
**节 命名的合法性及话语冲突
第二节 现代性版图外的乡村景观
第三节 乡间的神明与生命
第十三章 为零余者代言的“后赵树理写作”
**节 现实与先锋交汇处的卑微生命
第二节 进不了的城与回不去的乡
第三节 现代性批判的历史传承与地域延展

后记
展开全部

幻象之外的言说 节选

  《幻象之外的言说/新锐批评家丛书》:  林贤治,1948年生;北岛,1949年生,二人差不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俩人经历了高度一体化的威权时代,目睹了革命的伟力,见证了历史的苦难,在阶级斗争中确立了基本的思想根基和思维模式。幸运的是,在极度的精神饥渴中,他们较早接触了一些西方现代文艺及被禁的苏联作品,探寻到了“革命”之外的新的思想资源——以“民主自由”为内核的启蒙思想。“启蒙”与“革命”在他们的精神结构中汇流,孕生出鲜明的个性特征。首先是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习惯居高临下地审视、全局性地打量以及真理性地评判。其次,特别强调主体精神的高扬,坚持不调和、不妥协、黑白分明、是非分明的战斗姿态。再次,充满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色彩,有殉道者的悲壮。当然,在新思想的获取、写作的展开上,北岛是远远早于林贤治的。早在70年代初,北岛就已接触到专供高干内部阅读的“黄皮书”,包括卡夫卡的《审判及其他》、萨特的《厌恶》、艾伦堡的《人·岁月·生活》等。他能在“文革”结束之前就写出《回答》这样的启蒙诗篇,并紧紧追随思想解放潮流去反思“文革”灾难,成为“新启蒙”的中坚人物,都得益于西方文艺的滋养。同样在70年代,林贤治的阅读还局限在《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朝霞》《学习与批判》等官方报刊。直到进入新时期,他才陆续读到《日瓦戈医生》《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1984》等一批具有革命反思意味的外国译作。这使他没能及时站立在新启蒙的潮头,没能参与到对“文革”的近距离批判中,直到80年代末才逐渐拥有重估历史、面对当下发言的能力。  北岛与林贤治,一为诗人,一为学者,活动在不同的写作领域,历史出场的时间也有前后,但在共有的精神资源作用下,还是表现出相近的写作姿态。北岛在诗歌中高喊“我不相信天是蓝的”,苦苦追寻“白日梦”,反复书写“我”与“父亲”的紧张关系,展现了普罗米修斯式的悲壮与崇高。林贤治亦钟情于那些集启蒙与革命于一身的时代叛逆者、苦难承担者,极力推举鲁迅、胡风、左拉、托尔斯泰、葛兰西、卢森堡、茨维塔耶娃、惠特曼、凯尔泰斯等知识分子。二人的写作都是在事实的,或想象的意识形态高压下展开,借助对社会主流、时代主调的批判来确证自我的价值意义,以强烈的思想性和革命性震撼人心。  只是对于北岛来说,他在崛起之时首先面对的是“文革”废墟的清理,偏重于个体对极权的反抗,“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宣告——献给遇罗克》)是其80年代创作的主旋律。而当林贤治在80年代末登台时,本已在部分程度上得到续接、修复的启蒙传统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再度遭到破毁,市场经济的狂潮也愈发严重地冲击着精神道德的堤坝。  所以他的批判对象,不仅有意识形态对个体的奴役,也包括人文精神向商业资本的归降。而且伴随市场经济的持续推进,他将更多精力转向了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在他看来,90年代以来的诗歌创作正突出体现了市场环境下文学艺术、人文精神堕落,“腐败、冷漠、苟且、琐屑、奢侈,90年代诗歌确实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某种病态,也是一代文学衰退的反映。”有趣的是,自80年代末旅居欧美后,北岛诗风大变。作品中很少出现启蒙者惯常持有的身份优势、理论自信以及明确的价值判断,而常常对价值本体提出疑问:“钟声是一种欲望/会导致错误的方向”(《阳台》),“我信仰般追随你/你追随死亡”(《忠诚》),“炉火如伟大的谣言/迎向风”(《关于永恒》)。可是一旦进入批评领域,他又会拿出启蒙主义的标尺,指责诗界文坛逃避社会职责、缺乏批判意识。事实上,启蒙立场在北岛那里是一以贯之的。只是身处异国时,北岛如马戏团的“花斑小马”一般,“沿着陌生人的志向攀登”,期待廉价的“燕麦”和“掌声”(《东方旅行者》),丧失了启蒙的对象、启蒙的权利;但在面对祖国大陆发言时,他则有机会重新扮演启蒙者角色,捡回失落已久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他批评当下诗歌对于社会职责退避三舍,已成为文人孤芳自赏的玩物,无力擎起战斗的旗帜。在与查建英的访谈中,更是语调沉重地认为,90年代文艺之所以遭受到商业社会的腐蚀,主要原因还是“五四”启蒙思想未能在80年代真正扎根,没有形成强大稳固的知识分子传统。某种意义上,在西方语境中的失语,进一步强化了北岛对启蒙话语、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执着。他在一篇题为《民族文化复兴之梦》的文章中谈到,自己在纽约观看一场记述俄国知识分子的话剧后,就提出一个设想:“中国是否有可能像俄国知识分子那样,在不远的将来掀起一场文化复兴运动,砥砺激发,交相辉映,以非凡而持久的创造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话语所勾勒出的北岛,首先是铁肩担道义,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而非专研技艺的诗人;其与《回答》中主动承受人类苦难,擎起民族未来的英雄形象毫无二致。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