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

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

作者:何亦聪著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2-01
开本: 24cm 页数: 233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3(5.5折) 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7850001
  • 条形码:9787537850001 ; 978-7-5378-500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 本书特色

《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是作者何亦聪近几年来部分论文和评论文章的结集。集内文章共分三辑:**辑“学术转型与文章变革”,所收文章以研究近现代学术转型与文脉流衍之间的关系为主;第二辑“作家个案:以周作人为中心”,所收文章涉及到周作人的思想特质、文化心态与文体选择等方面;第三辑“作品评论”,所收文章主要针对具体的作品做出评论。

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 内容简介

  山西文学有着深厚的传统,山西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当代,山西的文学理论与评论仍然保持了比较活跃的态势。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可谓阵容强大。新一批评论家涌现出来,他们知识结构新颖,对新现象、新趋势特别敏感,个性色彩极强,表现出活色生香的发展态势。  《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新锐批评家丛书》就是山西文学评论家何亦聪所写的一本文学研究和评论合集,共分三辑,包括学术转型与文章变革、作家个案:以周作人为中心、作品评论。

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 目录

**辑 学术转型与文章变革
“披沙拣金”与“持守枢要”——论中国近世学术史中的两种述学理念
批判性视野中的策论文章——从王夫之、章学诚到周作人
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与嬗变——从李贽到周作人
论“桐城谬种”之说的谬误与谬传

第二辑 作家个案:以周作人为中心
周作人与晚明士人
从“现实感”到“明净的观照”——周作人1930年代的思想转折
周作人“文抄体”散文的艺术性研究
“爱智”与“别择”——周作人的书话散文及其当代传承
从“通儒”到“杂家”——论周作人“抄书体”散文的创作心态
知性与人情——论周作人的饮食散文
周作人与中国现代散文的“突围”
“刺猬”还是“狐狸”——从一个角度探讨周作人的精神特质

第三辑 作品评论
动荡时世中的乐天主义者——读张中行的《刘佛谛》
略论林鹏的散文艺术风格
《受伤的文明》:笔墨从胸襟中来
与周作人“结缘”——评刘绪源的《解读周作人》
义界之宽与体例之严——读《中国散文通史》
萧然物外,自得天机——李来兵小说综论
浓郁的现实感——读《新世纪小说概观》
从士人心态史到文化诗学建构——评《<毛诗大序>接受史研究》
比较视野中的金性尧《文抄》
后记
展开全部

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 节选

  《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新锐批评家丛书》:  废名曾写过一篇谈周作人的文章,名叫《关于派别》,其中说:“陶渊明以诗传于后代,然而陶渊明的诗实在不能同魏晋六朝排在一起,他本来是孤立的。知堂先生的散文行于今世,其‘派别’也只好说是孤立,与陶诗是一个相似的情形。”废名不愧是周作人的弟子,这短短几句话可谓知言。也就是说,周作人是无法归类的,即使放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他也是一个异数。以书话散文创作而论,爱智,故能成其大;有别择,故能常为新。因为大,所以无所依傍,东坡、山谷的题跋也好,李慈铭的读书记也好,公安、竞陵的小品也好,俞樾的笔记杂著也好,均是合我者取,不合者弃,所取者愈多,所成者则愈大,因此也就无法简单地用文学史上某个传统来涵盖。因为常为新,所以看似落伍,实则超前;看似貌合,实则神离;看似不断变化,实则一以贯之,在新与旧、表与里、变与不变之间拉伸出巨大的张力,其复杂的程度,惟鲁迅可以比拟,因此也就难以将他的书话创作归人当时任何一个散文派别。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说,周作人又不是孤立的,他的创作,尤其是书话创作,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沉默,但在近二十年来,却隐隐得到了许多回声,这些回声虽不宏大,却极有韧性,默默地沿着周作人所开辟的文学传统传播下去,并从中各各取得适于自己的成分,呈现出多样的色彩。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黄裳、止庵、陈平原等人的书话创作,其特色,一方面有别于泛滥一时的抒情散文,表现出“理胜于情”的“爱智”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别于文化大散文和哲理散文之类以文化代言人和人生思考者身份进行的严肃创作,执着地以自我为中心,自觉地栖身于边缘地带,从而具有了一种属于他们的“别择”。  黄裳是较早接受周作人影响的书话作家,早在49年以前,他的文章里就明显带有周作人的调子,比如这一段:“这种东洋人的悲哀,也只是自由主义者可以痛切地感到。如果是上了法的,如义和拳与红灯罩,那也没有什么,正是有福了。*难的是清醒的,赤鲜的皮肤上涂了火酒,那滋味正是不好受,于此可知刮骨疗毒的关壮缪为不可及也。”语气、声调、使用譬喻的方法,与周作人几无二致,若非熟读其文章且刻意学习,是很难达到这种程度的。但这还仅仅是形式上的相近,如果通读黄裳的书话,不难发现其中亦自有一种“爱智”的态度,如在《说欢喜佛》一文的开头他就写道:“我一向对于古今中外野蛮风俗的知识,非常喜欢,很想知道。”“很想知道”是周作人的惯用语,放在这里可谓招牌,因为“非常喜欢”而“很想知道”,不杂任何功利,正是为知识而求知识的“爱智”态度。又如《榆下说书》的后记中,他说:“我只能写点这样的文字,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素养。……一点零碎的常识,也大抵是多年随便买书、胡乱翻书中得来的。好像摆着一个寒伧的地摊,只有几件破破烂烂的货色。心中有数,绝不敢叫卖百货商店里的高档商品。”语调、譬喻仍然是周作人式的,但关键是这种“知道自己无知”的态度,还是与“爱智”有关。  《来燕榭书跋》是黄裳晚年的一部书话结集,全部以题跋形式写成,连后记在内计224则,语言是浅近的文言,内容多涉及版本源流,格调沉郁清冷,近于周作人晚年的书话集《书房一角》。如《》中写道:“乙未寒露前二日,海上秋风大起,寒意满襟。”又如《后记》中写:“去夏小燕卧病,侍疾之余,以写此书跋自遣。每于病榻前回忆往事,重温昔梦,相与唏嘘。今小燕长逝,念更无人同读故书,只此书跋在尔。回首前尘,怆痛何已。”笔调和内容固与周作人不同,但心境则颇有相似之处。采用这种形式写作,可看作黄裳晚年书话创作的一种“别择”,也可看作是一种有意的文体试验,其成果如何,评价不一,尚难定论。有趣的是,周作人与黄裳在他们书话创作的后期都选择了这样一种简约而随意的写作方式,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

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 作者简介

  何亦聪,1985年生,河南濮阳人。现为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作家协会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并以周作人散文研究为重心,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