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许寿裳:章炳麟传(典藏版)

许寿裳:章炳麟传(典藏版)

作者:许寿裳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7-02-01
所属丛书: 中国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读者评分:5分3条评论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6.5(7.2折) 定价  ¥36.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许寿裳:章炳麟传(典藏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8119217
  • 条形码:9787558119217 ; 978-7-5581-1921-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许寿裳:章炳麟传(典藏版) 本书特色

《许寿裳:章炳麟传(典藏版)》是现代中国第壹部章太炎评传,也是许寿裳的传记代表作。

许寿裳:章炳麟传(典藏版) 内容简介

章炳麟,号太炎,既是革命元勋,同时又是国学大师。本书是现代中国**部章太炎评传,也是许寿裳的传记代表作。本书记述了章炳麟与孙中山先生同谋革命、缔造民国的功勋,以及其对古今东西文化的融会贯通,在语言文字上的著述与贡献等。

许寿裳:章炳麟传(典藏版) 目录

**章 *近三百年来中国政治和学术的鸟瞰
**节 绪言
第二节 满洲政府的罪恶
第三节 民族主义的沦没
第四节 帝国主义的猖狂
第五节 固有学术的消沉
第二章 革命元勋的章先生
第六节 幼年期的民族思想
第七节 会见国父痛驳康有为时期
第八节 光复会时期
第九节 入狱时期
第十节 编辑《民报》时期
第十一节 功成后的做官
第十二节 功成后的被幽囚
第三章 国学大师的章先生
第十三节 治学与师友
第十四节 革命不忘讲学
第十五节 语言文字学上的贡献
第十六节 文学上的贡献
第十七节 史学上的贡献
第十八节 经子及佛学上的贡献
第十九节 对于中印文化沟通的期望
第四章 先生晚年的志行
第二十节 对于甲骨文的始疑终信
第二十一节 对于全面抗日的遗志
第二十二节 先生的日常生活
第二十三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附录一 《訄书》选
原学**(訄书一)
订孔第二(訄书二)
儒墨第三(訄书三)
儒道第四(訄书四)
儒法第五(訄书五)
儒侠第六(訄书六)
儒兵第七(訄书七)
学变第八(訄书八)
学蛊第九(訄书九)
王学第十(訄书十)
颜学第十一(訄书十一)
清儒第十二(訄书十二)
学隐第十三(訄书十三)
订实知第十四(訄书十四)
通谶第十五(訄书十五)
原人第十六(訄书十六)
序种姓上第十七(訄书十七)
序种姓下第十八(訄书十八)
原变第十九(訄书十九)
族制第二十(訄书二十)
民数第二十一(訄书二十一)
封禅第二十二(訄书二十二)
公言第二十七(訄书二十七)
平等难第二十八(訄书二十八)
明独第二十九(訄书二十九)
冥契第三十(訄书三十)
通法第三十一(訄书三十一)
官统上第三十二(訄书三十二)
官统中第三十三(訄书三十三)
官统下第三十四(訄书三十四)
商鞅第三十五(訄书三十五)
正葛第三十六(訄书三十六)
附录二 纪念先师章太炎先生
展开全部

许寿裳:章炳麟传(典藏版) 节选

二 国学大师
至于章先生学术之大,也是见所未见。试看满清一代的学术,惟有语言文字之学,就是所谓“小学”,的确超轶前贤,光芒万丈,其余多是不振。其原因就在满洲入关以后,用种种凶暴阴险的手段来消灭我们汉族的民族意识。我们看了足以惊心动魄,例如兴文字狱呀,焚书呀,删改古书呀,民多忌讳,所以歌诗、文史趋于枯窳;愚民策行,所以经世实用之学也复衰竭不堪。使一般聪慧的读书人,都只好钻入故纸堆中,做那考据训诂的学问。独有先生出类拔萃。虽则,他的入手工夫也是在小学,然而以朴学立根基,以玄学致广大。批判文化,独具慧眼,凡古今政俗的消息,社会文野的情状,中、印圣哲的义谛,东西学人的所说,莫不察其利病,识其流变,观其会通,穷其指归。“千载之秘,睹于一曙”,这种绝诣,在清代三百年学术史中没有第二个人,所以称之曰国学大师。
三 中华民国国名的解释
章先生的地位,无论在中国学术史上,或在中国革命史上都是卓绝的。我们有国父和先生才有革命,有革命才有“中华民国”。要晓得我们的中华民国之称,尚系发源于先生的《中华民国解》。现在录一节如下:
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为言。印度亦称摩伽陀为中国,日本亦称山阳为中国,此本非汉土所独有者。就汉土言汉土,则中国之名,以先汉郡县为界。然印度、日本之言中国者,举中土以对边郡;汉土之言中国者,举领域以对异邦,此其名实相殊之处。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世言昆仑为华国者,特以他事比拟得之;中国前皇曾都昆仑以否,史无明征,不足引以为质。然神灵之胄自西方来,以雍、梁二州为根本。宓羲生成纪,神农产姜水,黄帝宅桥山,是皆雍州之地;高阳起于若水,高辛起于江水,舜居西城(原注:据《世本》,西城为汉中郡属县,故公孙尼子言舜牧羊于汉阳。据《地理志》,汉中郡褒中县有汉阳乡),禹生石纽,是皆梁州之地。观其帝王所产,而知民族奥区,斯为根极。雍州之地,东南至于华阳而止;梁州之地,东北至于华阳而止。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则缘起如是也。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至于秦、汉,则朝鲜、越南皆为华民耕稼之乡,华之名于是始广。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然今世已为通语,世称山东人为侉子者,侉即华之遗言矣。正言种族,宜就夏称。《说文》云:“夏,中国人也。”“蛮夷猾夏”,《帝典》已有其文,不知起于夏后之世。或言远因大夏,此亦与昆仑华国同类。质以史书,夏之为名实因夏水而得。是水或谓之夏,或谓之汉,或谓之漾,或谓之沔,凡皆小别互名;本出武都,至汉中而始盛,地在雍、梁之际。因水以为族名,犹生姬水者之氏姬,生姜水者之氏姜也。夏本族名,非邦国之号,是故得言诸夏。其后因族命地,而关东亦以东夏著。下逮刘季,抚有九共,与匈奴、西域相却倚,声教远暨,复受汉族之称,此虽近起一王,不为典要;然汉家建国,自受封汉中始,于夏水则为同地,于华阳则为同州,用为通称,适与本名符会。是故华云,夏云,汉云,随举一名,互摄三义,建汉名以为族,而邦国之义斯在;建华名以为国,而种族之义亦在:此中华民国之所以谥。(太炎《文录•别录卷一》)
由此可知华是国名,原于华山。雍、梁二州,中间以华山山脉为界(秦岭山脉应正名为华山山脉)。我们的祖先开国,本以这二州做根据。故就华山山脉以定方位,而名其国土曰华。夏是族名,《说文》训中国之人。因为本是族名,并非邦国之号,所以得称诸夏。国父说过:“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在中国是适当的,在外国便不适当。”这句遗训,于今于古,都是恰当的。我们从古以来,自称华夏。华夏二字连称,便可作为国父所说“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的一个实证,又得先生这样明白地解释,使人豁然贯通,真可谓之“相得益彰”。

许寿裳:章炳麟传(典藏版) 作者简介

许寿裳(1883—1948),字季茀,号上遂,绍兴赵家坂人,早年就读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与传记作家。

商品评论(3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