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

作者:杨爱琼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3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2.5(7.2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 版权信息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 本书特色

杨爱琼*的《先秦儒道生死哲学》主要探讨先秦儒、道生死哲学,展示了儒、道生死哲学的不同面貌和特征,揭示出二者之间存在的相通之处和差异的一面,并有所侧重地阐述了此两种生死哲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
儒家和道家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以生命存在为其学说的主旨,以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为其思想的旨归,展开对生命本质、生死的价值取向等基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先秦儒家以“仁”为核心,以 “礼”统摄生死。先秦道家则通过“道”来反思生死。先秦儒道生死哲学共同构成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品质。
先秦儒家之以“心”为本的重生以及以“生”观 “死”的对待死亡的态度;先秦道家之以“身”为本的重生以及以“道”观生死的视域,无一不启迪着现代人如何正确看待生死,如何正确面对人生。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 内容简介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因共同的历史环境,相同的社会关怀,而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重视生命,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人之生死也有难以掌控之处——“命”。但因对“道”、“德”之截然不同的规定,导致二者之差异非常明显:就修身、养心而言,儒家强调心对身的包容和统摄;道家则以身为本,注重心对身的维护和让步;从理想人格之于生死超越来看:超越路径不同,儒家要求学“仁”,道家则主张体“道”;价值指向不同,儒家寄意于“乐”,道家钟情于“真”。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共同构成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品质:先秦儒家之生死哲学,能激励知识分子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积极入世,创造美好人生;先秦道家之生死哲学,则为知识分子之精神和心灵,提供一方自由的净土,以安放疲于世事的灵魂。 世易时移,先秦儒道生死哲学中,固然存在着不合时宜的成分,但是,先秦儒家之以“心”为本的重生以及以“生”观“死”的对待死亡的态度;先秦道家之以“身”为本的重生以及以“道”观生死的视域,无一不启迪着现代人如何正确看待生死,如何正确面对人生。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 目录

序言 绪论 **章 先秦生死观概述**节 殷周时期人们对生死的一般认识第二节 春秋时期人们对生死的思考 第二章 先秦儒家对“生”的反思**节 重身第二节 修身 第三章 先秦儒家对“死”的反思**节 鬼神观——百众以畏,万民以服第二节 丧礼——慎终第三节 祭祖——追远第四节 超越生死永恒不朽 第四章 先秦道家对“生”的反思**节 生之本然第二节 生之应然第三节 生之必然 第五章 先秦道家对“死”的反思**节 生命之本质第二节 死亡之层级 第六章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比论**节 相通与相异第二节 差异之原因 第七章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之影响**节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之于道教第二节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共同构成“士”之精神品质第三节 先秦儒道生死哲学之现代价值第四节 对先秦儒道生死哲学的质疑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