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茶器之美

茶器之美

作者:李启彰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312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美食销量榜
¥12.6(2.6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15.8(3.3折)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茶器之美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847622
  • 条形码:9787510847622 ; 978-7-5108-4762-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茶器之美 本书特色

•带你自在地进入茶器的鉴赏世界,读懂创作职人的心念修为如何影响茶器!
•运用科学与图解,分析茶器黄金比例、壶身肩线所在之美。
•你不知道的!听茶器配茶叶,音频高低韵味各异。
•茶器的聚香力,怎么选?如何挑!
•从《黄帝内经》、老庄思想、《孔子家语》、《金刚经》,以及金、木、水、火、土等五行角度,深入剖析茶器鉴赏中*重要的形与神。
•将中、日茶器创作与职人精神分析比较,并点出茶器创作的困境与机会。
“心”,是茶器创作的依归
本书作者以自己推广茶文化多年经验,将“茶器”的品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实用性与美感”,“个性与自我追求”与“精神性与修为”。
**阶段的“实用性”以科学方法解构了茶器的眼、耳、鼻、舌、身五感,试图给大家一个可以理性参考的判断原则,并从五感延伸到美的赏析。第二阶段的“个性”探讨陶艺家与消费者在人生不同阶段相互的共鸣与互补。第三阶段的“精神性”则从外往内的过程,作者则发现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留存下来*绚丽的瑰宝。于是整理了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内在精神,与自身修为对应的实践方法,而以此内向的探索不仅提供给创作中的陶艺家一个何去何从的可能解答,更有机会给予现代压力山大、在工作中彷徨无助的广泛群众,一个新的契机与方向。
作者以简明易懂的文字道出自己对茶器精辟的观察,不管是入门或是高阶程度喜爱茶器的人,都可循序渐进体验微妙的茶器品赏,并藉此探索人生的奥妙。

茶器乃吾人肢体的延伸,茶汤乃是心量的流露。这本《茶器之美》以专注、思密,通达、随缘,进而让读书的朋友,心能任运,而不是一本教科书。
——沈武铭 资深茶人

一件好的器物,安全性和功能性是它的根本,形制色调是它的风采,而主人的妥善使用,更将赋予它的生命。
——何 健 冶堂主人

本书作者李先生精通茶艺,对茶艺文化具有精辟的见解,尤其从人文、科学……等角度探讨茶艺真髓以及茶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令人佩服。

本书以茶器的创作为中心,探讨陶瓷茶具创作的原理以及做陶者的创作思维与态度,内容包括陶瓷茶具的造型分析、机能考虑,尤其着重在泡茶过程中操作者的五感反应与美感的形成。

而在作陶者的创作活动中,李先生特别重视作陶者对自然材质处理的态度,更以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内在精神,分别阐述作陶者在五行元素中探索自己创作表现的原点,及对泥土韵味的不同呈现,这种结合五行原理分析陶艺创作的观点颇具创意。
——刘镇洲 台湾艺术大学工艺设计学系教授

茶器之美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自己推广茶文化多年经验,将“茶器”的品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实用性与美感”,“个性与自我追求”与“精神性与修为”;并从**阶段的“实用性”自眼、耳、鼻、舌、身的科学视角切入;第二阶段的“个性”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探讨陶艺家与消费者在人生不同阶段相互的共鸣与互补;第三阶段的“精神性”藉由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观分析陶艺家自身的修为,与创作之间的连结。
作者以简明易懂的文字道出自己对茶器精辟的观察,不管是入门或是高阶程度喜爱茶器的人,都可循序渐进体验微妙的茶器品赏,并藉此探索人生的奥妙。

茶器之美茶器之美 前言

自序

心,是茶器创作的依归

坐在中山堂台北书院的茶室里头,前辈望着柜子里头满满的茶具问我“你对当代茶器有什么看法?”我顿了一下,回复说“同时看到了危机与机会”。这个停顿的片刻,脑中闪过了过去六年的回顾与感慨。我从电子产业进入茶世界,从懵懂无知,逐步摸索,到惜物敬天。一路跌跌撞撞,跑遍两岸大江南北,多次进出日本,长时间与两岸及日本陶艺家促膝长谈。经历了从外逐渐向内的历程,刚开始被茶器的外型吸引,经常泡茶了解茶器特性,到握住茶器有一股进入器物里头的悸动,*后捧着一件茶器能感受到陶者内心世界的波澜。

这本书以特殊角度同时记录了这个时代的茶器风云史,茶器的兴盛与百家争鸣。一九九〇年代末,台湾茶会活动萌芽,逐渐地各式各样动态与静态的茶会依不同形式展开,有传统的聚会形式与音乐结合的茶与乐的形式,与舞蹈和剧情结合的剧场形式也有春夏秋冬四季的主题形式等,大量茶席的摆设加速了茶器的进化,让更多的茶友关心及临摹他人的长处。与日本亲近的台湾茶人,就近参考与学习了日本煎茶道的器物观,在茶席里头纳入了许多来自东洋的美的元素,并与从潮州功夫茶传来的传统茶器,进行长时间的衍化与融合。

中国则在二〇〇八年挺过世界金融风暴后,突然发现荷包满满的状态下,有一种来自内心对文化的渴望。而茶文化在兼具深厚底蕴与养生观念下推展开来,在数年间不只在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到二线城市,甚至在三、四线城市里头,各个茶叶市场都如雨后春笋般急速蓬勃发展。去年一位业界朋友给了我一个非官方的统计数字,据说中国十四亿人口中,有八千万人从事茶相关产业包括茶叶、茶壶、包装、机械、材料等。于是常常可以发现除了茶叶市场与独立茶叶店外,茶室以私茶会所的形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包括观光景点、办公大楼,甚至穷乡僻壤里头,都隐藏着难以想象的世外桃源。

两岸在二〇一〇年代初起由于文化交流热络,台湾茶人频繁往来两岸教授茶艺,台湾茶器由于造型及釉色独特且与传统紫砂大异其趣,逐渐成为中国追逐的标的。二〇一五年,我看到了茶器的需求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峰,两岸许多品牌与陶作家躬逢其盛,扩厂量产,一切似乎生机盎然。然而随之而起的市场炒作,让市场价格与作品价值悖离,为了利益不惜将非安全的化学釉药原料与工业用土参杂其中,以及为了利润极大化将代工作品盖上自己的图章高价出售。这一切的一切,消费者该从何处分辨起?有志于自我提升的陶作家们,又是否有一个可以依循的方向?
在自己对茶器的觉知逐步由外而内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方法也看到了希望。理科出身的我,以科学方法解构了茶器的眼、耳、鼻、舌、身五感,试图给大家一个可以理性参考的判断原则,并从五感延伸到美的赏析。然而从外往内的过程,我发现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留存下来*绚丽的瑰宝。我整理了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内在精神,与自身修为对应的实践方法,而以此内向的探索不仅提供给创作中的陶作家一个何去何从的可能解答,更有机会给予现代压力山大、在工作中彷徨无助的广泛群众,一个新的契机与方向。

与陶作家深度交流的经验,让我了解到作品与作者的心,紧密连结着。所有作者内心世界的故事,都透过双手流淌到作品之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作品的表象。作品的细节与精密度,看的是作者基础技巧的掌握;作品的釉色与肌理,看的是作者对土与釉的了解、烧窑前对表面效果的规画与布局;作品的线条与比例,看的是作者对美的理解与发挥;作品的骨架与气度,看的是作者自身修为的深度与沈淀。这一切,都是心的作用,让作品的生命力雀跃起来。
如果心,能够改变,人生便可能有所不同,也是过去的数年来我自电子业转向茶文化所有心路历程的浓缩。

撰写这本书唯独的遗憾,是只能在有限的取材下表达我的想法。因为茶器有具体的造型与影像,看图说故事成为内容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版权的限制下,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作品,博物馆的馆藏,都只能远观或仅止于网上浏览,无法在书中与大家分享。然而,这本书是一个新的起点,各界的批评指教,因此书而蓄积的缘分,与未来能够持续接触的精采作品,都是我能够继续内在探索的能量。

茶器之美 目录

Chapter 1 茶器的实用性与美感

眼——视觉上的美感
从比例、肩线到壶形的细微展现

耳——听觉与共鸣
替茶选个家,倾听茶器的内在声音

鼻——嗅觉的陶醉
瓷与陶,茶器内里的聚香力

舌——味觉与以器引茶
清香、喉韵、醇厚,茶器影响杯底香

身——触觉与感动
器之质性,从指尖、掌心,到唇的茶感知

量产茶器的美感与价值
集体创作的职人之心与匠人之力

Chapter 2 茶器的个性与自我追求


陶作家的春夏秋冬
茶器创作的人生轨迹

双狭缝实验vs.心念的力量
职人修为影响茶器的频率

复古与仿古
古董茶道具的一道特殊风景

茶器的辨识度与语汇创新
茶器创作者的独特印记才是王道

山水留白
从茶时间,到茶空间的“空无”体验

日本茶器的中国式初探
陶作家如何从日式茶道转身理解中式茶精神

Chapter 3 茶器的精神性与修为

陶职人的修为
将五行精神倾注至茶器制作

《黄帝内经》的“形与神俱”
器之形,匠师职人之魂

《孔子家语》的“安静”
器之创作,宁静致远

《金刚经》的“无所住而生其心”
领会神来一笔的自然创作

《庄子》的“无何有之乡”
空杯亦能醉茶,器之精神性

后记 透视陶职人的开与阖
展开全部

茶器之美 节选

















茶器之美 作者简介

李启彰,中国茶文化,茶具连锁店,“岩陶”总经理。
上海复旦大学EMBA,美国圣母大学MBA,淡江大学物理系毕业。
理科背景出身,因缘际会踏入茶道世界,自2009年在中国大陆推广茶文化以来,已举办超过百余场的茶会与讲座。近来更以“无毒饮茶”为职志,从科学角度解密品茶,以实际行动宣传及追求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
2014年出版著作《茶日子》,从科学角度解密品茶,引发了两岸三地一股“安全饮茶”的讨论风潮。这次则深度剖析了茶器创作与“心”的关系,期待能在茶界再次引起热烈的回响。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

    制作精美绝伦,设计美观大方,装帧高雅优雅,内容丰富翔实,纸张厚实饱满,字迹清楚,价廉物美!!!

    2024/3/19 20:54:32
    读者:******(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