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宇红著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6-01
开本: 21cm 页数: 145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1.8(7.8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2129283
  • 条形码:9787512129283 ; 978-7-5121-2928-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本书特色

刘宇红编著的《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在先进行必要的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把研究重心放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上。全书分为10章,前3章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的阐释与发挥,后7章的应用研究涉及寓言、佛教、中医等领域。本书的应用研究对所涉及的研究领域采取独立和中性的立场,不涉及对相关内容的价值评判,也无意推动或阻挠相关内容的传播,而是仅仅从语言学的视角加以分析,在分析中检验和拓展概念隐喻理论的解释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语言学理论建构与完善,也使读者对相关内容的逻辑内涵有更合理的理解。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语言学的视角对概念隐喻理论加以分析, 在分析中检验和拓展概念隐喻理论的解释力,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语言学理论建构与完善, 使读者对相关内容的逻辑内涵有更合理的理解。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目录

第1章 概念隐喻理论的“从上到下”方法 1.1 导论 1.2 “从下到上”与“从上到下” 1.3 概念隐喻理论与生成语法的相似性 1.4 “从上到下”方法的逻辑推论 1.4.1 推论之一:隐喻映射发生在上级层次的范畴 1.4.2 推论之二:使用非语境化言语隐喻是合理的 1.4.3 推论之三:文化对概念隐喻进行选择性编码 1.4.4 推论之四:化解了相似性问题的逻辑危机 1.5 结语第2章 隐喻映射的双向性:隐喻生涯的视角 2.1 导论 2.2 静态映射与动态映射的关系 2.3 隐喻生涯对双向映射及其先后次序的揭示 2.4 对双向映射先后次序的证明 2.5 对双向映射的进一步证明 2.6 再论生涯隐喻的不足 2.7 结语第3章 元修辞现象研究 3.1 导论 3.2 元修辞的功能分类 3.2.1 解释性元修辞 3.2.2 构成性元修辞 3.3 修辞理解过程中的元修辞策略 3.4 结语第4章 寓言类隐喻的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 4.1 导言 4.2 寓言类隐喻的形式结构 4.2.1 四维结构 4.2.2 情节意象图式 4.3 寓言类隐喻的语义结构 4.3.1 认知映射 4.3.2 情感映射 4.4 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 4.5 寓言类隐喻与常规隐喻的比较 4.6 结语第5章 寓言的隐喻特异性与寓言类隐喻的解读困惑——以《百喻经》和《新约全书》为例 5.1 导言 5.2 寓言的隐喻特异性 5.3 寓言类隐喻的解读困惑 5.3.1 寓言细节的过度解读 5.3.2 寓言意象的表面冲突 5.3.3 寓意的取舍 5.4 对解读困惑的解释 5.4.1 不变原则表述内容的嬗变 5.4.2 新拓展不变原则与部分映射 5.4.3 寓言类隐喻的解读步骤与解读原则 5.5 宗教寓言与其他寓言 5.6 结语第6章 寓言类隐喻与明喻的比较:共性与差异 6.1 导言 6.2 寓言与明喻的结构相似性 6.3 寓言与明喻的差异 6.4 寓言的解读方法 6.5 寓言是否可以被解读为讽喻? 6.6 结语第7章 寓言类隐喻的映射问题 7.1 寓言的隐喻本质 7.2 Tumer的寓言解读方法 7.3 常规隐喻的映射问题 7.4 寓言类隐喻的映射内容 7.5 合成空间理论掩盖了什么? 7.6 寓言类隐喻与常规隐喻的相互激活 7.7 寓言类隐喻的映射内容侧面化 7.8 结语第8章 寓言类隐喻中的内部对话性 8.1 隐喻映射:从常规隐喻到寓言类隐喻 8.2 映射内容的不对称性 8.3 对话性理论对非对称性的解释 8.4 内部对话性外显表达的动因 8.5 结语第9章 认知隐喻理论与大乘佛法的互证——以时间的空间隐喻为例 9.1 引言 9.2 什么是时间的空间隐喻? 9.3 Lakoff和Johnson的思维实验与法界时间的互证 9.4 Lakoff和Johnson的思维实验与大乘佛法语言观的互证 9.5 空间隐喻的身体特征与凡夫“我执”的互证 9.6 互证的体现 9.7 互证何以可能:大乘佛法的学术地位 9.8 结语第10章 事件隐喻映射:中医五行学说的本质 10.1 隐喻映射问题 10.2 隐喻映射在中医五行学说中的部分失效 10.3 事件隐喻:一种被忽略的隐喻类型 10.4 事件隐喻对实体隐喻的兼容性问题 10.5 “五行”中事件隐喻的理据 10.6 “五行”以外的事件隐喻:以寓言为例 10.7 结语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

刘宇红,男,1966年出生,湖南省新化县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5年分别入选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和“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   2005年至2006年在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访学。主要研究方向涉及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言哲学、语义学、语用学、神经语言学。目前已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9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