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多重记忆:美国课程史学的话语变迁

多重记忆:美国课程史学的话语变迁

作者:王文智著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2-01
开本: 23cm 页数: 33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8.8(3.3折) 定价  ¥57.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多重记忆:美国课程史学的话语变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2892358
  • 条形码:9787532892358 ; 978-7-5328-923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多重记忆:美国课程史学的话语变迁 本书特色

美国作为课程理论的发祥地和研究中心,在课程史研究方面有着极为丰硕的成果。王文智著的《多重记忆--美国课程史学的话语变迁/课程政策与课程史研究丛书》为国内**部系统介绍美国课程历史研究的专著,描述和分析了美国课程史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较为细致且生动地解析了不同时代的范例作品,将美国课程史研究置于美国课程理论、教育史学乃至史学研究的整体学术络脉中进行把握,创造性地从“思想史-社会史-文化史”、“重构史学-建构史学-解构史学”和“单一主体-多元主体-反思主体”三个维度分析了美国课程史研究的发展方向。选题对于思考我国如何开展课程史研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国际课程研究已经进入“学科化”反思和重建的新阶段,“理解课程研究领域自身的历史”已经成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本选题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教学当中可以起到较大的作用。

多重记忆:美国课程史学的话语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和分析了美国课程史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解析了不同时代的范例作品, 将美国课程史研究置于美国课程理论、教育史学乃至史学研究的整体学术络脉中进行把握, 创造性地从“思想史-社会史-文化史”、“重构史学-建构史学-解构史学”和“单一主体-多元主体-反思主

多重记忆:美国课程史学的话语变迁 目录

总序
绪论
**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程史研究的意义
二、我国课程史研究概况
三、美国课程史的译介与研究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一、课程史研究领域的兴起
二、课程史与教育史:关于独立性的辩论
三、研究内容的限定
第三节 “多重记忆”:题解
一、课程领域的集体记忆
二、交叠的多重:分类的困局
三、话语变迁:回忆和讲述的方式

**章 进步主义者的独白
**节 维系传统的努力
一、“危机”中的课程领域
二、承袭进步主义传统
第二节 坦纳夫妇的课程史观及《学校课程史》
一、“可用的过去”:课程史的效用及其书写方式
二、“冲突-进步”:课程历史的发展脉络
三、以“进步主义”为轴线的课程思想演变
第三节 在历史中寻找专业共同基础
一、一部“课程开发”教科书
二、对单一范式的坚守

第二章 思想的四重奏:专业群体的斗争
**节 反思的年代
一、挑战泰勒原理
二、修正主义教育史学的影响
第二节 课程史中的经典:克利巴德的《美国课程斗争》
一、重探“进步教育”的意义
二、舞台与角色:20世纪初的四大课程群体
三、核心情节:“斗争”
第三节 理论与历史之间
一、批判性:检视理论局限
二、象征性:关注符号世界

第三章 “嘈杂”的现场音:社会力量的角逐
**节 课程社会史研究兴起的背景
一、教育中的“新社会史”与“学校黑箱”
二、审视学校知识的来源:新教育社会学与批判性课程理论
第二节 《学校科目与课程演变》:古德森的课程史研究
一、学校科目社会史:方法与定位
二、案例研究:围绕学校科目的斗争
三、古德森科目史研究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课程史中的科目史与案例研究
一、美国的学校科目史
二、地方与学校课程项目的案例研究
三、课程研究的社会史路径

第四章 对声音的反思:语言学转向与课程史
**节 后结构主义课程史的学术土壤与话语资源
……
第五章 另一半故事:打破女性的缄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课程史的边界:关于独立性的辩论
附录2 《美国课程文献史》文献目录
后记
展开全部

多重记忆:美国课程史学的话语变迁 节选

  《多重记忆:美国课程史学的话语变迁》:  如前所述,哈里斯坚定地认为课程当由特定的学科知识构成,语法、数学、地理、历史和文学艺术在他笔下是“心灵的五扇窗户”。与埃利奥特等老派的人文学科论者不同,哈里斯强调的是学科本身的内容价值而非形式训练价值,因此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当时的心理学家针对官能心理学的凌厉攻势。同时,由于他的学说使得学校不必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结构做出改变,尽管理由可能和以前不同了,但是教师们大体上还是可以教一样的东西。当时的美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教育工作者被整体社会变革的洪流所包围,哈里斯的学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岛,可以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保持相对稳定。因此虽然不论在教育研究的期刊杂志上,还是专业集会上,都很难看到有什么教育研究者会力挺哈里斯的观点,然而他在课程方面的基本立场却在实际中支配着大多数教师和管理者的学校实践。尽管哈里斯并不赞同无意义的练习和独裁式的管理,但是在世纪之交这一特殊的年代,温和的改革会被很容易地和维护现状画上等号,在轰轰烈烈的儿童研究运动中,哈里斯被认为是逆潮流而动的保守者。  赫尔巴特主义者对人文学科论者的挑战并未持续很久,儿童研究运动是其后对哈里斯等人的学说构成挑战的*主要力量。虽然有帕克这样著名的教育家作为先导,但儿童研究运动的真正领袖是心理学家霍尔,直到他从德国归来,儿童研究运动才逐渐形成一股可以深刻影响美国教育的力量。  依据科学的原则来构建教学体系,对当时的人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加上霍尔的个人魅力,使得他在哈佛的演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演讲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也成为他极为成功的职业生涯的一个良好开端。霍尔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一个相当成功的心理学实验室,后来又成为克拉克大学的校长。作为儿童研究运动当之无愧的领袖,在他的推动下全美成立了至少二十个州一级儿童研究组织,其中一些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比如伊利诺伊州儿童研究协会的一次会议吸引了多达三千名听众到场。  儿童研究运动内部有着相当的差别,有些人热衷于实验室研究,而另一些人则强调收集儿童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各种数据,开展“人类学”式的研究。尽管研究偏好不同,他们都相信经验方法,都热衷于收集数据;然而在教育方面,除了都赞同教育要依儿童的天性开展以外,他们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共同信条。唯有霍尔本人对如何将儿童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学校课程当中有一些较为明确的论述。尽管打着科学的旗号,霍尔的主要课程观点并非来自他或者其他心理学家的研究,而是受达尔文理论的影响,同美国赫尔巴特主义者一样推崇文化时期论。克利巴德指出,儿童发展中的复演说和课程中的文化时期论,压根不是什么科学研究的结论,而是源自一种形而上的甚至是神秘主义的假设。  除此之外,霍尔极度怀疑智力训练的价值,在他看来儿童很晚才会具备理性能力,教育者不该做任何阻止儿童天性自由发展的事情,儿童的健康被霍尔看作是学校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同时,如我们在介绍他对十人委员会所做的批评时提到的,霍尔认为课程应该个别化,分化的根据不仅包括智力,还应包括性别在内的其他与生俱来的特征。在众多向传统学校课程发起挑战的势力当中,儿童中心论者率先发难,但是他们并没有长时间地占据舞台的中心。  ……

多重记忆:美国课程史学的话语变迁 作者简介

  王文智,辽宁大连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理论、教学设计和教育话语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毕业于浙江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在《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C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