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传统企业如何以非研发创新型塑造持续竞争力

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传统企业如何以非研发创新型塑造持续竞争力

作者:索姆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8.5(7.0折) 定价  ¥5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传统企业如何以非研发创新型塑造持续竞争力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5417589
  • 条形码:9787115417589 ; 978-7-115-41758-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传统企业如何以非研发创新型塑造持续竞争力 本书特色

      德国制造业企业为什么能够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在世界经济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我国传统企业需要学习德国企业的哪些方面,以提升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   本书作者团队主要来自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机构,也有三位来自德国的高校,他们从不同研究角度阐明了非研发企业和非研发密集型(低技术)企业在经济和创新战略管理方面的*新成功经验,并探讨了这些企业在未来知识驱动型经济以及创新与技术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而且,本书作为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机构多年的专业研究成果,也能够为我国传统企业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处理创新与知识战略方面提供极具价值的经验借鉴。   因此,本书适合我国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者、决策者和传统企业的管理者阅读,也适合高等院校的师生及经济研究机构的人员阅读。 

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传统企业如何以非研发创新型塑造持续竞争力 内容简介

1.专业化的作者团队   本书作者主要来自欧洲*大的应用科研机构——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下的系统和创新研究所。   弗劳恩霍夫协会是德国及欧洲*大的应用科研机构,下设80多家单位,其中66家研究所在德国。本书作者所属机构,就是其中位于德国卡尔斯鲁厄的系统和创新研究所。该研究所主要从事创新系统和政策、工业与服务创新、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与高校开展研究合作。 2.专业化的翻译团队   本书翻译工作由工业4.0俱乐部策划并组织,承担具体翻译工作的都是从事工业4.0及德国制造业研究的专业人员。   工业4.0俱乐部是我国**家以工业4.0和智能制造为主题的聚合共同体,秉承集聚、分享、共创、发展的理念,联合产、学、研、政等打造工业4.0产业生态联盟,为区域及企业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   政府层面,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及各地市经信委、嘉兴、德国工业4.0工作平台、德国北威州政府等建立多层面合作;产业方面,以装备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辐射其他相关产业,并与德国、美国等诸多国家的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进行紧密性互动;与包括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和我国工信部下属的科研机构保持常态化交流。   工业4.0俱乐部,立足中国,辐射全球,深耕制造业,为中国制造2025和企业创新、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3.专业化的内容   本书详细解读了德国制造和创新驱动力,意在反映出弗劳恩霍夫系统和创新研究所不同合作项目的*新研究成果。   本书通过实际数据阐述了低技术、非研发企业具有与研发密集型企业同样的重要性,对大家都关心的创新过程中如何进行专利管理作出了详细的论述,对如何注重人的因素与人才培养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终得出结论:无论是研发密集型企业,还是低技术、非研发企业,利用内部及外部力量进行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 4.专业化的推荐人   本书得到国内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的认可,他们对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传统企业如何以非研发创新型塑造持续竞争力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关键概念定义 / 6 1.2 本书的内容 / 12 第2章 低技术产业中的创新:现状与未来展望 2.1 引言 / 20 2.2 中低技术产业的创新模式 / 22 2.3 混合创新的重要性 / 30 第3章 非研发产业的经济重要性与未来潜力 3.1 引言 / 40 3.2 产业的研发密集度 / 42 3.3 增加值 / 44 3.4 生产、就业和技能的投入—产出潜力分析 / 47 第4章 非研发密集型技术领域的专利活动 4.1 引言 / 62 4.2 数据和方法论 / 64 4.3 成果 / 66 第5章 德国非研发密集型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结构 5.1 引言 / 82 5.2 数据和分类方法 / 84 5.3 人才和就业结构 / 86 5.4 结构分解:偏离份额分析 / 89 第6章 非研发企业与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因素 6.1 引言 / 96 6.2 非研发企业和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市场环境 / 98 6.3 非研发企业和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战略定位 / 101 6.4 总结 / 106 第7章 非研发企业、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战略和创新模式 7.1 引言 / 112 7.2 非研发企业、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活动 / 114 7.3 非研发企业、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创新产出和经济绩效 / 119 7.4 从多元视角来分析非研发企业和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创新产出及经济绩效 / 125 第8章 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来源 8.1 引言 / 138 8.2 知识的来源 / 140 8.3 创新合作的模式 / 157 第9章 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吸收能力 9.1 引言 / 176 9.2 企业的吸收能力 / 177 9.3 数据库 / 181 9.4 吸收能力维度的衡量 / 184 9.5 实证研究成果 / 184 9.6 企业科学知识与客户知识吸收能力的乘法指数 / 186 9.7 外部科学知识和客户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企业的吸收能力 / 188 第10章 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创新管理 10.1 战略管理和创新 / 198 10.2 非研发密集型和非研发企业创新所面临的挑战 / 200 10.3 管理内部组织结构和过程:创新过程管理方法 / 202 10.4 管理外部组织边界:创新合作的战略规划与控制 / 215 第11章 政策影响和未来挑战 11.1 引言 / 236 11.2 低技术产业在德国技术和创新政策中的现状 / 237 11.3 在研究和创新政策中强化低技术产业的切入点 / 246 第12章 实证证据总结和前景展望 12.1 创新研究 / 267 12.2 创新管理 / 268 12.3 创新和技术政策 / 269 
展开全部

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传统企业如何以非研发创新型塑造持续竞争力 相关资料

该书对新古典主流创新理论提出了挑战,指出绝大部分企业创新并不一定源于制度化的内部研发活动。以非研发和非研发密集型创新企业为对象,系统研究其创新战略、表现形式、知识来源、管理实践等,开启了上述企业获得经济成功的“黑盒子”。虽然全书基于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和创新研究所近年针对欧盟范围尤其是德国企业的实证研究,但书中结论对非研发和非研发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创新能力尚普遍低下的我国同样很有借鉴作用。       ——陈明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 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主任   该书为读者提供了企业创新、特别是传统低技术企业创新的新视角和新观点,揭示了研发密集型和非研发密集型的制造产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理。该书的内容将对我国大量处于低技术区间的制造企业的创新转型提供新的手段和途径。       ——董明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本书以德国以及欧盟各国的实证数据为基础,向我们诠释了关于高研发投入企业创新、中低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际,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一大批非产品研发密集型企业而言提供了企业创新的方向和理论基础。 ——黄丽华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推动技术创新,观念必须正确。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投资行为,目的是获得商业价值。有人想当然地认为,高新技术一定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现实告诉我们,先进的技术往往不实用,实用的技术往往不先进。《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重新认识创新。       ——郭朝晖 宝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探寻德国工业文明的秘密,创新和客户是灵魂,产品和品质是核心,尊重价值的产业生态是王道。       ——顾建党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经理   作为由众多中小企业构成的制造强国,德国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这本书非常学术地分析了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之路,强调工艺创新,总结实践中的创新需求,利用外脑进行技术集成,非常专业地解析了低技术公司的创新之路,相信无论是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是政府管理部门,都会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王鹏 ge中国航空工程部总经理   主流观点一度认为,大企业高密度研发投入是创新的绝对驱动力。然而该书作者研究结论却完全打破了这个范式:德企中大量无研发、非研发密集型中小企业仍然是创新的主力军,他们与高研发投入的大企业在经济绩效方面没有差异甚至略微占优。非研发企业可充分组合各种非技术要素来实现持续创新,保持甚至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该书是对创新形式的重新审视和补充,值得所有企业借鉴和深思。      ——赵敏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方法研究分会会长   创新的企业一定是高投入的研发型企业吗?本书通过深入的研究及翔实的数据,带给我们一个可能改变我们传统理念的事实:德国这些传统企业(书中称之为非研发密集型企业)不仅具有非常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也具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通过对这些企业的专利活动、人才结构、创新战略、创新模式、创新来源、创新管理等多维度的深入剖析,本书让我们可以深刻地了解这些企业的“创新秘笈”。这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国,对处于转型升级迷茫期的传统制造企业,对广大的企业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都具有非常好的学习与借鉴意义。      ——朱铎先 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新增附加值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是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推动着我国经济整体均衡发展。三一重工近2万家零部件配套协作供应商,80%为中小企业,普遍研发能力较弱,但他们通过改善材料、质量、功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保持竞争力,有力支撑三一重工成为世界级企业。借鉴德国低技术创新战略和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王劲松 三一集团供应链管理部长 三一重工北京公司副总经理   我国正处在制造业大变革的前沿,无论是“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还是“转型升级”,都不能忽视对过去发展道路的思考与总结。本书以研究者的专业视角,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详细阐述了德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德国制造从劣到强的发展历程,是值得我国制造企业借鉴的经典教材。希望我国制造企业能够从此书中受到启发,反思过往,防微杜渐,谨慎决策,规划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和企业发展特点的转型升级之路。      ——赵胜 硅谷创客资本创始人 以色列洼地科技创始人 《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作者 

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传统企业如何以非研发创新型塑造持续竞争力 作者简介

      奥利弗·索姆(Oliver Som),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系统和创新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博士。他在2005年加入研究所,2013年以来担任工业和服务创新能力中心副主任,负责协调产业创新战略和系统评价业务单元,主持研究德国制造业中非研发企业的创新模式,并在几所知名大学担任客座讲师。        伊娃·柯娜尔(Eva·Kirner),富特旺根应用科学大学商学院教授。她曾在曼海姆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并获得多特蒙德大学企业网络研究博士学位。加入商学院之前,她已经在弗劳恩霍夫协会系统和创新研究所的一个科研单位里担任副主任,负责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项目。         弗劳恩霍夫协会是德国及欧洲极大的应用科研机构,下设80多家单位,其中66家研究所在德国。本书作者所属机构,就是其中位于德国卡尔斯鲁厄的系统和创新研究所。该研究所主要从事创新系统和政策、工业与服务创新、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与高校开展研究合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