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中国古代建筑小史

作者:孙大章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1-01
开本: 其它 页数: 284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27.3(7.0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古代建筑小史 版权信息

中国古代建筑小史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但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建筑及建筑研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中国现当代——尤其是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建筑的发展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普及和宣传就显得尤为迫切。     本书以“史话”体裁,概括而形象地为广大读者介绍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流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术,为进一步了解和发扬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奠定了基础,并在继承传统与探索革新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多得的引导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小史 内容简介

  ★ 斗栱横梁,筑方圆九万里华夏;宫室园林,观上下五千年兴衰。 ★ 读建筑,品文化,从细微处识见中国古代技术与思想的精华。 ★《中国古代建筑小史》,一本闲暇时间就能读懂的中国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小史 目录

  序 1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和演变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四千年,而中国建筑的历史要比史书记录的年代更古远得多。它经历过曲折的道路,同时又不断革新,不断发展。按照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其发展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早期、封建社会中期、封建社会晚期这五个历史阶段。 2 半坡及姜寨   穴居及巢居分别是我国上古时代北方、南方的原始居住形式,而它们也分别演化出了抬梁式、穿斗式这两种中国古代建筑*普遍的建筑形式。半坡及姜寨是我国原始社会*有代表性的居住遗址,其建筑布置形式已经明确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特色。 3 二里头及殷墟   宫殿与陵墓是奴隶社会中诞生的两类重要建筑。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除拥有宫室、墓葬外,廊院也是其重要特色之一。殷墟遗址为商代,在此发掘出了规模极为宏大的王室、贵族墓葬。在这个时期内,建筑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墙、台基、木构、桥梁等已然成形。人们集居的城市内部已有了功能的分区。 4 《考工记》   《考工记》是我国*早的记叙工艺制造的著作,其中列举了应用木、金、革、石、土五种材料及绘染材料的三十种手工业工种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制度规定。其中“匠人”章节记录了工匠的土木营造技术,保留了先秦时期建筑与规划方面的重要资料,其影响一直流传后世。 5 高台榭,美宫室   从先秦到两汉,台榭与宫室成为各国君主享乐与炫耀国力的重要手段。在木结构处于初始阶段、尚不能建造大体量建筑物时,工匠们用土木混合的结构方式来解决多层建筑的问题。随着木结构建筑的日益成熟,楼阁宫殿更多地采用纯木结构制造,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外貌。 6 万里长城   长城不仅是世界建筑史上“七大奇迹”之一,还是我国建筑工程历史的一部札记。从公元前7世纪到16世纪中叶,长城的建造横跨23个世纪,工程量难以计算,材料也从*初的土筑、木板墙到后期的石墙、砖墙。长城不仅是古代重要的防御工程,也是建筑艺术史上的一块瑰宝。 7 里坊与街巷   方整平直的街道方格网系统堪称我国传统城市规划布置*重要的特色,这一形式来源于里坊制。里坊制及与其相应的闾里制度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成形,并一直延续至汉、唐,直到宋代才被街巷制所完全替代。里坊制与街巷制不仅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标配”,还影响到东亚其他国家。 8 寺塔建筑中所反映的中印、中日文化交流   佛教作为各国各地之间的文化传播媒介,在建筑的交流中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我国的石窟、佛塔等建筑形式均由印度传来,而我国的佛寺建筑又深深影响了日本寺院的营建。在古代,国家间的政治、经济交流往往较为困难,而宗教却能打破国界的藩篱,促进文化间的融合与发展。 9 赵州桥与拱券结构   尽管我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但以砖石为材料的拱券结构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桥梁及防火要求高的地面建筑上。中国拱券结构随着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的进步逐渐发展成熟,在技术、艺术上都具备极高的水准。 10 《营造法式》及清工部《工程做法》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关于科学技术、建造技艺的著作极其罕见,其中的代表是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和清工部的《工程做法》。《营造法式》是宋代建筑工程的总结性科学著作,亦反映出至12世纪时我国建筑科学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工程做法》主要内容则是建筑过程中的监督控制,尽管技术层面上有所逊色,却在装饰工艺等方面有其所长。 11 能工巧匠出自民间   中国古建筑工艺之精湛,构造之巧妙,在世界建筑史上亦享有盛名,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却是一些默默无闻、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的民间匠师们创造的。与此同时,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12 上林苑、花石纲、《园冶》   中国的园林艺术将自然山水之美融汇于一方天地之间,风格独树一帜,典雅优美。从奴隶社会开始,就已经有了苑囿式的园林。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苑囿逐渐被人工建造的山水园、因地制宜的宅园所代替。明朝末年计成所著的《园治》即为总结宅园建造经验的专著。 13 视死如生的艺术——陵墓的地上地下   “视死如生”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对于死亡的理解,这种理解也反映在了独特的墓葬形制和陵墓建筑之中。中国的陵墓建筑可分为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部分满足了死者“死后生活”的需求,地上建筑则以恢弘的布局来表现死者的精神永存。 14 轴线艺术   轴线对称式布局在中国古建筑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纯属的技巧,小到一所住宅,大到整座城市,都有可能因循中轴线进行精确的配置。中国古代工匠通过对直轴、曲轴、竖轴、虚轴这四种轴线形式的运用,制造出了无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的建筑作品。 15 彩色建筑   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建筑都缺少不了色彩,但每个国家的建筑色彩基调和风格又各不相同。中国古代建筑色彩与众不同,用色强烈;图案丰富;使用色彩的部位多,面积大,但彼此间又十分和谐统一,具有绚丽、活泼、生活气氛浓厚的艺术风格。在形成中国建筑色彩的诸多因素中,以琉璃瓦、彩画及汉白玉材料所起的作用*大。 16 乡土建筑之根——民居   古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乃至各个国家内的各个地区之间的建筑都具有明显的差异,表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中国地域广博,历史悠久,现存的具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不下数十种,其数量之多,形式之异,在世界各国中也是十分少见的。即使在今时今日,也是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 17 华夏建筑的特色   严整的城市规划,标准化、多样化的木结构体系,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就地取材,因材致用,绚丽多姿的色彩……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迥然不同的建筑体系,亦对现当代建筑艺术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建筑小史 作者简介

孙大章,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就职于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并任中国紫禁城学会顾问、中国文物学会民居学术委员会顾问、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专注于建筑历史、民居、清代建筑及古建筑彩画等方面的研究,并主持复原山海关古代建筑等多个项目,在业内声誉卓著。曾参与编纂《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五卷“清代建筑史”,并有《中国民居研究》《中国民居之美》《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等多部著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