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MIMO无线网络手册-(原书第2版)

MIMO无线网络手册-(原书第2版)

作者:克拉克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612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82.3(4.9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MIMO无线网络手册-(原书第2版) 版权信息

MIMO无线网络手册-(原书第2版) 本书特色

本书讨论了mimo无线网络的信道、关键技术和标准,包括多用户和多小区mimo技术。本书特别强调了实际的信号传播机制对系统性能(mimo容量和错误率)以及mimo中的空时编码技术设计的影响及原因。作为原书第2版,本书更新了第1版的内容,介绍了无线通信标准mimo方面的*新进展,如lte、ltea和wimax以及在标准中讨论的一些新议题,包括comp、大规模mimo、干扰对齐等。本书讨论范围广,适合高校高年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产业界研究人员作为参考书籍。

MIMO无线网络手册-(原书第2版)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了MIMO无线网络的信道、关键技术和标准,包括多用户和多小区MIMO技术。本书特别强调了实际的信号传播机制是如何影响系统性能(MIMO容量和错误率)以及如何影响MIMO中的空时编码技术设计。作为原书第2版,本书更新了第1版的内容,介绍了*近的无线通信标准MIMO方面的进展,如LTE、LTE-A和Wimax,以及在标准中的一些讨论的新议题,包括CoMP、大规模MIMO、干扰对齐等。本书深度适中,讨论范围广,适合于高校高年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产业界研究人员作为参考书籍。

MIMO无线网络手册-(原书第2版) 目录

译者序原书前言作者简介缩略语运算符号表第1章多天线通信介绍11.1天线阵列处理概述11.2多天线系统的空时无线信道 21.2.1离散时域表示 21.2.2路损和阴影31.2.3衰落41.2.4mimo信道41.3在无线系统中利用多天线51.3.1分集技术51.3.2复用能力71.3.3干扰管理81.4单输入多输出系统81.4.1选择合并实现接收分集81.4.2增益合并实现接收分集91.4.3混合选择/增益合并实现接收分集121.5多输入单输出系统121.5.1多波束天线切换131.5.2匹配波束赋形实现发射分集131.5.3零陷和*优波束赋形141.5.4空时编码实现发射分集141.5.5间接发射分集151.6多输入多输出系统161.6.1具有完全发射信道信息的mimo161.6.2无发射信道信息的mimo181.6.3具有部分发射信道信息的mimo211.7多链路mimo网络:从多用户到多小区mimo221.8商用无线系统中的mimo技术22第2章从多维传输到多链路mimo信道242.1方向性信道建模252.1.1双方向性信道冲激响应252.1.2多维相关函数和平稳性292.1.3信道衰落统计量和k因子302.1.4多普勒谱和相干时间312.1.5功率延迟和方向谱332.1.6双方向性信道的互相关特性352.2mimo信道矩阵352.2.1推导mimo信道矩阵352.2.2天线和传播的联系:引入导向向量362.2.3有限散射体时的mimo信道表示372.3mimo信道矩阵的统计特性372.3.1空间相关372.3.2奇异值和特征值402.3.3frobenius范数412.4多链路mimo传播412.5天线阵列对mimo信道的影响422.5.1理想与实际的天线阵列422.5.2互耦合432.5.3双极化天线462.6mimo信道建模472.6.1分析表示与实际模型472.6.2离散mimo信道建模:重温抽样理论47第3章系统设计中mimo信道的分析表示493.1基于传播的mimo度量503.1.1模型和相关矩阵的比较503.1.2多径丰富程度特征的度量513.1.3测量mimo信道的非平稳性533.1.4测量多链路mimo信道之间的距离563.2窄带相关mimo信道的单链路分析表示583.2.1瑞利衰落信道583.2.2莱斯衰落信道603.2.3双瑞利衰落小孔信道603.2.4相关瑞利动态信道613.3双极化信道633.3.1建模去极化的天线和散射633.3.2双极化瑞利衰落信道653.3.3双极化莱斯衰落信道703.4mimo信道可分离的表示703.4.1克罗内克模型703.4.2虚信道的表示723.4.3特征波束模型743.4.4可分离表示方法的精度763.5频率选择性mimo信道823.6mimo信道的多链路分析表示83第4章性能评估中使用的实际mimo信道模型854.1电磁波模型854.1.1基于射线的确定性模型854.1.2多极化信道864.2基于几何的随机模型864.2.1单环模型874.2.2双环模型894.2.3混合椭圆环模型894.2.4椭圆和圆形模型914.2.5基于几何的模型扩展到双极化信道914.2.6基于几何的信道模型的克罗内克可分离性934.3经验信道模型954.3.1扩展salehvalenzuela模型954.3.2sui信道模型964.3.3多链路场景中的阴影相关模型974.4标准化中的mimo信道模型984.4.1ieee802.11 tgn模型984.4.2ieee802.16/wimax模型984.4.3cost259/273方向信道模型994.4.43gpp/3gpp2空间信道模型和winner1004.4.5cost2100 多链路mimo信道模型1024.4.6winner ⅱ多链路mimo信道模型103第5章单链路mimo信道容量1055.1引言1055.1.1信息论的一些概念1055.1.2系统模型1065.2确定性mimo信道的容量1075.2.1容量和注水算法1075.2.2容量界和次优的功率分配1115.3快衰落信道的遍历容量1115.3.1理想传输信道信息的mimo容量1125.3.2部分传输信道信息的mimo容量1135.4独立同分布瑞利快衰落信道1135.4.1理想信道信息1135.4.2部分传输信道信息1155.5相关瑞利快衰落信道1225.5.1相等功率分配的频谱效率1225.5.2部分传输信道信息1265.6莱斯快衰落信道1295.6.1相等功率分配的频谱效率1295.6.2部分传输信道信息1315.7中断容量和概率以及在慢衰落信道中分集复用的折中1315.7.1理想发射信道信息1325.7.2部分传输信道信息1335.8独立同分布瑞利慢衰落信道1345.8.1无限snr1345.8.2有限snr1395.9相关瑞利和莱斯慢衰落信道140第6章独立同分布瑞丽平坦衰落信道的空时编码1426.1空时编码概述 1426.2系统模型1436.3基于错误率的设计方法 1436.3.1快衰落mimo信道:距离积准则 1456.3.2慢衰落mimo信道:秩行列式和秩迹准则 1466.4基于信息论的设计方法 1486.4.1快衰落mimo信道:达到遍历容量 1486.4.2慢衰落mimo信道:达到分集复用折中1506.5空时分组码 1546.5.1线性stbc的通用架构 1556.5.2空间复用/vblast 1606.5.3dblast 1696.5.4正交空时分组码 1716.5.5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1776.5.6线性离散码 1796.5.7代数空时编码1816.5.8全局性能比较1846.6空时格码1866.6.1空时格码1866.6.2超正交空时格码192第7章mimo接收机设计:检测和信道估计1947.1回顾:系统模型1947.2非编码传输mimo接收机1957.2.1*优检测1957.2.2格型重构1957.2.3线性接收机1967.2.4判决反馈接收机1997.2.5格型回退辅助检测1997.2.6球形译码算法和qrml 检测2007.2.7排序球形检测2057.2.8具有确定复杂度的宽度优先搜索检测2057.2.9半定松弛检测2077.2.10*慢下降检测2087.3编码传输系统的mimo接收机2107.3.1迭代mimo接收机2107.3.2空时编码调制2117.4mimo信道估计2117.4.1信道估计的目的2117.4.2慢衰信道2127.4.3快衰信道213第8章现实mimo信道的差错概率2158.1条件成对错误概率方法2158.1.1退化信道2158.1.2空间复用示例2188.2平均成对错误概率方法介绍2208.3瑞利衰落信道中的平均成对错误概率2238.3.1高信噪比区域2238.3.2中等信噪比区域2308.3.3低信噪比区域2348.3.4总结与举例2358.4莱斯衰落信道中的平均成对错误概率2378.5关于现实信道中空时码设计的看法239第9章现实mimo信道上无传输信道知识的空时编码2409.1信息论激励的设计方法2409.2信息论激励的慢衰落信道中的码设计2429.2.1通用码设计准则2429.2.2miso信道2449.2.3并行信道2459.3错误概率激励的设计方法2479.3.1设计鲁棒码2479.3.2退化信道中的平均成对错误概率2489.3.3灾难码和一般设计准则2519.4错误概率激励的慢衰落信道中的码设计2569.4.1满秩码2569.4.2线性空时分组码2569.4.3基于设计准则的虚拟信道表示2599.4.4与信息论关系激励的设计2609.4.5慢衰落信道中的实践码设计2619.5错误概率激励的快衰落信道中的码设计2689.5.1“积意识”灾难码2689.5.2快衰落信道中的实践码设计269第10章基于部分传输信道信息的空时编码27310.1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预编码简介27610.1.1信息论激励的设计方法27610.1.2错误概率激励的设计方法27710.2针对正交空时分组码的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预编码27710.2.1kronecker瑞利衰落信道中的*优预编码27810.2.2非kronecker瑞利衰落信道中的*优预编码28210.2.3莱斯信道中的*优预编码28210.3非单位错误矩阵的编码中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预编码28410.4针对空间复用的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预编码28710.4.1波束赋形28810.4.2星座塑形28910.5量化预编码和天线选择技术简介29210.6针对主特征模式传输的量化预编码和天线选择29310.6.1选择准则和码本设计29310.6.2基于矢量量化的*优码本设计29410.6.3独立同分布瑞利衰落信道29510.6.4空间相关瑞利衰落信道29910.6.5双极化瑞利衰落信道30310.6.6动态瑞利衰落信道30510.7针对正交空时分组码的量化预编码和天线选择30710.7.1选择准则和码本设计30710.7.2天线子集选择和可实现分集增益30810.8针对空间复用的量化预编码和天线选择31010.8.1选择准则和码本设计31010.8.2解码策略对错误概率的影响31110.8.3扩展到多模预编码31210.9信息论激励的量化预编码313第11章频率选择性信道的空时编码31511.1单载波与多载波传输31511.1.1单载波传输31511.1.2多载波传输:mimoofdm31611.1.3单载波和多载波的统一表达式32011.2频率选择性信道的信息论分析32211.2.1容量分析32211.2.2等功率分配下的互信息32311.2.3分集复用折中32311.3平均成对错误概率32411.4瑞利衰落信道下的单载波传输编码设计原则32511.4.1整体延时分集32511.4.2lindskogpaulraj机制32711.4.3其他构造32811.5瑞利衰落信道下空频编码mimoofdm传输的编码设计原则32811.5.1分集增益分析32811.5.2编码增益分析33111.5.3空间频率线性分组码33311.5.4循环延时分集33511.5.5循环预编码33811.6空间相关频率选择性信道下编码的鲁棒性33911.6.1退化抽头34011.6.2空频mimoofdm的应用34111.6.3循环预编码的应用342第12章多用户mimo34412.1系统模型34412.1.1多址接入信道——上行34512.1.2广播信道——下行34612.2多址接入信道(mac)的容量34912.2.1固定信道的容量区34912.2.2快衰落信道的遍历容量区35512.2.3慢衰落信道的中断容量、中断概率和分集复用折中36012.3广播信道(bc)的容量36412.3.1固定信道的容量区36512.3.2快衰落信道的遍历容量区37312.3.3慢衰落信道的中断容量、中断概率和分集复用折中37512.4广播信道多址接入信道的对偶性37712.4.1siso信道的对偶性37712.4.2mimo信道的对偶性37912.5多用户分集、资源分配和调度38312.5.1多用户分集38312.5.2资源分配、公平和调度38612.5.3用户分组39012.6速率和的比例定律39212.6.1高和低snr区域39212.6.2大规模天线阵列39412.6.3大规模的用户39612.7上行多用户mimo39812.8具有传输信道信息的下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39812.8.1匹配波束赋形40012.8.2迫零波束赋形40112.8.3块对角化40312.8.4正则化迫零波束赋形40512.8.5联合泄露抑制40612.8.6*大速率和波束赋形40812.8.7具有目标sinr的波束赋形40912.8.8tomlinsonharashima预编码41212.8.9向量扰动41612.8.10全局性能比较41812.9部分传输信道信息的下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 42212.9.1伺机波束赋形酉预编码伺机波束赋形42212.9.2基于反馈的量化预编码42412.9.3过时反馈预编码435第13章多小区mimo43813.1无线网络的干扰43813.1.1典型的小区干扰消除43913.1.2面向多小区协同和协调44113.2系统模型44313.2.1干扰信道协调44313.2.2多址接入和广播信道协同44613.3网络架构44713.3.1多小区测量、成簇和传输44713.3.2分布式和集中式架构44813.3.3用户中心簇和网络预定义簇44913.4多小区mimo信道的容量45013.4.1siso信道45013.4.2大于两用户siso干扰信道45613.4.3mimo干扰信道45713.4.4多址接入和广播信道45813.5多小区分集和资源分配45913.5.1多小区多用户分集46013.5.2多小区资源分配46213.6协调功控46413.6.1大量用户46413.6.2大量干扰46413.6.3高和低snr等级46513.6.4两小区簇46713.6.5ofdma网络46813.6.6完全分布式功率控制47513.7协调波束赋形47913.7.1匹配波束赋形47913.7.2迫零波束赋形和分块对角化48013.7.3干扰对齐48213.7.4联合泄漏抑制48813.7.5*大化网络累积速率波束赋形48813.7.6基于分配的目标snr波束赋形48913.7.7均衡竞争和协调49013.7.8伺机波束赋形49013.8协调、调度、波束赋形和功率控制49013.8.1mimoofdma 网络49013.8.2协调的通用架构49413.9多小区协调编码49613.10网络mimo497第14章lte、lteadvanced和wimax中的mimo技术50014.1设计目标和主要技术50014.1.1系统要求50014.1.2核心技术50114.2天线和网络部署50314.
展开全部

MIMO无线网络手册-(原书第2版) 作者简介

译者序 原书前言 作者简介 缩略语 运算符号表 第1章多天线通信介绍1 1.1天线阵列处理概述1 1.2多天线系统的空时无线信道 2 1.2.1离散时域表示 2 1.2.2路损和阴影3 1.2.3衰落4 1.2.4MIMO信道4 1.3在无线系统中利用多天线5 1.3.1分集技术5 1.3.2复用能力7 1.3.3干扰管理8 1.4单输入多输出系统8 1.4.1选择合并实现接收分集8 1.4.2增益合并实现接收分集9 1.4.3混合选择/增益合并实现接收分集12 1.5多输入单输出系统12 1.5.1多波束天线切换13 1.5.2匹配波束赋形实现发射分集13 1.5.3零陷和最优波束赋形14 1.5.4空时编码实现发射分集14 1.5.5间接发射分集15 1.6多输入多输出系统16 1.6.1具有完全发射信道信息的MIMO16 1.6.2无发射信道信息的MIMO18 1.6.3具有部分发射信道信息的MIMO21 1.7多链路MIMO网络:从多用户到多小区MIMO22 1.8商用无线系统中的MIMO技术22 第2章从多维传输到多链路MIMO信道24 2.1方向性信道建模25 2.1.1双方向性信道冲激响应25 2.1.2多维相关函数和平稳性29 2.1.3信道衰落统计量和K因子30 2.1.4多普勒谱和相干时间31 2.1.5功率延迟和方向谱33 2.1.6双方向性信道的互相关特性35 2.2MIMO信道矩阵35 2.2.1推导MIMO信道矩阵35 2.2.2天线和传播的联系:引入导向向量36 2.2.3有限散射体时的MIMO信道表示37 2.3MIMO信道矩阵的统计特性37 2.3.1空间相关37 2.3.2奇异值和特征值40 2.3.3Frobenius范数41 2.4多链路MIMO传播41 2.5天线阵列对MIMO信道的影响42 2.5.1理想与实际的天线阵列42 2.5.2互耦合43 2.5.3双极化天线46 2.6MIMO信道建模47 2.6.1分析表示与实际模型47 2.6.2离散MIMO信道建模:重温抽样理论47 第3章系统设计中MIMO信道的分析表示49 3.1基于传播的MIMO度量50 3.1.1模型和相关矩阵的比较50 3.1.2多径丰富程度特征的度量51 3.1.3测量MIMO信道的非平稳性53 3.1.4测量多链路MIMO信道之间的距离56 3.2窄带相关MIMO信道的单链路分析表示58 3.2.1瑞利衰落信道58 3.2.2莱斯衰落信道60 3.2.3双瑞利衰落小孔信道60 3.2.4相关瑞利动态信道61 3.3双极化信道63 3.3.1建模去极化的天线和散射63 3.3.2双极化瑞利衰落信道65 3.3.3双极化莱斯衰落信道70 3.4MIMO信道可分离的表示70 3.4.1克罗内克模型70 3.4.2虚信道的表示72 3.4.3特征波束模型74 3.4.4可分离表示方法的精度76 3.5频率选择性MIMO信道82 3.6MIMO信道的多链路分析表示83 第4章性能评估中使用的实际MIMO信道模型85 4.1电磁波模型85 4.1.1基于射线的确定性模型85 4.1.2多极化信道86 4.2基于几何的随机模型86 4.2.1单环模型87 4.2.2双环模型89 4.2.3混合椭圆环模型89 4.2.4椭圆和圆形模型91 4.2.5基于几何的模型扩展到双极化信道91 4.2.6基于几何的信道模型的克罗内克可分离性93 4.3经验信道模型95 4.3.1扩展SalehValenzuela模型95 4.3.2SUI信道模型96 4.3.3多链路场景中的阴影相关模型97 4.4标准化中的MIMO信道模型98 4.4.1IEEE802.11 TGn模型98 4.4.2IEEE802.16/WiMAX模型98 4.4.3COST259/273方向信道模型99 4.4.43GPP/3GPP2空间信道模型和WINNER100 4.4.5COST2100 多链路MIMO信道模型102 4.4.6WINNER Ⅱ多链路MIMO信道模型103 第5章单链路MIMO信道容量105 5.1引言105 5.1.1信息论的一些概念105 5.1.2系统模型106 5.2确定性MIMO信道的容量107 5.2.1容量和注水算法107 5.2.2容量界和次优的功率分配111 5.3快衰落信道的遍历容量111 5.3.1理想传输信道信息的MIMO容量112 5.3.2部分传输信道信息的MIMO容量113 5.4独立同分布瑞利快衰落信道113 5.4.1理想信道信息113 5.4.2部分传输信道信息115 5.5相关瑞利快衰落信道122 5.5.1相等功率分配的频谱效率122 5.5.2部分传输信道信息126 5.6莱斯快衰落信道129 5.6.1相等功率分配的频谱效率129 5.6.2部分传输信道信息131 5.7中断容量和概率以及在慢衰落信道中分集复用的折中131 5.7.1理想发射信道信息132 5.7.2部分传输信道信息133 5.8独立同分布瑞利慢衰落信道134 5.8.1无限SNR134 5.8.2有限SNR139 5.9相关瑞利和莱斯慢衰落信道140 第6章独立同分布瑞丽平坦衰落信道的空时编码142 6.1空时编码概述 142 6.2系统模型143 6.3基于错误率的设计方法 143 6.3.1快衰落MIMO信道:距离积准则 145 6.3.2慢衰落MIMO信道:秩行列式和秩迹准则 146 6.4基于信息论的设计方法 148 6.4.1快衰落MIMO信道:达到遍历容量 148 6.4.2慢衰落MIMO信道:达到分集复用折中150 6.5空时分组码 154 6.5.1线性STBC的通用架构 155 6.5.2空间复用/VBLAST 160 6.5.3DBLAST 169 6.5.4正交空时分组码 171 6.5.5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177 6.5.6线性离散码 179 6.5.7代数空时编码181 6.5.8全局性能比较184 6.6空时格码186 6.6.1空时格码186 6.6.2超正交空时格码192 第7章MIMO接收机设计:检测和信道估计194 7.1回顾:系统模型194 7.2非编码传输MIMO接收机195 7.2.1最优检测195 7.2.2格型重构195 7.2.3线性接收机196 7.2.4判决反馈接收机199 7.2.5格型回退辅助检测199 7.2.6球形译码算法和QRML 检测200 7.2.7排序球形检测205 7.2.8具有确定复杂度的宽度优先搜索检测205 7.2.9半定松弛检测207 7.2.10最慢下降检测208 7.3编码传输系统的MIMO接收机210 7.3.1迭代MIMO接收机210 7.3.2空时编码调制211 7.4MIMO信道估计211 7.4.1信道估计的目的211 7.4.2慢衰信道212 7.4.3快衰信道213 第8章现实MIMO信道的差错概率215 8.1条件成对错误概率方法215 8.1.1退化信道215 8.1.2空间复用示例218 8.2平均成对错误概率方法介绍220 8.3瑞利衰落信道中的平均成对错误概率223 8.3.1高信噪比区域223 8.3.2中等信噪比区域230 8.3.3低信噪比区域234 8.3.4总结与举例235 8.4莱斯衰落信道中的平均成对错误概率237 8.5关于现实信道中空时码设计的看法239 第9章现实MIMO信道上无传输信道知识的空时编码240 9.1信息论激励的设计方法240 9.2信息论激励的慢衰落信道中的码设计242 9.2.1通用码设计准则242 9.2.2MISO信道244 9.2.3并行信道245 9.3错误概率激励的设计方法247 9.3.1设计鲁棒码247 9.3.2退化信道中的平均成对错误概率248 9.3.3灾难码和一般设计准则251 9.4错误概率激励的慢衰落信道中的码设计256 9.4.1满秩码256 9.4.2线性空时分组码256 9.4.3基于设计准则的虚拟信道表示259 9.4.4与信息论关系激励的设计260 9.4.5慢衰落信道中的实践码设计261 9.5错误概率激励的快衰落信道中的码设计268 9.5.1“积意识”灾难码268 9.5.2快衰落信道中的实践码设计269 第10章基于部分传输信道信息的空时编码273 10.1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预编码简介276 10.1.1信息论激励的设计方法276 10.1.2错误概率激励的设计方法277 10.2针对正交空时分组码的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预编码277 10.2.1Kronecker瑞利衰落信道中的最优预编码278 10.2.2非Kronecker瑞利衰落信道中的最优预编码282 10.2.3莱斯信道中的最优预编码282 10.3非单位错误矩阵的编码中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预编码284 10.4针对空间复用的基于信道统计信息的预编码287 10.4.1波束赋形288 10.4.2星座塑形289 10.5量化预编码和天线选择技术简介292 10.6针对主特征模式传输的量化预编码和天线选择293 10.6.1选择准则和码本设计293 10.6.2基于矢量量化的最优码本设计294 10.6.3独立同分布瑞利衰落信道295 10.6.4空间相关瑞利衰落信道299 10.6.5双极化瑞利衰落信道303 10.6.6动态瑞利衰落信道305 10.7针对正交空时分组码的量化预编码和天线选择307 10.7.1选择准则和码本设计307 10.7.2天线子集选择和可实现分集增益308 10.8针对空间复用的量化预编码和天线选择310 10.8.1选择准则和码本设计310 10.8.2解码策略对错误概率的影响311 10.8.3扩展到多模预编码312 10.9信息论激励的量化预编码313 第11章频率选择性信道的空时编码315 11.1单载波与多载波传输315 11.1.1单载波传输315 11.1.2多载波传输:MIMOOFDM316 11.1.3单载波和多载波的统一表达式320 11.2频率选择性信道的信息论分析322 11.2.1容量分析322 11.2.2等功率分配下的互信息323 11.2.3分集复用折中323 11.3平均成对错误概率324 11.4瑞利衰落信道下的单载波传输编码设计原则325 11.4.1整体延时分集325 11.4.2LindskogPaulraj机制327 11.4.3其他构造328 11.5瑞利衰落信道下空频编码MIMOOFDM传输的编码设计原则328 11.5.1分集增益分析328 11.5.2编码增益分析331 11.5.3空间频率线性分组码333 11.5.4循环延时分集335 11.5.5循环预编码338 11.6空间相关频率选择性信道下编码的鲁棒性339 11.6.1退化抽头340 11.6.2空频MIMOOFDM的应用341 11.6.3循环预编码的应用342 第12章多用户MIMO344 12.1系统模型344 12.1.1多址接入信道——上行345 12.1.2广播信道——下行346 12.2多址接入信道(MAC)的容量349 12.2.1固定信道的容量区349 12.2.2快衰落信道的遍历容量区355 12.2.3慢衰落信道的中断容量、中断概率和分集复用折中360 12.3广播信道(BC)的容量364 12.3.1固定信道的容量区365 12.3.2快衰落信道的遍历容量区373 12.3.3慢衰落信道的中断容量、中断概率和分集复用折中375 12.4广播信道多址接入信道的对偶性377 12.4.1SISO信道的对偶性377 12.4.2MIMO信道的对偶性379 12.5多用户分集、资源分配和调度383 12.5.1多用户分集383 12.5.2资源分配、公平和调度386 12.5.3用户分组390 12.6速率和的比例定律392 12.6.1高和低SNR区域392 12.6.2大规模天线阵列394 12.6.3大规模的用户396 12.7上行多用户MIMO398 12.8具有传输信道信息的下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398 12.8.1匹配波束赋形400 12.8.2迫零波束赋形401 12.8.3块对角化403 12.8.4正则化迫零波束赋形405 12.8.5联合泄露抑制406 12.8.6最大速率和波束赋形408 12.8.7具有目标SINR的波束赋形409 12.8.8TomlinsonHarashima预编码412 12.8.9向量扰动416 12.8.10全局性能比较418 12.9部分传输信道信息的下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 422 12.9.1伺机波束赋形酉预编码伺机波束赋形422 12.9.2基于反馈的量化预编码424 12.9.3过时反馈预编码435 第13章多小区MIMO438 13.1无线网络的干扰438 13.1.1典型的小区干扰消除439 13.1.2面向多小区协同和协调441 13.2系统模型443 13.2.1干扰信道协调443 13.2.2多址接入和广播信道协同446 13.3网络架构447 13.3.1多小区测量、成簇和传输447 13.3.2分布式和集中式架构448 13.3.3用户中心簇和网络预定义簇449 13.4多小区MIMO信道的容量450 13.4.1SISO信道450 13.4.2大于两用户SISO干扰信道456 13.4.3MIMO干扰信道457 13.4.4多址接入和广播信道458 13.5多小区分集和资源分配459 13.5.1多小区多用户分集460 13.5.2多小区资源分配462 13.6协调功控464 13.6.1大量用户464 13.6.2大量干扰464 13.6.3高和低SNR等级465 13.6.4两小区簇467 13.6.5OFDMA网络468 13.6.6完全分布式功率控制475 13.7协调波束赋形479 13.7.1匹配波束赋形479 13.7.2迫零波束赋形和分块对角化480 13.7.3干扰对齐482 13.7.4联合泄漏抑制488 13.7.5最大化网络累积速率波束赋形488 13.7.6基于分配的目标SNR波束赋形489 13.7.7均衡竞争和协调490 13.7.8伺机波束赋形490 13.8协调、调度、波束赋形和功率控制490 13.8.1MIMOOFDMA 网络490 13.8.2协调的通用架构494 13.9多小区协调编码496 13.10网络MIMO497 第14章LTE、LTEAdvanced和WiMAX中的MIMO技术500 14.1设计目标和主要技术500 14.1.1系统要求500 14.1.2核心技术501 14.2天线和网络部署503 14.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