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伤寒学派医案-(二)

伤寒学派医案-(二)

作者:李成文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389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0.2(6.7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伤寒学派医案-(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20279
  • 条形码:9787513220279 ; 978-7-5132-202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伤寒学派医案-(二) 本书特色

  《伤寒学派医案(二)》收录了伤寒学派尤怡、陈念祖、陆懋修、章楠的临证医案,包括选录他人的医案,以医家为纲,以病为目,重新分类,按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排序,注明出处,便于查阅。《伤寒学派医案(二)》贴近临床,切合实际,方便阅读,对学习掌握古代名医辨病思路与临证用药特色很有帮助,适于临床医师、中医药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伤寒学派医案-(二) 内容简介

  《中医古籍医案辑成2 学术流派医案系列:伤寒学派医案(二)》收录伤寒学派著名医家尤怡、陈念祖、陆懋修、章楠的临证医案,包括选录他人的医案。全书以医家为纲,以病为目,重新分类,按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排序,注明出处,便于查阅。  《中医古籍医案辑成2 学术流派医案系列:伤寒学派医案(二)》贴近临床,切合实际,方便阅读,对学习掌握古代名医辨病思路与临证用药特色很有帮助,适用于中医临床医师、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

伤寒学派医案-(二) 目录

尤怡 内科医案 伤寒 温病 感冒 发热 咳嗽 喘证 胸痹(心痛) 胸满 不寐 惊恐 厥证 抽搐 胃脘痛 痞满 呕吐(干呕) 噎膈 反胃 腹痛 腹胀 泄泻 便秘 痢疾 胁痛 黄疸 积聚 头痛 眩晕 中风 郁证 颤证 水肿 白浊 遗精 血证 消渴 痰饮 汗证 虚劳 痹证 麻木 痉证 痿证 腰痛 疟病 虫证 脚气病 肢体诸痛 妇科医案 月经过多 子嗽 子肿 产后恶露不行 产后胁痛 外科医案 疮疡 痰核 肛瘘 五官科医案 鼻渊 耳聋 耳鸣 喑哑 齿痛 其他医案 热伤津液 胃寒背冷 肝阳亢盛 肾阴虚衰 阴虚阳亢 阴亏阳浮 陈念祖 内科医案 感冒 伤寒 温病 暑证 燥证 发热(寒热往来) 咳嗽 喘证 哮证 心悸 胸痹(心痛) 胸满 胸痛 胸痞 不寐 烦躁 惊恐 神昏(神倦) 厥证 神呆 健忘 癫病 痫病 瘛疯(抽搐) 狂病 胃脘痛 脘胀 痞满 恶心 呕吐 嘈杂 吞酸 嗳气 食少(不食) 呃逆 噎膈 反胃 腹痛 腹胀(腹满) 泄泻 便溏 便秘 痢疾 胁痛 黄疸 积聚 鼓胀 头痛 头重 眩晕 中风(类中风) 郁证 瘿病 水肿 淋证 白浊 癃闭 关格 遗精 血证 痰饮 口渴 汗证 虚劳(虚损) 痹证(鹤膝风) 痿证 腰痛 腰重 疟病 虫证 脚气 麻木 奔豚 霍乱 妇科医案 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 月经过多 月经色淡 月经淋漓不断 闭经 月经早断 痛经 崩漏 月经不调 带下病 妊娠便秘 妊娠恶阻 胎漏 胎动不安 子悬 子满 子肿 子嗽 妊娠发热 妊娠心烦 妊娠痢疾 妊娠小便淋痛 产后恶露不行 产后恶露不尽 产后恶露紫黑 产后腹痛 产后痉病 产后发热 产后大便难 产后汗证 产后呕吐 产后泄泻 产后痢疾 产后血晕 产后疟病 产门不闭 阴挺 儿科医案 痘疹 脱肛 外科医案 头面肿痛 结核 痘疹 痧疹 痔疮 脱肛 阴茎肿胀 睾丸疝 睾丸疼痛 疝气 交肠 五官科医案 耳聋 音哑 牙痛 口疮 喉痹 其他医案 喜唾 项强 热邪伤阴 痰热为病 真阴耗竭 下虚上实 内风旋动 四肢烦重 麻痹 疳奸 肝阳偏亢 …… 陆懋修 章楠
展开全部

伤寒学派医案-(二) 节选

  《中医古籍医案辑成2 学术流派医案系列:伤寒学派医案(二)》:  咳则心间作痛,喉中介介如梗,是谓心咳,今列主治之方如下,服当有效。  人参五分,桔梗二钱,白茯苓一钱五分,牛蒡子一钱五分、(炒),炙甘草七分。  上药共研为细末,用姜汤送下二钱,日三次。(《南雅堂医案·卷一》)  六旬之年,肾元必亏,今咳嗽气升,食少倦怠,偶食油腻,大便即溏。若论此证形,原属于肺脾两经,自宜从肺脾求治。然探本求之,其气之所以升者,由肾水虚而不能藏纳肺气也;食油腻即大便见溏者,由肾阳衰而不能上连脾土也,宜先补其肾,则肺脾不治而自治矣。方列于下。  人参一钱,五味子八分,怀山药三钱,补骨脂二钱,白茯苓三钱,陈萸肉一钱,紫石英一钱,胡桃肉二钱。水煎服。,  另服金匮肾气丸三钱,淡盐汤下。(《南雅堂医案·卷一》)  脉沉弦,形盛面亮,此系痰饮内聚,夜属阴分,阳不用事,浊阴邪势益张,是以咳甚不得卧。《金匮》谓:饮家病咳,当治饮,不当治咳。今胸腹胀满,溺不通利,宜开太阳,以导饮逆,拟方列后。  桂枝木八分,法半夏二钱,杏仁二钱(去皮尖),五味子八分,白茯苓二钱,石膏一钱,炒白芍二钱,干姜八分。(《南雅堂医案·卷一》)  脉浮而涩,咳声时作,每咳腰背相引而痛,是即《内经》所谓:肾咳也。今对症用药,冀可取效,不必以汤剂进之。  补骨脂一两(炙),杏仁一两(去皮尖),牵牛子一两(半生半炒),郁李仁五钱。  上药四味,共研细末,清茶送下二钱。(《南雅堂医案·卷一》)  脉浮滑,痰盛可知,日夜咳嗽不止,身躯不能转动,动则咳嗽愈剧,且咳时右胁下作痛,隐隐掣引肩背,推此病源,属于太阴一经,兹从脾土着手治之。  制半夏一钱,杏仁一钱(去皮尖),陈皮一钱,赤茯苓一钱,柴胡一钱,麻黄一钱(去根节),甘草五分,生姜一片。同煎。(《南雅堂医案·卷一》)  脉滑,咳嗽,痛连胁下,游行无定,系素有痰饮,邪盛则上千,用二陈加味。  制半夏二钱,白茯苓三钱,炙甘草八分,陈皮一钱,瓜蒌三钱,白芥子一钱五分,皂角五分(炒透),加生姜两片。同煎服。(《南雅堂医案·卷二》)  脉浮虚,咳嗽吐痰,气逆作喘,卧倒益剧,口鼻干燥,偶闻香味,常呕恶欲吐,肌肉枯槁,皮干如麸片,察此症状,乃心劳传肺之候。盖肺为华盖,娇嫩之腑,*畏火刑,金被火刑,则必失其化源,于是津液耗伤于内,诸症乃显形于外,其理甚明。但治法先宜培土生金,方为握要之图,列方于后。  白术五钱(黄土微炒),干地黄五钱,怀山药三钱,陈萸肉一钱,麦门冬一钱,川贝母一钱,生枣仁一钱,远志一钱。(《南雅堂医案·卷一》)  脉象沉数,知为阴亏内热,病延日久,咳嗽痰多,脘腹时痛,且苦胀满,得矢气则稍宽,似由肝郁所致。但自述咳已两年有余,初无身热,是其根又属于痰饮也,治病必究其源,今从痰饮气郁例治之。列方于后。  ……

伤寒学派医案-(二) 作者简介

李成文,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医学硕士学位。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河南省中医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委、河南省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30年来主要从事历代名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挖掘、总结、利用及中医古籍校注工作。曾获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及河南省教育系统技能大奖赛一等奖。主要讲授《中医各家学说》《神经内科学》《历代名医医案选》《中国医学史》《中医史》《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30年。

商品评论(2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