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演进

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演进

作者:朱晓进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641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1.3(7.2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演进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39159
  • 条形码:9787010139159 ; 978-7-01-01391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演进 本书特色

朱晓进、李玮、何平、丁晓原、陈留生所著的《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演进》系统地梳理了五四以来的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具体地分析和研究文学语言的变化在小说、新诗、戏剧、散文和童话等现代文学体裁的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全面展现了文学语言的变迁如何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形式发展的历史面貌。

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演进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五四以来的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具体地分析和研究文学语言的变化在小说、新诗、戏剧、散文和童话等现代文学体裁的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全面展现了文学语言的变迁如何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形式发展的历史面貌. 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对一些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中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能够提出创新的、合理的解释。诸如,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新的文学体系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功过如何评说;本书以翔实准确的史料去研究文学语言的变化情况,以及深入分析文学语言的变迁对中国现代文学进程的影响,并丰富了对于现代思想变革如何转化为艺术形式这一问题的认识等。

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演进 目录

绪论
**章文学语言变迁与新诗文体的发展
**节从晚清到五四:语言的选择与诗体发展道路
第二节五四语言变革推进下的诗学转型
第三节文学语言变革与新诗“诗话语”体系建设
第四节文学语言变革与现代新诗形式规约的探索
第五节文学语言变革作用下的“歌谣”与“诗体”的关系
第六节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形式发展的趋向
第二章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
**节五四白话文运动和现代小说初期形式的发展
第二节政治化背景下的语言方式与30年代小说形式的发展
第三节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和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
第四节40年代“口语化”运动和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变革
第三章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散文形式的发展
**节语言三维视角下的中国散文现代转型
第二节“过渡语言”与晚清散文文体的变异
第三节五四散文命名、阐释与文体自觉
第四节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散文文体建构
第五节20世纪30年代“大众语运动”与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第四章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话剧形式的发展
**节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形态
第二节语言变革与五四时期写实性话剧语言范式的确立
第三节语言的文学性追求与写意性话剧语言语体的出现
第四节语言的趣味性追求与喜剧性话剧语言形态的初步形成
第五节曹禺和中国现代话剧语言的成熟
第六节政治化、大众语背景下的话剧语言的新发展
第五章文学语言变迁与儿童文学文体的发展
**节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童话文体的发生
第二节30年代文学语言“口语化”运动与童话文体的发展
第三节文学语言变革与儿歌文体的自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演进 节选

从五四初期的语言革命来看,为了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语言必须追求精确性、界定性,这就必须以丧失中国传统语言方式所具有的隐喻性、模糊性等带有文学色彩的风格为代价。“中日文上有一种隐喻的带文学色彩的风格,这种风格在西方往往被称之为是‘诗的’风格,对此有许多人作了说明。”而要保存中国语言方式中的被西方人称之为“诗”的风格,则又难以使中国语言适应科学思维的要求。五四时期的语言革命在科学与文学的选择中,无疑是倾向于科学的。就五四小说而言,就像有人指出的:“**期的创作同诗歌一样,若不能说是‘吓人的单纯’,便应当说那时‘非常朴素’。在文字方面,与在一个篇章中表示的欲望,所取的手段方面,都朴素简略,缺少修饰,显得匆促与草率。每一个作品,都不缺少一种欲望,就是用近于言语的文字,写出平凡的境界的悲剧或惨剧。用一个不甚坚实的观念——人力车夫的苦、军人的横蛮、社会的脏污、农村的萧条,所要说到的问题太大,而所能说到的却太小了。”因此,我们现在研究五四语言革命和小说形式的变化,固然要关注语言的精确性和界定性对五四小说形式的影响,同样要看到五四语言革命对于文学而言是在一种富有张力的语言场域张开的。在语言的精确性和界定性整体背景上,不放弃追求隐喻性、模糊性以及语义的多层次性、情绪性、含蓄性、感受性、暗示性等语言方式,可以从文学的角度来丰富现代语言革命的成果。 五四语言革命中对语言表述的精确性和界定性的追求,虽然客观上成就了现代小说的写实风,但应该指出,这样的语言追求其本意是着眼于民族共同语的建立。而文学语言和民族共同语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叠。文学语言以民族共同语为基础,但有着自身的规律和追求。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