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彭派流芳-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逝世三十周年纪念集

彭派流芳-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逝世三十周年纪念集

作者:范晓明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1.9(7.3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彭派流芳-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逝世三十周年纪念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3959554
  • 条形码:9787503959554 ; 978-7-5039-595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彭派流芳-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逝世三十周年纪念集 本书特色

范晓明编写的这本《彭派流芳(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逝世三十周年纪念集)》共分“彭派流芳”、“师友情深”、“彭门桃李”、“亲情一缕”、“彭俐侬遗作”五个部分。书中收录了诸多名家的诗词、理论研究、回忆文章、彭俐侬老师生前口述等。反映了他们对彭俐侬的高度评价与真挚感情,特别是彭俐侬老师的表演经验谈,是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弥足珍贵。本书的出版,表达了广大湘剧人对彭俐侬老师景仰和缅怀之情。为弘扬传统戏曲艺术,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彭派流芳-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逝世三十周年纪念集 内容简介

  《彭派流芳: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逝世三十周年纪念集》共分“彭派流芳”、“师友情深”、“彭门桃李”、“亲情一缕”、“彭俐侬遗作”五个部分。《彭派流芳: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逝世三十周年纪念集》中收录了诸多名家的诗词、理论研究、回忆文章、彭俐侬老师生前口述等。反映了他们对彭俐侬的高度评价与真挚感情,特别是彭俐侬老师的表演经验谈,是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弥足珍贵。《彭派流芳: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逝世三十周年纪念集》的出版,表达了广大湘剧人对彭俐侬老师景仰和缅怀之情。为弘扬传统戏曲艺术,推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彭派流芳-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逝世三十周年纪念集 目录

一、“彭派”流芳
“彭派”流芳——纪念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诞生八十五周年
鞠躬尽瘁的艺苑园丁——纪念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彭俐侬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纪念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诞生八十五周年

二、师友情深
赠彭俐侬·七绝
琵琶唱尽浑难忘
又一次成功的推陈出新——谈湘剧《琵琶记》的改编
值得敬重和学习的艺术家
深深怀念彭俐侬同志——《琵琶记》代跋
彭俐侬同志逝世周年纪念
赠俐侬同志(七律)
哀情不止——悼俐侬同志
悼俐侬同志并慰正明学友——敬步原韵五首
参加彭俐侬逝世十周年纪念有感
步易、祝二公原韵
“要留绝艺在人间”——作为“创编者”的彭俐侬
芙蓉国里花似锦
琵琶一曲在人间——悼念彭俐侬同志
德艺双馨咏俐侬
艺苑春浓兴去何促也
何堪徐去又殇彭
你走得太早了啊
自甘平凡——彭俐侬同志教学回忆点滴
彭俐侬业余习画
一幅演员作的画——写给彭俐侬
彭俐侬刻意求新
舞台五姐妹喜聚羊城
袁雪芬、马金凤、王秀兰缅怀彭俐侬
一封迟到的来信

三、彭门桃李
湘剧旦行的领头雁——彭俐侬
继承彭师精神,弘扬“彭派”艺术——纪念恩师彭俐侬八十五岁诞辰
她心中的“百年大计”
哭师长歌
跟师傅学唱戏、学做人
我的婆婆师傅
永远的怀念——深切缅怀我的恩师彭俐侬先生
我艺术人生的领路人

四、亲情一缕
哭俐侬
妈妈的背影

五、彭俐侬遗著
《琵琶上路》的人物关系
《断桥》的推陈出新
王瑞兰的形象塑造
我是怎样表演岳氏的
突破行当演《回窑》
我演现代戏的遗憾
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念——湘剧艺术浅谈之一
学艺回忆录
开拓眼界,追求特色
唱铜琶,忆田老
怀念绍老
贵在似与不似之间——评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的《宇宙锋》
展开全部

彭派流芳-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逝世三十周年纪念集 节选

  《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逝世三十周年纪念集:彭派流芳》:  到了*后,岳氏伤心地哭了起来,丈夫却笑了几声后轻松说道:“夫人不要哭了,随下官这里来。”传统表演中,是岳氏被动地让刘知远挽着下场。彭俐侬却挖掘了岳氏内心的活动:“我的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竟然还笑得出来?”然后狠狠地甩开丈夫的手,猛然抬头,用怒斥的眼神射向他,然后反身丢袖,快步下场。有人说,她的背影都有戏。  在全国汇演之后,《文艺报》、《戏剧报》相继发表文章,评论彭俐侬扮演的岳氏这一配角,是精心的人物创造,充分而形象地说明了“角色无大小”的道理。她在戏曲表演理论上的意义,超过岳氏这一角色本身。  1963年,田汉先生曾为彭俐侬写下了一首七绝:  唱断铜琶传上路,舞来白兔喜回书。  人情深入功夫到,挥洒歌坛意自如。  正是这“人情深入功夫到”,成就了创立“彭派”唱腔的彭俐侬,成就了极富舞台魅力的彭俐侬,成就了湘剧“名角”彭俐侬。这短短二十八个字,确实是对彭俐侬表演特征和艺术的精辟概括与高度评价。  彭俐侬这种“从人物出发”的标准和观念的形成,有来自外界的、和发自内省的两方面因素。由外,主要是如彭俐侬自己说的:“进了两次戏曲学校。”**次,20世纪50年代的全国汇演和巡演。一方面,让局限于湖南的彭俐侬打开了眼界.看到这么多名角,尤其是当时已经功成名就的桂剧名角尹曦、汉剧名角陈伯华等,对她震撼很大,让她觉得自己远远不够,下决心要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另一方面,在受到电影艺术家崔嵬(当时中南区全国巡演团团长兼总导演)等新文艺工作者的启发和指导之后,她认识到“创造人物”的重要性,开始总结自己的代表作,并常向学者们请教“如何自觉地塑造人物形象”问题。崔嵬、龚啸岚等专家评价她在这段时间里,是“艺术道路上的一次飞跃”。  第二次是连续两次参加梅兰芳表演训练班。特别是1960年这一次,梅兰芳大师要求她和袁雪芬(越剧)、常香玉(豫剧)、红线女(粤剧)、陈伯华(汉剧)、尹曦(桂剧)、王秀兰(晋剧)——时称“戏曲七姊妹”——总结自己代表作的表演经验,相互交流,并向班里青年学员上课。她们扮演了学员和研究员的双重角色。彭俐侬在戏曲研究院专家的辅导下,写出了五万字的《我怎样塑造王瑞兰形象》的文章,在“七姊妹”的相互交流和给青年演员边讲边做边唱的上课中,彭俐侬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她还接触到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该体系被苏联戏剧家阿·波波夫概括为:“在体验的基础上演员对形象的再体现。”它强调的是对一个角色内心的体验和外形的表现。彭俐侬之后就很注重对角色的体验,并且在体验之后,会在唱腔、表演上下功夫,努力地把所体验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彭俐侬也说道:“表演艺术班让我懂得了演员表演要有生活体验,要从人物出发。”  自内,则是一种主体意识、自觉意识的觉醒。自觉地去研究和创造人物形象,是她对“创造人物”有一种意识,而不是像“旧社会,我们演戏时很少研究剧本内容和人物性格的,只照着师傅的葫芦画瓢”。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自觉意识、一种主体意识的觉醒。不再一味地跟着师傅演,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动的思考和想法,有了“我”、“我觉得”、“我想要”的概念,会按“我”的想法去实践和尝试。这是彭俐侬懂得体验和表现角色、“从人物出发”的基础,是她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更是她成为“名角”的基础。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