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学府与政府--清华大学与国民政府的冲突及合作1928-1935

学府与政府--清华大学与国民政府的冲突及合作1928-1935

作者:刘超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0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1.0(7.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学府与政府--清华大学与国民政府的冲突及合作1928-1935 版权信息

学府与政府--清华大学与国民政府的冲突及合作1928-1935 本书特色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论及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清华大学与南京当局之间的冲突及合作。作者从**手档案材料着手,打通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深入而细致地梳理了1928年—1935年清华的历史情境与发展脉络,对这一著名学府崛起背后 “政”与“学”之间的博弈进行了精密解析。

学府与政府--清华大学与国民政府的冲突及合作1928-1935 内容简介

本书汇聚丰富的公私史料,深入而细致地梳理了罗家伦与梅贻琦掌校时期清华的历史情境与发展脉络。作者提示我们,那时的清华既非超然于政治之外的“世外桃源”,亦非与政治绝然对峙的“民主堡垒”,恰是治校者较好地拿捏了“学”与“政”,“制度”与“人事”之间微妙的分际与张力,从而使清华在纷乱的时局中仍能得到有序的发展。作者以简洁、流畅的文笔描述了一所大学如何与政治互动的生动故事。 ——王奇生(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中国国民党党史研究学者) 本书是相当扎实的个案研究,从**手档案材料入手,聚焦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清华大学与国民党政府的互动,彰显出鲜明的政治史关注痕迹。作者不仅能立足史实、重构现场,而且也拨云见雾,提出新见,让我们不仅看到罗家伦、梅贻琦等领导者的执着身影,而且也理解系主任群体与评议会的功能,看工科、法学与农科的全面发展,进而彰显校史与国史之明线互动,学术与政治之暗线勾连。若与既往之研究相比较,犹可显出学术史演进的锱铢积累之功效。                                                                   ——叶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学府与政府--清华大学与国民政府的冲突及合作1928-1935 目录

论 民国大学的面相:学术乎?政治乎?/1

**章 “一场饶有兴趣的斗争”——清华集团与北洋旧部的博弈/13

一、北洋社会与“预备学校”/13

(一) 病弱国度的“预备学校”:“洋化”与“官气”并存/13

(二) 从“美国式大学校”向“中国式大学”的努力/17

二、北伐功成与北平异动/20

(一)北平知识界的乱象/20

(二) 政权鼎革与清华变革/23

三、罗家伦初长清华及其“大学的理念”/27

(一) 北上长校的台前幕后/27

(二) “整理校务之经过”/29

(三) 董事会**次会议/32

(四) 董事会第二次会议/36

四、另一场博弈:在罗家伦与教授会之间/49

五、小结/51

第二章 罗家伦与清华大学的内部改革——“学术化”与“纪律化”的纠结/53

一、学术化:从“预备学校”迈向“高深学府”/53

(一) 改革人事制度/54

(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7

(三) 改组师资团队,汇聚学术英才/59

二、学术体制机制的改革与成效 /63

(一) 营造学术空气/64

(二) 鼓励发表成果/70

(三) 强化学术休假/74

三、物理学系:跨越式发展的典范——“学术化”的硕果之一/78

(一) “学术化”改革与学术之猛进——以物理系为例/78

(二) 物理学系发展历程/79

(三) 物理学系与中国国防/82

四、“纪律化”:极具争议的尝试与顿挫/86

(一) “纪律”:清华传统气质的一部分/87

(二) 此“纪律”非彼“纪律”:在“纪律化”与“党化”之间/88

(三) 反弹:“彻底失败”的尝试/98

五、小结/99

第三章 易长风潮与“所有计划照常进行”——清华、北平与南京的三边互动/103

一、“党治”时代的来临/103

二、“驱罗”运动: 政学博弈的**个回合/105

三、“拒乔”运动:清华与阎锡山政权的博弈/113

四、“驱吴”运动:清华学人与南京当局的互动/118

(一) 南京教育部的人事变动/118

(二) 吴南轩的北上与南下/120

(三) 清华、北平与南京的互动/133

(四) 蒋介石的反应与翁文灏的出长/138

五、“法”的两种面相:《大学组织法》与清华之“法”/142

(一) 《大学组织法》与清华规程/142

(二) “党”与“主义”定于一:蒋介石及其教育观/147

六、小结/160

第四章 政学互动的结果:柔性治校体制的成型——以梅贻琦为中心/163

一、梅贻琦与清华:人脉、气质与时势的耦合/164

(一) 梅贻琦:从幕后到前台/164

(二) 校长的两重身份:“知识人”与“政治人”/165

(三) 梅贻琦重掌清华/169

二、近代大学治理体系的成型/171

(一) 权力的博弈:教授治校与校长治校/171

(二) 系主任群体:“核心”之核心/178

(三) 非零和的分权制衡:校长与评议会之关系/188

三、“超然于政潮”的理念与无法超越的现实/198

四、小结/203

第五章 “新兴大学”在政治纷扰中崛起——学术布局的拓展与创新/205

一、从“撤销工程系”到“增设工学院”:工程教育的兴衰与反复/206

(一) 清华工学的“后来居上”/206

(二) 努力的受挫:经费停付风波/212

(三) 办学成绩/219

(四) 矫枉过正的隐患:“理工科抬头”/222

二、兴废之间的挣扎:法律学系的嬗变/227

(一) 由“兴”而“废”:法律学系的遭逢/227

(二) 究缘:法律学系兴废的台前幕后/250

三、农科的兴废:从裁撤农学系到增设农研所/268

(一) 农业中国与民国大学/268

(二) 清华与农科的离合/271

(三) 关于圆明园实验农场的博弈/279

四、航空工程:政学合作与中外互动的典范/283

(一) 远东政局与中国航空/283

(二) “救国”与“读书”的变奏/287

(三) 政学合作:双方关系改善的机缘/289

(四) 中外学术合作典范/296

(五) 历史意涵及其他/302

五、小结/303

第六章 “党国”、“民国”与“杰出大学”——办学成就及其限度/306

一、本校“文法数科亦并不弱”——体制创新与多科性综合型大学的建成/306

二、表征:“母校在美声誉之佳”——国际能见度的显著跃升/311

三、历史意涵:中国大学界的结构转型/340

四、“未完成的近代化”:远东大学史上的清华/350

五、小结/359

结 语 政学互动的历史图景/361

致无尽的苍茫岁月(代跋)/381

主要参考文献/390

人名索引/400

展开全部

学府与政府--清华大学与国民政府的冲突及合作1928-1935 作者简介

刘超,1980年代生于江西赣州,客家人。生于章江之滨,长于南岭之中,自幼辗转问学于多校。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清华大学史学博士,日本东北大学法学博士。少年时代开始酷爱自学和创作,1990年代起发表作品,一发而不可收,迄今兴味不减。二十年来始终沉潜于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主要著作有《笔杆子:晚近文人的另类观察》《清华大学文史哲谱系》《筚路蓝缕 铸就辉煌》《讲台上的民国》《大学寻踪》《学界寻踪》《世纪清华:学人、学术与教育》(选编)等;另有专题论文及诗文约二百篇(首)。迄有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新华月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另有数十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作家文摘》《读书文摘》《读者》等刊。

商品评论(2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