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人间词话图解详析(超值全彩珍藏版)

人间词话图解详析(超值全彩珍藏版)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4-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7
读者评分:4.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2.3(4.3折) 定价  ¥7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人间词话图解详析(超值全彩珍藏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237209
  • 条形码:9787550237209 ; 978-7-5502-3720-9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间词话图解详析(超值全彩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与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怡情养性、开发性灵、提升品位
  《人间词话图解详析》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内容精辟独到,观点新颖,妙语连珠,是了解中国*美诗词的必读书
  科学简明的体例、精美珍贵的图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彩色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人间词话图解详析(超值全彩珍藏版) 内容简介

《人间词话图解详析》选用了*完备的《人间词话》手稿本,以重现其真容。上篇是王国维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下篇是未刊稿及删稿,每条原文后都附有赏析文字,阐述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原文进一步拓展。在附录中,则收录了《人间词》及王国维的生平事迹。

人间词话图解详析(超值全彩珍藏版)人间词话图解详析(超值全彩珍藏版) 前言

思静则心安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浙江海宁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近代中国*早试图以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理论评鉴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学者,中国人心中*耀眼的国学巨匠之一。其笔下文字如莲花般纯净,恰似思想若嫩荷之抽枝。对王国维的感觉,在我眼中所见,他更像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他对文学的感情更像是对待毕生的爱物,对于文字的精细,恰似他与生俱来的秉性。他的身上无一不散发出一种干净、高贵的气息,他是应该为了这些而存在的,他并不存在于人间,人间烟火之熏染,会教他的容颜黯淡,人间生活之俗世,会折损他的灵性自然。
  他是静的,他敏锐的思想恰似一条阔大却默默流动的河流,具备了狂风暴雨的能力,但更多时候,是温柔以对。
  温柔以对的是他的生。他的生平是极其简单的,除却正常的娶妻生子,我没有读到过关于他的任何绯闻。狂风暴雨的是他的死。他平心静气地生活了许久,在五十岁时,采取大风呼啸、大海奔腾般的超乎平常的死法——自沉。他的死虽是悄无声息地沉于塘底,对于世人却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异乎寻常的事情,总是被人以口舌纷之。于是很多人对他的死津津乐道、说三道四。由于他与清室的关系,以及辫子的原因,很多人说他的死是殉清。与他相关的政治是清室,但是对于清室,他在少年之时参加科举就显得很不乐意,却还是在科场坚持参加了考试。虽说为清朝之民,却不赞成清朝之政,辛亥革命之后,王国维便随罗振玉去了日本。
  罗振玉和王国维的私交甚好,可惜王国维交友不慎。罗振玉精于政治、腐朽虚荣,但是在学术上却是非常支持王国维的,也可见王国维给人深刻印象的也正是他在学术上的天赋。这也是王国维和罗振玉交往的唯一吸引力。王国维的儿子曾经娶罗振玉的女儿为妻,但是王国维后期家里极其贫困,罗振玉的女儿居然回家居住,再不回王家,由此也能看出罗振玉的为人之庸俗势利。
  回国之后再和清室有关系已经是四十七岁之时了。他奉溥仪之诏入值南书房,做了溥仪的师傅。本就看不惯清室之政,心里更不愿意从政,也不具备从政能力与野心的王国维为何会入值南书房,成为溥仪的师傅呢?
  除了罗振玉的关系之外,王国维是十分同情清室后来的遭遇的。更何况那时候的溥仪仅仅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对王国维颇为尊重,这也是王国维安心于此的原因。不少人立足于此,便认为王国维是清室的遗老。若是遗老便应时刻追随溥仪,但是王国维后来并没有随溥仪去天津,而是接受了清华的聘书,专心于自己的学问。他反对科举,一生治学可以用“弃中亲西——中西合璧——皈依中学——中西合璧”的四段式简单说明。有此见识,又怎会迂腐地殉清?
  1927 年 6 月的那天,已经成为一个永不可改变的、悲伤的日子,王国维先生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那个时候颐和园的门票已经很贵,要一块大洋,正是因为门票贵,所以在此地的人少,等到先生被人救起,早已断气。昆明湖的水其实是很浅的,薄薄的水铺在上面,下面更多的是污泥和烂草,他竟是被烂草和污泥堵住了呼吸而亡。一个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沉浸了漫长岁月的人,何以要用这种窝囊悲凉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殉清、怕死、怕穷,还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些口水犹如漫天黄沙,阵势虽空洞却慑人。一个学贯中西、精心于学问之人,怎会为了这些凡尘俗事想不开,又怎会为这些世俗之事而自杀?
  此正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压制他人之后,才能凸显出自己的存在;或者压制他人之后,才能安慰自己的无能;抑或污蔑他人之后,才能满足自己的卑下。王国维在其遗书中说: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
  五月初二日父字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何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难不成所有的彻悟要以死明生?还是太钟情于一件事情,执著一种情感,偏执一片纯净,死对于这样的纯粹恰恰是殊荣与归宿?
  在众说纷纭的死因中,王国维先生的朋友陈寅恪的说法似乎更合情理,于众多功利世俗的猜测之中,我更愿意赞成陈寅恪的。
  陈寅恪先生是王国维先生的同事及朋友,他认为王国维是死于自己的学术信仰。人生之苦聚,“无欲”以求“解脱”,如此死法,似乎更合乎他在《人间词话》中的“壮美”一说。王国维先生“死于文化”的提法更叫我心安些,以至于在想到先生死的惨景时不会太过悲哀。
  遗书之中的“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又是什么意思呢?静安先生所害怕的应该是时局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自己的精神会有所侮辱,这样的感觉是世人不曾有的。生存中,活着的状态,更多是大众本能的反应。
  而王国维之精神世界,是唯美的,倾近于完美主义。他的情感总是因为温情而细腻,他在清华任教的时候,还时常担心着溥仪的生死,也仅仅就是老师对自己学生的关心,再无其他。
  静安先生之情真,情真乃出,情真乃为。
  王国维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加上骨子里的悲观主义,似乎他更懂得人性中的原罪,这些懂得,叫他在精神中步步退让。
  叔本华就曾说过:“人是自食的狼。”恰似中国有句老话:“自作孽,不可活。”王国维的步步退让,是让自己完全地站在利益纷争之外,他的学术研究便是他精神的栖息地。
  他曾说过:“我们自己消失在空无之中,如同水珠消失在大海里。”
  人生繁杂,应以静观之。
  人是无法脱离人自身这个特殊的身份的。
  不管你再超脱,再大彻大悟,人的欲望总是叫你逃不出这样的桎梏。
  不管如何,*终都是空无——黑暗。
  静安先生醉心于自身纯洁、内心的干净,所以受不了世道变迁的侮辱。
  清室被推翻,新政府一样教王国维失望,“义无再辱”就是不愿意再改变自己的原则,不愿意再受到精神上的羞辱。
  他的坚持,正是他脱离苦海的方式,而殊不知,他的方式也恰是他的苦海。他的纯粹正是促成他自沉的主观原因。

人间词话图解详析(超值全彩珍藏版) 目录

上篇
有境格自高
真假无须辨
物我需两忘
贵在静中得
道法缘自然
实情虚景乃境
境于一字中
大小非优劣
境界为本也
气象乃诗品
一池春水皱
深致乃优美
人正不易得
神秀出国色
后主之情调
难为赤子心
后主性情真
爱以血书者
开北宋风气
池边梅自早
“出”字何人道
情多无处足
细雨湿流光
望尽天涯路
忧生亦忧世
灯火阑珊处
看尽洛阳花
古之伤心人
少游境凄婉
秦词存《诗经》
词中诗气象
在神不在貌
唯言情体物
语妙不必代
不可滥用代字
美成词得荷之神理
和韵似原唱
无一语道著
如雾里看花
“隔”与“不隔”
年命如朝露
虽高意境弱
有性情境界
豪词之胸襟
观雅量高致
同归于乡愿
是别有人间
周旨荡史意贪
水光云影远
心事已迟暮
夜深千帐灯
尽在自然中
词不易于诗
难以出新意
如观佳山水
见真知者深
诗词贵自然
小玉报双成
文体尊卑论
能入亦能出
花鸟共忧乐
空床难独守
寥寥数语绝
各有能不能
下篇
白石之慈悲
张狂之微笑
叠韵不平仄
诗词之盛衰
天乐殊笑人
方回少真味
创作之难易
诗词鸣不平
难觅之真我
景语皆情语
尽君今日欢
......
展开全部

人间词话图解详析(超值全彩珍藏版) 节选

有境格自高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王国维用“境界”评词本是来源于唐朝王昌龄论词“物境”、“情境”、“意境”之说。他将其“意境”理解为“境界”。按我的理解,这“境界”一说所谈的应该是一个人在其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境界,它不仅仅是艺术,还是哲学。
  正如一个人要是心术不正,那写出来的必定成不了大气候,因为文字总是不知不觉地透露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管你所写的是坦荡之词,还是要用文字来遮掩你的内心。你写的是坦荡之词,显露的就是你坦荡的心;你要靠文字来粉饰自己或者遮掩内心,那文字*终显露的就是你的虚荣之心或遮掩的自卑。不仅仅在词中如此,在任何人的文字中都是这样。
  “意境”,仅是一种外露的氛围,“境界”则是无处不在,且深藏、潜行于作品之中的个人精神境界与纯粹,袒露作者的性情世界与内心独白。
  真正有人生境界的人才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并不是要世人抬头仰视,心里默念着:这是多么高尚,我是多么卑贱。
  和一个人接触久了,你会渐渐摸清他的性格,而一个人的文字也恰似他性格的流露,不管你如何改变,文字却如影随形,如同一面时时反照你的镜子。
  王国维先生是早就明白了文字与人的关系的。所谓文学即人学。他所提出的“境界”之说比“意境”更开阔更准确,“意境”仅仅是词所营造的氛围,所表达的情感,而“境界”则是从词里铺展开来的个人活在人生中的大智慧!
  有境界是人生中的一种纯粹。纯粹不是如平常人所说的单一,或者用简单就可以概括的去伪存真,纯粹指的是精神世界里的干净,这样的干净才能够散发出真正的智慧,博大之境界。
  真正好的作品是可以跟人的心灵对话的,是能够提升人心境界的。这种作品必定是在生活中获得了大智慧,自我获得了救赎,才能够影响他人,先自救才能够救人。有境格自高,有境乃是文字中真正的高贵之气。
  真假无须辨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由这句话观之,“造境”与“写境”分别对应的是西方的“理想派”和“写实派”,我更乐意将其称为浪漫和现实。
  不明文学之人,当他不能明了之时,总是喜欢将文学称为是“假的”,殊不知只是他的生活经验或者修养水平尚未达到这样的一个高度。如果仅仅以“真假”评定文学,那是对我们所听到的“谣言”的评定。
  其实,文学都是假的,但文学又都是真的。
  我们看文学作品,它仅仅是一个人的表达,即使是个真实的事件在被转述之后,也会蒙上转述人的个人色彩在里面,哪怕是微弱的。所以,在我上**堂新闻课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这个世界不存在真相。真相和绝对的真理一样,注定是悖论。不管是现实的“写境”还是浪漫的“造境”,它都是虚构和幻想的。不过它的本质是我们现实人生的表达和述说。这样的表达和述说都是真诚的,我们觉得它其实是我们心灵的再现。

商品评论(2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