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信息科学原理-(第5版)

信息科学原理-(第5版)

作者:钟义信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474
中 图 价:¥63.2(8.0折) 定价  ¥7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信息科学原理-(第5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3537648
  • 条形码:9787563537648 ; 978-7-5635-376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信息科学原理-(第5版) 本书特色

  《信息科学原理(第5版)(精)》创建了“全信息理论”、“信息转换原理”和“信息科学方法论”,形成了信息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全书分为4篇。第1篇给出信息科学的背景和定义,是全书的总纲;第2篇提出并建立全信息理论,是全书的基础;第3篇阐明信息转换原理,把相互分立的感知论、通信论、认知论、智能论、控制论、系统论有机综合成为统一的科学理论,是全书的主体;第4篇总结信息科学的方法论,是全书的灵魂。   《信息科学原理(第5版)(精)》原创丰硕,概念清新,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叙述流畅,可以作为高等学校信息领域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自学的参考书,其他领域广大读者学习信息科学的基本教材。

信息科学原理-(第5版) 内容简介

《信息转换理论与应用丛书:信息科学原理(第5版)》创建了“全信息理论”、“信息转换原理”和“信息科学方法论”,形成了信息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全书分为4篇。第1篇给出信息科学的背景和定义,是全书的总纲;第2篇提出并建立全信息理论,是全书的基础;第3篇阐明信息转换原理,把相互分立的感知论、通信论、认知论、智能论、控制论、系统论有机综合成为统一的科学理论,是全书的主体;第4篇总结信息科学的方法论,是全书的灵魂。

信息科学原理-(第5版) 目录

第1篇  信息科学总论
第1章  信息科学的缘起及意义
  1.1  从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看信息科学的崛起
    1.1.1  科学技术的发生机制:辅人律
    1.1.2  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拟人律
    1.1.3  科学技术的未来图景:共生律
    1.1.4  信息科学崛起的必然性
  1.2  信息科学的定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2.4  研究目标
  1.3  信息科学深层课题概览
    1.3.1  信息的本质:哲学课题
    1.3.2  信息的认知:认识论课题
    1.3.3  机器的智能:伦理学课题
    1.3.4  分布式智能:社会学课题
  1.4  信息科学的发展史略
  本章精要
  参考文献
第2篇  信息科学基础
第2章  全信息:概念
  2.1  信息概念
    2.1.1  定义的方法
    2.1.2  信息定义的谱系
    2.1.3  全信息与shannon信息
    2.1.4  全信息与模糊信息及偶发信息
  2.2  相关概念
  2.3  信息的性质与分类
    2.3.1  信息的特征、性质与功能
    2.3.2  信息的分类
  2.4  全信息:描述方法
    2.4.1  概率型与偶发型语法信息的描述
    2.4.2  确定型语法信息的描述
    2.4.3  模糊型语法信息的描述
    2.4.4  全信息的描述
  本章精要
  参考文献
第3章  全信息:度量方法
  3.1  概率型语法信息的度量
    3.1.1  hartley方法
    3.1.2  shannon方法
    3.1.3  shannon方法的改进
  3.2  模糊型语法信息的度量
  3.3  语法信息的统一度量
    3.3.1  肯定度归一情况
    3.3.2  肯定度不归一的情况
  3.4  全信息的统一度量
  本章精要
  参考文献
第3篇  信息转换原理
第4章  信息获取(感知):本体论信息一认识论信息转换原理
  4.1  信息获取概说
  4.2  信息的获取
    4.2.1  语法信息的获取
    4.2.2  全信息的获取
    4.2.3  重要的副产品: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的“搭界”
  4.3  信息的注意与选择
  4.4  语法信息的识别
    4.4.1  统计识别方法
    4.4.2  语言学方法
    4.4.3  神经网络方法
  本章精要
  参考文献
第5章  信息传递(通信):语法信息的空间转换原理
  5.1  信息传递概说
  5.2  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5.3  信息传递的可靠性
  5.4  受扰信息的复原
  本章精要
  参考文献
第6章  知识生成(认知):信息一知识转换原理
  6.1  知识理论概说
    6.1.1  基本概念
    6.1.2  知识的分类
    6.1.3  知识的表示
    6.1.4  知识度量
  6.2  信息的预处理
    6.2.1  表层信息处理
    6.2.2  深层信息处理
  6.3  知识的生成
    6.3.1  归纳型的知识生成
    6.3.2  演绎型的知识生成
  6.4  机器学习
  本章精要
  参考文献
第7章  知识激活(智能):知识一策略转换原理
  7.1  知识激活概说
  7.2  经验知识的激活:人工神经网络
    7.2.1  人类智能与生物神经网络
    7.2.2  人工神经网络基础
    7.2.3  前向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7.2.4  反馈神经网络
  7.3  规范知识的激活:人工智能
    7.3.1  形态性知识的激活
    7.3.2  内容性知识的激活
    7.3.3  价值性知识的激活
  7.4  常识知识的激活:感知一动作系统
    7.4.1  感知一动作系统
    7.4.2  智能体(agent)与多智能体
  本章精要
  参考文献
第8章  策略执行(控制):策略一行为转换原理
  8.1  策略执行概说
  8.2  控制问题描述
    8.2.1  控制对象的描述
    8.2.2  控制目标和效果的描述
  8.3  控制的基本机制
    8.3.1  信息执行的机制
    8.3.2  策略信息的生成机制
    8.3.3  稳定性机制
    8.3.4  适应和学习的机制:智能控制的基础
  8.4  控制的信息法则
  本章精要
  参考文献
第9章    策略优化(系统):误差信息-*优策略转换原理
  9.1  系统概说
  9.2  信息与系统优化
  9.3  信息与自组织
  9.4  信息过程的优化
  本章精要
  参考文献
第4篇  信息科学方法论
第10章  信息科学方法论与应用提要
  10.1  信息科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10.1.1  为什么信息科学要关注科学观和方法论问题
    10.1.2  什么是信息科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10.2  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
  10.3  信息科学与社会科学
    10.3.1  信息一经济学
    10.3.2  信息与管理
    10.3.3  信息语言学
  10.4  信息科学的连锁反应链
    10.4.1  信息科学与现代科学
    10.4.2  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10.4.3  信息科学与信息经济
    10.4.4  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
  本章精要
  参考文献
附录  观念的对话
索引
后记
第3版后记
第5版后记  
展开全部

信息科学原理-(第5版) 作者简介

钟义信教授,男,汉族,江西龙南人,1940年生,1962年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通信与广播专业本科毕业,1965年信息论专业研究生毕业,1979至1981年是英国伦敦大学Imperial College的访问学者,1992至2001年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曾先后担任国家863计划通信主题首届首席专家、863计划信息领域战略研究负责人、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常委,多个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主席、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主席、亚太神经网络联合会(APNNA)主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副主席及WFEO信息与通信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协-联合国信息技术咨商委员会主席、国际信息研究学会(ISIS)名誉主席。   钟义信教授是我国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学者,在信息科学基础理论和人工智能前沿研究领域卓有建树,在我国推动创建了“信息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先后出版了《信息科学原理》、《信息科学基础》、《现代信息技术》、《智能理论与技术》、《机器知行学原理》以及《高等人工智能原理》等18部学术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全信息理论”、“知识理论”、“意识机模型”、“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理论”以及“高等智能理论”等500多篇学术论文。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87年与钱学森等人一起获得全国优秀科普著作最高荣誉奖,1989年获得邮电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4年获得国际神经网络学会(INNS)颁发的“杰出学术带头人”证书、2001年获得亚太神经网络联合会(APNNA)颁发的“主席奖”奖状,2010年获得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颁发的杰出贡献奖、2012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颁发的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最高奖项:成就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