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作者:陈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9.1(4.9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181967
  • 条形码:9787300181967 ; 978-7-300-1819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本书特色

    本书**次沿着心灵深处的声音走近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次由情感激越的文字来探寻他和现当代历史的互动关系。     全书分24章,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全部诗词,以年代为序,以历史变革为线,以情感历程为论述场景,将毛泽东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文字优美飘逸,笔触酣畅淋漓。     毛泽东作为一个开天辟地的政治家,纵横捭阖的军事家,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其滔滔不绝的智慧与谋略,令人称奇的心路风景和人格魅力,历来是人们所仰慕、所探寻的。从毛泽东诗词释读的全新角度来解读这位历史巨人的绝代风华,是传承文化和积累智慧的必要方式,是对人格光辉的弘扬,是文学和历史相会的一场盛宴。

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分24章,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全部诗词,以年代为序,以历史变革为线,以情感历程为论述场景,将毛泽东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文字优美飘逸,笔触酣畅淋漓。

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目录

**章 心路风景

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毛泽东,他的心路或许是——*慷慨激昂的时候,是青年时代激扬文字。*艰难困顿的时候,是引兵井冈山和驰骋赣南。*郁闷痛苦的时候,是在中央苏区受到排挤和打击。*惊心动魄的感受,是万里长征。*高兴的事情,是解放战争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亢奋探索的时候,是在20世纪50年代。*悲患忧虑而又孤独的时候,是“文化大革命”后期。

 

第二章 “奇士”的青春

他常对人说: 丈夫要为天下奇,即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

他把此话当真,此话也果然成真。后来的实际情形,无论是人格气质,还是功业贡献,都是如此。

 

第三章 月亮吟

追念亡妻杨开慧、亡友柳直荀,已经没有了《贺新郎》的断肠凄清,更没有《虞美人》的孤愁缠绵。有的则是上天入地的大境界,感天动地的大精神。毛泽东的情感,被想象包裹起来,升华了。杨开慧和柳直荀,已融进了另一个概念—为革命献身的忠魂烈士。

 

第四章 问乾坤沉浮

“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如果说还是有几分书生意气的豪言壮语的话,那么,《沁园春?长沙》,则以一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告别了过去,为过去的书生意气画上了一个句号。

 

第五章 用兵纪实

在刀光剑影中奔突的诗人毛泽东,不只是战场的亲历者,不只是一般的战场指挥者,作为一方的统帅,他常常还是整个战役的导演者、策划者。于是他有了和古代战争诗人不同的感受——“枯木朽株齐努力”,不同的视野——“七百里驱十五日”,不同的气魄——“横扫千军如卷席”,不同的诗趣——“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第六章 狂飙图

毛泽东一生拥有着奇情壮志,并在奇情壮志的策励下,一路前行。学生时代,他要“指点江山”!大革命时,他问“谁主沉浮”?创建苏区,他“征腐恶”、缚鲲鹏!漫漫长征,他缚苍龙、裁昆仑!解放战争,他“过大江”、“追穷寇”!胜利以后呢?他“送瘟神”、“换新天”、“驱虎豹”、“争朝夕”……

 

第七章 战场看人生

晨曦总是诱惑旭日,星星总是在诱惑黎明,山谷总是在诱惑春风。对坚韧忠诚、奋斗不息的毛泽东来说,中国革命事业对他的诱惑,是那样地强烈,那样地不可遏止。就像大海诱惑江河,就像蓝天诱惑雄鹰,就像原野诱惑骏马。于是,便有了战地黄花的人生观,有了雨后斜阳的审美观,有了一种革命家的新的战争哲学和战争美学。

 

第八章 悲壮的一跃

正是“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这种突破时间束缚的态度,才赢得了青春不老的人生风采——“踏遍青山人未老”。有了超越时间、催人奋进的人生观,世界才显得如此的多彩而美丽。在诗人的感觉中,才有眼前“独好”的风景,以及“更加郁郁葱葱”的未来。

 

第九章 青山作证

山,几乎成了红军官兵生活的一部分,成了红军官兵*亲密的朋友和*实在的敌人,成了中国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也成了诗人毛泽东的灵感源泉。

 

第十章 和大地谈心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大地之子。他心潮滚滚地拥抱山川,想象丰富地与大地交流,情意无限地赞美大地。“坐地日行八万里”,使毛泽东心驰神往。“遍地英雄下夕烟”,让毛泽东流连忘返。“洞庭波涌连天雪”,令他叹为观止。“桃花源里可耕田”,叫他浮想联翩。在高天滚滚寒流之际,他谛听着来自大地的消息—“大地微微暖气吹”。他甚至把自己*紧迫和*要紧、*宏大也*深远的心事托付给大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第十一章 天骄风流

我们的诗人从哪里获取了这般自信?因为诗人和他领导的队伍,固然是天之骄子,但他们同样是一群脚踏深厚的民族土壤,身披中国现代革命风云的大地之子。如果不是大地之子,他们的形象与感受不会这样厚实,同样也不会得到大地永远的厚爱。因为他立足于坚实的大地,所以他的目光才能够穿透浩茫的天宇和历史;因为他的根扎得很深很深,所以他的心才飞得很高很高。

 

第十二章 边关韵

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欣喜之状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甚至畅快设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毛泽东在捷报传来时的感受,却是“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儿女之情陡然转向风云之气,回到了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本色。

 

第十三章 开国气象

或许是人间正道的厚重和深远,吸引了毛泽东,他对自己的诗作反倒不是特别在意。写完这首宣告国民党政权终结的七律,诗人竟然毫不经意地把它扔进了纸篓。倒是细心的秘书田家英,从纸篓里把它捡了出来。直到1963年编选《毛主席诗词》的时候,毛泽东才如旧友重逢一般见到这凝聚历史一瞬的文字。否则,还真没有人知道他当时的这段诗情了。

 

第十四章 大海边的坐标

在浪涌万叠之中,毛泽东几次被打倒,几次被冲上沙滩,但他仍然在浪峰下面钻来钻去,游了一个多小时。面对威猛耸立的浪潮,卫士们照例奋力地前挺后挡,但也照例地被浪涛打下抛起,甩回了沙滩,就是在毛泽东身边,也不想站起来了。毛泽东却说:“怎么站不起来了呢?这点水浪难道比刘戡的七个旅还凶吗?”

 

第十五章 击水新唱

渐露真容的“西江石壁”,你知道吗?半个世纪前,有一位诗人,为你的诞生,曾经热情讴歌,曾经魂牵梦萦,曾经中流击水……渐露真容的“西江石壁”,你知道吗?这个叫毛泽东的诗人,因为生前没有看到你的真容,曾遗憾地说:“将来我死了,三峡工程修成以后,不要忘了在祭文中提到我呀!”

 

第十六章 闲适情

一国领袖,确实难得有闲暇的时候。闲暇之中的毛泽东,依然是一派诗人本色。身处名胜佳景,逢迎昌明时代,毛泽东充分展露他轻松的性情和闲适的诗兴,还有愉悦的智慧。

 

第十七章 故乡感怀

如今,阔别32年的毛泽东也回来了。回乡的第二天早晨,韶山还没有醒来,他就踏着小路,来到了父母的坟前,献上一束苍翠的松枝,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虔诚地说了一句:“前人辛苦,后人享福。”这番情景,太像台湾诗人余光中说的:人到老年,“乡愁是一方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第十八章 仙凡巡游曲

在浩瀚无垠的天宇之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毛泽东没有感到渺小,也没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他仿佛像一个横空出世的主人,在那里优哉游哉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何等崇高的驾驭意识,何等潇洒的超越情怀!一派掌上乾坤,俯视人间天国,打破仙凡界隔的巨人气派。

 

第十九章 新人赋

1961年2月,小李送一沓文件到菊香书屋给毛泽东时,毛泽东突然问她是不是参加了民兵,她说参加了。为了让毛泽东相信她还参加了训练,便拿出这张照片给毛泽东看。毛泽东端详一阵,说了句“好英雄的模样”,便在办公桌上拿起一本看过的地质常识书,翻到有半页空白的地方,提笔挥写——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第二十章 冬天的歌

“犹有花枝俏”,一个“俏”字,多么传神,多么美丽。美得劲拔,美得潇洒,美得机智,美得妙趣横生。更为传神的是“俏也不争春”。梅花超越时令的开放,无非是为了证明,“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山花烂漫,遍野飘香之际,她也不会故作清高,像梅花仙子那样飘遁远去,而是躲在万花丛中露出会心的微笑。

 

第二十一章 千年一叹

一部漫长的二十四史,遍布毛泽东的怀疑和诘问。他要向历史挑战了。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创造历史,还是被正统史书所不容的盗跖、庄屩、陈胜、吴广这些揭竿造反的奴隶和底层的民众创造历史?毛泽东的答案是:一部二十四史的风流人物,应该从这些“奋起挥黄钺”的底层造反者说起。

 

第二十二章 业未竟,鬓已秋

诗人想象着“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能改变寰宇。恰如他在战争年代行非常之事,以求非常之功一样。然而,诗人晚年的想象有了些滞涩。诗人晚年的歌唱也有了些错杂。在表层风暴的下面,是深层的思绪碰撞,深潜的忧患不安。于是,便有了让人惊讶揣测的*后两句——“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第二十三章 风骚行

“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一切创造性人物,一切“精神之花”的栽培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总在希求着什么“非分之物”。正是这“非分之物”,使毛泽东在20世纪的中国,成为传统风骚*卓越的继承者和创新者。

 

第二十四章 诗人谢幕

毛泽东的歌唱,成为绝唱。有的,诗人活着,诗却死了。有的,诗人死了,诗却活着。

岁月推移,没有磨灭不朽的诗篇。时光流逝,没有沉埋诗人的形象。诗篇注入了心血,自然会生命绵长。形象经历了沧桑,更显得新鲜明亮。

 

后记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节选

《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是由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作者简介

  陈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多年来从事毛泽东和中共党史文献研究以及电影、电视文献片撰稿,著述和影视作品多次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金鹰奖、电影华表奖。   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1988)、《悲患与风流》(1988)、《文艺批评的世界》(1989)、《毛泽东的文化性格》(1991)、《毛泽东与文艺传统》(1992)、《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1996)、《毛泽东传(1893~1949)》(执笔者之一,1996)、《毛泽东之魂》(1997)、《文人毛泽东》(1997)、《为了理想——党史文物中的风云岁月》(2001)、《世纪小平——解读一个领袖的性格魅力》(2004)、《读毛泽东札记》(2009)、《大时代的记忆与脉络——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2009)等。   曾担纲《毛泽东》(1993)、《邓小平》(1997)、《周恩来》(1998)、《新中国》(1999)、《使命》(2001)、《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2003)、《世纪小平》(2004)、《大国崛起》(2006)、《伟大的历程》(2008)等多部社会反响强烈的大型电视文献片以及《走近毛泽东》(2003)、《小平您好》(2004)等电影纪录片的总撰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