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温故-二十五

温故-二十五

作者:刘瑞琳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5-01
所属丛书: 《温故》辑刊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20.3(7.0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温故-二十五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9536399
  • 条形码:9787549536399 ; 978-7-5495-363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温故-二十五 本书特色

  2013年推出的第二辑《温故》, “影像”专栏刊出秦风老照片馆提供的图片共30幅,反映的时代集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从台湾光复前后到两岸严重对峙的大约三十年的光景,系首次发表,极具价值。 本辑“特稿”《蒋介石其人》展示了民国史专家杨天石对蒋介石从1915年到1972年共57年间的日记的全面解读和深度思考,透过这些日记,我们可以看到蒋介石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了解许多在档案、报纸中不曾记载的政治秘密。逃亡之路》记述了作者曾庆斯在“文革”期间,首次逃亡香港未果的经历;《姑苏女杰陆兰秀》追忆了即使遭遇迫害、面临生死抉择但仍然坚持独立思想、深刻批评“文革”错误的革命烈士陆兰秀;《逃亡之路》记述了作者曾庆斯在“文革”期间,首次逃亡香港未果的经历。   “人物”专栏,冰云《陈独秀寥落到晚年交游》描写了陈独秀晚年被开除出党、避居江津后,与章士钊、沈尹默、台静农、郑学稼、何之瑜等人的通信、交往,他晚年的境况,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先驱的坎坷命运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注脚;许述《你不一定知道的冯玉祥》一文里不仅可以看到中共内部对冯有另一种看法,还可以看到苏共、美国人以及国民党对他的观感与评价;还有淮茗《吴梅、黄侃两次交恶史实述考》、李宝《作为“文物大盗”的康生》。“风物”专栏,《狄思威路108弄4号》是陶希圣的外孙沈詝2012年回国后来到自己阔别六十余年的故居后的所思所感;“口述”专栏,《**次执教武汉大学》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部分。   “记忆”专栏,《无牵无挂地走吧:忆黄苗子、郁风伉俪》,舞蹈家江青回忆了与黄苗子、郁风的相识、相知的动人往事;邹宁远、倪慧如《中国志愿军张纪》追忆考察了参加1930年代西班牙内战的中国老志愿军张纪的生平故事;还有楚泽涵《对几位老师的回忆》、陈履生《照相馆往事》等文。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二十五 内容简介

  1. 《温故》珍贵文本,日记中的“蒋介石其人” + *早彻底否定“文革”的陆兰秀—— 特稿《蒋介石其人》,民国史专家杨天石对蒋介石57年日记的全面解读,可看到蒋介石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了解不曾记载的政治秘密。《姑苏女杰陆兰秀》摘录“文革”工纠队对陆兰秀的多次审讯记录,追忆这位深刻批评“文革”错误的烈士。   2. 《温故》故人故事,晚年陈独秀 + 你不一定知道的冯玉祥 + 吴梅与黄侃的交恶——“人物”专栏《陈独秀寥落的晚年交游》,陈独秀晚年被开除出党后,与章士钊、沈尹默、台静农等人通信、交往;《你不一定知道的冯玉祥》,中共内部、苏共、美国以及国民党对他各不相同的评价。《吴梅、黄侃两次交恶史实述考》根据两人的日记,新解学术史公案。   3. 《温故》公民记忆,忆“逃亡之路”+ 念陶希圣故居 + 刘绪贻口述自传—— 特稿《逃亡之路》,作者曾庆斯回忆“文革”首次逃亡香港未果的经历;“风物”专栏《狄思威路108弄4号》,陶希圣外孙沈詝2012年回国后来到自己阔别六十余年的故居;“口述”专栏《**次执教武汉大学》,首次刊出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部分。   4. 《温故》中国影像,民间台湾生活影像 + 送别蒸汽机——“影像”专栏《走过从前:民间台湾生活影像》,展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情境;《送别蒸汽机车》,以富有冲击力的一组照片纪念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后一批蒸汽机车,让我们从中看到了逝去的一个时代。

温故-二十五 目录

 [特稿]专栏
■曾庆斯《逃亡之路》
……我*担心的是被遣送回家乡不能蒙混过关,躺在木板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明天会被送到哪里去?会遇到什么情况?他们相信我的假报吗?会不会先发函查询?就算开头能蒙混,送回兴宁还能蒙混么?我离开家乡十多年,一旦问及当地近况,我一句都答不上来。
■杨天石《蒋介石其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里面,毛、刘、周、朱都没有日记。所以说像蒋介石这样的人,他能够留下五十三年的日记,这在世界的政治领袖,在中国的政治领袖里都是唯一的。有日记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第二,有助于了解政坛秘密。
■高怀珠《姑苏女杰陆兰秀》
……管教人员骂道:“你这个反革命!”不料这妇女的态度却十分强硬,她昂头挺胸高声喊道:“我没有犯任何罪!就是反对‘文化大革命’!是真理,哪怕*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坚持下去!”

[人物] 专栏
■冰 云《陈独秀寥落的晚年交游》
……此后,他身上的激进色彩和党派意识渐渐褪去,他与许多曾因政见分歧而争论不断的朋友间的友情也恢复常态。许多新老朋友,并不因他政治上的没落和生活上的困顿而避开他或厌恶他,恰恰相反,他们对他的关怀与往日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许  述《你不一定知道的冯玉祥》
……在绝大多数公开出版物中,冯玉祥被塑造成“中共的朋友”和“革命的功臣”,这其实是被政治过滤后的片面形象。在这篇文章里,您不仅可以看到彼时对冯有另一种看法,还可以看到苏共、美国人以及国民党对他的观感与评价。
■淮 茗《吴梅、黄侃两次交恶史实述考》
……两人曾先后两次成为同事,私交甚好,往来密切,后来却两次发生交恶,严重到甚至要动手的程度。不少人将两人的交恶当做学坛佳话津津乐道,也有不少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之辞。由于牵涉到两人性情乃至人格问题,有必要予以认真辨析。
■李 宝《作为“文物大盗”的康生》
……周作人与李大钊结识于北大,在北大多年共事中结成了始终不渝的友谊,成为同一条战线的战友。虽然以后他们各自走上全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但这种友谊却持续了整整一生。

[风物] 专栏
■沈  詝《狄思威路1084弄4号》
……我想象着,留声机里放出轻柔的斯特劳斯圆舞曲,父亲和母亲伴随音乐,翩翩起舞,从大客厅跳到小客厅,相亲相爱。这里曾经是我们的故居,这里曾经铭刻着许多历史的痕迹,这里也曾经感受过我家三辈人生活的许多苦辣酸甜。

[影像] 专栏
■秦  风《走过从前:民间台湾生活影像》
……这些照片的影像,与我自己成长的轨迹大抵上是重叠的。在普通百姓的极其简单的追求中,辉映着生命的热情与渴望,这些照片足可构成民间生活史的不朽片断。
■日越/ 穆弓《送别蒸汽机车》

[记忆] 专栏
■江 青《无牵无挂地走吧:忆黄苗子、郁风伉俪》
……在报上看到黄苗子2012年1月8日在北京百岁辞世的消息,整夜思绪万千。自从他的老伴郁风大姐2007年随春风消逝后,我一直没有机会再拜望他,只偶尔有机会时会在熟人那里打听他的近况。*后一次的接触,竟然是几个月前我整理箱中书画时,看到他在1992年送我的一幅字“回风舞雪”。
■楚泽涵《对几位老师的回忆》
……文中记述的几位老师,都曾经是被列为另类或打入另册者(本人亦是),现在流行的几年出一个版本和对事物评价随风而变的所谓历史中,他们往往是被简略或忽略的人物,但此类人学养深厚,识见高远,师表群伦,都不应遗忘。仅将所知简记如上,算异类者对同类的回忆,并以为篇名,不求为史,仅求记实。

[口述] 专栏
■ 刘绪贻《**次执教武汉大学》

[往事] 专栏
■陈履生《照相馆往事》
……摄影的神奇在当时常常为人所不解。当我的父亲将一面是黑色一面是红色的布盖住自己的头、钻进相机里的时候,感觉是在变戏法,然后,就是捏一个橡胶气球,咔嚓一声就完成了拍摄的过程。
■邹宁远/倪慧如《中国志愿军 张纪》
……人生的际遇真是难料。一年前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来到西班牙,他心里惦记的是中国的局势。

展开全部

温故-二十五 相关资料

沈昌文(出版人)——我们现在学习外国,还是要回头看看,而不能一味地往前看。
冯克力(出版人)——随着岁月的流失,历史的记录或许难免变得陈旧、破损,但历史却将永远鲜活。而这大概也就是《温故》的生命所在了。
雷颐(文史学者)——我觉得历史大量的是被遗忘,只有少数的被记忆,尤其说让国民记住什么,忘记什么,实际上主流媒体是有选择的,是有控制的。它想让你记住什么,忘记什么,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果对历史失去了记忆,对很多事情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谢泳(文史学者)——我觉得《温故》的意义,以后要偏重于把那些过去说错了的事情,或者说是主流话语过去比较强烈地想让人接受的那些东西,尽可能给予校正。
卢跃刚(文史学者)——《温故》一方面是要锻炼大家恢复记忆,要重温记忆,我觉得好像一方面是要告诉很多人,他们的所有行为是要被记忆的,正在被记忆的,即使把它抹去,最终也会被挖出来,这个我觉得也非常必要。所以我经常讲,人们要有点儿起码的历史感,如果没有这历史感的话,后果就特严重。
刘方炜(文史学者)——有很多人物,很多历史过程,但这东西呢在这之前并不进入正史。但是你会发觉,你把这一块儿挑出来,把它表述一遍,非常有意思。它对于中国的大的历史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张冠生(文史学者)——过去秘而不宣的,可借温故来显影;过去吞吞吐吐、显影不足的,可借温故作“加厚”显影;以往过分渲染、显影过度的,温故可起“减薄”作用。通过温故,围绕某事件的基本事实澄清了,就可以进入定影程序了。
傅国涌(文史学者)——“温故而知新”,从《老照片》的风行到《温故》在书刊丛中脱颖而出,决不仅仅是迎合了这个浮躁时代一部分人的怀旧心理这么简单,关键还是“知新”,人们可以从中看到带有温情的新材料、新见解,虽不是高头讲章、宏大叙事,却让历史真相在细节中慢慢浮现出来。
范泓(文史学者)——我们在"温故"时一定要持有开放平和的心态,若一味地剑拔弩张,或"单向度"地要和谁去较什么劲儿,"温故"便会失去它本来的意义。说到底,"温故"是为了"知新",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赵克风(文史学者)——《温故》里写历史,没有人云亦云,观点也许不同,但真实严谨。我也有这种要较真的劲。
秦风(老照片收藏家)——这么多年着意于材料的收集,目的是创造一种多元的对过去的认识,因为这是整个中国人走向心智上成熟所需要的一种教育过程。无论如何,历史有一种呈现自我的自然力量,它不会完全被遗忘。

温故-二十五 作者简介

刘瑞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故》主编,因对出版业贡献巨大,曾获《中国新闻周刊》“十年影响力之出版界人物”。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温故》丛书,即使隔了好几年阅读,还是那么津津有味!

    《温故》丛书,即使隔了好几年阅读,还是那么津津有味!

    2018/4/18 15:33:51
    读者:ni6***(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