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浙商第一桶金:杨澜与企业名人对话

浙商第一桶金:杨澜与企业名人对话

作者:王维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12-01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25
中 图 价:¥18.8(7.5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浙商第一桶金:杨澜与企业名人对话 版权信息

  • ISBN:7213026836
  • 条形码:9787213026836 ; 978-7-213-02683-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300
  • 所属分类:

浙商第一桶金:杨澜与企业名人对话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把自己与**桶金的成功人士近距离接触的直接感受,作了生动的描述。浙江开放的社会环境、开明的经济政策、开通的各级领导、开创的人民群众为自己赢得了**桶金。,通过这一个个掘得**桶金的人物和故事,我们可以体验到浙江新生代企业家的人格魅力;而且能触摸到他们的创业胆略、激情的脉搏。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会给每个创业者带来不同的发展机遇,普通人比成功者缺少的只是带有希冀的发现和不懈的奋斗,本书用事实与大家共勉。

浙商第一桶金:杨澜与企业名人对话 内容简介

1000个成功企业家,就会有1000个不同的创业模式、1000个获得**桶金的传奇。听他们自述创业故事,平凡中演绎的别样人生,激情中奏出的华彩乐章,艰难中崛起的痛苦历程……真是各有千秋,意趣盎然。 本书讲述的获取**桶金的案例,有的曲折艰辛、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平实有趣。这里充满智慧、胆识和把握机会、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其中无不积淀着地域的人文,承载着创业的理念,富含着思想的精髓。对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创业者来说,是鼓舞激励,是他山之石。 为什么浙江的下岗人员不找市长找市场?为什么浙江的创业者不找政府找商场?为什么中国的政治家如此关注浙江的企业文化?为什么经济学家如此看好浙江的经济发展?读完本书,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浙商第一桶金:杨澜与企业名人对话浙商第一桶金:杨澜与企业名人对话 前言

序 1000个成功企业家,就会有1000个不同的创业模式、1000个获得**桶金的传奇。听他们自述创业故事,平凡中演绎的别样人生,激情中奏出的华彩乐章,艰难中崛起的痛苦历程……真是各有千秋,意趣盎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经济弄潮儿”耀眼夺目。修自行车的鲁冠球,后来生产汽车万向节而成为亿万富翁:推销“娃哈哈”的宗庆后,打遍神州终于成为饮料大王;后起之秀任平,正向着成为中国能源巨头的目标进发…… 浙人自古耕读传家。特定的地域又带给他们闯荡大海的豪情、水网交通的精明、稻田文化的细膩,并以这样的人文气质从商经商,自然不同凡响。 浙江虽为鱼米之乡,却人多地少,狭小的生存空间逼迫人们寻求出路。浙人不搞“窝里斗”,却在经济的扩张中不断向外“掠城圈地”。在严酷的竞争中,浙江人培植起这样一种生存理念:走南闯北寻找发展空间,凭本事养活自己,无论干什么,哪怕是修钟表、擦皮鞋、裁衣服,都力求比别人做得更好。浙江人有着创业的强烈的渴望,即使睡地板、勒腰带也要当老板。所以,你经常能听说敢打敢拼的浙江商人、看到手艺高超的浙江师傅……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典型的范例是浙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浙江的民营企业首先从温州和台州发展起来。这些地区土地贫瘠,资源条件很差,加之地处海防,国家极少投资,公有制经济基础薄弱。但这个劣势后来反面成了优势:一是当国家战略重点转向经济以后,当地没有国有企业支撑,只好横下心来发展民营企业;二是没有其他利益集团阻止民营企业发展,私人业主的积极性得到张扬,而他们的精明、敢为人先和艰苦的企业精神早就闻名于世。由于当地政府积极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家抓住各种机遇谋生存、讲质量、求发展,从而形成全国闻名的独特的温(州)台(州)经济发展新模式。 创业之初,浙江的企业家曾采取“以小博大”、“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借道出征”、“戴帽穿靴”、“信誉订单”等各种办法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走过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发展道路。许多企业家从家庭作坊和“走街穿巷”至在制造、地产、金融、证券、资本运营等领域大显身手。他们获取**桶金的过程、手段、方法,确实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汲取他们的经验,可为后来的创造业提供选择的多样性、适宜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讲述的获取**桶金的案例,有的曲折艰辛、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平实有趣。这里充满智慧、胆识和把握机会、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其中无不积淀着地域的人文,承载着创业的理念,富含着思想的精髓。对**个渴望成功的企业者来说,是鼓舞激励,是他山之石。 为什么浙江的下岗人员不找市长找市场?为什么浙江的企业者不找政府找商场?为什么中国的政治家如此关注浙江的企业文化?为什么经济学家如此看好浙江的经济发展?读完这本书,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浙商第一桶金:杨澜与企业名人对话 目录


建得广厦千万间
——楼忠福:“三刀砍大印”的传奇
楼忠福的财运与这“楼”字有着不解之缘。他从承包一个小建筑社、当包工头造楼起步,在**任承包中掘到了人生的**桶金;他从建造楼宇到经营楼市,希望掘到更丰厚的第二桶金。他和他的广厦能实现这个更为宏伟的目标吗?
抓住机遇的赢家
——汪力成:一不小心成了“中国**商人”
30年前,在浙江余杭,有一个男孩子自己设计和装配了一台电子驱蚊器,他自豪地向父母宣布,当晚可以不用蚊帐睡觉了。结果,第二天早上发现自己被蚊子咬得一塌糊涂。
2001年9月,这位当年什么都敢试一试的男孩子让中国人吃了一惊:他宣布成功地并购了菲利浦CDMA手机核心技术部门,使“华立”成为中国**家掌握CDMA手机芯片技术的企业,一举挤进这个利润丰厚同时也惊险刺激的超级游戏圈。
流“鲇鱼”
——李书福:中国民营汽车制造业**人
1982年,一家乡镇的小小照相馆,让李书福掘得了**桶金,也赚得了平生**笔大钱——2000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城市普通工人3-5年的全部收入。多年以后,谈起这段经历时他总会津津乐道,禁不住流露出一点儿夸张、一点儿得意、一点儿沾沾自喜。
也就是这个李书福,生平实的**辆汽车是个“私生子”,生平生产的**辆汽车也是一个“私生子”。为了生存和发展,他竟然把家用汽车卖到4万元以下。这个有点狂野的中国民营汽车制造业**人,被同行戏称为“鲇鱼”。然而,正是他所领导的吉利集团,成功地成为我国**家经政府批准的能生产小轿车的民营企业。
“传化”发家史
——徐家父子:一口大缸创造奇迹
今天的人很难想象,18年前,对化工知识一无所知的徐传化是怎么用一口缸、一口锅和几只水桶,再加上2000元钱,办起一个生产液体皂的家庭小作坊的。由于徐冠巨发明了“901去油灵”,使这个小作坊靠科技的力量获得了一大桶金,赢得了跳跃式的发展。
如今,这个小作坊已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的民营企业,拥有至少12.5亿元的资产和一个在浙江家喻户晓的化工品牌——“传化”。企业的经营领导权也从徐传化手中转交给徐冠巨。
……
“国企”守望者
——冯根生:政府奖励300万
水中淘金
——任平:中国民营水电大王
总理为她改名
——沈爱琴:一个不愿意上福布斯提成行榜的农妇
一只老鸭煲的传奇
——张国伟:小面包房演变成大酒店
坚持下去,直到钓到鱼为止
——施继兴:中国移动通信**人
同一条街上的福布斯富翁
——小鞋匠·小裁缝·教书先生的故事
附:杨澜趣闻
后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