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沉睡的文明:探寻古文化与古文化遗址

沉睡的文明:探寻古文化与古文化遗址:探寻古文化与古文化遗址

作者:蔡凤书
出版社:齐鲁书社出版时间:2003-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5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9.4(5.2折) 定价  ¥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沉睡的文明:探寻古文化与古文化遗址 版权信息

  • ISBN:7533311728
  • 条形码:9787533311728 ; 978-7-5333-1172-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沉睡的文明:探寻古文化与古文化遗址 内容简介

穿越时间隧道,是21世纪人的梦想。或许我们都把梦想寄托于未来科学,其实我们早已开辟出一条捷径,这就是考古。呼唤沉睡的文明,这里是与祖先约会的聊天室。本书《沉睡的文明--探寻古文化与古文化遗址》以*简明的手法梳理考古学文化脉络,重点介绍了著名古文化遗址的文化内涵,附田野考古常识。

沉睡的文明:探寻古文化与古文化遗址 目录

前言
一、走出洪荒——旧石器文化
元谋人
北京人
金牛山人
二、文明前夜——早期新石器文化
河姆渡文化
仰韶文化
三、东方的**抹曙光——中晚期新石器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探索中的夏文化起源
四、走进文明——夏商周青铜文化
二里头文化
殷商文化
古蜀地青铜文化
长江以南的青铜文化
西周时代遗址
春秋战国遗址
五、华夏文明的巅峰——汉唐遗存
西汉长安城
楼兰古城
隋唐长安城
法门寺的塔基与地宫
展开全部

沉睡的文明:探寻古文化与古文化遗址 节选

新中国成立之后又先后进行了多次发掘,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为止,获得猿人头盖骨一个,下颌骨一个,牙齿6个,肱骨和小腿骨各一块,石器数百件。自1921年到1966年历次发现所得材料,共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14片、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肱骨3段、胫骨1段、锁骨1根、月骨1块、牙齿153个,大约代表了40多个个体。与现代人比较,北京人的上肢骨、下肢骨和头骨的发展程度不一样,随着劳动的作用,继续促使北京人整个体质结构形态朝着现代人的方向发展。
在周口店发现有人类文化遗存的地点共有十多个。第13地点的时代比较早,第15地点比较晚,第1地点(猿人洞)的年代居于二者之件。**地点文化层堆积厚达40多米,共分为13层。这13层可以分成3大组,底部A组包括11—13层,发现的石器很少,未见灰烬、猿人及肿骨鹿化石,但是有时代比较早的丁氏鼢鼠和扁角鹿,其时代比较早;中部B组包括卜10层,有丰富的类化石、石器和相当厚的灰烬,从哺乳动物的化石看,时代为中更新世;顶部C组包括第1—3层,石器上显示出一定的进步性,动物化石中则有*晚鬣狗和赤鹿,时代为中更新世的后晚期。
根据多种断代方法的测定,A组的时代大体上在70万年前后;B组在40万年上下;C组为23万年左右。这样,我们可以说“北京人”在此生活的时间大约延续了40万年。
历年发掘的资料证明,北京人以石器为主要内容文化,自下层到上层一脉相承。石器的主要原材料是脉石英,也有少量的燧石和其他石料。对石器的加工方法普遍使用锤击法,即用一块石头为石锤,选择好打击的地方,锤打另外一块石料并使之成型;其次是使用砸击法,即用一块较大的石头垫在下面当石砧,将石料放在石砧上,用石锤敲打使之产生石片,再将打下的石片稍加修整便可以使用。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已经有了类型的分化,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和石锥等。从早期到晚期皆以刮削器为主,雕刻器和石锥多半出自C组的地层,说明这是一些比较进步的工具。总体可以分为早期(第8-13层)和晚期(第1—7层)。在周口店遗址还发现经过人工打碎的兽骨和砍截的鹿角,很可能是当时人使用的骨角器。在周口店C组B组的地层中经常可以见到灰烬,这些灰烬不连成大片,而是零散存在,说明这不是自然山火形成的,而是人工控制形成的,这种灰烬从第7层以上比较多。北京人已经开始用火并且控制火的观点得到了公认。
根据**地点的孢子植物花粉和出土动物化石以及土壤的分析,当时的植被发展没有中途突变的现象。植物群出现的种属和现在华北地区一样。可见当时的正常气候和今天华北地区的气候无大差异,属于标准的温带气候,四季分明,相对比较温暖。当然有时比较干燥,但是大部分时间比较潮湿。众所周知,地球上曾经发生过几次大的冰川。在冰川到来的时候,叫做“冰期”,平均气温比常温下降3—5摄氏度,冰川退去后又恢复原状。冰川到来的时候往往长达
数万年,没有冰川的时候叫做“间冰期”,延续时间长达数万年或十数万年。冰川对人类历史产生过极大影响。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大部分处在间冰期。

从大汶口墓地发现的人骨观察,当时人有生前拔除部分牙齿,尤其是拔除切齿和门齿的习俗。拔牙者男女都有,几乎各占一半,而且多半是在进入青春期以后进行的。这种习俗,多见于古代和近代的太平洋周围地区,在古代日本的绳文文化和弥生文化中也有。为什么要拔牙?是爱美的表现,还是“成丁礼”的仪式?抑或有其他目的?尽管有的学者引用了贵州地区少数民族志的材料做出推测,但是大汶口人是怎么想的,我们就很难以说清楚了。大汶口墓地有些死者手中握有獐牙或者是用獐牙做的钩形器,用途不明,也许与辟邪有关,这种葬俗不见于其他文化。
在莒县陵阳河和诸城前寨等大汶口文化遗址,还多次发现刻在大口尊形陶器上的文字符号,有的像日、火、山,有的像斧头,有的像铲子,共20多种。这些符号虽然还不能叫做文字,但从其刻的部位和不同地区出土同样符号的一致性来看,这肯定是文字的前身。
近50年来,关于大汶口文化的研究逐步深入。目前已经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有40多处,仅在山东省除了泰安大汶口之外还有:曲阜西夏侯、滕县岗上村、日照东海峪、邹县野店、广饶五村、枣庄建新、诸城呈子、胶县三里河、莒县陵阳河、临沂大范庄、茌平尚庄、蓬莱紫荆山、兖州王因、烟台白石村等20多处。在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邻近的省也有不少重要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被发掘。这样,我们目前可以确认:大汶口文化是以泰沂山区为中心,从公元前4400年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然后不断扩大到邻近各地,形成一支特色鲜明的原始文化。
现在一般认为大汶口文化可以分为三期。早期为公元前4400-前3800年,中期为公元前3800-前3000年,晚期为公元前3000-前2400年。这三期文化一脉相承,从遗迹和遗物看不出有什么社会突变的现象:大汶口文化的深入研究,对于探讨我国国家产生以前唐尧、虞舜的传说时代是非常重要的。

室内资料整理(二)
对发掘遗物的整理应先从清洗开始,不同的遗物采用不同的清洗手段。清洗干净后依次按出土地点、坑位、层位分别编号。陶器(包括陶片)是考古发掘中*常见遗物;整理陶器时原则上要求对每一件器物(包括陶片)都在不太显眼的地方用小字写上编号,目的是为了防止层位关系的混淆。并对陶片进行拼复,尽量恢复器物的完整原貌。无法拼复的缺损部分以石膏填补,这不仅是为了美观,同时也是对陶器起加固作用。陶器以外的其他器物也尽量予以修复。对复原后的陶器、石器、蚌器、骨器、玉器、金属器以及其他遗物绘制实测图。按一定的比例将这些实测图缩制在出土器物卡片上。器物卡片除了图之外还应当有照片和文字说明。青铜器上的
花纹、陶器上的纹饰、石器上的符号、石刻、瓦当、封泥、字陶、甲骨、铜镜和货币等还应当在卡片上附以拓片。这样的器物卡片一旦作成,就成了经过提炼的基本资料。
然后参照地层资料将出土的各种器物先按质料分开,再将同一质料的器物分为若干种类,例如将陶器分成:盆、罐、瓶、壶、钵、碗、鼎、鬲……等等云再将每一种类的器物按照其质料、纹饰和外观细分为许多“型”和“式”,确认它们之间的伴出关系,大体上断定其时代。关子划分器物的“型”和“式”是一项十分复杂和专业的工作,在考古学上叫做“型式学”或‘类型学’。*初由瑞典学者蒙特:柳斯(Montelius·Oskar,1843-1921年)完成了系统的理论,百年夹这一理论长盛不衰。

古蜀地青铜文化
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的两个和殷墟时代相接近的祭祀坑,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其实早在1929年,川西平原广汉县城西8公里的一个村庄就有一个农民偶然发现了一大批精美的玉器,这批玉器包括璧、琮、璋等,后来流散到各地,有的还流散到国外,从而引起了
人们的注意。上个世纪30年代,华西大学博物馆曾经在这一地区进行过调查发掘,虽然也发现了一些埋藏石器和玉器的土坑,但是所获不多。1986年,在广汉县三星堆,当地砖厂的工人发现了两个埋藏玉器的大坑,考古工作者前往清理,所获甚丰,价值连城,震惊世界。
三星堆1号坑口长4.14—4.5米, 宽3.20—3.48米,出土420件文物。其中有青
铜器178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人头像、跪坐人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以及尊、罍、盘等容器,另外还有龙形和虎形饰件、瑗、璧等;金器4件,有杖、面罩和虎形装饰品;玉器127件,主要有琮、璧、瑗、佩、环、斧、凿等;石器70件,陶器39件,另外还有13根象牙和瞪枚海贝。在这些遗物之上铺有骨渣,总量有3立方米之多。
2号坑出土的文物为1号坑3倍,总数达1300多件。其中青铜器占一半还多,共735件,比较重要的除了尊、罍等容器之外,还有瑗、璧、戈、铃以及各种装饰物。青铜器中*引人注目的是人物造型和一些奇怪的器物,如立人像、人面具、人头像、兽面、神树等。玉器486件,金器61件,还有象牙67根,象牙珠120粒,海贝4600多枚。这些贵重的器物都是在埋人之前有意识地砸毁并且焚烧过,但是在埋人的时候却又按一定的顺序排放。说明这些埋藏青铜器和玉器的坑是祭祀坑。近年来对三星堆第1号坑的出土物做了C-14年代测定,该坑距今3450±90年。
以此次发现为线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广汉地区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在三星堆遗址发现有四个时期的文化堆积。第二至四期相当于中原的夏、商、周时期。除了祭祀坑之外,先后发现房屋居址、灰坑、墓葬、城垣和壕沟等遗迹。在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古城城墙东西长1600-2000米,南北宽2000米左右,夯筑而成,城垣外有20-30米的壕沟环绕,城内的面积约
3.5平方公里,前面所提到的祭祀坑就在城里。这样大的城足可以和郑州二里岗商城媲美,说明三星堆古城是当时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人认为这很可能是早期蜀国的都城。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三星堆遗址外的仁胜村发现一处和古城时代一致或者略早一些的墓地,墓地距离古城的东城墙只有600米。经过清理的2座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死者的头向一致,随葬品虽然不丰富,但是反映出古代蜀人的埋葬习俗。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