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

作者:李映福
出版社:巴蜀书社出版时间:2010-06-01
所属丛书: 三峡考古研究丛书
开本: 16开 页数: 295页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1.5(7.0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7526308
  • 条形码:9787807526308 ; 978-7-80752-63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 本书特色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三峡考古研究丛书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 内容简介

作为一部历史时期考古学的研究专著,作者充分利用大量三峡考古的新材料(其中包括他本人曾经亲自参加的三峡明月坝遗址的考古资料),将全书的研究构架始终建筑在对考古材料所作的分析与解读之上,通过对考古材料点、线、面的研究比较,系统而深入地对各座市镇的平面布局、建筑空间、文化面貌、类型与分期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起三峡地区唐宋时期市镇的一个考古学时空体系,回答了若干考古学的学术问题。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 目录


插图目录
插表目录
前言
**章 市镇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节 市镇的定义
第二节 市镇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三峡地区的唐宋遗址与早期市镇
**节 文献所见三峡地区的宋代市镇
第二节 三峡地区的唐宋遗址
第三节 三峡地区的早期市镇遗址
第三章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建筑的类型、分期与布局
**节 早期市镇建筑遗存的类型与年代
第二节 早期市镇的公用建筑
第三节 明月坝市镇遗址的分期和布局
展开全部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 节选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作为一部历史时期考古学的研究专著,作者充分利用大量三峡考古的新材料(其中包括他本人曾经亲自参加的三峡明月坝遗址的考古资料),将全书的研究构架始终建筑在对考古材料所作的分析与解读之上,通过对考古材料点、线、面的研究比较,系统而深入地对各座市镇的平面布局、建筑空间、文化面貌、类型与分期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起三峡地区唐宋时期市镇的一个考古学时空体系,回答了若干考古学的学术问题。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长江下游地区一般的县城中,市的设置也变得相当普遍。在许多“旧来交易繁者”的地方涌现出新设立的市。分布在广大乡村地区的草市、虚市大多在原址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集会日期越来越频繁,商品交换品种越来越多,乡村居民对市的依赖度进一步加大,草市、虚市等形式的“市”是由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与州县城市中的官方“市”相对立,其地点或在城外,或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或在河渡之所等,大多具有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草市在出现之初,市场都比较简陋,甚至于许多草市只有约定的交易场地,而没有固定的店肆商铺。自唐末五代,为应对国家支出困难的局面,政府开始在草市、墟市、集、场中设立征收税务的机构。这一时期是市集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政府不仅将市集新开辟为政府税收的一个来源地,同时,市集的功能也开始向区域性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方向发展,并最终转变成介于州县城市和乡村聚落之间的一级基层组织。七、宋代的“市”与“镇”到宋代,随着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进一步开放,坊市界线和禁夜限制终于被彻底打破了。沿街设铺使得“市”的空间扩大到了整座城市,而夜市的出现则使“市”突破了原有的时间限制,从而使城市外貌发生巨大改观;分布于广大乡村的市镇、草市、夜市等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 作者简介

李映福,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国考古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省级和中外合作等科研项目5项,已发表学术论文、考古报告30余篇。作为主要成员,曾获得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全国田野考古三等奖。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主题比较有兴趣

    品相不错。相对于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市镇研究,这本从考古角度讨论早期市镇

    2015/11/10 9:21:59
    读者:luo***(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