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作者:杨镰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读者评分: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27.7(7.7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版权信息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本书特色

1. 西域探险史存有许多难解之谜
  据今100多年前,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接之际,西域突然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而这持续百年的“丝绸之路——西域热”,是与两个著名探险家——瑞典人斯文•赫定,英国人斯坦因的名字分不开的。而他们则以寻找西域被流沙淹没的古代文明著称于世。
  自19世纪末中国西部兴起探险考察热,至今已一个多世纪。
  这是一部反映中外探险家在新疆进行探险考察的书,但它的结构、角度、写法,不同于目前已经出版的中外同类著作,而是以人文地理及地域史——楼兰/罗布泊、于阗/和田——为经,以人物——斯文•赫定、斯坦因……以至彭加木——为纬,交织而成的。在具体描写过程中,力求客观、真实地作正面的叙述,透过过程,揭示出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规律。并借助作者自己的探险经历为铺路之石,有难得的现场感。
  2. 现场纪实感,传奇性的探险经历真实生动、可读性强
  作为探险家,作者自己数十次进出罗布荒原、穿行塔里木东端的实际考察经历、感受与20世纪中外探险家的考察纪实穿越时空交织记述,具有探险纪实作品极强的可读性。并与一个新的题目“新疆绿洲文明”一脉相承。20世纪前期的新疆考古探险是当时世界热门的话题,备受世界关注。西域经历了繁荣与寂寞,在天山南北广袤地域展示的多元与多彩的文化,证明西域文明从来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丝绸之路则是衔接中原与西域的传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通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探险重现了新疆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面貌。
  3. 既通俗,又高雅
  通俗,面向广大读者,生动流畅的叙述带你走进西域,寻找失落的文明。
  高雅,从引人入胜的探险过程,到因之引发的反思,都不是随意写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真实可考的。
  4. 著名作者在探险纪实领域的强大影响力
  作者杨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国内著名的斯文•赫定研究专家、探险纪实作家,在考古研究、探险发现方面卓有成就,拥有丰富的探险经历和写作实践,其个人经历和代表作品在这一领域中有广泛的影响和知名度。曾主编“西域探险考察大系”,“中国西部探险”等一系列丛书、著有长篇小说《生死西行》、探险纪实作品《*后的罗布人》、《黑戈壁》、《荒漠独行》等。
真实记叙了——持续百年的新疆探险热、楼兰/罗布泊的千古之谜、沙埋古城的于阗传说、探险家杨镰带读者一起走进恢宏阔大的历史场景、追寻新疆探险千古之谜。
追溯20世纪新疆探险史,讲述中外探险家在新疆进行探险考察的生动故事,九死一生,极富传奇色彩。附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包括亲笔画。
  持续百年的新疆探险热,楼兰/罗布泊的千古之谜,沙埋古城的于阗传说,探险家杨镰带你走进恢弘阔大的历史场景追寻新疆探险千古之谜。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世纪新疆探险史为主题,进行人文地理发现的纪实性介绍,也是一部生动而极富价值的探险考古录。20世纪的中国西部人文地理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从楼兰古城的发现开始的。本书记述了以楼兰/罗布泊、于阗/和田探险考古发现为代表的20世纪新疆探险史。它的一系列地理发现都带有颠覆性,始终引起举世关注,而且它的探险过程充满了九死一生的戏剧性。内附5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其中包括斯文·赫定在新疆探险考察时所画的亲笔画。原作于1997年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此次出版为修订版,并更改了书名。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目录

导语
**部 千古疑谜
(楼兰罗布泊探险发现)
罗布荒原的魅力
彭加木之谜
上编 楼兰—一没有源头没有结束的传奇
张骞凿空与楼兰王国
永远醒不来的噩梦
初入中国史册
一、兵戈与牧歌
**个探险家的报告
汉朝在西域初露兵锋
汗血马的索取
冒险家傅介子
楼兰改国名鄯善
西域的“战国”时代
班超重构西域政治格局
中原势力从西域淡出
二、经行者的一瞥
法显抵达佛国鄯善
过客宋云
唐僧玄奘和真实的“西游记”
古国覆灭三部曲
亡国君民寻找新桃源
晦暗难明的新时期
马可·波罗见闻
罗布泊岸边的神秘村落
三、两个楼兰
罗布泊与黄河正源
来历不明的楼兰文明
蒲昌海畔的原始居民
*难行又*关键的古道
探险家再现楼兰身影
中编 走进史册的探险家
伊循——古屯城
探险家的支撑点如
一、荒原情结——斯文·赫定的发现
新面孔出现在喀什噶尔外侨社交界
走进“死亡之海”的驼队
几个不应遗忘的人
六十泉的炊烟
幸运的野鸭子—一奥尔得克
楼兰古城的发现震惊考古界
楼兰——“紧张国家关系的纪念碑”
重返中亚
荒野的信息:罗布泊“回家”
因祸得福
现代神话:罗布泊“复活”
令人神往的“处女航”
与奥尔得克重逢
新的孔雀河与新的罗布泊
“罗布女王”
从东向西的*后冲刺
二、捕捉幻影——斯坦因与楼兰
一时瑜亮
《鲍尔探案》的副产品
丝绸之路热开始升温
沙漠假期
寂寞的绿洲——民丰/尼雅
初见怯卢文木牍
耐心与运气
大玛札风光
胡杨与古河的葬仪
尼雅遗址——沙埋庞培
楼兰“复活”
精绝秘史与废弃之谜
不速之客
米兰天使
踏上千年无人古道
库木库都克——悲剧的舞台
盖棺未能论定
三、另一个意义上的取经僧——橘瑞超西行
探险考察的新视角
探险家与探险著作
橘瑞超怎样找到楼兰古城
忘记密码的密电
大玛札和古国精绝
四、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旗下的
中外探险家
深入罗布无人区的孤军
土垠遗址
荒野的召唤
陈宗器与雅丹
古海盐滩
探险队里的罗布人
泥塔——楼兰的城徽
罗布泊的“舰队巡航”
家信与乡情
忘年交
“小河”与贝格曼考古
“戈壁组”里的瑞典人
五、彭加木传奇
罗布泊之恋
干涸的巨泽
彭加木失踪
纵贯罗布泊湖盆
彭加木失踪的联想
下编 罗布泊启示录
龙城的洪水传说
蒲海晓霜
一、谜一样的古国,谜一样的湖泊
罗布泊与楼兰文明
普尔热瓦尔斯基西域探险
罗布泊位置之争
李希霍芬的不同意见
赫定继承师说
“游移湖”
否定“游移湖”之说
追溯罗布泊变迁过程
全新的推想
罗布泊的父亲和母亲
孔雀河是开都河的一部分
博斯腾湖消长是罗布泊迁移的
决定因素
内陆河流与塔里木生态平衡
孔雀河——楼兰文明的摇篮
渤泽清澈见底
“消灭”博斯腾湖的建议
博斯腾湖、罗布泊二者择其一
二、怯卢文秘史
神秘的“死”文字
楼兰古史隐秘的侧面
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
复活的精绝绿洲
两个楼兰,两部历史
怯卢文与楼兰文明
新的假说,新的挑战
三、三封信和屯田古今
公开的情书
新“陈情表”
《李柏文书》之谜
楼兰的屯田
沉思
到哪儿去寻找楼兰古都
余论 楼兰文明之谜
罗布泊畔的土著
罗布泊的“弃婴”——阿不旦渔村
丝路兴衰与楼兰兴衰
楼兰古城发现之谜
关于楼兰的新思索
第二部 黄沙·白碛·绿洲
(于阗和田探险发现)
盗墓者弃而不取的宝藏
《穆天子传》和玉的崇拜
上编 佛国于阗
一、在传说中建国
中华文明史上国祚*久长的王朝
藏文典籍中的于阗秘史
建国传说
二、汉唐于阗——称雄西域
典型的绿洲王国
于阗世仇拘弥
由西域长史去世引发的变乱
拘弥亡国
南北朝史官笔下的佛国
于阗国与唐朝国运
三、五代宋于阗——结盟河西
“龙骨”与甲骨文
藏经洞被发现
钢和泰藏卷
从敦煌复出的于阗王国秘录
“七王子”
四、于阗亡国
沙吐克对李圣天——公驼汗与狮子王
长达数十年的灭法战争
敦煌藏经洞封闭之谜
中编 辉煌与寂寞
一、经行者笔下的佛国
聊斋中的取经寓言
法显驻锡于阒:浴佛节——泼水节
唐僧留居等待唐太宗表态
龙女与龙鼓的传说
“儿皇帝”的使臣
陷河,流沙河还是通天河
于阗王国见闻录
成功的探险家,失败的外交家
二、失足的探险家杜特雷依
率先进入和田绿洲的外人
通天河畔悲剧百年祭
古都约特干
珍稀的“和阗马钱”之谜
新发现的于阗古币
三、“走麦城”步入成功
世纪地理大发现与赫定早年生活
初访喀什噶尔
“死亡之旅”
皮靴——水桶
“赫定的水池”
初逢牧羊人
重整旗鼓
丹丹乌里克——象牙房子
沙漠“睡美人”
古城“失踪”
克里雅河畔的陌生人
塔克拉玛干的肚脐——通古孜巴斯特
寻访喀拉墩
新疆虎和野骆驼
塔瓦库勒村的底蕴
四、斯坦因在和阗
马继业与彼得罗夫斯基
斯坦因初战不利
塔瓦库勒敞开大门
前往丹丹乌里克
木板画鼠王和传丝公主
被遗忘的沙埋古城
发掘喀拉墩
热瓦克佛寺
与赫定“竞赛”
挑战——重新穿越塔克拉玛干
与克里雅河的生死约会
玛札塔格:传说与现实
放弃“死亡之旅”
斯坦因的于阗和田探险
五、谢彬的独家见闻
轻车简从的中国政府官员来到和阗
《新疆游记》引起举国关注
鸽子塘
寻幽访胜
六、德国人特林克勒在和阗
*后一个“独行侠”
后来未能居上
探险之路
和阗不欢迎闯入者
特林克勒留下了什么
“独行侠”退出新疆
七、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在和阗的工作
小城沙雅的友人
黄文弼的路
安博特历险记
关于一个中国学者的传说
昆仑山之恋
八、年国际考察纪事
进入和田河的**支国际考察队
玛札塔格传奇
宋代军士王贵万里寻宝
会隐身术的于阗古都
阿萨与阿西古堡
下编 面对历史的独自
一、生态环境忧思录
于阗古今
沙雨湮没曷劳落迦
传说的启示
重逢大河沿牧羊人
今天的沙漠真是“过去的家园”吗
令人神往的通古孜巴斯特
沙漠**夜
无边无沿的寂静
再访喀拉墩
生态平衡的临界点
关于过去与未来的悬想
二、真与伪的决斗
西域古文书热
土老乡与大学者“斗法”
不胫而走的“阿洪文书”
新“天方夜谭”——阿洪所述文书来历
跨世纪工程——一解译阿洪文书
造假的“乡村企业”
初露马脚
霍恩勒否定贝克伦德
斯坦因进入角色
*直观的疑问
抓住正在“工作”的“专家”
声情并茂的“*后陈述”
是漏网之鱼还是又出现了新手
对“不知名民族古文字”质疑
谁发明了活字印刷
真与伪
三、于阗古史疑谜
千年古国都城何在
玉河与王城
名寺故址
偶然发现的重要墓葬
南北河之争
沙漠中的内陆河——无定河
于阗民族之谜
余论 和田学·绿洲学
绿洲——人类的载体
会自动关闭的城门
感情的绿洲
后记
展开全部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节选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内容特色:追溯20世纪新疆探险史,讲述中外探险家在新疆进行探险考察的生动故事,九死一生,极富传奇色彩。附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包括亲笔画。真实记叙了——持续百年的新疆探险热、楼兰/罗布泊的千古之谜、沙埋古城的于阗传说、探险家杨镰带读者一起走进恢宏阔大的历史场景、追寻新疆探险千古之谜。不同于目前已经出版的中外同类著作,它是以人文地理及地域史——楼兰/罗布泊、于阗/和田——为经;以人物——斯文?赫定、斯坦因……以至于彭加木——为纬,交织而成。本套丛书包括6部各自独立,互相之间又有内在联系的新疆探险考察地理发现纪实。将新疆的人文地理作为大背景,追溯百年以来的西部探险热和一个多世纪的重大人文地理发现,本册《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追溯20世纪新疆探险史,纪实性介绍百年来的重大人文地理发现,也是一部极其生动而有价值的探险考古录。《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记述了以楼兰/罗布泊、于阗/和田探险考古发现为代表的20世纪新疆探险史,它的一系列地理发现都带有颠覆性,始终引起举世关注,而且它的探险过程充满了九死一生的戏剧性。书中附有5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包括斯文?赫定的亲笔画。此次出版为修订版。 探险家杨镰带读者一起走进恢宏阔大的历史场景,追寻新疆探险千古之谜。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相关资料

第一部千古疑谜(楼兰/罗布泊探险)罗布荒原的魅力罗布荒原是一片广袤、贫瘠、单调、神奇,充满难解之谜的土地。历来人们称其为罗布泊地区——虽不规范,却也约定俗成。这也许是中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无人定居荒野,方圆10万平方公里。它的得名,是出于曾存在中国西部的大湖罗布泊。从19世纪后期开始,这个野骆驼的乐园、“荒凉得如同月亮上一样”(斯文?赫定语)的绝域,突然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L0P-NOL成为英文中引称率颇高的中国地名。它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曾存在过一个名叫“楼兰”的神秘古国。实际从公元五世纪初,随楼兰王国退出历史舞台,罗布泊就从中国正史的有关卷帙消失了。甚至那条曾经繁忙兴盛的古道,也退化成“盲肠”。1901年春天,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进入了一个沉睡千年的古城,在古城发现的文书证实,这就是占据了《史记》、《汉书》若干篇幅的“楼兰”,那段迷失在如流岁月中的生动往事,又回到现实生活中。那个孕育了荒原生灵的罗布泊以及有关水系,又成了探索者的秘境。应该说,1901年发现楼兰古城,使罗布泊成了通行中外学术界的关键词。罗布泊真正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层面,则是因为1980年的一个意外事件。彭加木之谜1980年的夏天,在若干世纪沉寂得令人难以理解的罗布泊地区,突然不再避处西陲,而走进千家万户。哦!尽管时过已久,但我仍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那个天气晴和的夏季。1980年6月24日,正是在那天,广播中播出了一则前所未有的新闻。这则题作《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的消息,全文是:新华社乌鲁木齐六月二十三日电 新华社记者赵全章报道: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在新疆的一次科学考察中失踪,已经第七天没有音讯。彭加木于五月初率领一支二十多人的科学考察队考察罗布泊。考察队的大本营设在新疆农垦总局米兰农场。据初步了解,彭加木失踪的经过是:前不久他带领四名考察队员,乘坐由两名司机驾驶的两辆汽车,离开米兰出发工作,原计划绕行罗布泊一周返回米兰,结束考察。六月十七日凌晨,大本营的留守人员从无线电中突然收到他们发来的求救讯号,报告他们已迷失方向,汽车断油,人断饮水。留守人员将这一情况急电告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部队请求救援。十八日上午,乌鲁木齐部队派出两架飞机前往罗布泊地区寻找营救,其中一架在库木库都克附近找到了六个人,向他们空投了饮水和食物、汽油等物资。后来通过无线电话得知,这六个人就是彭加木带领的四名考察队员和两名司机。彭加木于十七日上午十时出去找水,曾给他们留下一张纸条,写着“我离此去东找水”,但一直未返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对彭加木的安全极为关心。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已于十八日派副院长陈善明带领一部分人员赶往出事地点。从十九日到今天,乌鲁木齐部队和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又派出十多架飞机和一支地面部队到罗布泊地区寻找,但到二十三日上午记者发电时止,还没有发现彭加木的下落。从1980年6月24日起,当时中国的主要报刊都刊出了这一消息。同时,还配发了署名“新华社发”的“资料”——《罗布泊地区》:罗布泊地区因境内有罗布泊而得名。它地处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东部,东接河西走廊西端,西至塔里木河下游,南起阿尔金山,北到库鲁克山。罗布泊地区气候异常干旱,地形复杂,戈壁沙漠望不到边,沙山起伏,沙谷密布。在罗布泊的西部、北部和东部,广泛分布着驰名中外的“土丘林”,地理学上叫“雅丹”风蚀地貌。这里每年刮风时间约五个月。大风一起,往往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尽管罗布泊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但在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眼中却是一块“宝地”。这里蕴藏着盐类,生长着野骆驼、黄羊、大头羊、罗布麻等野生动植物;有着许多古城、古遗址;地面、地下分布着大量的文物。我国古代的张骞、班超、玄奘,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都曾经到过罗布泊地区。去年和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考古人员三次到罗布泊地区考古(配合中日合拍电影《丝绸之路》)。境内的罗布泊,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问世的地理专著《山海经》上就有报道记载。它原为我国第二大咸水湖,现已基本干涸。此后的夏季和整个秋季,人们纷纷议论着彭加木的失踪和罗布泊地区奇异特点。在这之前,彭加木就是一个知名人士,五六十年代的大中学生,都知道那个战胜了绝症——癌,向科学进军的植物病毒学家彭加木。在“文化大革命”中广泛传播的“梅花党”恐怖故事里,“走资派”宠爱的彭加木,则是个史蒂文生笔下的化身博士一类的特务。而罗布泊不仅是个“宝地”,它还曾养育过一个古老奇特的古国楼兰——尽管如今这儿连适应性极强的野狼都已绝迹。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英国探险家奥利尔?斯坦因都因在罗布泊地区的发现而扬名世界。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为它写出过经典之作《罗布淖尔考古记》,中国科学家陈宗器曾在这不毛之地坚持工作长达一年之久,并给儿子起名为“斯文”,女儿起名为“雅丹”。同时,它还是中国第一朵蘑菇云升起的地方。“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这里试验氢弹时,使远在天山另一侧的巴里坤草原接受再教育的我和其他北京知识青年,都感受到大地的震颤及天气的反常。如果这些还不足以使它家喻户晓、尽人皆知,那么,彭加木的失踪,则无可替代。彭加木+罗布泊,还有比这更奇特、神异,令人难猜底蕴的组合吗?不论乌鲁木齐还是北京,凡我所到之处,人们都在谈论着彭加木的下落。此后几个月,报纸、广播一直持续报导着寻找彭加木的情况,从现场报道到新闻综述。据说,在罗布泊的这场救援、寻找彭加木的大搜索,引起美国、苏联间谍卫星的追踪与关注,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每日情报分析当中,中国罗布泊实验场一带的动向在数月当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大规模的寻找,只找到彭加木的几张糖纸、几行鞋印,于是,有关他下落的猜测又开始不胫而走,甚至与刚刚引进的“UFO学”联系到一起……上编 楼兰——没有源头,没有结束的传奇张骞凿空与楼兰王国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楼兰/罗布泊的探险史,应始于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张骞。张骞西行,汉代官方称之为“凿空”,也就是打通向西的通道。当汉武帝的外交使节走出玉门关,叩开西域大门之后,离汉朝最近的国家、占有今塔里木东端罗布泊地区的小国楼兰,就走进了中国历史。西出玉门,进入白龙堆沙漠,在三陇沙附近,林立的“雅丹”——风蚀(或水蚀)土垄——激发了行旅关于龙城的想象。走过使人无从下脚的皴裂板结的盐块,便可以望见烟波浩渺的罗布泊,可以在原始胡杨林中放牧疲惫的驼马了。再不远,就是掩映在植被丛中的不设防的居民点。来自中原的汉使竟发现这儿有一个自生自灭、立国已久的古国——楼兰(后来改称鄯善)。没人知道这个语言、种族迥然不同的神秘国家来自何方。也许是白龙堆沙漠和三陇沙的雅丹隔绝了汉与楼兰这两个紧紧相邻的国家。到了张骞“凿空”,才把楼兰置于中西交通的关键位置上,从此,楼兰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成为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也彻底改变了楼兰的历史命运。今天,三陇沙、白龙堆、盐硷板结、雅丹林立,这一切在彭加木和他的科学考察队进出时,与张骞通西域时并无二致,但三河(塔里木、孔雀、车尔臣)竞注、水网密布的“中亚地中海”蒲昌海(罗布泊),已干涸得滴水全无。河湖水域之际,尤其是河流尾闾的覆盖率高达百分之四十的植被死绝,这就使当代的探险家完全置身于“生命的禁区”,使坚韧顽强、不避险阻如彭加木,也未能幸免于难。而那个有声有色地在罗布泊一带立国700年以上、具有独特文明的楼兰王国,却像源于冰峰雪岭、渗进戈壁荒漠的内陆河,从史册上、生活中消失得一干二净……永远醒不来的恶梦汉朝与匈奴的战和,可以说是秦汉史的“说不尽”的话题。其实,早在秦始皇着手统一天下时,匈奴就已是强秦北方的一个永远醒不来的恶梦,以至人们把“亡秦者胡也”这个流言,与不世之工——修筑长城联系到一起。汉高祖刘邦挟“扫平六合”、“威加海内”的余威,亲率32万大军北拒匈奴,结果竟被匈奴围困在雁门关一线的平城,全军绝粮达7天,只好用谋士陈平的“奇计”解围。这个“奇计”,被史家称作“薄陋拙恶”,所以像《史记》这类史著竟以“其计秘,世莫得闻”为托辞,不载具体内容,并以“春秋笔法”在陈平传写下这位美男子自称“我多阴谋”,此生必将“以吾多阴祸”。结果,陈平解脱匈奴之扼的“奇计”成为历史的又一个问号。吕后继刘邦主天下,匈奴单于进一步致书调戏这个骄横不可一世的女主,说什么吕后是寡妇,而自己则“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显然没把她放在眼里。而吕后也只有忍气吞声,以和亲俯事匈奴。匈奴的存在,使汉代的西行为朝野瞩目,分外难得,也特别必要。匈奴与汉争夺的,不是广袤空旷的土地,这在一个马背上的王国是可以随得随弃的。对于匈奴至关重要的,则是自由驰骋的空间。所以他们之间(在游牧与绿洲之间)绝无调和的可能。初入中国史册汉文帝即位,以休养生息立国。皇帝准备增建一处台观,工程预算要用百金,相当十户人家一年的生活费,便立即下马。对待北方的宿敌匈奴,仍以和亲为国策。而匈奴却乘秦汉兴替、无暇顾及这个机遇,击败了世仇大月氏,作好了与汉一争天下的准备。汉文帝前四年(前176)匈奴单于给汉文帝写了一封踌躇满志的信,宣称:“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强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匈奴单于特意强调已使楼兰、乌孙这几个西域强国臣服,只是想证明已经完成了对汉帝国的钳形包围,从北方、西方都构筑了扼制汉朝国力扩展的壁垒。西域成为匈奴的牧场。这封著名的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古国楼兰之名。然而,这时上自皇帝下至将相,对这个被列为“引弓之民”(用弓箭作为谋生的基本设施)的楼兰王国,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匈奴单于写这封信时,不一定将其视作“最后通牒”或宣战国书。但那时汉帝国东、南方是尚不能征服的海洋,如果不想沦为二等强国,就只有走向西北。汉与匈奴,除了战争外还会有别的前景吗?从进入中国史籍起,楼兰的历史命运就清楚得不能再清楚了。第一个探险家的报告中国史籍中最早的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有些书籍,曾把《史记?大宛列传》前半部分改称为张骞所著的《出关记》。这个提法尚有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只在《隋书?经籍志》见到著录有一种地理类的书,叫《张骞出关志》,没有注出作者。而这个“出关志”排在南朝宋的僧人昙宗的著作之后,所以,可能是南朝宋或稍后的南北朝时人所作。尽管如此,一般认为《史记》中有关西域的国情资料,直接得自大探险家张骞的两次西行报告。《史记?大宛列传》中说:楼兰,是西域小国。建国于盐泽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击”。由于占据了中西交通孔道上的咽喉位置,所以在汉与匈奴争夺西域控制权的过程中,楼兰的取向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所谓“盐泽”,就是指罗布泊。在秦汉史籍中,罗布泊或称盐泽、泑泽、蒲昌海、临海、辅日海、牢兰海等。盐泽,取意于是个咸水湖,泑泽,取意于地势低洼,水域青黑。罗布泊或罗布淖尔这一名称,则出现较晚。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楼兰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国都名叫“扜泥”。《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柽柳(红柳)、胡桐(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这样一个贫瘠、弱小的化外之国,在汉与匈奴旷日持久的战争状态中始终处在风口浪尖境地,完全是由其地理位置决定的。汉朝在西域初露兵锋汉武帝听取了张骞关于西域情况的报告,一心想把势力扩展到中亚的大宛等国家。这样,与钳制汉朝,不欲使其向西发展的匈奴,就处在了不宣而战的战争状态。国力一直处在上升时期的匈奴,当然不希望有人把一条腿直伸进它后院的马厩当中,战争从一开始就是无可避免的了。是汉代使臣张骞,把汉与匈奴引向了战争,而张骞的后继者——受命出使西域的使臣们——又把楼兰置于汉军出击西域的第一冲击波当中。据《史记》、《汉书》记载,张骞使还长安,为朝野开启了封闭多年的“西窗”,汉武帝决心向西发展,“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这使者西行,都是由玉门关经楼兰再前往各地,“楼兰、姑师 当道苦之,功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匈奴奇兵时时遮击使西国者。使者争遍言外国灾害”。于是,汉武帝命从票侯赵破奴率属国骑兵以及从边境各郡征调的数万军队,陈兵于匈水,欲与匈奴主力一战,而匈奴避其锋芒,并不正面迎敌。于是赵破奴便挥师西向而击破姑师。姑师也是汉武帝时在中西交通古道上的当道小国。那个一再为楼兰人的劫掠困扰的使者王恢,正在赵破奴军中作向导。赵破奴给王恢轻骑兵700人,王恢便兼程奔袭楼兰,一举俘虏了楼兰国王。这一以武力向西域各国示威的军事行动圆满结束后,赵破奴晋封为浞野侯,王恢受封为浩侯。汉朝把边陲的烽燧亭障自酒泉延展到玉门关,作好了随时在西域进出的战术准备。面对朝发夕至的汉朝骑兵,楼兰王只得表示降服,并成为汉的属国。但匈奴势力依然强大,便派兵出击楼兰。于是,身处铁锤与砧板之间的楼兰王,只得采取了“走钢丝”的策略,派一个儿子到匈奴作质子 ,派另一个儿子到汉朝作质子。汗血马的索取那时,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已进行了好多年,大将军卫青曾七击匈奴,但仍然没有把握住战局的主动权。战场广阔无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那是骑兵的角逐。汉使从西域回到长安,向朝廷奏报大宛国出产良驹,名叫汗血马——流的汗是血红色的。这种名贵的骏马,出自大宛国的贰师城。于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特派使节带上千金及金铸之马,前往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要求得到汗血马。大宛国王不但拒绝了这一要求,还指使其属国半路上掩杀了返朝的汉使。汉武帝便任命宠姬李氏的哥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统率大军,前往讨伐大宛国。匈奴当然不希望汉朝攻下大宛,就决定分段阻击战线过长的汉朝远征军。由于李广利兵力强盛,不敢正面拦截,便派专人到楼兰,命令楼兰王等李广利主力过完之后,截杀后继的文职官员及掉队者。李广利也许正是考虑到长途奔袭,首尾难顾,便在玉门关留下一支由部将任文带领的部队断后。任文捕获了匈奴的信使,知悉这一计划,便立即上报朝廷。汉武帝命任文就近发兵捕捉回楼兰王。在长安的宫廷上,汉武帝当面指责楼兰王助匈奴攻汉。楼兰王却说:“一个小国处在两个大国之间,不两头讨好怎么能生存下去?我并不想这么做,只要能把楼兰国的臣民全迁到玉门关以内,便能根绝此事。”汉武帝很欣赏楼兰王的直言不讳,也认为那确实是实情,就没有责罚楼兰王,放他回楼兰了。此后,楼兰便公开实行等距离外交,汉、匈奴谁也不得罪,可这样一来,匈奴再也不信任楼兰王。实际在“诸引弓之民”中,楼兰确实与乌孙、车师等部落王国有所不同。贰师将军李广利以三四年的时间,终于抵达大宛都城,大宛杀其王降汉,并献出数十匹汗血马。又过了几年,楼兰王去世,国人求汉让他们的质子回国即王位。但这位质子在长安时触犯了汉朝法律,被处以宫刑,当然不能再回楼兰继承王统了。从此,楼兰与汉朝关系就日见疏远,又开始受匈奴指使,一再遮杀汉朝使节。冒险家傅介子汉昭帝继位,大将军霍光柄政。霍光之兄霍去病是对匈奴作战的统帅,曾有“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豪言壮语。霍光当权后,很快就采纳了平乐监丞傅介子打击西域的楼兰等国,以削弱匈奴势力的建议。傅介子原来也曾是汉朝出使西域各国的使者之一,对西域的楼兰、龟兹等王国以两面讨好态度对待汉朝使团,有较真切的感受。他最初建议,派自己出使龟兹,以便刺杀龟兹王,作为对亲匈奴者的惩戒。但霍光却说:“龟兹路比较远,先在楼兰试试效果如何再说。”以此也可以看出,楼兰在汉朝的西域战略中占有优先的地位。傅介子说走就走,很快就到达了楼兰王都。此行他的公开身份是赏赐西域各国的特使,除了卫士,还携带了大量金币丝绢。一开始,楼兰国王安归没有亲自接待傅介子,对他比较冷淡。他故作受了冷落而要离去的姿态,率随从离开王都西行。到达楼兰西部边界时,他却特意对送行的楼兰国译员说:“皇帝派我以黄金锦缎遍赐西域各国。既然你们的国王不亲自来接受这些赏赐,我只有到其他国家去了。”说完,故意让译员见到了所带的金币。译员立即向国王报告此事,国王马上赶来见傅介子。傅介子设宴款待国王,在宴席前还陈列着那些黄金丝绸。大家都喝得醉醺醺的,傅介子说:“天子让我私下里跟你谈点事。”楼兰王还以为有什么好事,就随傅介子进入帐篷中屏退左右谈话。刚进帐篷,两个埋伏好的壮士从楼兰王的背后行刺,利刃穿胸,楼兰王立即死去。楼兰王带的亲信仆从吓得四散奔逃,傅介子当场宣布:“楼兰王安归对汉朝负有罪行,常受匈奴指使,遮杀汉朝派赴西域的使节,汉使安乐等三人都为其所杀,还杀了安息、大宛等国派赴汉廷的使节,盗取了使节印信及贡品。天子派我来处死有罪的楼兰王,并立在汉作质子的楼兰前太子为新的楼兰王。汉朝大兵已至,谁敢轻举妄动,就会遭到灭国之灾!”于是傅介子持楼兰王安归的首级回到长安,受到汉昭帝嘉奖,将楼兰王首级悬于北阙,封傅介子为义阳侯。傅介子远赴楼兰刺杀国王的举动过于冒险,其实这是一个威慑行动,朝廷明知道楼兰王国的两难处境,善后比较稳妥。楼兰改国名鄯善伴随大军压境,朝廷宣布立安归的弟弟尉屠耆为新的楼兰王。安归即位之初,因为汉使常强行要求楼兰派向导译员,并提供饮水给养,而且一再受到汉朝吏卒的勒索欺辱,便在匈奴离间下,采取了亲匈奴的政策。他的弟弟尉屠耆反对亲匈奴,便弃国降汉,并向朝廷奏报了楼兰国情,这也是派傅介子作为刺客到塞外冒险的动因之一。此时,尉屠耆凭借汉朝的支持,得立为新王,便改国名为鄯善。为示郑重,由朝廷刻制了鄯善国印,并赐给尉屠耆一名宫女作为夫人。他离京赴任那天,由丞相率文武百官至长安横门外,为其祖饯送行。尽管如此,尉屠耆仍然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处境。以前数代楼兰王都是因为身处汉、匈奴两强之间无以自处,而身遭横死,自己摆脱厄运的作法,是两强择其一——完全倾向于汉。他在接受王位离京之前,亲自向皇帝陈言:“我只身离开楼兰已久,一直住在长安。如今回国等于孤身涉险,势力单弱无依,而安归的儿子在国内相当有势力,很可能会为其所杀。楼兰有一个地方,叫伊循城,土地肥美,良田无边。希望汉能派军士长驻在那儿屯田积谷,这样我才有依托。”汉昭帝同意了这个要求,立即派司马一人,率军士40人,前往伊循屯田,并借以镇抚楼兰。伊循城又更置都尉,成为汉代控制西域的重要支撑点。此后,楼兰改名叫鄯善。但为了叙述方便,一般也通称楼兰。伊循城,一般认为是今若羌县米兰古城。伊循与轮台,都是西域早期的屯戍地。随着匈奴国力的削弱,西域各国的国力在错综复杂的战和中,互有消长。不管怎么说,楼兰一直是丝绸之路上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城邦。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作者简介

杨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元代文学。出版元代文学研究专著3种,整理出版古代文献8种,论文140篇,共760万字。主编书籍30部,丛书3种。曾获省级以上奖励数十次。任中国国家图书馆特聘咨询委员、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主编“西域探险考察大系”、“中国西部探险”等一系列丛书,著有长篇小说《生死西行》;探险纪实作品《最后的罗布人》、《黑戈壁》、《荒漠独行》等。 作者是国内著名的斯文·赫定研究专家、探险纪实作家,在考古研究、探险发现方面卓有成就,拥有丰富的探险经历和写作实践,其作品在这一领域中有广泛的影响和知名度。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非常好的书

    非常喜欢,作为一种历史读物,深入浅出有吸引力。

    2016/4/5 22:08:57
    读者:zzm***(购买过本书)
  • 主题:西域的书,难得

    在中图买习惯了,谢谢

    2015/7/7 22:17:41
    读者:131***(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