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7-01
开本: 16 页数: 250页
读者评分:3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0.6(4.3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9206478
  • 条形码:9787509206478 ; 978-7-5092-0647-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 本书特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是由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 目录

1 苏军坦克部队的诞生苏军坦克部队是以从白卫军手中缴获的英制和法制坦克及从海外秘密购买的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许多负责组建这支新型部队的先驱们都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的军事肃反中遭到迫害或销声匿迹了。2 纵深作战人们通常认为德国是*先发展并完善纵深突破装甲战术的国家。但实际上,苏联的装甲作战理论家及装甲车辆设计师们才是这方面的先驱。他们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装甲战术及坦克使用的研究,并*终以此赢得了与纳粹德国的战争。3 轻型坦克轻型坦克一般作为侦察车使用.在主力部队投入战场之前进行情报搜集。从理论上讲,轻型坦克灵活性强、速度快、体积小,完全可以弥补其装甲薄和火力弱的缺点。但是.在东部战线,轻型坦克却非常脆弱,并遭受了重大损失。4 中型和快速坦克红军以BT系列快速坦克进行的实验为20世纪*优秀的坦克之一——T一34坦克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 941年德军的入侵使20世纪30年代苏军用BT坦克实验而得出的纵深作战理论获得新生。5 T-34坦克T-34坦克的出现也许令德国人感到意外,但实际上,它的研究与发展历程长达好几年,而且还经过了苏联设计师们与苏联官僚的政治斗争。T-34坦克的设计朴实无华,具有多用性,可以在不中断生产的情况下,方便地进行武器升级及其他改进。6 重型坦克20世纪30年代,重型坦克甚至“超重型”坦克深受苏联设计师及士兵的青睐.尽管实践表明这种多炮塔的坦克并不切合实际。然而,KV-1大型坦克却为新一代威力强大、装备重武器并具有高防护力的坦克,如“约瑟夫-斯大林”、IS-2和IS-3坦克.提供了理想的底盘。7 战争后期的坦克战争后期的坦克是苏联吸取了本国及东欧地区作战的经验教训之后设计出来的.一直服役到20世纪60年代。生产这些坦克时仍然强调火力和防护,车组人员的舒适问题处于次要地位。这些坦克在战场上频频让德国人吃惊不已。8 在苏军服役的外国坦克1941年坦克大量损失之后.苏军主要依靠从敌军手中缴获的战车及英、美提供的坦克作战。大部分西方坦克质量平平.但在苏军新型坦克投入战场之前,它们发挥了关键的作用。9 斯大林的遗产在二战中经过磨炼的坦克设计在战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威力强大的新型装甲战车的出现,20世纪30年代的纵深突破战术被人们重新启用;然而,未来的欧洲战争可能使用的将是令人恐怖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附录
展开全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 节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对1945年以前在苏军服役的40多种坦克进行了研究,是一本权威性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从20世纪20年代苏联坦克兵种的组建入手,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斯大林的肃反、1941年德国的入侵,再到库尔斯克规模宏大的坦克大战以及*后的柏林胜利,详细论述了苏军坦克部队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 相关资料

插图:1945年4月25日,强大的红军第1、2、3和4近卫坦克集团军完成了对希特勒第三帝国首都柏林的钢铁合围。这些苏军装甲部队,共计4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盟军参加对柏林突击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总计有6250辆),是于10天前离开德国首都柏林以东80~144千米的奥得河桥头堡的。G.K.朱可夫元帅率领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1、2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向柏林市郊推进过程中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最终突破德军精心构筑的防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I.V.科涅夫元帅领导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3、4近卫坦克集团军,从更远的南部出发,却很少遇到抵抗,快速撕开了德军阵地,直追德军至柏林城下。虽然每支部队都希望能在4月26日之前率先进入柏林,但实际上,所有这四支精锐的坦克部队——在46.4万名步兵和1.27万门火炮的支援下,都准时抵达了预定阵位,做好了突击柏林市区的最后准备。装甲卫队的胜利在苏军炮兵强大火力的掩护下,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2方面军向德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发起了冲击,在残破的建筑物中间展开了激烈的接触战。在狭窄的街道里作战主要是以近战为主,苏军坦克只有在步兵和工兵的支援下才能向前推进。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使用了多种型号的坦克,其中以T一34/85中型坦克为主,这种坦克主要是针对开阔地带的高速机动作战而设计的,不过在城市战中也表现出了足够灵活的适应能力。为步兵提供直接支援的通常是装备厚装甲和重型火炮的KS-1和IS-2重型坦克以及各类自行武器。而最具威力的自行武器当数ISU-152自行火炮,在短距离内,其152毫米的大口径火炮对建筑物有极大的摧毁能力,通常只需一发炮弹就可以将整个房顶掀掉。随着苏军装甲部队向柏林市区的推进,苏军指挥官们针对在建筑林立区域作战的特点,迅速调整了战术。苏军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并不是来自于德军的装甲部队,而是来自于那些手持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为了对付这种威胁,苏军坦克指挥官将其大编组的作战部队,比如旅,分解成由3辆坦克组成的小型作战组。当1辆坦克沿街道左侧行驶时,另1辆坦克在街道右侧防护,同时,第三辆坦克在它们稍后一点沿街道中央行驶。靠左侧行驶的坦克负责攻击其右侧的目标或可疑目标,与此同时,靠右侧行驶的坦克负责街道的左侧,沿街中央行驶的坦克又负责保护这两辆坦克。在这个前卫的后面通常跟随着10辆其他装甲车辆作为后备队,以替换3辆前卫坦克中受损的车辆。在坦克的支援下,V.I.崔可夫将军的第8近卫集团军前线步兵分队成功地在5月5日之前攻占了德国国会大厦。尽管在柏林的战斗又持续了好几天时间,直到1945年5月9日才正式结束,但是,在5月国际劳动节期间在德国国会大厦上升起红旗标志着苏军对纳粹德国的胜利和苏军最辉煌的时刻。而站在胜利最前面的就是坦克、苏军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的军官和士兵们。在解释苏军对德战争,也就是苏联人所说的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时,仅仅考虑苏军坦克的数量、类型和性能是远远不够的。发动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规模的战争需要动员整个国家的人力、经济、技术和财政资源,才能建立大规模的军队,装备高质量的武器,进行有效的作战训练,将这些因素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柏林之战清楚地表明,苏军在1945年不仅拥有了取得胜利的数量优势,而且还拥有将所需武器装备和战术有机结合的能力。到战争结束时,实践已经证明,苏军是所有参战部队中最精通大规模装甲作战的部队,当然,这种观点还存在争议。了解苏联建立强大装甲部队所需的技术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进程以及他们为赢得战争胜利所采用的方法(也就是职业士兵所说的条令),将是本书前两章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坦克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蒂姆·比恩(Bean.T.) (英国)威尔·福勒(Fowler.W.) 译者:李本明 王熙玲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