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作者:刘金涛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2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14.4(4.0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273444
  • 条形码:9787030273444 ; 978-7-03-027344-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本书特色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变幻莫测,文化间的冲突与交融日渐凸显,生态、环境危机更加严峻,所有这些构成了新世纪*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随之超越了地域、时间、领域的局限,国际的、国内的、当前的、未来的、经济的、科技的、环境的等各类相关因素之间的冲突与吸纳、融合与排斥、重叠与挤压,构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图景。软科学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良方。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文献作了综述,系统地回顾了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历程,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间的财政权力关系博弈模型为分析框架,分析了财政分权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制度环境机制,对中国财政分权改革进行了分阶段的实证检验。本书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历程及必要性、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以及消除财政分权的制度性障碍、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等方面,阐述了财政分权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本书内容充实,资料丰富,是财政科研、教学人员及实际工作者有益的参考书。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目录

总序
第三辑序
前言
**章导论
 **节 分权问题概述
 第二节 财政分权理论的基本概念及有关问题
第二章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综述
 **节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综述
 第二节 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历程及必要性分析
 **节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历程
 第二节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节 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资源配置机制分析
 第三节 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作用机制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节 财政分权指标的选取
 第二节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
 第三节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线性关系检验
 第四节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检验
 第五节 中国现行财政分权的“预算外”过度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消除财政分权的制度性障碍,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节 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起负面作用的制度性因素
 第二节 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中国财政分权改革对策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节选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文献作了综述,系统地回顾了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历程,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间的财政权力关系博弈模型为分析框架,分析了财政分权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制度环境机制,对中国财政分权改革进行了分阶段的实证检验。《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历程及必要性、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以及消除财政分权的制度性障碍、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等方面,阐述了财政分权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内容充实,资料丰富,是财政科研、教学人员及实际工作者有益的参考书。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在公共产品与居民偏好的关系上,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的不确定性更小的假设较为符合现实。因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所管辖的居民之间相隔甚远,这种距离对于信息的传递可能有负面影响。如果不确定性是距离远近的一个函数,那么,只要这类不确定性存在,理论上就应当要求地方自治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由此可见,特里希是从信息传递存在着距离阻隔,从而使中央政府在了解公众的边际消费替代率时带有随机倾向,即带有偏好误识这个方面提出了地方自治的必要性。“偏好误识”理论所揭示的不确定性,是地方分权主义的一种更为有力的理论。(六)夏普“依政府职能分权”的理论夏普认为,不同级次的政府部门具有不同的职能,相互之间不能替代。从国家的经济职能看,实现调控的职能要由中央政府来实施,社会福利分配的职能也应由中央政府来执行。而资源配置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效用,因此,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应是以资源配置效率为参照标准。就公共产品来说,消费者的意愿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而地方政府恰好能敏感地顺应其区域利益,取得资源配置的最好效果。因此,应该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再依据各级政府正常行使其职能的财力需要,相应划分财政管理权限。这一观点与施蒂格勒的分权理论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施蒂格勒主要从公众需要的角度论述分权的必要,而夏普着重从如何更好发挥政府职能的角度论述分权的必要。(七)布坎南的“分权俱乐部”理论布坎南提出的“俱乐部理论”把地方政府比做提供公共产品的俱乐部,随着俱乐部成员的增加,现有成员所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成本将由更多的成员来分担,但是新成员的加入会产生外部不经济,使公共设施拥挤,一个俱乐部的最佳规模就是在外部不经济所产生的边际成本正好等于由于新成员分担运转成本所带来的边际节约点上。布坎南认为,各级政府之间的经济的或有效的职责划分,取决于公共行动溢出效应的地理范围的大小。每一种公共性产品和服务仅仅对有限的一组人口来说是公共性的,这组人口的范围决定了应该履行职责的政府单位的规模经济。布坎南应用了一个简明的层次图来阐述这一问题,如图2.1 所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