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唐诗鉴赏

作者:陶文鹏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0-01
所属丛书: 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开本: 16 页数: 462
读者评分:4.5分1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9.8(5.5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唐诗鉴赏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5440921
  • 条形码:9787535440921 ; 978-7-5354-4092-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唐诗鉴赏 内容简介

本书从数万首唐诗中选取出300多首诗,加以赏析。包括:《从军行》、《闺怨》、《少年行》等。

唐诗鉴赏 节选

《唐诗鉴赏》由知名学者陶文鹏先生主编,精选了经典唐诗300余首。该书信息密集,语词阐释,意境神会,情感还原,思想深华,众妙毕备,探幽入微;风格独特,思想开放,多元解构,追求通俗美感,避免专业枯燥;图文辉映,传世名画原汁原味,图文互补相得益彰!

唐诗鉴赏 相关资料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秋晚登山的所见所感,风格质朴自然、平淡悠远,颇有陶诗意趣,在盛行绮靡浮艳诗风的隋唐之交,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东皋”,东方的水边高地,指王绩在绛州龙门隐居时附近的小山,但未必是确指。陶渊明《归去来辞》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句子。昕以“东皋”便有了隐居之地的意思,王绩自己即自号“东皋子”。“徙倚”,徘徊不定。“欲何依”,指心情怅惘,无所依归。这两句统摄全诗。第一句写诗人在暮色中登高远望,颔联、颈联即是“望”之所见:第二句写诗人独自徘徊,心头萦绕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愁绪,尾联表达的,正是这种无所依归的情感。中间两联写登高之所见。首联第二句已经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所以这四句写景,将他孤寂无依的情感融入了景色。借景抒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两句写静景。时值深秋。诗人目力所极,树上的叶子一片金黄,血红的落日余晖洒满山峦。诗歌虽然没有直接描绘颜色,但读完这两句诗,读者的脑海中都能浮现起一幅远近层次分明、光色交相辉映的秋景图。这幅美丽、静谧的图卷背后,蕴含着诗人如同秋景一样萧瑟的心境。“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两句写动景。牧民“驱犊返”和猎人“带禽归”,人物由远及近,动态宛然可见,似乎还夹杂着牛儿哞哞、马蹄得得的声响。牧民和猎人的出现,不但没有破坏这幅图景的静谧,反而通过这种典型的乡野人物的活动,使得画面不再单调、呆板,画龙点睛般地为它带来了一丝生机和野趣。这种和谐、自然的景象。正是隐士所渴慕的。陶渊明欣赏到这样的景致,悠然心与神会。吟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二十首》)的句子。王维置身于此景,也会产生“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的感叹。那么,置身于此情此景,王绩是一种什么心境呢?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顾”,回头看。“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商。伯夷、叔齐深以为耻,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作歌日:“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怀采薇”,也就是怀想隐居不仕、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诗人远眺良久,回顾匆匆归家的牧民、猎人。却并不相识,因而也就无从与他们交谈。牧民、猎人虽然与王绩一同生活在这个美丽而宁静的乡村,却似乎与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诗人内心充满了苦闷和惆怅。可以看出,虽然同样隐居于山野,但王绩却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找到精神的寄托。陶渊明隐居,不但与自然产生了精神的契合,还与身边的农夫结成了朋友,“务农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其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即是明证。所以陶渊明隐居田园,真正得到了精神的慰藉。王绩则不然,他没有与诗里出现的人物结成知己,只能一个人独自思慕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士。这是因为他性情孤僻,还是因为他清高耿介而又目无下尘?我们不得而知。 (阮爱东)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赏析】 民间俗谚说“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除开外貌,恐怕让人觉得差异最明显的,便在于气质。一个人气质的养成,大约与他的阅历、职业、性情等有很大关系,善于识鉴者只需看一眼,便能将“他”从芸芸众生中分别出来。《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的一个小故事说,曹操准备接见匈奴使者,但他自觉相貌丑陋,恐怕丢了泱泱大国的体面,于是让著名的美男子崔琰冒充他,自己却扮成卫士,“捉刀立床头”。会见完毕。曹操命人探问匈奴使者对自己的看法,使者回答说:“魏王(指崔琰假扮的曹操)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看来,这位匈奴来使的确是一位巨眼英雄,一眼就通过“捉刀”者的非凡气质识破了他的身份。人有气质,文学作品也有“气质”。宋人李涂曾经这样评唐宋几位著名文人的散文:“韩文如海,苏文如潮,欧文如澜,柳文如泉。”确实,韩愈雄奇奔放、苏轼恣肆豪健、欧阳修纤徐简畅、柳宗元峻洁孤峭,四位文豪的文章有着明显的“气质”差异。苏轼则在《答张文潜书》中将“人”与“文”联系到一起:“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这就是“文如其人”的由来。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文章风格同他的性格特点相似,什么样的人,便写什么样的诗。如果这个说法成立,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诗文作品,大致推断出这个人的性情和气质。

唐诗鉴赏 作者简介

陶文鹏,1941年生,广西南宁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吴世昌先生,专攻唐宋诗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遗产》杂志主编。曾发表《意象与意境关系之我见》、《论唐诗对唐代人物画的借鉴吸收》、《论宋代山水诗的绘画意趣》、《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论李商隐诗的幻象与幻境》等重要论文,著有《唐诗与绘画》、《苏轼诗词艺术论》、《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宋代诗人论》等专著,另有《诗歌史话》、《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宋词选评》、《宋诗精华》等编著多种。

商品评论(1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