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站台-贾樟柯故乡三部曲-2

站台-贾樟柯故乡三部曲-2

作者:贾樟柯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3-01
所属丛书: 贾樟柯故乡三部曲
开本: 32开 页数: 340 页
读者评分:4.7分23条评论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8.9(6.5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站台-贾樟柯故乡三部曲-2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400739
  • 条形码:9787547400739 ; 978-7-5474-0073-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站台-贾樟柯故乡三部曲-2 本书特色

《站台》是贾樟柯的一段个人成长回忆录,片中有令人熟悉且怀念的县城、县城中的年青人……处处充溢着过去生活的影像,而影片,正是通过在新旧交替时期从县城走出的一群年轻人的爱情与生活,表达一种对普通人的尊重和生活理解,将普通小人物当成了重要历史进行展现。《站台》表现的不仅仅是影片中人物不断走穴经历的种种车站,而是一个个交错的历史片段,一种历史的背景在影片里发挥着命运的力量,并且正是这种力量,让普通人的命运成为历史,那些为梦想、生活奔波的小人物构成了历史的真实注解。 本书收录了这部电影的剧本以及一些评论文。

站台-贾樟柯故乡三部曲-2 内容简介

《站台》是一部在社会变化中反映人物变化的影片。片中人物从富有理想和热情,渐渐落入平凡生活的成熟,在各种变化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情绪和梦想。这是一部充满理想的普通人生活的关照电影。在巨大的社会变迁中,*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影片用充满深情的眼光注视了他们。用一种深沉缓慢的镜头,记录下一群青年人的流浪生活,这是一群在路上的青年,*又回到了他们的故乡。在新的生命降临后,他们把他们的热情燃烧后,又获得了暂时的平静。 本书是关于介绍这部电影的评论集。

站台-贾樟柯故乡三部曲-2站台-贾樟柯故乡三部曲-2 前言

我上电影学院时已经23岁了,同级的大部分同学都高中刚毕业,他们和我相差五岁。我知道我没有多少青春可以挥霍了,23岁的人在我的家乡早就结婚了,或许已经有了小孩,那时像我这般年纪的朋友都喜欢留胡子,为的是一家三口,骑自行车穿行县城时有个户主的模样。 在学校,我没有了呼朋引伴的热情,甚至没有兴趣去运动。我丢掉了清晨弯腰压腿打拳和下午踢足球的习惯。人看起来安静了下来,其实是现实让我打不起精神,未来又让人焦虑。 每到夜幕降临,看同学们涌出校门与不同的际遇约会,就知道生活对他们来说还新鲜。我却觉得自己老了,晚上自习室成了*好的去处,那里可以抽烟,就拎一卷儿500字一页的绿格稿纸,拿一枝笔坐在里面,点烟,落笔。自习室里人不多,个个模样凄苦,一看就是电影学院少数几个没有爱情在身的人,我们落魄,像书生。 当粗宽的笔在同样粗宽的绿格子纸上行走,渐渐就会忘我。忘我则无欲,也就勉强有了幸福感。他们是青春作伴,而我有往事相随。每一次拿着笔面对白纸,思绪就不由地回到家乡,那遥远的汾阳——我的边城,我的国。 我在那里长到21岁,曾试着写诗画画。生活里的许多事像旷野里的鬼,事情过了他还不走,他追着你,一直逼我至角落,逼到这盏孤灯下,让我讲出事情来。那时,我开始写《站台》,写一个县城文工团80年代的事情。80 年代的文工团总有些风流韵事,80年代我从十岁长到二十岁。从那时到现在,中国社会的变化比泼在地上的硫酸还强烈,我搞不清我为什么会如此矫揉造作,内心总是伤感。 每次落笔都会落泪,先是听到钢笔划过稿纸的声音,到*后听到眼泪打在纸上的滴答声。这种滴答声我熟悉,夏天的汾阳暴雨突至,打在地上的**层雨就是这样的声响,发白的土地在雨中就会渐渐变黑。雨打在屋外的苹果树上,树叶也是“沙,沙”的声响。雨落苹果树,树会生长,果实会成熟。泪落白纸,剧本会完成,电影也会诞生。原来作品就像植物,需要有水。 剧本写完,五万字,一百五十多场,粗算一下需要三个月拍摄才能完成,就想拍成电影遥遥无期了。好像美景总在远处,失意的人总爱眺望。傍晚趴在宿合窗户眺望远处,远处北影明清一条街灯火辉煌。心烦意乱之时,披了军大衣,溜进北影看别人拍电影。寒冷中一堆烈火,元家班兄弟正在拍《方世玉》。突然哭声传来,定睛一看,李连杰背一个婴儿,手拿武器,在烈火前表演武打。 那时候票房的保证叫“拳头加枕头”,想到自己刚刚写的那些文字,究竟会有谁愿意投钱变成银幕上的真实,便又断了拍片的念头,心里暗想这些文字或许将来可以出书变成小说。一晃到了毕业时分,宿合里更加空荡,有人成群结队去拍毕业作品,多数人消失在城市里。我一个人守着六楼空荡荡的楼道反复来回,独听自己的脚步声,这氛围像柯恩兄弟的电影《巴顿芬克》。 春节临近,照样得归乡。这一年北京到太原的高速公路还没修好,坐火车14个小时,辗转回到汾阳。进了县城就见两边店铺都写了大大的“拆”字。回家落座,父母欢心。我一个人在阳光下发呆,爸妈在厨房里炒菜。这样烟熏火燎的午后,是我记忆中*美好的时光。一家人围坐,几盘小菜,我讲些外面的见闻。父亲说:你回来的正好,县城要拆了。 放下碗筷,飞奔进县城,看这些有几百年年龄的老房子,想这些我从小在里面进进出出的店铺马上就要烟飞云散,心里一紧,知道我所处的时代,满是无法阻挡的变化。就像康、梁的晚清,就像革命之于孙文一代,白话之于胡适等人,每个人有自己的时代,每代人都有他们的任务。而今,面对要拆除的县城,拿起摄影机拍摄这颠覆坍塌的变化,或许是我的天命。那一年,我二十七岁。 回家,又是孤灯。写作真的像长跑,从**个字到*后一个字,从**个人物出场到他的命运终结,这个过程要你一笔一划写出来。没有人能够帮你,就像在长跑的路上,可以有人给你加油喝彩,但脚下的路仍需要你一步一步走过去。写剧本也一样,就见桌上的稿纸展开撕掉,再展开再撕掉,终于写下一行字:“靳小勇的朋友,胡梅梅的傍家,梁长友的儿子,小武。” 这片名的笔法学白“文革”时候的《人民日报》文章,“文革”时揪出“反动派”要抓住他的人脉,而这变革时代,变革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片名虽好,但长了一些,*后把前面的定语划去,只留下人名:小武。 写完之后怀揣剧本,骑自行车去了邮局。在长话室里等国际长途,接线员接通我的某香港小资朋友,跟他说我要拍《小武》,问他是否有兴趣投钱。事情突然,把他搞得有些莫名其妙。他让我把剧本寄过去再说。从长话室出来,才发现我的县城到底是现代化了,邮局居然也有了传真机,便痛下决心花费五百,把剧本传真到香港。第二天再挂电话,香港朋友说他喜欢《小武》,决定投拍。 《小武》四月十号开拍,就像女人不会忘记生孩子的日子,这日子永生难忘。四月的县城还冷,剧组一行烧香磕头。我在烟雾缭绕的街头跪下,敬天地鬼神,往来神仙,祖师爷唐明皇,朱元璋及卢米埃尔兄弟。这仪式让我确定,这一次真要将文字变成电影了。《小武》拍完,我在这条道上走得还算顺利,于是两千年顺势拍了《站台》。到底难脱革命文艺青年的好大喜功,想想《小武》和《站台》都是关于我家乡的故事,便琢磨着再拍一部,凑个“故乡三部曲”,远的学一下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近的学—下巴金《家》《春》《秋》。 进入新世纪,电影果然也到了多事之秋。先是铺天盖地的盗版DVD,让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分享电影文化。接着DV盛行,独立电影一时热闹起来。韩国全州电影节为了实践新技术,在全球选了三个导演,给钱我们用DV拍三十分钟短片,命题作文叫《空间》。我便去了塞外,在大同游走煤矿矿区,感受那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公共建筑。那些五十年代建造的煤矿、工厂、宿舍,散落郊野,它们过去曾经繁盛辉煌,如今走进新时代却万分落寞。推开工人俱乐部的大门,里面座位千席,可以想到过去群众集会时的热闹,如今灰尘密布,人去楼空。在大同常见孤独年轻人,来来往往独自前行。他们大不同于我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们呼朋唤友,大酒大肉,出入城乡横行霸道。而这些孩子戴着耳机,穿一身运动服,在街道上匆匆而过。网吧里一片键盘声,他们用电脑与世界连接,而彼此咫尺相邻,却从不互相说话。他们有逍遥的生活,也有无法逾越的限制。我想好了,就在这城市里拍一部电影,拍年轻人。 凡事皆有机缘,回北京长途车上,偶翻报纸发现东北发生少年抢劫案。 少年抢劫知道此去危险,想为母亲写几句话,却不知如何落笔,便抄了任贤齐《任逍遥》的歌词,算是写给母亲的知心话。我没听过这首歌,但这一笔让我感慨万千。一下长途车,便奔到音像市场买CD回家聆听。听后才明白,一定是其中一句打动少年心:英雄莫问出身太淡薄。这一句就像在说我,一个县城小子也拍出了电影。对,青春的力量就在于不满现实。 这“故乡三部曲”的确是我不满现实的结果。汾阳,躲在吕梁山里的我的边城,那里的日日夜夜,无数难忘的人和事儿,让我落笔下去变成了电影。这电影又是我的国,里面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是我的世界。 承蒙山东画报出版社愿意出版“故乡三部曲”的剧本和相关评论,在此谢过。还要感谢好朋友简宁。再翻文稿,感慨良多。我常自问,喜欢艺术究竟为何?其中原因从未交待,我愿自供。我会写下去,是因为很多事情尚未改变,我和他们还没有和解。看,这是我*喜欢的自画像——典型的傻叉文艺青年。

站台-贾樟柯故乡三部曲-2 目录

站台
站台文学剧本(工作定稿)
站台(完成影片记录台本)
导演的话
没有终点的站台
漂流的中国青春
行走在中国内陆——评贾樟柯的《站台》
缅怀时刻
花花世界真好
致我县城里的兄弟
从《小武》至《站台》
四季中的站台顾峥
展开全部

站台-贾樟柯故乡三部曲-2 节选

贾樟柯从巴黎回到了他在北京的办公室,一套半地下的单元房。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他的*新影片《站台》获得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亚洲*佳电影奖。 谁在付出成本 80年代中期有一首歌叫《站台》,有点摇滚节奏:“长长的站台,寂寞的等待……”我是在来我们县城走穴的歌舞团演出上**次听到的,那首歌在当时非常流行,差不多这样的演出都会唱。我用它来做片名,故事讲的是从1979年到1990年一个县文工团两对恋人的生活,其实整个电影是在谈80年代中国是怎样生活过来的,面临哪些问题,付出怎样的感情经历。 “文革”一代总说自己经历了中国社会巨大的阵痛浩劫,其实开放的十年,经济商品化的十年,那种震动和对个人影响的剧烈程度我觉得也是非常强烈的。怎么说呢,不能说因为物质越丰富这代人就会越幸福。我更加想关注的是在这样的变革中,是谁在付出成本,是什么样的人在付出成本。 《站台》中有些人和事拍得有点像纪录片,其实我是在拍自己一些亲人的生活状态。我的表弟在私营的煤矿工作,我们电影的**幕,也是我当时**次看见他,他正在和矿长签一个合同,这合同叫生死合同,里面写着“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因为煤矿的安全措施很简单,随时都可能发生问题,但我表弟仍然要去工作,因为他要讨生活,讨一口饭吃。我看到他一个人很瘦弱的身体在矿区里走的时候,我觉得他完全是在付出他的成本,但是他没有什么回报。 放弃理想比坚持理想更难 《站台》里面有很多情节都是我自己的。我1970年出生在山西汾阳。父亲是中学老师,教语文的;母亲是售货员,姐姐比我大六岁,这个四口之家的家庭组合非常普通。母亲家在农村。从我小时候差不多到现在,我们家每天都有乡下的亲戚来来往往,像个交通站一样。其实我们县城往外走一里地就是田野,从南边走到北边差不多十分钟就穿过去了。 我直到26岁才**次看到大海。我学会自行车后做的**件事情,就是骑车到30里地之外的一个县城去看火车。这些事情如今在电影中是发生在比我大十岁那些主人公身上。当时对我这样一个没有走出过县城一步的孩子来说,铁路就意味着远方、未来和希望。 在《站台》中弥漫的那种对外面世界幻想期待的情绪就是我自己体验过的东西。我记得我在十七八岁念书的时候,晚上老不睡觉,总期待第二天的到来,总觉得天亮了就会有新的改变,就会有什么新的事情发生。这种情绪一直伴随着我,和我有差不多生命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 这种期待经过了十年*后落在什么地方呢?落在妥协和失望上。这是非常悲观宿命的一个电影,并不是生活就这样宿命悲观,主要是我自己。在我看来,对生活、环境和习惯的妥协,其实是一种非常伟大的承担。 我以前*早是学习美术的。那时候我们学习美术一点都不浪漫,不是为了追求艺术,而是为了有出路。你知道在县城里,如果想到其他城市生活只有两条路,一是当兵,一是考大学。对我来说当兵没有可能,我也就只能考大学,但是我学习非常差,所以就出去学画,因为美术学校的文化课要求比较低,我们一帮孩子去学美术都是这个道理。刚开始我们并没有理想,就是要讨生活。其实*后考上的也就只有一两个人。其他人**年考不上就回去了,第二年再考也没考上,就算了。而我自己考上了电影学院。刚开始时我觉得自己非常厉害,你看我多坚持,我追求到了自己的理想。但是,当我年纪更大一点时我突然发现,其实放弃理想比坚持理想更难。当时那些中断学业的人都有理由,比如父亲突然去世了,家里需要一个男的去干活;又如家里供不起了,不想再花家里的钱了。每个人都是有非常具体的原因,都是要承担生命里的一种责任——对别人的责任,就放弃了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所谓坚持理想的人,其实付出的要比他们少得多,因为他们承担了非常庸常、日复一日的生活。他们知道放弃理想的结果是什么,但他们放弃了。在县城里的生活,今天和明天没有区别,一年前和一年后同样没有区别。为什么我说这个电影非常伤感呢,可能生命对他们来说到这个地方就不会再有奇迹出现了,不会再有可能性,剩下的就是在和时间作斗争的一种庸常人生。 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对人对事看法有非常大的转变。我开始真的能够体会,真的贴近那些所谓的失败者、所谓的平常人。我觉得我能看到他们身上有力量,而这种力量是社会一直维持发展下去的动力。 从小想当大混混 其实小时候,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个有权有势的大混混。从小学开始我就算有问题的孩子,而且问题非常严重,打架斗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是*危险的。那时候听《岳飞传》里面结拜弟兄,我们十几个孩子就结拜成弟兄,我是老二。这十几个弟兄成天干嘛?就是打架,晚上爬到教室里偷东西,去谁家就把谁家的咸菜吃光。到了五六年级,差不多有一半弟兄都辍学了。我自己是父母逼着我去念初中,我念初一的时候这一半兄弟全部成了小偷。但我跟他们还保持友谊,他们每天都蹲在学校外面等我,我一放学出来,一排小孩儿就一起去看电影录像或者手抄本。 我曾经因为打架被人逼着从二楼跳下来过。那时经常看完录像后就在街上撞人家,找碴想打架。其实什么原因也没有,就是年轻好斗。我们看的都是成龙早期的片子,《醉拳》、《蛇形刁手》等。后来和我一起拍电影的摄影师是香港人,但我看过的香港片比他多多了。对我来说,整个初中年代*吸引我的就是武侠功夫片。

站台-贾樟柯故乡三部曲-2 作者简介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主要导演作品有《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东》、《三峡好人》、《无用》、《二十四城记》,其中《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著有《贾想》、《中国工人访谈录》等书。

商品评论(23条)
  • 主题:

    三部曲仅收二部,有思想、有创意!

    2020/6/5 13:00:09
    读者:shq***(购买过本书)
  • 主题:最喜歡的華語導演之一。

    賈科長寫的,就想看。

    2020/5/22 11:25:11
    读者:******(购买过本书)
  • 主题:站台-贾樟柯故乡三部曲

    站台-贾樟柯故乡三部曲,值得文艺青年好好琢磨会

    2018/1/19 2:59:21
    读者:191***(购买过本书)
  • 主题:贾樟柯故乡三部曲要珍藏的

    贾樟柯故乡三部曲要珍藏的,书很不错。

    2017/9/2 10:11:24
    读者:727***(购买过本书)
  • 主题:很不错的书

    内容不错,可以看看。书的品相还可以。

    2017/8/18 15:30:08
    读者:yan***(购买过本书)
  • 主题:贾樟柯 站台

    依旧是剧本,读后耳边不断飘荡着《是否》... 可惜只有两册,缺一本《任逍遥》。

    2017/7/13 9:52:48
  • 主题:还差一本就凑齐了

    再入手一本三部曲,还差一本就凑齐了。

    2017/6/11 16:04:47
    读者:201***(购买过本书)
  • 主题:感觉不如他的第一部《小武》

    内容很多,有些散。感觉不是太好。

    2016/11/6 12:14:35
    读者:as.***(购买过本书)
  • 主题:贾樟柯还是故乡三部曲最好

    看来看去 贾樟柯还是故乡三部曲最好

    2016/11/3 14:10:43
    读者:857***(购买过本书)
  • 主题:第一次买感觉不错

    第一次在这买,价格便宜没的说,重要的是正版。虽然有点旧,但是只要是正版我就能接受。

    2016/8/11 17:58:48
    读者:239***(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