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虹影作品 上海之死

虹影作品 上海之死

作者:虹影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01
所属丛书: 虹影文集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读者评分:4.8分4条评论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16.3(6.5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虹影作品 上海之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1343210
  • 条形码:9787561343210 ; 978-7-5613-4321-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虹影作品 上海之死 本书特色

你爱读张爱玲吗,那就会爱读虹影,文学史上的异数,中国*受争议的传奇作家,她的作品被译成25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出版,虹影倾力打造的“重写海上花”系列作品,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登陆上海卫视、东方卫视、北京电视台等各地电视台热播。
  中国**本“旅馆小说”,也是中国少见的国际间谍小说,故事发生在珍珠港事件前夕的上海租界。“是呀,我只不过是个漂泊者,尘世间的匆匆过客!难道你们就不是吗?”

虹影作品 上海之死 内容简介

短短十二天内,一个女人能否改变历史?
  一个女明星兼女间谍的爱恨情仇,层层进逼的真相,挑战读者的心智与情感。
  1941年秋冬,中国孤独的坚持抗战已四年,欧洲战事到了*紧急关头,上海孤岛却如世外桃源。导演谭呐决定演出浪漫爱情剧《狐步上海》,请客居香港的名演员于堇回沪演出,于堇同意了,却有她自己的几重目的,她住进国际饭店,与盟国,日军,汪伪,以及其他方面的谍报人员展开了一轮争分夺秒的情报战。当于堇终于取得关键情报——日军舣空母舰集群的偷袭目标,她却面临一生*困扰的难题,她的忠诚究意在保何方?她做了断然的决定,并且以的炮声响起时,死神没有放过本书中出现的所有人物,但是历史却转过了决定性的弯口。
  小说文字沉浸于独特的气氛营造,一时悠漫若舞场,一时焦灼如战情,起伏跌宕,推刚为柔,堪称虹影创作的新高峰。

虹影作品 上海之死 目录

很抱歉,上海今后多少年也不见得能下完这场雨。不等也罢,那么,机会什么时候来呢?
  阴霾的天空露出一剑鱼肚白,像晨曦。
  我紧握话筒,脸色大变:电话那头的一片混乱中夹有熟悉的声音,你的声音,然后是突然爆发的惊叫:一大群男人的惊叫。我呆住了,电话那头似乎也不知所措。整整过了好几分钟,电话才重重地扣上。
  我丢下电话,就往门外跑,跑得身子如飞,追着乌云,推斜一路上的房子。难道你就不能在电话那头给我一句话,就一句话?
  那天晚上,在那么多人中间,你几乎靠着我的肩。你的脸精巧如玉,嘴唇湿热,使你一下子从扮演的人物变成肉身凡胎,生命从这细腻柔软的地方开始。
  现在我是一匹识途老马,从新填没的坟坑里艰难地爬出,沿着曾经的脚迹往回跋涉。他们都以为我死定了,既然再也不可能见到你,我又何必不死?但是我看到自己依然在寻找,再次等待在路口。
  夜降临太早,这场雨真的永远没完。上海的马路,像一个个织妇的手把细丝般的水掂捏成一束,从路四角汇集到铁阴沟盖,汩汩地流下去。下水道被如此泡过几个星期之后,潮气升出,带着磷火的蓝光,幽幽地游动在四周。法租界兰心大戏院门口人头攒动,伞和尖顶的雨衣密密麻麻占了蒲石路迈而西爱路口。这不奇怪,每晚都如此,今天令人不安的是似有若无的说法。事情已经发生,事情正在发生。
  一辆汽车驶过霓虹灯光闪闪的夜总会,往兰心大戏院而来,车夫猛地停住汽车。从里面下来两个女人,一看就是母女俩,他们心急火燎地往戏院门口售票处跑去。门口亮着“客满”的霓虹灯。女儿回过身来,失望地对举着伞的母亲叫喊。
  母亲看看门口的票贩子,从皮包里掏出钱来。票贩子瞧瞧女人手里的钱,摇摇头走开。女儿不服气地翻找母亲的皮包。的确,没有多带钱。
  阴谋迭出的交易在等票者中进行,讨价还价加上诅咒发誓,不时有惊喜或失望的尖叫。
  上海早就裂成几块,法租界、公共租界,以及日本人占据的苏州河以北,电车早已互不相通,看一场戏要换几趟车,不容易。
  票房墙上挂着一个西式日历:1941年12月6日,日历已经只剩下*后一小叠。
  今夜的观众,与以前不一样,连票贩子也夹在人群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晚报说的!”一个惊人的消息正在传开,人群的喧哗突然升高,有的人在急切地打听。“这是谣言!”否认的吼喊,带着愤怒,更为激昂。
  在戏应该开场的时候,门外的人却越聚越多,扎断了街,堵塞了交通,人数远远超出剧场能容纳的数量。这一整个夜晚,兰心大戏院人流不断。连不远处国泰影院的观众,也有人中断看电影,甚至那些夜总会里的男女,都往兰心赶来。
  他们赶到这儿,不是想看戏,而是想知道戏能否开演,为了知道一个虚实。尽管这年月天天有重大消息,许多人就是在家里坐不住,就是要到这里来,到新闻发生的地方来。
  剧场里,富丽的圆顶灯光如菊,光焰四射,也不见暗淡几分。但是观众觉得这一切太不真实,他们站起来,离开自己得意的座位,厅内过道上,铺着华丽地毯的走廊挤满了人。不时有人激动地往后台走,想进入后台看个究竟:女主角是否在认真化妆,布景工是否在检查绳索。但台口守着的人一律拦住。
  “那么是真的?”他们挑战似的问。
  看守者平淡地说:“没听说那消息。”
  早过了开场时间,台上还是没有动静。观众心里都感到谣传的一切,正在被证实。陷入悬疑,又不知底细,让人觉得在受命运愚弄。观众的这份愤慨,像森林之火,风刮着往台上卷。
  终于,幕布拉开,灯光仅打在一片江水之景的舞台上,一个人走出来,剧场渐渐静了下来。他戴着眼镜,穿着长衫,平时看着很高,这时孤零零的身影,却在空旷的舞台上显得个小。
  老戏迷马上明白这不再是戏,这人是著名导演、爱艺剧团的团长。
  导演镇静地朝进口招招手,让收票的人把戏院门打开,让场外的观众都进来。人们有秩序地鱼贯而入,不久过道都站满人,沾着雨珠的雨具收拾得妥帖。场内已经没有窃窃私语,一切都太像一个仪式。已经化了装的全班演员有次序地走入舞台,连乐队也拿着乐器,站到台上两侧。
  导演回头看了一下台上的人,转过身来。他拍拍话筒,觉得声音清晰了,才抬起脸来面对观众,宣布了大家已经知道的消息。
  但是全场不知道如何反应,愣了一下才满堂炸锅似的大声哄然。
  没有一个人退票,没有买到票的人,也把钱放到义捐箱里。
  导演静穆地站在那儿,陌生人的脸在他面前出现,又消失。他的助手搬来一把椅子,让他坐下。他固执地摇了摇头,酸涩的口水艰难地涌上舌尖,吞回喉咙。
  记者们赶来。导演不得不对他们说话。一江寒水涌入这个冬季,这一夜恐怕才刚刚开始。他尚不到三十五岁的脸上,爬上好几条皱纹。他不想演说,那蹦出嘴的话,吓了他自己一跳:什么时候,我是这样不注意措词,倾倒出心里想说的一切?
  第二天早晨,上海中西文报纸大版面报道这件惨事,在名字上加了黑框。《申报》记者引用了导演的原话,头版头条是一个大惊叹号:“一个时代的结束!”各种剧照,都被找了出来。报纸都说这是“现代孟姜女哭夫”“多情女以身殉情”:她赶到孤岛上海租界来,应邀参加话剧《狐步上海》的演出,目的是在救她的不幸被汪伪特务机构76号逮捕的丈夫。76号假意释放,却秘密枪杀其夫,她痛苦万状,只能自杀殉情。
  爱艺剧团的同事们,租了一辆灵车,提前一个小时从兰心大戏院出来,赶到集合地,然后与自动集合送葬的戏迷们一起往国际饭店方向来。没有口号,没有横幅标语,只有灵车上架着的巨幅画像,那是美术师连夜按照片画出来的,装在一个木架上。美人玉殒,笑颜不再,这本身就够让人悲哀的了。况且许多东西将随着她消失:那些千奇百怪的传闻,那些纠缠不清的艳事,那让上海永远生机勃勃的女性气息。
  人流经过国际饭店门口时,纷纷驻足抬头,看耸入云端的上海**高楼那堡垒式的塔顶,想象那个绝色美女气咽命绝时的惨景。国际饭店里好多中外住客也拥了出来,加入到送葬队伍中。
  在国际饭店楼上,窗帘后面站着饭店的犹太人经理,紧张地注视着整个场面,不时举起望远镜看队伍走了多远。他让饭店警卫做好准备,以免游行队伍控制不住情绪。
  这个国际饭店充当不了风暴中的避难所。孤岛即将沉没,国际饭店再高,也不可能避祸。一切残存的美,都在昨天殒落。
  送葬队伍往西走去,离万国公墓还有好长一段路。
  经理转过身来,戴上帽子,穿上大衣,向手下人交代了几句,就关上房门。不一会,他出了国际饭店大门,朝送葬队伍方向急急走去,但并没有加入,忽然拐向南,加快了脚步朝相反方向走。只要这步子不停下,就会到达一个目的地。另一个人的埋葬,需要他去处理,送葬的只可能是他一个人。
  我必须告诉上帝,意料之外的一切,都准备好了。
  第二章
  于堇坐船到达上海,是1941年11月25日,她从码头直接搭车去国际饭店。
  轮船拉响汽笛,鸣叫着从黄浦江进港,她扶靠船舷,看着熟悉的外滩,扳着手指数离开上海的年月,数不清,心里就是不肯数清。这季节,弄不好,心上都会生冻疮。
  日本人在码头上没有打旗设警,可能知道这是上海的门面,占领军的形迹,表面上并不很放肆。十六铺码头楼顶上的国旗,竟然是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旗,让人顿生幻觉,以为战争已经结束。仔细查看,旗上面有一条黄带子,上面有几个点子看不清楚,她知道那是“和平反共建国”六个字,日本人的傀儡南京伪政府萎萎缩缩的标记。
  旅客有次序地下船,码头上站着各种各样接客的人。于堇费力地穿过拥挤的人群。在码头一端,熟悉的上海黑色出租车整齐地排列着,黄包车、三轮车各有其所。战前十六铺码头乱糟糟地叱喝抢顾客,乞丐小偷混在其中,挑夫更是拼命朝前挤,嚷着抢生意。这原是上海**景,此刻在日本刺刀下,倒是秩序井然。
  行李简便,就一个皮箱,船上侍应生,交给码头上的红帽子,紧跟在于堇后面。皮箱在那人手中变得很轻,他走得轻快,瞧见人多,便机灵地走到她的前面,不时用手推开挤到她身边的一些人。于堇戴着黑色贝雷帽,蓝缎花旗袍,外面披了一件淡红色开丝米短大衣。
  乌云故意冲着这外滩狠命地压下来,气闷得慌。幸好不时有阵阵海风袭过,爽快了许多。下船的女人,不像到达一个战争中的东方城市,个个似乎都一步不拉地紧跟着欧洲的*新款式,高跟皮鞋上的毛呢长短大衣和皮衣,每人各有色各有样。
  就在这几天,巴黎已经陷落,伦敦正天天挨德军的轰炸,伦敦牛津街MissSelfridge橱窗里的*新时装,要七张配给券,连伊丽莎白公主也买不起,只有这个上海,只有这个外滩码头,才能在全世界炸弹摇晃中领袖时尚。
  她跨入出租车,脸上感到雨点,真是赶巧了,车子驶出百米,就听见雷声像锣鼓喧天,闪电蛇状地起舞,雨水往车子顶上打出切切嘈嘈的声音。非但不难听,节奏复杂得令人兴奋。很好,于堇交叠的腿换了一下:上海知道怎么迎接我回来。
  不一会儿,景色就模糊了:雨水毛茸茸地覆盖了玻璃,像戏里唱俗了的词:行人欲断魂。
  车子过了九江路,于堇顺手抹抹玻璃上的雾气,出现了熟悉的场景:路人撑着中式伞西式伞,穿着各色雨衣,小贩挑着担子,戴着斗笠披着雨蓑。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她摇下车玻璃,雨比刚出生小猫爪子还细巧,潮湿的空气中竟有幽幽的香气,像玉兰,也像栀子花。她心一动:这是种久违的气味,一个少女撑着一把描红花的油纸伞迎着车子侧身而过。
  她赶快掉转脸,去瞧街的另一边。
  ……
展开全部

虹影作品 上海之死 节选

你爱读张爱玲吗,那就会爱读虹影,文学史上的异数,中国*受争议的传奇作家,她的作品被译成25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出版,虹影倾力打造的“重写海上花”系列作品,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登陆上海卫视、东方卫视、北京电视台等各地电视台热播。
中国**本“旅馆小说”,也是中国少见的国际间谍小说,故事发生在珍珠港事件前夕的上海租界。“是呀,我只不过是个漂泊者,尘世间的匆匆过客!难道你们就不是吗?”

虹影作品 上海之死 作者简介

虹影,著名作家、诗人、美食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代表作有长篇《饥饿的女儿》、《K-英国情人》、《上海王》、《上海之死》、《上海魔术师》等、诗集《沉静的老虎》等。现居北京,喜欢旅行和摄影。
  五部长篇被译成25种文字在国外出版。曾获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饥饿的女儿》曾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被中国权威媒体评为2000年十大人气作家之一;2001年评为《中国图书商报》十大女作家之首,被《南方周末》、新浪网等评为2002、2003年中国最受争议的作家;《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饥饿的女儿》被台湾选为青少年自选教材。2005年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

商品评论(4条)
  • 主题:很小资的间谍小说

    文笔很优雅,故事的立意很新颖,与一般的谍战小说突出悬念和惊险不同,本书更多的表现了人性的冲突和矛盾,人物特色鲜明,不脸谱化,很有看点。另外,根据本书改编的电视剧叫《狐步谍影》。

    2016/11/23 11:25:10
    读者:116***(购买过本书)
  • 主题:虹影的书值得细看,何况这个版本这样便宜

    虹影的书值得细看,何况这个版本这样便宜

    2016/4/19 15:36:26
  • 主题:虹影先生的小说

    上海三部曲,我都买了,很不错的。喜欢虹影。

    2014/8/30 12:52:56
    读者:qia***(购买过本书)
  • 主题:虹影,文学史上的异数,中国最受争议的传奇作家,

    虹影,文学史上的异数,中国最受争议的传奇作家,

    2014/8/2 21:53:09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