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哲学史(上下)

中国哲学史(上下)

作者:冯友兰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共两册
读者评分:5分7条评论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4.0(5.5折) 定价  ¥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哲学史(上下) 版权信息

  • ISBN:7229012635
  • 条形码:9787229012632 ; 978-7-229-01263-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哲学史(上下) 本书特色

今欲求一中国古代哲学史,能矫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其材料取用,具史学之通识,实近年。
  吾国思想史之有数著作!
  取材严谨,持论精确
  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
  矫傅会之恶习,具了解之同情
  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
            ——陈寅恪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上下) 内容简介

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卷本是**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全书分为上、下册。**篇是子学时代,第二篇为经学时代。从孔子到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到康有为为经学时代。子学时代主要介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经学时代则记述了从汉代到晚清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

中国哲学史(上下) 目录

中国哲学史上: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篇 子学时代
  **章 绪论
   一、哲学之内容
   二、哲学之方法
   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
   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
   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
   六、哲学之统一
   七、哲学与哲学家
   八、历史与哲学史
   九、历史与写的历史
   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
   十一、历史是进步的
   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
  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一、子学时代之开始
   二、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
   三、子学时代之终结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
   五、古代著述体裁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一、鬼神
   二、术数
   三、天
   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
   五、人之发现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之态度
   三、正名主义
   四、孔子以述为作
   五、直、仁、忠、恕
   六、义利及性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一、关于墨子之考证
   二、《经》、《经说》及《大取》、《小取》六篇 之时代
   三、墨者为一有组织之团体
   四、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
   五、何为人民之大利
   六、兼爱
   七、宗教的制裁
   八、政治的制裁
   九、余论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一、孟子之抱负及其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孟子对于周制之态度
   三、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及经济制度
   四、性善
   五、孟子反功利
   六、天、性及浩然之气
  第七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
   一、杨朱及道家之初起
   二、陈仲子
   三、许行、陈相
   四、告子及其他人性论者
   五、尹文、宋轻
   六、彭蒙、田骈、慎到
   七、驺衍及其他阴阳五行家言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一、老聃与李耳
   二、老学与庄学
   三、楚人精神
   四、道、德
   五、对于事物之观察
   六、处世之方
   七、政治及社会哲学
   八、《老子》对于欲及知之态度
   九、理想的人格及理想的社会
  第九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一、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
   二、惠施与庄子
   三、《天下篇 》所述惠施学说十事
   四、惠施与庄子之不同
   五、公孙龙之“白马论”
   六、公孙龙所谓“指”之意义
   七、公孙龙之“坚白论”
   八、公孙龙之“指物论”
   九、公孙龙之“通变论”
   十、“合同异”与“离坚白”
   十一、《天下篇 》所述辩者学说二十一事
   十二、感觉与理智
  第十章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
   一、庄子与楚人精神
   二、道、德、天
   三、变之哲学
   四、何为幸福
   五、自由与平等
   六、死与不死
   七、纯粹经验之世界
   八、绝对的逍遥
   九、庄学与杨朱之比较
  第十一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
   一、战国时墨家之情形
   二、《墨经》中之功利主义
   三、论知识
   四、论“辩”
   五、《墨经》中“同异之辩”
   六、《墨经》中“坚白之辩”
   七、《墨经》对于其他辩者之辩论
   八、《墨经》对于兼爱之说之辩护
   九、对于当时其余诸家之辩论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一、荀子之为学
   二、荀子对于孔子、孟子之意见
   三、荀子对于周制之意见
   四、天及性
   五、荀子之心理学
   六、社会国家之起源
   七、礼论、乐论
   八、王霸
   九、正名
  第十三章 韩非及其他法家
   一、法家之学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之趋势
   二、法家之历史观
   三、法家之三派
   四、三派与韩非
   五、法之重要
   六、正名实
   七、严赏罚
   八、性恶
   九、无为
   十、法家与当时贵族
  第十四章 秦汉之际之儒家
   一、关于礼之普通理论
   二、关于乐之普通理论
   三、关于丧礼之理论
   四、关于祭礼之理论
   五、关于婚礼之理论
   六、关于孝之理论
   七、《大学》
   八、《中庸》
   九、《礼运》
  第十五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一、《周易》之起源及《易传》之作者
   二、八卦及阴阳
   三、宇宙间诸事物之发展变化
   四、宇宙间事物变化之循环
   五、易象与人事
   六、《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
   一、儒家之六艺论
   二、儒家所以能独尊之原因
中国哲学史上:下
展开全部

中国哲学史(上下) 节选

《中国哲学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卷本是**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全书分为上、下册。**篇是子学时代,第二篇为经学时代。从孔子到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到康有为为经学时代。子学时代主要介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经学时代则记述了从汉代到晚清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

中国哲学史(上下) 相关资料

二、哲学之方法近人有谓研究哲学所用之方法,与研究科学所用之方法不同。科学的方法是逻辑的,理智的;哲学之方法,是直觉的,反理智的。其实凡所谓直觉、顿悟、神秘经验等,虽有甚高的价值,但不必以之混入哲学方法之内。无论科学、哲学,皆系写出或说出之道理,皆必以严刻的理智态度表出之。凡著书立说之人,无不如此。故佛家之最高境界,虽“不可说,不可说”而有待于证悟,然其“不可说,不可说”者,非是哲学;其以严刻的理智态度说出之道理,方是所谓佛家哲学也。故谓以直觉为方法,吾人可得到一种神秘的经验(此经验果与“实在”符合否是另一问题)则可,谓以直觉为方法,吾人可得到一种哲学则不可。换言之,直觉能使吾人得到一个经验,而不能使吾人成立一个道理。一个经验之本身,无所谓真妄;一个道理,是一个判断,判断必合逻辑。各种学说之目的,皆不在叙述经验,而在成立道理,故其方法,必为逻辑的、科学的。近人不明此故,于科学方法,大有争论。其实所谓科学方法,实即吾人普通思想之方法之较认真、较精确者,非有若何奇妙也。惟其如此,故反对逻辑及科学方法者,其言论仍须依逻辑及科学方法。以此之故,吾人虽承认直觉等之价值,而不承认其为哲学方法。科学方法,即是哲学方法,与吾人普通思想之方法,亦仅有程度上的差异,无种类上的差异。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自逻辑之观点言之,一哲学包有二部分:即其最终的断案与其所以得此断案之根据,即此断案之前提。一哲学之断案固须是真的,然并非断案是真即可了事。对于宇宙人生,例如神之存在及灵魂有无之问题,普通人大都各有见解,其见解或与专门哲学家之见解无异。但普通人之见解乃自传说或直觉得来。普通人只知持其所持之见解,而不能以理论说明何以须持之。专门哲学家则不然,彼不但持一见解,而对于所以持此见解之理由,必有说明。彼不但有断案,且有前提。以比喻言之,普通人跳进其所持之见解;而专门哲学家,则走进其所持之见解。(参看William.James:The Pluralistic Universe,P13-14)故哲学乃理智之产物,哲学家欲成立道理,必以论证证明其所成立。荀子所谓“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非十二子篇》,《荀子》卷三,“四部丛刊”本,页十二)是也。孟子日:“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滕文公》下,《孟子》卷六,“四部丛刊”本,页十四)辩即以论证攻击他人之非,证明自己之是,因明家所谓显正摧邪是也。非惟孟子好辩,即欲超过辩之《齐物论》作

中国哲学史(上下)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28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商品评论(7条)
  • 主题:经典之巨作

    经典之巨作

    2019/2/28 16:33:30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社会科学方面的好书,值得一读!!!

    社会科学方面的好书,值得一读!!!

    2018/4/13 12:57:26
    读者:201***(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中国哲学史

    总的来说,《中国哲学史》比《中国哲学史新编》要好。当然了,《新编》里也有一些可取之处,但那语言。。。相比之下,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就好多了。

    2017/9/20 15:54:02
    读者:ala***(购买过本书)
  • 主题:大家名作 稍嫌遗憾

    该书可谓冯友兰先生之代表作,重庆出版集团在得到授权后也算是下了功夫,其排版、印刷、装帧都可谓精良。但也略有遗憾,冯先生该著作是分期发表的,全部著述完成十年以后,冯曾有序提出自己的一些思想变化,并陆续做了五篇文章可补该书之缺陷,可惜本套书的编者并未收录那几篇文章,从而我们也就难窥全豹,既然作者已做补充,那出版社在近七十年后为什么不能合而为一呢?或许个中苦衷读者不察,但这遗憾可算是有的!其中有句话,几天捧读也不时啧啧:苟顺其自然之性,则幸福当下即是,不须外求!

    2016/11/3 8:10:41
  • 主题:质量不错,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质量不错,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2016/10/17 19:56:51
    读者:117***(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中国哲学史

    一开始买了两套,看完后又帮人买了一套,不过这次买的书封面要比前两次新很多,内容还是一如既往。

    2016/7/5 9:36:32
    读者:fan***(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现在的哲学史一直想买,但是价格都比较贵,这次终于买到一个相对便宜的,里面对中的哲学做了一个详尽的介绍。

    2016/6/6 9:15:53
    读者:fan***(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