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

作者:汪大昌著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7.1(5.5折) 定价  ¥31.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语言和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811196764
  • 条形码:9787811196764 ; 978-7-81119-676-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语言和文化 目录

绪言**章 语言和文化1.1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1.2“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设” 1.3 语言学的深入全面研究第二章 文化交流与语言交流2.1 外来文化对汉语的影响2.1.1 音译词的大量出现 2.1.2 外来文化背景下的同形词 2.1.3 剩余语素开始出现2.2 日文问题2.2.1 日文借用古代汉语词汇构成的新词 2.2.2 日文借用汉字组合构成的新词 2.2.3 日文借用汉字部件构成日文汉字 2.3 中国(汉)语言和文化对外语的影响2.3.1 “中国”在外语中的词源 2.3.2 纸张、丝绸、瓷器和茶叶 2.4 语言交流中的互补、辗转、调整以及难以避免的损耗2.4.1 文化的互补2.4.2 辗转2.4.3 调整2.4.4 难以避免的损耗第三章 北京话的形成及相关问题3.1 北京话的特点3.2 北京的历史3.3 北京的居民3.4 东北地区的居民3.5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语言3.6 北京话和东北话3.7 北京话形成过程中的社会历史人文因素分析3.7.1 地理因素3.7.2 移民因素 3.7.3 经济文化高速发展 3.7.4 民族之间的密切往来3.7.5 北京话形成过程中的社会历史人文因素分析 第四章 语言使用与社会心理4.1 影响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因素4.2 敬称词语分析4.2.1 名实不符现象及其成因 4.2.2 语义构造不对称现象4.2.3 词语使用不对称现象 4.2.4 词汇系统不对称现象4.3 一般词语分析4.3.1 有标志/无标志4.3.2 两性通称词4.4 詈辞4.4.1 詈辞的构成方式 4.4.2 詈辞显示的性别歧视 4.5 亲昵词语和亲昵言语行为4.6 禁忌语4.6.1 避讳 4.6.2 忌讳 第五章 汉字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5.1 汉字和避讳5.1.1 缺笔 5.1.2 更换偏旁5.1.3 更换同音字5.1.4 空字5.1.5 关于字音5.1.6 与汉字相关的忌讳5.2 文字狱5.3 拆字测字5.4 女文字5.5 字音演变中的社会心理作用5.6 汉字工具书、.文学作品中的“禁忌字5.7 汉字传播的文化因素5.7.1 汉字系统的其他文字5.7.2 文字传播和宗教5.7.3 拼音和非拼音文字第六章 佛教文化对汉语和汉语言学的影响6.1 佛教传播与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形成6.2 佛教传播与汉语词汇的发展6.2.1 音译词6.2.2 复合构词6.2.3 利用汉语原有词语6.2.4 成语6.2.5 歇后语6.2.6 人名用字6.3 佛教传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6.4 佛教传播对汉语言学的影响6.4.1 佛教传播与汉语语法学6.4.2 佛教传播与汉语音韵学第七章 语言和民族7.1 民族的语言7.1.1 语言差别的差别7.1.2 民族和语言的不对称7.2 民族分离对语言发展的影响7.3 民族交往对语言发展的影响7.3.1 民族交往中的拒绝7.3.2 借用中的民族压迫7.3.3 文字的力量——固有词和外来词,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7.4 亲属称谓和民族文化7.4.1 现代汉民族各地方言亲属称谓系统对比7.4.2 古代汉语亲属称谓系统7.4.3 几种主要语言亲属称谓词语的比较第八章 语言和地理8.1 地名的语言学分析8.1.1 地名中的借词8.1.2 地名中的古音8.1.3 地名和移民8.1.4 地名的构造8.1.5 地名中的地理历史文化信息8.1.6 市内地名8.2 语言的地理分布8.2.1 稀疏型和密集型8.2.2 连续型和间隔型8.2.3 分界型和混合型8.3 方言过渡:地理的和非地理的8.4 方言之间的差异和地理距离第九章 语言和戏剧9.1 戏曲流行和方言分布9.2 (传统)京剧的字调系统9.3 (传统)京剧的声韵系统——尖团字和上口字9.3.1 尖团字9.3.2 上口字9.4 (传统)京剧中北京语音的表现和影响9.4.1 平翘舌问题9.4.2 入声字和文白异读问题第十章 语言和文学10.1 文学活动对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10.1.1 文学活动促进了语言规范化10.1.2 文学活动促进了语体发展10.1.3 文学活动促进了民族共同语的确立10.2 文学作品为语言学研究提供宝贵材料10.2.1 语音研究举例10.2.2 词汇研究举例10.2.3 语法研究举例10.3 语言学研究有助于文学研究10.3.1 语言学研究有助于分析文学作品的版本和作者10.3.2 语言学研究有助于文学欣赏复习-思考一讨论索引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语言和文化 节选

《语言和文化》以语言结构分析为基础,对于语言中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章“语言和文化”通过实例说明单一的语言结构分析不足以全面解释语言现象,必须从社会、历史、文化诸多方面认识语言,由此引出全书的基本内容。这一章还介绍了语言学中极有影响又很有争议的“沃尔夫假设”。《语言和文化》认为,对沃尔夫假设的争议可以使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人类语言。第二章“文化交流和语言交流”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问题,作者期望学生从中了解语言与文化的错综复杂关系。第三章“北京话的形成及相关问题”以北京方言的形成为例,详细说明了地理位置、移民、民族交往、经济文化发展对于语言发展的影响。第四章“语言使用与社会心理”分别从敬称、一般称谓、亲昵词语、詈辞、禁忌语方面介绍社会心理对于语言使用的影响。第五章“汉字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承接上一章的内容,只是从语言方面转向了汉字。第六章“佛教文化对汉语和汉语言学的影响”主要从语体、词汇、语法学、语音学方面介绍佛教文化对汉语言文化的巨大影响。第七章“语言和民族”以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为主,介绍语言与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民族语言、方言、亲属语言、民族交往引发的语言演变等方面。第八章“语言和地理”讨论了语言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地名文化。第九章“语言和戏剧”以京剧为主,讨论方言与戏剧表演的关系以及戏剧语言的特点。第十章“语言和文学”分别从语言发展和语言研究两方面阐释了文学作品的巨大意义,同时也举例说明语言学方法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